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点评 > 主题
君子乎 男  0岁
  • 注册日期:2015-03-20
  • 最近登录:2024-04-18
  • 粉丝人数:1205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望然君《游扬州古运河有感》

君子乎 发布于2016-05-14 22:58   点击:4132   评论:14   移动

游扬州古运河有感  文/望然君
万里一横凝固史,三千一竖畅流图。
长城屹立唯凭吊,河漾清波送晚舻。


    【作者自注】万里长城逶迤东西,千里运河贯穿南北,都曾保卫和哺育华夏大地,但今朝长城更多是象征意义,实用价值荡然无存!而几段运河依旧造福于两岸!


    原文:
http://www.52shici.com/works.php?mem_id=5692&works_id=853723


    望然君诗友这首七绝,首先撼动读者的当是“万里一横”和“三千一竖”的绝高气势和奇思妙想,诚然是诗家语!

    只是,将长城和运河纳入一首绝句,读来还是觉其有强行拼凑之嫌。这种“拼凑”的读后感,一方面大概源于诗题:诗题说是“游运河有感”,这个“感”,在常人的思维中,恐怕很难通向长城;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构成诗歌整体意象的物象集合,相互之间不能“隔”得过远,运河与长城,不论在空间上,还是在常人的认知体系中,都有些“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所以读来那么畅达,自然是因为上下两句的物象关系十分密切)。
    绝句因其短小,故而着笔处亦宜小,小中见大,方是本事(这个“小”,是指物象宜纯而不宜杂)。作者大概是灵感忽现,偶得这“万里一横”和“三千一竖”,由此敷衍开来,成此七绝(此“敷衍”非彼“敷衍”);但实际上君子乎以为,这样颇显驳杂的物象集合,宜成律诗,而不宜成绝句。若将这妙手偶得的“万里一横”和“三千一竖”放在一首七律中,想来必是十分精彩的。
    此诗的立意,如作者所言,是感叹长城在今天的“无用”和运河的“有用”。但是这种对比不仅难见高义,更使那“万里一横”和“三千一竖”黯然失色,实在替作者遗憾。在君子乎看来,万里一横的长城,三千一竖的运河,当是“永恒”之象。秋月无了时,春花有尽期,凡有生机的,都必将逝去,只有那无动于衷的、那无声的、那寂寞的,似乎能“永远”地存在下去。也正是这种对比,催生了多少如“泪洒牛山”那样撼动人心的永恒的诗句。
    从技术上看,遣词造句未见功夫,使人读来觉其生涩。如“凝固史”、“畅流图”,君子乎第一遍读成“凝 / 固史”、“畅 / 流图”,第二遍读成“凝固 / 史”、“畅流 / 图”,依第一种读法,“固史”、“流图”便是生造;依第二种读法,“凝固”修饰“史”亦觉不顺(“畅流 / 图”相对而言还要稍微好上一点)。直到写成这篇短评,君子乎还是不敢确定这两句的音步。


    【案】写完这篇点评,到望然君诗友空间查看原文,发现作者已修改此诗成一全新版本,贴于此,供诗友们对照:

   运河染绿老扬州,千载兴衰古渡幽。
   水映几分唐月色,城砖一指到春秋。

    【附】几句题外话:格律诗之高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功底,一是才华。所谓功底,即是章法布局、遣词造句、格律安排等;所谓才华,实是立意。窃以为,相对而言,律诗更体现在功底上,绝句更体现在才华上。换言之,相对于律诗来说,绝句之立意显得尤为重要,一首绝句,若立意不高,必定失败。因此,绝句难写,亦难评论 —— 因为绝句的功夫在诗外,在诗人的才华。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4) 查看   收藏(4)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