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邊橋词社 (管理员邀请方可加入)
38
成员
102
粉丝
393526
人气

我读绛雪生凉《楚兰》

冷香傲雪 发布于 2016-08-10 09:25   点击:1783   评论:9



楚兰/绛雪生凉


泽旁幽草寂,涧底石苔融。
素面匀瑶色,流光借惠风。
山随禅寺老,谷伴巉崖空。
九畹今安在,悠悠一梦中。

    兰,是花中君子,是空谷佳人。人们赋予了兰一种遗世脱尘,淡泊高逸的精神,历朝历代,总少不了对兰的描写。从孔子口中“夫兰,当为王者香”的感叹,到屈子笔下“纫秋兰以为佩”的形象,直至康熙诗里“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的赞美,咏兰,已经成为了一把后世文人竞相追风逐雅的钥匙。然而,对兰花的咏叹,就我所见过的,基本很少有跳出古人固有的思路来写的,当然这里有我见识浅薄的原因。而今天对本诗的评论,主要就是想赏析一下不同以往的兰。
    泽旁幽草寂,涧底石苔融。首联,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副水墨画般的场景,假如用一个字总结的话,那就是静。泽旁涧底,幽草石苔,都是人迹罕至的景象,然而这样的景色,是迷人的。尽管寂静,却祥和,悠然,充满了灵气,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了飘渺的洞天之中,此处注意寂字与融字,此是关键处。读到此句,会否发出“天意怜幽草”的感慨,抑或者体会到“清泉石上流”的安闲,读者可细细品味。
    素面匀瑶色,流光借惠风。颔联,如作画一般,在前面的水墨画里又看似不经意的添了几笔,画面顿时活泛起来,由静而动,不得不叹服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这里用拟人的手法,通过素面来点出兰花,素面匀瑶色。瑶者,美玉也,瑶色,即为玉的颜色,而流光,是指月光。此联精彩处,在于两句互补,瑶色须借流光而匀,而清风则因有兰香而生惠。
    山随禅寺老,谷伴巉崖空。颈联,笔锋一转,不再就着兰花而继续描写下去,而将视线向远处移去。我初读此联时,若有所悟而无所得。此时不禁要问,山可老否?谷可空否?答曰:山随寺老,寺可老而山不可老,若无寺,则山无变化,古今如一,老从何来;谷伴崖空,若无巉崖,谷从何来,若无谷,谈何谷空。既然山不可老,谷本不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先来看一个类似的例子,李白曾有“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的句子来写兰花,这里诠释了一个相对的关系,李白以兰花自比,清风便是赏识他的人。我们可以引申出来一个意思,若无人欣赏,兰花还会开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仔细体会,作者对于兰花的理解,暗合古人,答案在尾联。
    九畹今安在,悠悠一梦中。九畹,兰花的典故,语出屈原的《离骚》,后世用九畹来代指兰花,这里,我想作者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把九畹作为兰花的神韵或者精神而不是指兰花的本体。这里的九畹,是过去那些如同兰花一样高洁的君子的灵魂,如孔子,如屈子,如太白......九畹今安在,兰花还是兰花,兰花本来的面目,不过只是一株在无人的山谷里静静开放的花,没有思想,既无高雅也不世俗,欣赏也好,赞美也罢,开时自开,谢时自谢,不以人的意志而变化。如同颈联里的山,谷,山未老,谷未空,而兰花呢,今何在?就在眼前!兰花是九畹吗?当然不是,只是人们把对前贤的追念都寄托在了兰花里。果然是悠悠一梦中啊,我们,甚至古人都在做着这样的梦,是梦,终究会醒的。梦醒了,兰花却还是依然俏生生地在那里绽放着,作者用冷静而又优美的笔触,其实是在为读者打开一个心结,这其中,到底能悟出什么,我想不用我来说,各自看机缘吧。
整首诗,由景而起,因梦而结,充满了迷幻的色彩。尤其是颈联看似无意而实有深意的一转,仿佛搭起了一座穿越时空的桥,让读者流连其中而浑然忘我,末了,一句神仙语却又仿佛要惊醒梦中人,让人读罢怅然若失。

后记:我读绛雪诗词,其实是很费力的,假如只在字面上寻找答案,只在章法行文上欣赏,恐怕不适于绛雪诗词,因为绛雪诗词最大的特点是思想深刻,绝不空洞,绝不无的放矢,古体诗词如是,现代诗更如是。 比如“ 冷翠已千年,流光只一斑。”比如“推窗犹叹,巴陵道上,老了芳菲。”比如“一瓯清水绿千山,浮生芽叶间。”比如“归鸿隐约横沙溆,滩上斜书断肠句。”比如“不悔当初一眸许,却怜永夜两心痴。”比如“春含苞怒放/破冰而来/三江的水面/桃红梨白”这样的诗句,在我以为,是绝对不逊色于古人名句的。
      当然,假如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或者认为我赞美太过,也不用跟我辩论,你辩了我也不会论,诗词放在那里,好坏一目了然,我自喜欢我的,谁也不能限制别人的自由不是?再说,儿子夸自己的娘有错吗?我就喜欢赞美我娘,我就认为我娘的诗词好,不犯法吧。
     最后提一个意见,大大地意见,娘出去旅游,只带妹妹,不带我,伤心!!!
礼物 打赏 赞(12) 收藏(8)
收到的礼物:
诗词吾爱网推出超级会员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发表评论)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