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时代的诗坛繁荣,终不过是“一城飞絮”。
我们何其有幸?能生活在一个绝大多数人不忧温饱的时代。饭,想吃就吃,在人类那不算长也不算短的历史当中也不过是片刻之前才有的事。但这片刻,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却已经是毕生或者大半生了。究竟是腹满好诗书,还是饱暖思淫欲不好说,但我们的文化的确是空前繁荣了。不说别的,52小站,注册人数已逾8万。而“据不完全统计,经常性参与诗词创作活动的诗人在2-3百万之间(引前辈老申语)。”想想, 一个拥有二三百万诗人的国度是什么国度!
如今,我们不仅是想吃就吃,而且还等不得。快餐,不论堂食还是打包,30秒之内要得。大餐,二十分钟不上菜就差评,不多说。顾客是上帝,而上帝是不看后厨的,看也是看你卫生干净不干净,手脚利索不利索。至于你做的饭,评价标准就一条:“大爷我的口感。”
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一个被“快餐”精神统治和引领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当中,一切文化产品,包括不幸的诗歌,也都被“即时地”消费着。快速生产、快速入口、快速消化、快速排弃。举个小例:诸君可以问问自己,从你写一首诗到把它发表出来,中间的时间间隔一般有多久(不是说你写需要多久,那是才思问题,而是说写完之后你暗自回味、打磨多久)?而你读别人的一首诗,并且决定评论它,这之间的时间间隔又有多久?我想,对今天大多数人来说,“捂”诗的时间一般不会比“写”诗更久,而评诗更是可以称得上一个“闪”字了。
你怎么对诗,诗就怎么对你。你糊弄它,它就愚弄你;你轻视它,它就嘲笑你;你尊重它,它就推崇你;你敬畏它,它就眷顾你。所以,我在与同辈诸兄的探讨中多次提到,诗可作也,不可玩也。你看古今大师们的戏作,有哪篇是真的“戏”作了?
现在有很多东西都被玩坏了,近体诗词看着也让人担忧。快餐时代的诗坛,欣欣向荣背后,恐怕亦是“草盛豆苗稀”。君不见,青眸才子写流年,举袂词成数百篇,佳会诗翁齐把盏,席间文字涌如泉,同人唱和无穷已,只叫笔端生白烟,更有高人笔若椽,百二十韵尽成全,若非借得互联便,纸墨直须计万钱。君不见,评章笔落风烟起,剔骨剥皮还唾髓,朋党比肩长聚集,不知味者旋教死。
但是,这么个玩法,又何益焉?若是一片秋叶,入土还可成肥,而这看起来很美的“一城飞絮”,风过后又是什么?
时下北方已经开始飘雪,大概是朔雪髡千树,影坠千山瘦了;江南也阴雨霏霏略显寒意,还没到凉风敲瘦骨,黄花一径老的时节。刚刚加了秋衣秋裤,诗友们也要冷暖自知,保持贵体安康。
俗话也说得好,“春天捂一捂,秋天冻一冻”。但这个“捂”还是“冻”呢,得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已。中国这么大,世界这么大,不可一概而论。
在略带凉意的江南深秋,想起李白斗酒诗百篇的酣畅豪放诗情。李白传世的诗篇好像是1000多首,白居易、杜甫也差不多的,他们三人传世的作品应该排在唐代诗人前三甲,当然经典的诗歌也算最多。李白的诗歌,大致“捂”出来的少,或者“捂”的时间不会太长。白居易、杜甫的诗歌,大致“捂”出来的居多,“捂”的时间也更长些,特别是杜甫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捂”功自然了得。还有贾岛、孟郊二位,那就更需要“捂”了,“两句三年得”绝非常人所为。当然很多也有神来之笔,并不是“捂”出来的结果。
还有呢,现代生活节奏快,比如神舟上天,嫦娥登月及一些社会突发重大事件,想用诗歌表现出来,没有时间让你慢慢去“捂”,等你“捂”热了,事情也凉了,也不是那个心情了。如果非要写个御沟、红叶、荆轲、樊哙、北山、南山之类的,“捂”个几年也没有问题。
所以呢,“捂”不如“悟”,全在自己,想咋咋地,无关秋月春风。
唐朝的人口,估计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唐诗之所以兴盛,跟那个时代的参与者众多关系甚大,上至皇帝大族,下至贩夫走卒,更不用说走科举求仕途的墨客骚人了。全唐诗及补录,唐诗作者3000多人,作品50000多首。在那个年代,距今这么遥远,存储传播那么不便的情况下,能做到如此,可以想想有多少比例的人参与到诗歌中来。还有很多佚名的,再加上一些文化事件,很多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去了。
当今中国,参与诗歌创作的200-300万人,并不算多,按比例应该是很少了。现在小学生还要求毕业会背诵100首古诗,初中毕业背诵200首古诗呢。这都是好事情。
唐朝不到300年,进士共计6000多人。真进士的才思,肯定是非一般群众所能比,每年选出来的平均也就20-30人,绝对都是人中龙凤。有一朝宰相,死前说有三大遗憾,其中之一就是他自己不是进士出身。其实呢,唐朝很多宰相也不是进士出身,不止他一个。
这么多进士,还有很多的非进士,留下那么多灿烂的诗星和辉煌的诗篇,至今还笼罩在诗坛之上。
但是,之前,绝对没有一个人说,尔辈都是不过是“飞絮”。我想,这“才思”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诗友似乎有点对号入座的意思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按比例来说,唐朝不识字的人比例更高,会吟诗的人可能连字都不识呢。今天的人比唐朝人有文化多了。时代在进步嘛。
总的说来,还要注意最关键的一句话“不知味者旋教死”,这不管怎么理解,都是手上握有刀柄的人才能做得到的。应该不是在说兄台。
回应酒后狂吟:前些天听东南大学一个姓王的教授讲课的,大致是这个意思,不一定很准确
敲瓜、吃瓜和种瓜
前些日子,意大利的一家超市立了块牌子:“尊敬的顾客,请您不要再敲西瓜了,他们是真的不会回应的!!!”
啥?西瓜都不让敲了?吃瓜群众瞬间一脸懵X,纷纷表示没有被敲过的瓜是不完整不实在不可靠的瓜!
其实敲瓜这事,不但中国人干,歪果仁也很会敲的,印度人很会拍,意大利老太太拍得最响。不但买瓜的人敲,卖瓜的人也是又敲又拍的,这样瓜卖的更快更好些。现在水果店的小哥还会杀开几个给你看,甚至让你尝几片,当然敲敲拍拍那就更不用说了!
不让敲瓜是侵犯买瓜权!不让敲瓜最好就别摆出嘛,早点下架也是可以的!或者摆到精品店里卖给自己不吃送别人吃的人,或者留给自己慢慢慢慢地吃。
都是吃瓜的人,同时也种点瓜,有时还卖瓜,敲敲拍拍也是很稀松平常的事儿。这样才能种出更好的瓜,卖出更好的瓜,吃到更好的瓜,种瓜人、超市老板、卖瓜人、吃瓜人等等皆大欢喜
诗友好!
诗友所言不无道理!但“诗”并不等同于“瓜”,好诗的标准要比好瓜的标准多得多。
瓜的价值,意义和诗的价值,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楼主之意是说,你在拍“诗”的时候,要有自知之明,要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诗词水平,你觉的自己有一定诗词水平了再下手拍,为时也不晚。
瓜也有很多种呢,这样的“瓜”呢,适合做标本,存在博物馆之类的地方为好,用个通透的罩子罩好,还得加点防腐液之类的,并标明禁止拍照、禁止触摸、禁止长时间凝视、禁止大声喧哗、禁止吃瓜少者观摩谈论等等。
回应东方佛心:兄的意思已经表达过多次了,大家都清楚了,用不着再没完没了的重复吧!
回应太古:不说了,工地上还有几堆砖等着去搬呢
回应东方佛心: 对兄的学识在下是佩服的,但文章还是要简短扼要,点到即止为好,你看!这不耽误干活了吗,稍后又聊,快去工地搬砖去吧!
回应东方佛心:为什么要禁止长时间的凝视?
楼主诗写的好,文章发的更好。写诗者慎,评诗者更应慎之又慎,只是据说白居易每写一首诗,都会拿去读给老妪听,假如老妪听得懂,就算成篇,假如听不懂,就继续改,那这样说起来,无论你多么的尊重你的创作,敬畏你的文章,假如听众听不懂,看不明白,问题到底是出在了作品尚需“捂”一“捂”,还是说明看诗的朋友们瓜吃的不好?我想一个人看不懂,那么是这个人愚,以他连老妪都比不上智商,我们也没必要让他明白。但如果有十个八个,乃至有小半的吃瓜群众都有疑惑,想必应不仅仅是一方的原因了
诗写出来读给老妪听,这个例子太独特了,在那个时代,恐怕只有白居易一个人这样做,可能,也许只有白先生弄明白了一件事,诗应该有更多的受众。
叶嘉莹论什么是好诗的结论,有两个:一是要使人有心灵的感动,二是这种感动要被读者领会到。诗友这是在阐述第二条。
如果表层意思(宣示义)也让人稀里糊涂,肯定是算不上什么好诗的。
至于老妪能否明白诗的深层意思(启示义),这个就不能作要求了。这个才是考察阅历和对生活感悟的,才是考察功力的。
可笑有些人以为把诗写到云山雾罩让人猜表面意思,就是“蕴藉耐品”了。
回应太古:哈哈,一个作品要想发扬光大,终归是要有受众呀。你说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些,耳熟能详,上到八十老翁,下到十岁童子,是不是都爱看?说明什么,其实未必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是作者把作品写的受众爱看了,自然而然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了。红楼梦深奥,但我们就把他当做爱情故事读也行,爱看的人还是一样也很多对吧。这样作品才能流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都看得懂吧?是不是每个人都会背?要是作品既浅显易懂,又富含哲理,那就更好不过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光是草,文人自由独立的思想也是如此。
回应酒后狂吟:不可以批评别人哦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嘛,无非是有的是苦口婆心,有的是当头棒喝
回应风轻如画:不好意思,喝醉了,说话就是直了些。问好。
回应酒后狂吟:直了些好,宁向直中取
唐朝科举时代,几首好诗就可能真成了进士,最不济也能做上个撰写郎(秘书之类)啥的,基本上一辈子衣食无忧了。请向当今广大诗友有几个靠写诗吃饭的,不就是个爱好兴趣么,顺便传承一下传统文化而已。秋叶也好,飞絮也罢,都是天地造化,厚此薄彼,无甚意思。家里的几件劳什子自己摆出来给邻居路人围观,还要让他们封上嘴巴,岂有此理?还不如珍藏在自己家里,再整怀酒,茶也行,慢慢慢慢地欣赏!
你勝出,就是最好!?
詩友对「獨裁」這个詞彙有体会吧!
交流貴乎坦誠。發表了自己的文字,引來言不答。。。是希望是交流,還是只是展露呢?!
修補留言錯漏:
交流貴乎坦誠。發表了自己的文字,引來留言疑問,不應不答。。。是希望交流,還是只在展露呢?!
对自己所言所行負責!
不是“快”不好,首先呢,质量要好。
问好雅特依依诗友!
回应太古:這樓主,是今屆新鮮詩詞擂台爭得首名位置,相信文筆有一定的水準。這篇讀來只讀到他是說快出的東西就是差劣品質。太古詩友,我有讀錯嗎?
回应雅特依依:我想这是楼主文章辞不达意,没能把问题表达清楚,楼主的本意是提醒那些一天就能作几首的诗友,别太浮燥了,要有一个沉淀的过程,诗词在楼主的心目中一定是纯洁真挚而又美好的,他才会这样在乎那些把诗词当作游戏娱乐消遣的诗友。
回应太古:我想大家都是喜歡詩詞才会來到52。。。一天幾首,我常也如些,多數都是和寫,我視為練習。 每个人出身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步伐也因而有所不同。我學習古詩詞差不多四年,這三年多時時間,我寫了二千首左右,不敢說是好詩好詞,但首首從心而出。快,不代表我沒用心。首首都是以當時心情,真心而出。有人喜歡慢功出細活,但請不要單憑自己个人感官而說我所寫的是品質差劣!
依依诗友!在一些特别“爱诗懂诗”的朋友看来,诗词是饱含深情的,诗词是充满智慧的,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好诗必然是珍贵而又稀少的。
回应太古:寫得少就是好詩?!
回应太古:写得多一定差劣!?
有时诗词写的短小但要精悍,有时诗词可以写的长点,所以两种情况看适合程度。
回应太古:這位樓主五十几首都是好詩,我写的二十几首,首首垃圾!
回应雅特依依:我的二千几首,首首垃圾!
你写的也还不错。
回应太古:說話不要說得太盡,讀書明理,一朝得志,就可以隨便侮辱别人?!
還要自己在后看戲,自然有人替他說話?!哈哈!拜服!
回应墨菲蓝兰陌:
回应太古:太古詩友似乎要幫樓主的獨裁,傲慢,無礼的傷害再加強力度?!
雅特依依我曾遇到一个新韵使者的人他说话很满,而且他有些地方都不了解比如散文诗和无韵诗知识但他胡乱开腔。
回应墨菲蓝兰陌:問好!
回应雅特依依:额,那什么,我也去看看你写的诗去。呵呵
回应太古:就看看這樓主一朝得志后和你一起文人相輕有多大成就!
還好擂台以往的優勝者不是个个如此這般!
記得樓主也有落敗过,以后希望你会次次勝出,以證明你獨裁是天赋的幸運。
回应风轻如画:還請指數!
回应太古:或者我此生也不会在擂台取得成績,就算次次零票,只要我会写的,也一定写,只好继續被你們看作垃圾吧!
回应雅特依依:在下并没有仔细读过依依的诗词作品,但就算是读过了,也不至于目中无人,狂妄无知到说别人的辛勤劳作是“垃圾”。
回应太古:那請你不好做這代言人,還希望樓主不嫌棄在下寒微,对自己的文字负责,說出快是垃圾的證據!
回应雅特依依:“,傲慢,无礼”,这些当然不对,该遣责!但在下的人生经验告诉自己,有才华的人多数都会有些怪癖,会有一些让人觉得无法理喻的地方!
就看各位能否有大量,海纳百川。
回应太古:希望樓主和你,真的明白何謂「海纳百川」!
再請太古詩友不好當代言人了!
选择图片: | |
删除旧图
正在上传,请稍侯...
图片大小不能超过2MB |
音乐网址: | |
正在上传,请稍侯...
音乐网址必须以http开头,以.mp3结尾。其它格式的音乐请通过编辑器按钮插入。 例如 http://jsafc.net/htm/xsg/rcpy07/pipayu.m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