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点评 > 主题
张网徐成 男  77岁
  • 注册日期:2012-07-10
  • 最近登录:2024-03-13
  • 粉丝人数:245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诗用减笔——论平淡是真正好的《幽兰操》

张网徐成 发布于2016-06-28 08:16   点击:3378   评论:8   移动

 

 

幽兰操

幽兰生野谷,蕙路接闲门。 抱玉松间月,横琴竹里村。

双清君子德,孤洁汨罗魂。 逸客临轩顾,猗猗自本根。

 

注:①蕙路,犹芳径。遍长香草的道路。 ②抱玉,谓怀抱德才,深藏不露。 ③逸客,超逸高雅的客人。

 

此为原稿;主题是“兰与君子之德”。首联,由兰而及人(君子);颔联,君子之为,实;颈联,君子之德,虚;尾联,德源自本根。提交时一念之下将颔联改为“抱玉松邀月,横琴鹤舞村” ,反而造成意象过密未有留白。自觉尾联较次,其余还行。

                             ——平淡是真正好

网址:http://www.52shici.com/works.php?mem_id=75

 

   “平淡是真正好”君給我这首《五律·幽兰操》,请予点评一下。粗看,这首诗合律合格,音韵优美,遣词造句也很流畅,说明作者是用了功的,有一定的诗词写作基础。要是泛泛而评或是为完成我版主的任务,说“好”也过得去。但我信守一个原则:点评是给人渔,而不是鱼,是共同结网或补网,所以还是在捕鱼的网上多说几句。

 

清朝大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专画兰、竹五十余年,名扬古今,他有一首《兰诗>:

 屈宋文章草木高,千秋兰谱压风骚。

 如何烂贱从人卖,十字街头论担挑。

二千多年前,《楚辞》的两位代表作者屈原和宋玉,在他们的作品中,多用香花香草来比喻人物品质的高洁。如 《离骚》:“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等。本诗的“孤洁汨罗魂”,不就是从《离骚》的这些句子化来的吗?作兰诗,用好了《楚辞》的典故,可以给作品增辉。但在一首诗里不照顾上下左右,起承转合,孤零零的塞进这样的句子,那就是一件完美的衣衫上补了一块大补丁。这种在数量上压倒《诗经》、《楚辞》的诗,古时有,今时更多,因为有网了,敲字不要花笔墨纸张钱,更不需论担挑卖。但我发愁的是,小小银屏,如何盛得起?万千读者,时间如何花得起?

板桥翁同时代有个石涛和尚,也善画,画务博,其兰幅,极多亦极妙。画法千变万化,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贴,比之板桥,殆有过之无不及处。然板桥名满天下,石涛名不出扬州,何哉?后人总结说:“板桥纯用减笔,而石涛微茸耳。”所以我觉得写诗,也得借鉴板桥画画的“减笔”法。具体的说到“平淡是真正好”君的这首诗,我认为有三处是需要用“减笔”的:

 

① 题目要减。《幽兰操》 ,操是什么?情操也,操守也。 兰花本来是无知的,无操可言。但诗人咏兰是为了通过她来表达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和人生的好恶、理想等等,无知的兰花在诗人笔下也就成了有“操”的人。幽独超俗是兰的“操”;孤芳自赏是兰的“操”;铮铮气骨是兰的“操 ”……一首诗所表现的兰的哪种“操”?必须和诗人何时何地何绪看到兰的情景结合起来,由景生情,抒出的情才能逼真。否则,坐在电脑桌前敲出来的“兰操”,只能是人云亦云的,操不到点子上。所以这个《幽兰操》的“操”,完全可以减掉。题目用《幽兰》,不是更好?

 

② 意象要减。平淡诗友注中留言:“提交时一念之下将颔联改为“抱玉松邀月,横琴鹤舞村” ,反而造成意象过密未有留白”。这说明作者知道诗中要有意象,而且意象要疏密相间,这是平淡的过人之处,很难得。但我觉得认识这点,还嫌不够,写诗像绘画一样,意象该疏得疏,该密得密,俗话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唐代诗人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中有颔联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10个字,包含了6个意象,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灯下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诗中的意象密不密?太密了,但一个都不能减。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构成一个内在联系的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减一个,画面就破碎了。平淡诗的颔联:“抱玉松间月,横琴竹里村”,也是10个字,6个意象,即玉、松、月、琴、竹、村。拿掉两个行不行?我看拿掉那个都可以。比如把松和竹去掉,有何不可?因为写的是兰,何必要松竹来凑热闹?那个善写兰竹的前贤板桥老先生,也有把兰和竹放在一起写的,例如:“缀玉含珠即箭兰,新篁叶叶翠琅玕……”,一句是兰,一句是竹,疏密匀称。

 

③ 内容要减。平淡君在诗注中说,主题是“兰与君子之德”。主题者,即题旨也。一首诗长也好,短也罢,我认为只能有一个题旨,也就是一个立意。比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此诗题旨应该落在最后句“凭轩涕泗流”上,其主题就是“忧时伤世”,绝不会是岳阳楼和杜甫两个主题。平淡诗由于设了“兰”与“君子”之德两个主题,所以在构思这首诗的时候,就害怕二缺一,兰还没充分描绘,又增笔君子了。第五句“双清君子德”,诗中直呼“君子”,就是这样来的。和第一句直呼的“幽兰”,正好平分秋色。诗的结句“猗猗自本根。”“本根”是“根本”之谓也。宋司马光 《赠邵兴宗》诗:“君子固无愧,立身明本根。”司马写的是“君子”,毫无疑义。平淡这句是写“君子”,还是“幽兰”?照字义去捉摸,并根据作者交代:“德源自本根”,也应是“君子”之德,但最终不是把“幽兰”这个重要的德的主题弄掉了?所以我觉得两个主题,还是要减一个。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20) 查看   收藏(4)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