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邊橋词社 (管理员邀请方可加入)
38
成员
102
粉丝
393546
人气

浣溪沙255首

阿雷 发布于 2016-12-18 21:24   点击:8472   评论:1
因大家熟悉格律,我把格律放在了篇末,并附名篇赏析12首。


1.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原是此中人。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是作者徐州谢雨词的最后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片首二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仅写出“草 ”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经雨之后的道上,“ 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触此美景,作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者。二人因见世道衰微,遂隐居不仕。此处“收拾耦耕身”,不仅表现出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他在政治上不得意的情况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二句,承上接转,将意境宕开,从道上写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在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诱人的绿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这两句对仗工整,且妙用点染之法。上写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画笔一“点”;“光似泼”则用大笔涂抹,尽力渲染,将春日雨过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下句亦用点染之法,先点明“风来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气“如薰”。“光似泼”用实笔 ,“气如薰”用虚写。虚实相间,有色有香,并生妙趣 。“使君元是此中人”给句,画龙点睛,为升华之笔。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更进一步深化。
作者身为“使君 ”,却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 ”,且乐于如此,确实难能可贵。
这首词结构既不同于前四首,也与一般同类词的结构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词全是写景叙事,并不直接抒情、议论,而是于字行之间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这首用写景和抒情互相错综层递的形式来写。
上片首二句写作者于道中所见之景 ,接着触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下片首二句写作者所见田园之景,又自然触景生情,照应“何时收拾耦耕身”而想到自己“元是此中人 ”。这样写,不仅使全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且使词情逐层深化升华。特别“软草平莎过雨新”二句、“ 日暖桑麻光似泼”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隽永之妙。



2.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白□春衫杨柳鞭,
碧蹄骄马杏花鞯。
落英飞絮冶游天。

南陌暖风吹舞榭,
东城凉月照歌筵。
赏心多是酒中仙。

3.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韩淲
买得船儿去下湖。这些天气近来无。
清和风里绿阴初。酒不为渠间放荡,
诗应嫌我太粗疏。酒徒诗社复何如。

4.
《减字浣溪沙/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贺铸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张孝祥
我是临川旧史君。而今欲作岭南人。重来辽鹤事犹新。去路政长仍酷暑,主公交契更情亲。横秋阁上晚风匀。

6.
《摊声浣溪沙/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毛滂
日照门前千万峰。晴飙先扫冻云空。谁作素涛翻玉手,小团龙。定国精明过少壮,次公烦碎本雍容。听讼阴中苔自绿,舞衣红。

作品赏析
【注释】:
原序:天雨新晴,孙使君宴客双石堂,遣官奴试小龙茶

此词是作者出席衢州知州孙(字公素)在双石堂举行的盛大宴会时即席而作。全词以飘逸圆润、清新可喜的笔调,盛赞主人,以为应酬。整道词一扫应酬之作惯有的生俗气,起得高阔,结得清朗,词人的个性鲜明地表露出来,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上片起首两句中,迎面而来的是灿烂阳光照耀下连绵耸立的山峰 。“千万峰”见其数量之众多,更见其气势之磅礴。“照”字点出一种动态 ,辉映出群山的奔腾之姿。全句写景,作为起句,突出了群峰的形象 ,可以映照全篇 。境界壮阔而雄浑,令人心胸顿开 。次句中“ 扫”字带出席卷、荡涤之气势。写晴空,却从冻云初散落笔,这是“以扫为生”之法,眼前的景色益发显得清朗可爱了。
以下两句转写试小龙茶的情景 。小团龙 ,又作“小团”,茶之品莫贵于此。前二句写注水后的奇观,后二句写注水时的妙手 ,可以从中体会词里“ 作素涛 ”、“翻玉手”的情状。“翻”字写出纤纤玉手灵巧的动作,给观者以美的享受。上片由门前而堂内,由景及人,流露了欢愉的情绪,并且在夸赞主人的情盛茶香。
过片化用典故颂扬主人。定国姓于,字曼倩,西汉人,官至丞相。为人清廉,决狱公允。善饮,史称“定国食酒至数石不乱,冬月请治谳,饮酒益精明”。享年七十余岁 。次公名盖宽饶 ,亦西汉人。历官司隶,勤于职事 ,“行清能高 ”、自称“ 酒狂”(并见《汉书》本传 )。词里借这两位古人比况孙使君,身份正相切合。作者称赞使君清廉尽职,老当益壮,尤其是以暇整应剧烦的闲雅风度。“ 过”、“本”诸字夸赞色彩明显。下面两句皆就“雍容”二字生发 。“听讼阴中苔自绿 ”,事与景融合。相传西周时召公巡行乡邑,听讼于甘棠树下,后人概括为“ 棠阴”一词,即此“阴 ”字所本。“苔自绿”,谓孙使君治郡清平,民无讼事,故庭中绿苔自生。“舞衣红”,则谓其公余以歌舞自娱,兼乐宾客。这两句虽是谀辞,却写得巧妙。句中“红”与“绿”相映照,把实景与虚景联系起来,制造出明朗的情调。词之下片,妙用典故,简笔写景,委曲尽妙,飞扬灵动。
这首词情真语切,音律谐美,文词雅健而有超世之韵,体现了毛滂词“情韵特胜”的特点,读来令人流连忘返,赞叹不己。


7.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倦客东归得自由。西风江上泛扁舟。夜寒霜月素光流。想得故人千里外,醉吟应上谢家楼。不多天气近中秋。


8.
《浣溪沙 偕杜叔高、吴子似宿山寺戏作》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花向今朝粉面匀,
柳因何事翠眉颦?
东风吹雨细于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
只今怀树更怀人。
闲愁闲恨一番新。

作品赏析
【注释】
①作于庆元六年(1200),时稼轩仍罢居铅山瓢泉。偕:同,和。杜叔高:稼轩友人,叔高曾于淳熙十六年(1189)一访辛于带湖,此二访辛于瓢泉。据稼轩《瀑布》诗自注,正是庆元六年。  此春日小唱。上片描绘自然春色,词清句丽,有情多姿,别见风韵。下片因景抒怀。既弃政归田,乐于山水,理当超世绝尘,无奈时念故人知音,遂平添出一番新愁新恨。命笔新巧,不落窠臼。“自笑”两句流水对兼句中对,下片三句各以两字重叠,读来流利清畅,别具音韵之美。
②“花向”两句:以美人粉面、翠眉喻春花春柳之美。颦(pín频):皱眉。
③好山如好色:化用孔子语:“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篇》)并脱胎于苏轼《自径山回和吕察推》诗:“多君贵公子,爱山如爱色。”
④怀树怀人:朱熹注《诗经·召南·甘棠》云:“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

9.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向子諲
绿玉丛中紫玉条。幽花疏淡更香饶。不将朱粉污高标。空谷佳人宜结伴,贵游公子不能招。小窗相对诵离骚。

10.
《浣溪沙 寿李卫尉》
年代: 元 作者: 王恽
矍铄当年汉伏波。紫微垣外待*戈。笑骑天*下天河。华发雅宜麟阁画,春风先送武城歌。朱颜休惜卷金荷。

11.
《浣溪沙》
年代: 近代 作者: 王国维
草偃云低渐合围,雕弓声急马如飞。笑呼从骑载禽归。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哪能白首下书帷。

12.
《浣溪沙 方城仙翁山北水庄成,而良佐以事系》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百折清泉绕舍鸣。隔年杨柳绿阴成。藕花多处一舟轻。行处自由皆乐事,得来无用是虚名。等闲荣辱不须惊。

13.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赵长卿
寒食风霜最可人。梨花榆火一时新。心头眼底总宜春。薄暮归吟芳草路,落红深处鹧鸪声。东风疏雨唤愁生。

14.
《浣溪沙》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莲漏三声烛半条,
杏花微鱼湿轻绡,(杏花微雨湿红绡)
那将红豆寄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
归期安得信如潮,
离魂入夜倩谁招?


1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作品赏析
【注释】

①一向:即一晌,一会儿。
②等闲:平常。
③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评解】

这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远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
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伤别之作。起句,叹浮生有限;次句,伤离别可哀;
第三句,说出借酒自遣,及时行乐之意。换头,承别离说,嘹亮入云。意亦从李峤“山
川满目泪沾衣”句化出。“落花”句就眼前景物,说明怀念之深。末句,用唐诗意,忽
作转语,亦极沉痛。
----------------------------
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 。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 :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 一向年光有限身 ”,劈空而来 ,语甚警炼。
“一向”,即一晌,一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 ,感盛年之不再 ,这虽是《珠玉词》中常有的慨叹,而本词中强烈地直接呼喊出来,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 ,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
“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 ,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解:“ 酒筵歌席莫辞频 ”。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 。“频 ”,谓宴会的频繁。叶梦得《 避暑录话 》载,晏殊“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 ,兼有刚柔之美,是《珠玉词 》中不可多得的佳句。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 ;就算是独处家中 ,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 ,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 。语本李峤《 汾阴行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作者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吴梅《词学通论》特标举此二语,认为较大晏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胜过十倍而人未知之。吴氏之语虽稍偏颇,而确是能独具慧眼。此处“满目山河”二语,“重、拙、大”兼而有之,《晏殊》中仅此而已。
“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本词是《晏殊》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 ,也非一事 ,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 ,认识到要立足现实 ,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这首词又是《 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 。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 ,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16.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
湖光倒影浸山青,
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
露荷翻处水流萤,
萧萧散发到天明。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波撼城:孟浩然《临洞庭》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②水流萤:月下荷叶露珠闪光,晶莹如萤火。
③萧萧:疏散貌。

【评解】

夏夜静谧,散发纳凉,湖光山色,极堪赏玩。词人于水晶帘下观赏既久,乃从四周
静境中看出动势。觉湖波之撼城,察山影之浸湖;云遮月则柳暗如雾,荷翻露则细光如
萤。静谧世界中变化纷呈,在在醒心娱目。此词佳处即在表达此种静中之动。“雾柳”
一联,尤为俊美传神。

【集评】

毛晋《芦川词跋》:芦川词,人称其长于悲愤。及读《花庵》、《草堂》所选,又
极妩秀之致,真堪与片玉、白石并垂不朽。
-------------------
作者写这首诗的具体时间不详。词中云 :“水晶楼下欲三更 ”。据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水晶官”条去 :“吴兴谓之水晶宫,不载之于《图经 》,但《吴兴集》刺史杨汉公《九月十五夜绝句 》云:‘江南地暖少严风,九月炎凉正得中。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因此诗也。”可知此词为作者晚年游览江浙一带时所作。
“一别三吴地,重来二十年 ”。这是元幹在《登垂虹亭二首》中描写旧地重游时的心情,而诗中描写“山暗松江雨,波吞震泽天”的山水情景则与词中描写的自然景物相接近。首句“山绕平湖波撼城 ”,真实地展现了连绵不断的山势与波涛汹涌的水势 。“波撼城 ”是化用唐孟浩然《临洞庭》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句意。但他的词情不是从浪涛汹涌的“波撼城”中激发,而是从广阔的水面上出发,特写湖光荡漾、青山绿水的优美景色。“水晶楼下欲三更”,承上进一层写湖光月色相映,意境远,仿佛如杜牧《悲吴王城》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水精波动碎楼台”。这里的“欲三更”,既点出月夜登楼眺望流连忘返,又宛转地表达出作者浸沉于清旷秀丽的大自然之中的情趣。
下片承上继续写景。“ 雾柳暗时云度月 ”二句,写词人登楼望去 ,看见沐浴在月光之中的夏夜景色。
当天上飘动的浮云遮住月亮时,夜雾中的柳树顿时显得暗淡难辨,而水中含露的荷叶,随风轻轻摇曳,水珠闪烁,就好象无数的流萤在不断闪光使人留连往返。
如果说作者在《登垂虹亭二首》诗中所描写的“熠熠流萤火,垂垂饮倒虹。行云吞皎月,飞电扫长空”一样 ,目的是显现出一种江上风雨欲来的壮观,那么,作者在这里勾勒的是一篇天空浮云遮月,湖光水色清丽而宁静的画面。
最后“萧萧散发到天明”一句,写散要独坐,沉吟至天明的情景 。“萧萧”为头发稀疏,如陆游《杂赋》:“觉来忽见天窗日,短发萧萧起自梳。”
这首词既写了湖光山色之美,又表达了作者沉浸在自然风光中的忘返流连的感情 ,流露出一种闲适、潇洒的超脱情怀。全词情景相生,密切相连。词人不仅把几件自然物景——飞云度月,湖光倒影 ,青山,岸柳和露荷,巧妙地结合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而且更突出景中人领略自然美景的特有的神情


17.
《浣溪沙·芳草年年记胜游》
年代: 现代 作者: 沈祖棻
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
鼓鼙声里思悠悠。
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
有斜阳处有春愁。

作品赏析
汪先生曰:后半佳绝,遂近少游。笺曰:此篇一九三二年春作,末句喻日寇进迫,国难日深。世人服其工妙,或遂戏称为沈斜阳,盖前世王桐花、崔黄叶之比也。祖棻由是受知汪先生,始专力倚声,故编集时列之卷首,以明渊源所自。


18.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淡荡:形容春光疏淡骀荡。
②沉水:沉香。
③花钿:一种花形首饰。
④斗草:古代民间一种斗草的游戏。
⑤生绵:谓柳杨花飘絮。

【评解】

此词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
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

【集评】

《谭评词辨》卷一:易安居士独此篇有唐调。选家炉冶,遂标此奇。
-------------------------
这首词为作者早年所作 ,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 。“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满。寒食节当夏历三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时。熏炉中燃点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 。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
第三句写闺中之人 ,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 。“山枕”谓枕形如山 。“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睡,一觉醒来,才觉察自己凝妆睡去,自己也觉诧异。熏香已残,说明入睡时间已久,见出她睡得那样沉酣香甜。她梦回犹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的荡漾春光,室内的沉香烟袅,一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这几句不事修饰,淡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致。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 ”。古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称海燕 。“斗草”是用花草赌赛胜负的一种游戏。时节已到寒食,为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女伴们斗草嬉戏,情怀是多么欢畅。江梅花期已过了,杨柳又正在飞花。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当此时少女的春闺寂寞、情怀缭乱 ,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动态,更有细微的心理活动,极尽工巧之妙。
“黄昏疏雨湿秋千 ”,写的是另一种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游戏,尤其是当寒食时节更是无此不欢。这一句写的是黄昏时忽然飘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外现,同上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契合 ,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
此句写春愁却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却道出愁绪万缕。
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有“无我之境”的妙趣。




19.
《浣沙溪/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日薄尘飞官路平。眼前喜见汴河倾。地遥人倦莫兼程。下马先寻题壁字,出门闲记榜村名。早收灯火梦倾城。

20.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蔡伸
双佩雷文拂手香。青纱衫子淡梳妆。冰姿绰约自生凉。虚掉玉钗惊翡翠,缓移兰棹趁鸳鸯。鬓鬟风乱绿云长。


21.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
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
六么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 ,下片写作者在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整首词意境疏放清旷,婉曲蕴藉,意在言外,别有意趣。
“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在行走。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溶溶春水,碧波浩瀚,不断地拍打着堤岸;上空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广阔无垠。第三句“绿杨楼外出秋千”,写出了美景中人的活动。这句中的“出”字用得极妙。晁无咎说:“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王国维则说:“余谓此本于正中(冯延巳字)《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人间词话》卷上)“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 ,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象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在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白发戴花君莫笑”,“白发”,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画出了他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下句“六幺催拍盏频传”和上句对仗,但对得灵活,使人不觉。“六幺”即“绿腰”,曲调名。“拍”,歌的节拍 。此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 。歇拍“ 人生何处似樽前”,虽是议论,但它是作者感情的升华,写得凄怆沉郁,耐人品味。


22.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吴儆
十里青山溯碧流。夕阳沙晚片帆收。
重重烟树出层楼。人去人来芳草渡,
鸥飞鸥没白蘋洲。碧梧翠竹记曾游。

23.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吴文英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
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作品赏析
【注释】:
①玉纤:指女子之手。

【评解】

此为感梦之作。上片写所梦旧游之地、燕归之态,似真似幻,传神于眼;下片抒怀
人之情、相思之愁,如泣如诉,缠绵往复。末句尤贵含情言外,渊涵不尽。全词雅丽清
新,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浣溪沙》结句贵情余言外,含蓄不尽。如吴梦窗之“东
风临夜冷于秋”,贺方回之“行云可是渡江难”,皆耐人玩味。
陈洵《海绡说词》:梦字点出所见,惟夕阳归燕,玉纤香动,则可闻而不可见矣。
是真是幻,传神阿堵,门隔花深故也。“春堕泪”为怀人,“月含羞”因隔面,义兼比
兴。东风回睇夕阳,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即一梦亦有变迁矣。“秋”字不是虚拟,有
事实在,即起句之旧游也。秋去春来,又换一番世界,一“冷”字可思。此篇全从张子
澄“别梦依依到谢家”一诗化出,须看其游思飘渺、缠绵往复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句法将纵还收,似沾非着,以蕴酿之思,运妍秀之
笔,可平睨方回,揽裾小晏矣。结句尤凄韵悠然。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梦之作。起句,梦旧游之处。“夕阳”两句,梦人
归搴帘之态。换头,抒怀人之情,因落絮以兴起人之堕泪,因行云以比人之含羞。“东
风”句,言夜境之凄凉,与贺方回《浣溪沙》结句“东风寒似夜来些”相同。
-------------------------
这首怀人感梦的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落俗套。
“门隔花深”,指所梦旧游之地。当时花径通幽,春意盎然。不料我去寻访她时,本拟欢聚,却成话别。为什么要离别,词中没有说明。“燕归愁”,仿佛同情人们离别,黯然无语。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前结“玉纤香动小帘约,”则已是即将分手的情景了。伊人纤手分帘,二人相偕出户 ,彼此留连,不忍分离。“造分携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江淹《别赋》)。下片是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
下片是兴 、比并用的艺术手法。“落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这里略去了。絮花从空中飘落,好象替人无声堕泪 ,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 ”,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 》),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 ,云遮月衬出月含羞。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 ,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此词“落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 ”“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 ”,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杜甫《梦李白》)。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
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今日梦醒时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语极警策。春夜风冷,是自然现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交织融会,酿成“东风临夜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 ,而且这种氛围笼罩全篇 ,此为《浣溪沙》一调在结构上的得力之处。


24.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王之道
一样檀心半卷舒。淡黄衫子衬冰肤。
细看全似那人姝,枕里芳蕤薰绣被。
酒中余馥溢金壶。不须频嗅惹罗裾。

2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陈允平
自别萧郎锦帐寒。凤楼日日望平安。杏花枝上露才乾。眉皱但嫌钿翠堕,臂销惟觉钏金宽。薄情杨柳殢征鞍。

26.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葛胜仲
楼子包金照眼新。香根犹带广陵尘。翻阶不羡掖垣春。不分与花为近侍,难甘溱洧赠闲人。如羞如怨独含颦。

27.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刘辰翁
高卧何须说打乖。小篱过雨翠长街。缃桃定有踏青鞋。晴日又思花处所,东风绝似柳情怀。人间安得酒如淮。

28.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陈克
浅画香膏拂紫绵。牡丹花重翠云偏。手挼梅子并郎肩。病起心情终是怯,困来模样不禁怜。旋移针线小窗前。

29.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洪适
邦伯今推第一流。几因歌席负诗筹。一时文采说台州。雨脚渐收风入牖,云心初破月窥楼。翠眉相映晚山秋。

30.
《浣溪沙 广陵席上赋别三首》
年代: 元 作者: 张翥
偶约尊前已目成。琵琶私语更分明。如今翻作断肠声。彩扇旧歌怜楚楚,青楼薄幸怨卿卿。海枯石烂古今情。


31.
《浣溪沙》
年代: 当代 作者: 梁羽生
独立苍茫每怅然,恩仇一例付云烟。
断鸿零雁剩残篇。
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
此中心情倩谁传?

32.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李之仪
昨日霜风入绛帷,
曲房深院绣帘垂。
屏风几曲画生枝。

酒韵渐浓欢渐密,
罗衣初试漏初迟。
已凉天气未寒时。

33.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江村道中所见,描写了秋天的旅途观感及田园风光。

词的上阕写丰收的秋野景象,稻子香,槿花开,山果黄: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江村西郊的十里田畴,农作物已经成熟,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稻香;家家的疏篱上,点缀着朝开夕落,长落长开,生命力极强的槿花。
“垂垂山果挂青黄。”果实累累的山果,有的青,有的黄,色泽璀灿,欣欣向荣。

词的下阕写秋天的早晨雾浓气润,中午薄云蔽日,词人弃车纵马,飞驰在江村道中: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秋天的早晨,雾气很浓,天空中飘洒着清润的气息。到了中午时分,太阳被一抹淡淡的白云遮住,树林深密处更加清凉宜人。
“不须飞盖护戎装。”跳下了奔驰的车子,换上一匹快马,在江村道中飞驰。

注释:
①畴:田亩。
②飞盖:飞驰的车子。
③戎装:军装。这里指着军装的人。

34.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晁端礼
误入仙家小洞来。碧桃花落乱浮杯。满身罗绮裛香煤。醉倒任眠深迳里,醒时须插满头归。更收馀蕊酿新醅。

3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叶梦得
小雨初回昨夜凉。绕篱新菊已催黄。碧空无际卷苍茫。千里断鸿供远目,十年芳草挂愁肠。缓歌聊与送瑶觞。

36.
《浣溪沙 早春》
年代: 元 作者: 邵亨贞
残雪楼台试晚晴。锁香帘幕酿微酲。浅寒灯市有人行。别院金刀裁白*,谁家银烛度瑶筝。早春天气已关情。

37.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朱敦儒
折桂归来懒觅官。十年风月醉家山。有人挟瑟伴清闲。楚畹飞香兰结佩,蓝田生暖玉连环。拥书万卷看双鸾。

38.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周紫芝
近腊风光一半休。南枝未动北枝愁。嫦娥莫是见人羞。么凤不传蓬岛信,杜鹃空办鹤林秋。便须千杖打梁州。

39.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曹勋
禁御芙蓉秋气凉。新枨岂待满林霜。
旨甘初荐摘青黄,乍剖金肤藏嫩玉。
吴盐兼味发清香。圣心此意与天长。

40.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史浩
翠馆银罂下紫清。内家闻说庆嘉平。柳条萱草眼偏明。小阁数杯成酩酊,醒来不爱佩环声。为通幽梦到蓬瀛。

41.
《浣沙溪/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赵彦端
花县双凫缥缈仙。家庭椿树正苍然。斑衣举酒大人前。袅袅凉风供扇枕,悠悠飞露湿丛萱。醉扶黄发弄曾玄。

42.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吴潜
庆赏元宵只愿晴。天公每事秤能平。
管教檐溜便收声。三市海巡那惜夜,
九街社火亦争名。权将歌酒作工程。

43.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滚滚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
“漠漠轻寒上小楼”起调很轻 ,恍如风送清歌,悠然而来,让人不知不觉中入境。漠漠者,弥漫、轻淡也 。李白《菩萨蛮》云:“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诗云:“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皆其意。轻寒者,薄寒也,有别于严寒和料峭春寒。无边的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侵入了小楼,这是通过居住在楼中的人物感受写出来的,故词虽未正面写人,而人宛然在兹。时届暮春,冷从何来呢?“晓阴无赖似穷秋 。”原来是一大早起来就阴霾不开,所以天气冷得象秋天一般。穷秋者,九月也。南朝鲍照《白歌》云:“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
唐人韩偓《惜春》诗亦云:“节过清明却似秋。”词境似之。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郁,因诅咒之曰“无赖” 。无赖者,令人讨厌、无可奈何之憎语也。
南朝徐陵《乌栖曲》云 :“唯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 。”以无赖喻节序,亦见于杜甫诗,如《绝句漫兴九首》之一云:“无赖春色到江亭。”此词云景色“无赖”,正是人物心情无聊之反映。“小楼”,“晓阴 ”,时间地点在写景和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交代得清清楚楚。接下来“淡烟流水画屏幽”一句,则专写室内之景。词人枯坐小楼,畏寒不出,举目四顾,唯见画屏上一幅《 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楼外天色阴沉,室内光景清幽,于是一股淡淡的春愁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从前片意脉来看,主人公在小楼中坐久,不堪寂寞,于是出而眺望外景。过片“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写望中所见所感,境界略近唐人崔橹《 过华清宫》诗所写的“湿云如梦雨如尘”。此处作者以纤细的笔触把不可捉摸的情绪描绘为清幽可感的艺术境界 。今人沈祖棼《宋词赏析》分析这两句时,说:“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确如此言 ,这两句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
此词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 。作者善于借助于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展现人物复杂、细腻的心灵世界,从而使读者通过环境和心灵的契合,情与景的交融,体味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44.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年代: 宋 作者: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
画船愁过石塘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
小梅应长亚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词写还家过年之情。过年是中国家庭天伦之乐的重要体现。家往往是中国人人生理想的起点和躲风避雨的港湾。特别是对多年飘泊在外的游子,家的感觉异常温馨。白石一生布衣,以清客身份依人篱下,辗转飘泊,除夕不能回家过年,已是常事。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1196)除夕前五日,白石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当时白石移家杭州 ,依张鉴门下),途中经过吴松,遂作此词。
“雁怯重云不肯啼。”起笔写向空中。大雁无声,穿过重云,飞向南方。南方温暖,对大雁来说,是一温馨的家。长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儿心情紧张,故说“怯”字。但雁儿急于回家,一个劲往南飞,故不肯啼。此一画面,恰成词人归心似箭的写照。妙 。“画船愁过石塘西,次句写出自己。石塘,苏州之小长桥所在。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又妙。既是归家,又有何愁?原来是:“打头风浪恶禁持 。”歇拍展开水面 。头指船头。恶者,甚辞,猛也、厉害也 。禁持,摆布也,禁,念阴平。都是宋人口语。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人间有风浪猛打船头。天上,有重云遮拦鸟道。又怎得令人不愁 !然而,南飞之雁,岂是重云所可遮拦?归家之人,又岂是风浪所能阻挡?
“春浦渐生迎棹绿”。过片仍写水面 ,意境却已焕然一新。浦者水滨,此指河水。河水涨绿,渐生春意,轻拍桨橹。虽云渐生,可是春之一字,冠于句首,便觉已是春波骀荡,春意盎然。歇拍与过片,对照极其鲜明。从狂风恶浪过变而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紧接便是春波迎桨 ,画境转变之大,笔力几于回天。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诗)的突兀感和欣悦感。笔峰骤转,却不显得生硬,两相对照,只觉笔意轻灵,意境超逸。时犹腊月,词人眼中之河水已俨然是一片春色,则此时词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温暖 。“小梅应长亚门枝。”下句更翻出想象。离家已久之词人,揣想此时之家中,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此一意境,何其馨逸,又何其温柔。小梅之句,颇似有一番喻意,暗示儿女之生长。经年飘泊在外之人,每一还家,乍见儿女又长高如许,其心情之喜慰,可想而知 。小梅应长亚门枝,正是这种人生体验之一呈现。“一年灯火要人归。”结笔化浓情为淡语。除夕守岁之灯火,一年一度而已矣。灯火催人快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一笔写出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此是全幅词情发展之必然结穴,于淡语中见深情。
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欢乐,以淡笔写浓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下片的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淡语写想法的浓情。


4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邓肃
雨入空阶滴夜长。月行云外借孤光。独将心事步长廊。深锁重门飞不去,巫山何日梦襄王。一床衾枕冷凄香。

46.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陈三聘
酒力先从脸晕生。粉妆新丽笑相迎。晓寒高护彩云轻。不语似愁春力浅,有情应恨烛花明。更於何处觅倾城。

47.
《浣沙溪/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方千里
杨柳依依窣地垂。麹尘波影渐平池。
霏微细雨出鱼儿。先自别来容易瘦,
那堪春去不胜悲。腰肢宽尽缕金衣。

48.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杨泽民
芳蕊鬅松夹道垂。珠幢玉节下瑶池。异香团就小花儿。应念裴航佳句好,休论白傅送行悲。月娥亲自送仙衣。

49.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周密
波影摇花碎锦铺。竹风清泛玉扶疏。画屏纹枕小纱幮。合色麝囊分翠绣,夹罗萤扇缕金书。十分凉意淡妆梳。

50.
《浣溪沙》
年代: 元 作者: 许有壬
修黛横愁苦爱颦。*霞乱玉更宜嗔。嗅香*蕊柰何春。织就回文难会意,写成离字亦伤神。他年不及卷中人。

51.
《浣溪沙 续川八咏,为施以和填 香径春游》
年代: 元 作者: 沈禧
三月韶华景最幽。越罗初试换轻裘。采香径里作春游。西子不来花自好,吴王去后水空流。感时怀古却生愁。

52.
《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韦庄
惆怅梦余山月斜,
孤灯照壁背窗纱,
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
一枝春雪冻梅花,
满身香雾簇朝霞。

53.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程大昌
干处缁尘湿处泥。天嫌世路净无时。
皓然岩谷总凝脂,清夜月明人访戴。
玉山顶上玉舟移。一蓑渔画更能奇。

54.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赵令畤
稳小弓鞋三寸罗。歌唇清韵一樱多。灯前秀艳总横波。指下鸣泉清杳渺,掌中回旋小婆娑。明朝归路奈情何。

5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赵师侠
日丽风和春昼长。杏花枝上正芬芳。无情社雨亦何狂。一洗娇红啼嫩脸,半开新绿映残妆。画梁空有燕泥香。

56.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
年代: 宋 作者: 高观国
袅袅天风响珮环。鹊桥有女夜乘鸾。
也恨别多相见少,似人间。
银浦无声云路渺,金风有信玉机闲。
生怕河梁分袂处,晓光寒。

57.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魏了翁
晓镜摇空髻耸丫。夜盘承露掌分叉。翠芳绰约总无华。欲往从之空怅望,潜虽伏矣莫藏遮。淤泥深处瑞莲花。

58.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黄机
绿锁窗前双凤奁。调朱匀粉玉纤纤。妆成谁解尽情看。柳转光风丝袅娜,花明晴日锦斓斑。一春心事在眉尖。

59.
《浣溪沙》
年代: 元 作者: 赵雍
杨柳楼台锁翠烟。杨花帘幕扑香绵。佳人何处隔江山。芳草已生千里恨,玉笙吹彻五更寒。夜深和泪倚阑干。

60.
《浣溪沙》
年代: 元 作者: 王哲
大道无名似有名。达磨面壁九年清。释迦坐雪六年精。夺得真空真妙用,一通门里出圆明。大罗天上聚圆成。

61.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舒亶
燕外青楼已禁烟。小寒犹自薄胜绵。画桥红日下秋千。惟有樽前芳意在,应须沈醉倒花前。绿窗还是五更天。

62.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王以宁
起看船头蜀锦张。沙汀红叶舞斜阳。杖拿惊起睡鸳鸯。木落群山雕玉□,霜和冷月浸澄江。疏篷今夜梦潇湘。

63.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吕渭老
烟柳濛濛鹊做巢。青青弱草带斜桥。莺声多在杏花梢。逐伴不知春路远,见人时著小词招。阿谁有分伴吹箫。

64.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曾觌
艳杏红芳透粉肌。沈香亭宴太真妃。新晴庭馆燕来迟。试抹么弦妆半掩,满斟绿醑袖交飞。九重天上捧金卮。

6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王千秋
殢玉偎香倚翠屏。当年常唤在凝春。
岂知云雨散逡巡,不止恨伊唯准拟。
也先伤我太因循。而今头过总休论。

66.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程垓
天女殷勤著意多。散花犹记病维摩。
肯来丈室问云何。腰佩摘来烦玉笋,
鬓香分处想秋波。不知真个有情么。

67
《浣溪沙 集句》
年代: 宋 作者: 石孝友
宿醉离愁慢髻鬟。绿残红豆忆前欢。锦江春水寄书难。红袖时笼金鸭暖,小楼吹彻玉笙寒。为谁和泪倚阑干。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宿醉:隔夜酒醉。
②髻鬟:古代妇女的发髻。
③红豆: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④金鸭:鸭形铜香炉。

【评解】

诗有集前人成句而成者,此词亦然。全词六句,分别从韩偓和晏几道的《浣溪沙》、
晏几道《西江月》、秦观《木兰花》、李璟《浣溪沙》和李煜《捣练于》中各取一句,
集合而成。读来宛然妙合,毫无拼凑之痕。

68.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刘过
黄鹤楼前识楚卿。彩云重叠拥娉婷。席间谈笑觉风生。标格胜如张好好,情怀浓似薛琼琼。半帘花月听弹筝。

69.
《浣溪纱/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张炎
犀押重帘水院深。柳绵扑帐昼愔愔。梦回孤蝶弄春阴。乍减楚衣收带眼,初匀商鼎熨香心。燕归摇动护花铃。

70.
《浣溪沙 寿南阳周文卿八十》
年代: 元 作者: 宋*
落日吴江驻画桡。招提佳处暂逍遥。海风吹面酒全销。曲沼芙蓉秋的的,小山丛桂晚萧萧。几时容我夜吹箫。

71.
《琴调相思引 原误作摊破浣溪沙,兹据词律改》
年代: 元 作者: 刘仲尹
蠢欲眠时日已曛。柔桑叶大绿团云。罗敷犹小,陌上看行人。翠实低条梅弄色,轻花吹垅麦初匀。鸣鸠声里,过尽太平村。

72.
《浣溪沙 咏马缨花》
年代: 现代 作者: 顾随
一缕红丝一缕情。
开时无力坠无声。
如烟如梦不分明。
雨雨风风嫌寂寞,丝丝缕缕怨飘零。
向人终觉太盈盈。

73.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王质
何药能医肠九回。榴莲不似蜀当归。却簪征帽解戎衣。泪下猿声巴峡里,眼荒鸥碛楚江涯。梦魂只傍故人飞。

74.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张纲
罗绮争春拥画堂。翠帷深处按笙簧。宝奁频炷郁沈香。
海上蟠桃元未老,月中仙桂看余芳。何须龟鹤颂年长。

7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仲并
举案家风未肯低。清心端自秀深闺。芝兰玉树宁馨儿。早岁安禅灵照女,静中经卷手常携。声名要与断机齐。

76.
《浣溪沙》
年代: 作者: 姚述尧2
乳酒初颁菊正黄。去年高宴近清光。朝回犹带御炉香。暂向花封陪客醉,已闻芝检促归装。昌黎宁许到潮阳。

77.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管鉴
金殿晨趋玉佩苍。君才久合侍龙章。花砖学士紫薇郎。小试一麾行促诏,暂留千骑且飞觞。夜堂歌暖借春光。

78.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郭应祥
仙子凌波袜有尘。翰林摛藻笔如神。此花此曲两无伦。不与妆台簪宝髻,却来书阁伴幽人。恨无佳客只空尊。

79.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洪咨夔
苍鹤飞来水竹幽。初弦凉月一帘秋。木犀花底试新篘。凤味砚供无尽藏,龙飞榜占最高头。慈闱洗眼看封侯。

80.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仇远
鸦墨鸳茸暗小窗。栀花时递淡中香。何须华屋艳红妆。栊月凉筛金琐碎,床琴清写玉丁当。风车闲倚在回廊。

81.
《浣溪沙 季沾寿日》
年代: 金 作者: 蔡松年
天上仙人亦读书。风麟形相不枯。十年傲雪气凌虚。谁道邺侯功业晚,莫教文举酒樽疏。他年玉颊秀芙蕖。

82.
《浣溪沙 贺石仲璋侍御父年八十五,拜局徒,》
年代: 元 作者: 刘敏中
拂旦恩麻下玉墀。六朝元老万人知。知公福庆世间稀。年过太公渔渭日,官如郑武相周时。一行金带五男儿。

83.
《浣溪沙 和勉夫四首》
年代: 元 作者: 袁易
一月寒阴不放春。打窗风雨太频频。竹床仰卧看承尘。客去祗残书叶乱,愁来独有酒杯亲。镜中白发不饶人。

84.
《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雎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85.
《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
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
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86.
《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李璟
风压轻云贴水飞,
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
竹间时有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一首咏春词。上片由景及情,先实后虚;下片虚实结合,情中见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高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风、云、水、燕、泥等颇初春气息的景物。
在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啣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却接着说一句“沈郎多病不胜衣”,作者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这样乐景、哀情相衬,其哀伤之情更深。
压、贴、飞三个动词使首句形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次句则把时空交互在一起写,春天初晴,在池馆内外。这两句色彩明快。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如此以来,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鸿雁传书,出于《汉书·苏武传》,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如今连鸿雁不捎信来。鹧鸪啼声,更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 。“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
“此情惟有落花知 !”句用移情手法,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格外耐人寻味 。“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但尤为不幸的是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

87.
《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
印沙鸥迹自成行。
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
几回愁煞棹船郎。
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释】:
红蓼:开红花的水蓼(一种水生植物)。
整鬟:梳理发鬟。
含颦:愁眉不展。
浦:水宾。
棹船郎:撑船人。


88.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懒向沙头醉二瓶,
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
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群行。

89.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新妇滩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沈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吹雨转船头。

90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晁补之
雨过园亭绿暗时。樱桃红颗压枝低。绿兼红好眼中迷。荔子天教生处远,风流一种阿谁知。最红深处有黄鹂。

91.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李新
千古人生乐事稀。露浓烟事薄寒时。菊花须插两三枝。未老功名辜两鬓,悲秋情绪入双眉。茂陵多病有谁知。

92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王采
雪里东风未过江。陇头先折一枝芳。
如今疏影照溪塘。北客乍惊无绿叶,
东君应笑不红妆。玉真爱着淡衣裳。

93.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徐俯
章水何如颍水清。江山明秀发诗情。七言还我是长城。小小钿花开宝靥,纤纤玉笋见云英。十千名酒十分倾。

94.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刘一止
午夜明蟾冷浸溪。姮娥应有辟寒犀。桂岩仍在曲阑西。撷蕊攀条情未已,经丘寻壑想招携。不应痴马惜障泥。

9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李弥逊
小小茅茨隐翠微。桥平双手弄涟漪。好风还动去年枝。得雨疏梅肥欲展,人家次第有芳菲。惜花恰莫探春迟。

96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侯置
客里匆匆梦帝州。故人相遇一杯休。
疏梅些子最清幽。双绾香螺春意浅,
缓歌金缕楚云留。不知妆镜若为俦。

97.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袁去华
庭下丛萱翠欲流。梁间双燕语相酬。日长帘底篆烟留。金勒去遥芳草歇,玉箫吹罢紫兰秋。一年春事只供愁。

98.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曹冠
翠带千条蘸碧流。多情不解系行舟。章台惜别恨悠悠。湿雨伤春眉黛敛,倚风无力舞腰柔。丝丝烟缕织离愁。

99.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李洪
矢矫翔鸾谿上峰。飘萧雪霰打船篷。
天花凌乱水晶宫。飞透纸窗斜取势,
吹回谿面舞因风。身游水墨画图中。

100.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汪莘
一曲清溪绕舍流。数间茅屋正宜秋。芙蓉灼灼出墙头。元亮气高还作令,少陵形瘦不封侯。村醪闲饮两三瓯。

101.
《浣溪沙 早行》
年代: 元 作者: 李齐贤
旅枕生寒夜惨凄。半庭明月露凄迷。疲僮梦语马频嘶。人世几时能少壮,宦游何处计东西。起来聊欲舞荒鸡。

102.
《浣溪沙》
年代: 元 作者: 幼武
雨过池塘绿水生。竹阴深处小桥横。鱼吹翠浪柳花行。独倚曲阑魂欲断,沉思倾国句难成。匆匆春晚更伤情。

103.
《浣溪沙 花朝 曲阿词综翼有诉衷情清晨廉 卷》
年代: 元 作者: 洪翼
鸾股先寻斗草钗。凤头新绣踏青鞋。衣裳宫样不须裁。雕玉镂成鹦鹉架,泥金镌就牡丹牌。明朝相约看花来。

104.
《浣溪沙 初夏》
年代: 元 作者: 善住
草满天涯春已归。绿槐阴里燕交飞。一池寒水照蔷薇。枕上北风吹夜雨,灯前西院打窗扉。晓来人尽说添衣。

105.
《浣溪沙 寿卫生行之》
年代: 金 作者: 段克己
莫说长安行路难。休歌肮脏倚门边。且将见在斗尊前。人意十分如月满,月明一夕向人圆。年年人月似今年。

106.
《浣溪沙 为刘归愚寿》
年代: 元 作者: 魏初
前辈风流有几人。拚教诗酒百年身。小红灯影近新春。醉里看花城外寺,闲来课种水南村。人间百伪不如真。

107
《浣溪沙》
年代: 元 作者: 张弘范
山掩人家水绕坡。野猿岩鸟太平歌。黄鸡白酒兴偏多。幸自琴书消日月,尽教名利走风波。钓台麟阁竟如何。

108.
《浣溪沙 次韵礼院孟子周佥院秋夜曲二叠》
年代: 元 作者: 虞集
天阔秋高初夜长。浮尘消尽雾苍茫。澄澄孤月转危墙。金井有声惟坠露,玉阶无色乍疑霜。不闻人语只吟*。

109.
《浣溪沙·红桥》
年代: 清 作者: 王士祯
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110.
《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注释】:
1.红日,别版做"帘日". 三丈透,三丈为虚数.指太阳升起的高度. 透:透过.
2.金炉,别做"佳人". 金炉为铜制的香炉. 次第:依次. 香兽:香料炭屑制成的 兽型燃料.
3.地衣:地毯.
4.佳人:指宫女.舞点,别做"舞急","舞彻",舞点".舞点,按照音乐中的节拍舞一支曲调.溜:滑落.
5.酒恶(e三声),别做"酒渥".亦称"中酒",指酒至微醉.时拈,别做"时沾","时将".常常拈取.花蕊:此处代指花朵.嗅:闻.
6.别殿:帝王所居正殿以外的宫殿.箫鼓:萧和鼓.泛指乐器.

词的上片,描写了通宵歌舞的宫廷生活.下片写佳人的舞姿,发散钗落.作者酒醉不支,却以花解酒,继续饮宴.最后一句侧面描写这一歌舞活动的喧闹.

太阳已经升到三丈高,宫女在香炉里依次添上香料.红锦织成的地毯,随着舞者的舞步褶皱着.大殿中央的舞女随着舞点舞得正急,头上的发钗也随之滑落.我酒意微醉,不时拈起花朵,闻着花气醒酒.别殿也能遥遥听到这里的喧闹的乐声.
此词描写的是宫中的一次歌舞活动.一个透字,是对时间的精彩描写.地衣随步皱,可知舞点之急.那么金钗溜,也就自然而然.舞者的舞泰,描写的鲜活得很.
所有的描写,都是近景.最后一句,视角拉远,写到远处的别殿.就使得原本拘于一处的歌舞描写,多了一种想象的空间.
属于后主的早期作品,本身只是宫廷生活的一个场景描写,客观来讲格调不高.但是透,皱,溜三字,用的巧妙.最后刹尾,由近及远.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111.
今人不录

112.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张先
轻屉来时不破尘。石榴花映石榴裙。有情应得撞腮春。夜短更难留远梦,日高何计学行云。树深莺过静无人。

113.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杜安世
模样偏宜掌上怜。云如双鬓玉如颜。身材轻妙眼儿单。幽会未成双怅望,深情欲诉两艰难。空教魂梦到巫山。

114.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赵磻老
懒画娥眉倦整冠。笋苞来点镜中鬟。承恩容易报恩难。鬒发未饶青箬笠,素鳞行簇水晶盘。流觞元自不相干。

11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李元膺
乞与安仁凉鬓霜。不须红线小机窗。剪刀疏下蜀罗长。
纤手捻残针缕细,金钗翻过齿痕香。同心小绾寄思量。

116.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惠洪
南涧茶香笑语新。西州春涨小舟横。困顿人归烂熳晴。天迥游丝长百尺,日高飞絮满重城。一番花信近清明。

117.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中
慵整金钗缩指尖。晓霙犹自入疏帘。绿窗清冷脸红添。妒粉尽饶花六六,回风从斗玉纤纤。不成香暖也相兼。

118.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王庭珪
薄薄春衫簇绮霞。画檐晨起见栖鸦。宿妆仍拾落梅花。回首高楼闻笑语,倚栏红袖卷轻纱。玉肌微减旧时些。

119.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莫将
宝钏缃裙上玉梯。云重应恨翠楼低。愁同芳草两萋萋。

120.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吕本中
暖日温风破浅寒。短青无数簇幽栏。三年春在病中看。中酒心情浑似梦,探花时候不曾闲。几年芳信隔秦关。

121.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赵鼎
艳艳春娇入眼波。劝人金盏缓声歌。不禁粉泪揾香罗。
暮雨朝云相见少,落花流水别离多。寸肠争奈此情何。

122.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沈与求
云幕垂垂不掩关,落鸿孤没有无间。雪花欺鬓一年残。欲把小梅还斗雪,冷香嫌怕乱沈檀。恼人归梦绕江干。

123.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洪皓
丧乱佳辰不易攀。四逢寒食尽投闲。
踏青无处想家山,麟殿阻趋陪内宴。
蓂堂遥忆侍慈颜。感时双泪滴潺潺。

124.
《浣溪纱/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朱淑真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12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耿时举
露压蔷薇金井栏。辘轳声断碧丝乾。辽阳无信带围宽。花落池塘春梦静,月生帘幕夜香寒。闲愁无力凭阑干。

126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丘崈
铁锁星桥永夜通。万家帘幕度香风。俊游人在笑声中。罗绮十行眉黛绿,银花千炬簇莲红。座中争看黑头公。

127.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吕胜己
浅著铅华素净妆。翩跹翠袖拂云裳。傍人作意捧金觞。曲度清悲云冉冉,花飞零乱月茫茫。梦回人去似高唐。

128.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林淳
却忆西湖烂漫游。水涵山影翠光浮。轻舟短棹不惊鸥。带露精神花妩媚,依风情态柳温柔。莺歌燕语巧相留。

129.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杨冠卿
洞口春深长薜萝。幽栖地僻少经过。一溪新绿涨晴波。惊梦觉来啼鸟近,惜春归去落花多。东风独倚奈愁何。

130.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陈亮
小雨翻花落画檐。栏堂香注酒重添。花枝能语出朱帘。缓步金莲移小小,持杯玉笋露纤纤。此时谁不醉厌厌。

131.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杨炎正
杨柳笼烟袅嫩黄。桃花蘸水染红香。薄罗衫子日初长。饮尽东风三百盏,醉来愁断几回肠。教人独自遣风光。

132.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卢炳
水阁无尘午昼长。薰风十里藕花香。一番疏雨酿微凉。旋点新茶消睡思,不将醽醁恼诗肠。阑干倚遍挹湖光。

133.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锺将之
鬓亸云梳月带痕。软红香里步莲轻。妖娆六幅过腰裙。不怕满堂佳客醉,只愁灭烛翠眉颦。更期疏影月黄昏。

134.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刘学箕
天上仙人萼绿华。何年分种小山家。九秋风露溢窗纱。密密翠罗攒玉叶,团团黄粟刻金花。一枝归插鬓云斜。

13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陈德武
庭院深沈绝俗埃。绿苔因雨上层阶。画帘低卷燕归来。月似有情中夜入,花何无语向人开。谩劳飞梦到天台。

136.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方岳
半壳含潮带靥香。双螯嚼雪迸脐黄。芦花洲渚夜来霜。短棹秋江清到底,长头春瓮醉为乡。风流不枉与诗尝。

137.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何梦桂
细柳连营绿荫重。暖风旗影飏蛇龙。
画闲吟思入千峰。紫绶金牌人绿发,
绣荐丝辔马青骢。会将三箭取侯封。

138.
《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毛文锡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139.
《浣溪沙》
年代: 元 作者: 赵可
抬转炉熏自换香。锦衾收拾却遮藏。二年尘暗小鸳鸯。落木萧萧风似雨,疏棂皎皎月如霜。此时此夜最凄凉。

【注释】:
这是一首反映爱情生活的小令。以词意看是一位女子思念情人的描写之作。但女主人公闪闪烁烁、遮遮掩掩的动作中表明两人不是正式的夫妻。然而两年前 ,她与情人度过的一段美好爱情生活却铭刻在心。词作艺术手段高超,短短的小令 ,一件事 ,一个情景,就把女主人公那复杂难言的感情浓缩在里面。上片言在一秋季的夜晚,或许是两人有特定纪念意义的日子,女主公又回想起往日的情景。”抬转炉熏自换香。锦衾收拾却遮藏!”也许两年前这是两人定情之日 。为纪念它 ,女主人公搬来香炉,亲自上香,又把锦被收拾妥贴干净,等待情人的到来。可是两年过去了 ,他不会再来 ,因而只能“收拾却遮藏了。”特定的环境,特殊的心理一眼可见。“二年尘暗小鸳鸯。”在这床锦被上女主人公可能度过无数美好的时光,锦被也成为她与恋人当年欢好的信物和见证,而锦被上的小鸳鸯不知伴随他们多少时光。可岁月无情人无情,那日鲜艳的小鸳鸯也被无情的尘土遮盖,显得暗淡无光。“二年尘暗”既指岁月的无情又暗示与恋人的爱情难以复萌,暗淡的心里使她感受到的只是凄凉。
下片写在这孤寂的月夜,一切都是那么凄凉。“落木萧萧风似雪。疏皎皎月如霜。”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使人感到的是悲壮 ,而此册“落木萧萧 ”却让人备感凄凉。即根,窗户的格子。“ 月如霜 ”,李白曾有“ 床前明月光 ,凝是地上霜”(《静夜思》)之喻。风吹叶落让她感到是风雪无情,月照窗使她又觉冰冷如霜 。两年前两相恩爱,情意绵绵,两年后孤寂惆怅愁情万千,于是有“此时此夜最凄凉。”用移情的手法把人的主观情感移入客观景物之中,使风也含情月也有感。
小词虽短,但在作者精细的观察,精巧的构思之下,再加以对词语的精雕细琢,丰富的表现手法,使小令诗味隽永,言浅意深。

140.
《浣溪沙 晋祠石刻二阕》
年代: 元 作者: 姜彧
方丈堆空瞰碧潭。潭光山影静相涵。开轩千里供晴岚。流水桃花疑物外,小桥烟柳似江南。挽将风月入醺酣。

141.
《浣溪沙 试茶》
年代: 元 作者: 洪希文
独坐书斋日正中。平生三昧试茶功。起看水火自争雄。势挟怒涛翻急雪,韵胜甘露透香风。晚凉月色照孤松。

142.
《浣溪沙 杜鹃》
年代: 清 作者: 屈大均
血洒青山尽作花,花残人影未还家。声声只是为天涯。有恨朱楼当凤阙,无穷青冢在龙沙。催还不得恨琵琶。

143.
《浣溪沙》
年代: 近代 作者: 况周颐
风雨高楼悄四围,残灯黏壁淡无辉,篆烟犹袅旧屏帏。
己忍寒欺罗袖薄?断无春逐柳绵归。坐深愁极一沾衣。

144.
《浣溪沙》
年代: 近代 作者: 朱孝臧
独鸟冲波去意闲,坏霞如赭水如笺。为谁无尽写江天。
并舫风弦弹月上,当窗山髻挽云还;独经行处未荒寒。

145.
《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
年代: 唐 作者: 敦煌曲子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
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注释】:
五两:古代测风仪。

146.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边一望楚天长。
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
思随流水去茫茫。
兰红波碧忆潇湘。

【注释】:
蓼岸:长有蓼草的江岸。
孤光:指片帆在日光照耀下的闪光。
征鸿:远飞的大雁。
杳杳:深远貌

147.
《浣溪沙》
年代: 清 作者: 蒲松龄
旧向长堤缆画桡,
秋来秋色倍萧萧,
空垂烟雨拂横桥。

斜倚西风无限恨,
懒将憔悴舞纤腰,
离思别绪一条条。

148.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149.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李结
花圃萦回曲径通。小亭风卷绣帘重。秋千闲倚画桥东。双蝶舞馀红便旋,交莺啼处绿葱珑。远山眉黛晚来浓。

150.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郭世模
几点胭脂印指红。一双蛾绿敛眉浓。夜寒绡帐烛花融。剩炷龙涎熏骨冷,旋调银液镇心忪。整鬟羞顾半娇慵。

151.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米芾
日射平溪玉宇中。云横远渚岫重重。野花犹向涧边红。静看沙头鱼入网,闲支藜杖醉吟风。小春天气恼人浓。

152.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仲殊
楚客才华为发扬。深林著意不相忘。梦成燕国正芬芳。莫把品名闲议拟,且看青凤羽毛长。十分领取面前香。

153.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陈师道
暮叶朝花种种陈。三秋作意向诗人。安排云雨要新清。随意且须追去马,轻衫从使著行尘。晚窗谁念一愁新。

154.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谢逸
楼阁帘垂乳燕飞。圆荷细细点清溪。薰风破闷晚凉时。
玉轸琴边兰思远,霜纨扇里翠眉低。柔蓝衫子闹蜂儿。

155.
《浣溪沙 书虞元翁画》
年代: 宋 作者: 苏庠
水榭风微玉枕凉。牙床角簟藕花香。野塘烟雨罩鸳鸯。
红蓼渡头青嶂远,绿萍波上白鸥双。淋浪淡墨水云乡。

【注释】

①水榭:临水楼台。
②牙床:雕饰精致的小床。
③角簟:以角蒿编织的席子。
④淋浪:笔墨酣畅淋漓。

【评解】

这是一首题画小词。它以形象化的文字,再现了原画的色彩、布局和意境,使未睹
其画的读者,犹如身临画前。末句点题,绾结入妙。

156.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谢薖
柳絮随风散漫飞。檐冰成柱粟生肌。力排寒气赖金卮。赋丽谁为梁苑客,调高难和郢中词。且烦呵笔写乌丝。

157.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赵子发
疏荫摇摇趁岸移。惊鸥点点过帆飞。船分水打嫩沙回。断梦不知人去处,卷帘还有燕来时。日斜风紧转湾西。

158.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曹组
柳絮池台淡淡风,碧波花岫小桥通。
云连丽宇倚晴空,芳草绿杨人去住。
短墙幽径燕西东。梦条弄蕊得从容。

159.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孙觌
弱骨轻肌不耐春。一枝江路玉梅新。巡檐索笑为何人。素影徘徊波上月,醉香摇荡竹间云。酒醒人散梦仙村。

160.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慕容嵓卿
满目江山忆旧游。汀洲花草弄春柔。长亭舣住木兰舟。好梦易随流水去,芳心空逐晓云愁。行人莫上望京楼。

【注释】:
此为登楼望远、忆旧感怀之词。词中禾农艳的笔调抒写凄怆、沉郁的怨慕之情,将情感表达得极为缠绵曲折。词之上片由眼前的景物勾起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以明媚的春光作衬托,表达其缠绵悱恻的离愁别恨,下片抒写词人心中的哀怨和愁苦。
开篇“满目江山忆旧游”二句,言这江依旧如练,这山依旧似锦,这汀洲上的花花草草,依旧在沐浴春天的阳光,卖弄着妩媚的娇态。风景不殊,前尘似梦,怎么不引起词人的回忆和伤感呢?“汀洲花草 ”,即水边小洲上丛生的花草。语出《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这词人目中所见的客观景物,也是词人在长亭送别时曾经领略过的,于是一幕当年送别的情景便在脑子里浮现出来 。“长亭舣住木兰舟 ”,正是词人从“满目江山”中唤起一桩难忘的往事:那也是“岸花汀草共依依”(顾夐《河传》)的小洲,一只正要启程远航的兰舟,停泊在十里长亭的旁边,那种依依惜别之情是很难用言语形容的。骊歌已经唱了,兰舟就要启航了,却在长亭边停泊下来,通过这样的暗示和联想,把男女双方的依恋之情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不言留恋而留恋之情自见。这一结,形象地说明了“忆”的具体内容,完美地构成了词的艺术意境,在“长亭 ”、“兰舟”的点缀之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情景,便在画面上再现了出来。
过片“好梦易随流水去 ”,承上片的“忆旧游”,并转出下文无限的“愁”来 ,意脉贯串,浑然天成,有着“水穷云起”之妙。这里所说的“好梦 ”,蕴藏着许多难忘的往事,象“小窗外 ,情话绸缪”(王莹卿《满庭芳》)那样的赏心乐事;“指月盟言,不是梦中语 ”(戴石屏妻《怜薄命》)那样的山盟海誓;“低随漫唱,笑语相供,道文书针线,今夜休攻 ”(康与之《满庭芳》)那样的闺房韵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李持正《人月圆》)那样的元宵灯会,也许都从词人的记忆深处,一齐浮现出来,然而那样的好景都已经成了“梦 ”,都已经象“流水”似地一去不复返了,这自然要引起人的今昔之感的。多情的词人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忘记了自己的意中人。她的一颗“芳心”围绕着象“晓云”一样飘忽不定的“行人”,一同欢乐,一同愁苦。词人在结句中,巧妙地运用唐代诗人李益“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献刘济》)的诗意,委婉地讽谕“行人”不要上京去求官,怕的是得了官更无归期。不过李益的诗是对朝廷久不见调的怨怼语,是郁郁不得志的愤慨语(见新、旧《唐书·李益传》),而这种是对“行人”的期望语,叮咛语,蕴藉之至,亦忠厚之至,是一颗美好的“芳心 ”。词之结尾,情余言外,哀怨无穷,感人至深。

161.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曾慥
别样清芬扑鼻来。秋香过後却追回。博山轻雾锁崔嵬。珍重芗林三昧手,不教一日不花开。暗中错认是江梅。

162.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王灼
一样婵娟别样清。眼明初识董双成。香风随步过帘旌。笑捧玉觞频劝客,浣溪沙里转新声。花间侧听有流莺。

163.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送了栖鸦复暮钟。栏干生影曲屏东。卧看孤鹤驾天风。起舞一尊明月下,秋空如水酒如空。谪仙已去与谁同。

164.
《浣溪沙》
年代: 今 作者: 曾惇
无数春山展画屏。无穷烟柳照溪明。花枝缺处小舟横。紫禁正须红药句,清江莫与白鸥盟。主人元自是仙卿。

16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胡铨
匆匆春归没计遮。百年都似散余霞。
持杯聊听浣溪沙,但觉暗添双鬓雪。
不知落尽一番花。东风寒似夜来些。

166.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黄公度
风送清香过短墙。烟笼晚色近修篁。夕阳楼外角声长。欲去还留无限思,轻匀淡抹不成妆。一尊相对月生凉。

167.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曾协
昼漏新来一倍长。众宾沾醉尚传觞。浓云遮日惜红妆。应是主人归凤沼,为传芳讯到黄堂。腰围恰恰束金黄。

168.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韩元吉
莫惜清尊领客同。已无花伴舞衣红。强歌归去莫匆匆。细雨弄烟烟弄日,断云黏水水黏空。酴醿飞下晚来风。

169.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张抡
筑室峥嵘占宝峰。退朝燕坐万缘空。
出尘高志抗冥鸿,何日嘉招陪一笑。
看君豪饮釂千钟。试凭鄙句作先容。

170.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何作善
草草杯盘访玉人。灯花呈喜座添春。邀郎觅句要奇新。黛浅波娇情脉脉,云轻柳弱意真真。从今风月属闲人。

171.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朱雍
残日凭阑目断霞。寒林人静每归鸦。小梅春早压群花。一槛风声清玉管,数枝月影到窗纱。隔帘时度暗香些。

172.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姜特立
节序回环已献裘。不堪风叶夜鸣秋。
寒螀吟露月阶幽。蜗角虚名真误我,
蝇头细字不禁愁。班超何日定封侯。

173.
《浣溪沙·雨点真珠水上鸣》
年代: 宋 作者: 沈瀛
雨点真珠水上鸣。更将青盖一时倾。
总是江妃来堕珥,访娉婷。
不为含愁啼粉泪,只因贪爱湿行云。
惟有游鱼篇得意,许成群。

174.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17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沈端节
灯夜香甘动绮筵。明珠颗颗泛瓯圆。佳人巧意底难传。喜见翻溪流细滑,却思信手弄轻纤。不知辛苦为谁甜。

176.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李处全
宋玉应当久断肠。满城风雨近重阳。年年戏马忆吾乡。
催促东篱金蕊放,佳人更绣紫萸囊。白衣才到共飞觞。

177.
《浣溪沙·夏半阳乌景最长》
年代: 宋 作者: 楼锷
夏半阳乌景最长。小池不断藕花香。
电影雷声催急雨,十分凉。
芡剥明珠随意嚼,瓜分琼玉趁时尝。
双桧堂深新酿好,且传觞。

178.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黄人杰
的皪江梅共腊梅。剪金裁玉一时开。
黄姑相伴雪儿来。别驾公馀无个事,
得将诗酒与栽培。为春留客小徘徊。

179.
《浣溪沙慢》
年代: 宋 作者: 马子严
璧月上极浦。帆落人挝鼓。石城倒影,深夜鱼龙舞。佳气郁郁,紫阙腾云雨。回首分今古。千载是和非,夕阳中、双燕语。
向人诉。记玉井辘轳,胭脂涨腻,几许蛾眉妒。感叹息、花好随风去。流景如羽。且共乐升平,不须后庭玉树。

180.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张鎡
无计长留月里花。收英巧付火前茶。绿尘飞处粉芳华。午夜露浓天竺径,一秋香满玉川家。扫除残梦入云涯。

181.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韩彦古
一缕金香永夜清。残编未掩古琴横。绣衾寒拥宝缸明。
坐听竹风敲石磴,旋倾花水漱春酲。落梅和雨打帘声。

182.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李壁
祗记梅花破腊前。恼人春色又薰然。
山头井似陆公泉。上客长谣追楚些,
娇娃短舞看胡旋。崇桃积李自年年。

183.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吴礼之
南国风流是故乡。红监落子不因霜。
于中小底最珍藏。荐酒荐茶些子涩,
透心透顶十分香。可人回味越思量。

184.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郑域
酒薄愁浓醉不成。夜长欹枕数残更。
嫩寒时节过烧灯。已自孤鸾羞对镜,
未能双凤怕闻笙。莫教吹作别离声。

18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戴复古
病起无聊倚绣床。玉容清瘦懒梳妆。水沈烟冷橘花香。说个话儿方有味,吃些酒子又何妨。一声啼鴂断人肠。

186.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赵扩
花似醺容上玉肌。方论时事却嫔妃。芳阴人醉漏声迟。珠箔半钩风乍暖,雕梁新语燕初飞。斜阳犹送水精卮。

187.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李刘
濯锦江边玉树明。碧油幢里彩衣荣。当年此日下长庚。细酌成都千岁酒,闲看嶰谷一阳春。归听云母隔屏声。

188.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史达祖
不见东山月露香。姚家借得小芬芳。乱莺随趁过宫墙。香珀碾花娇有意,绿茸绣叶涩无光。御封春酒几时尝。

189.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卢祖皋
午睡醒来策瘦筇。几痕茸绿径苔封。
石榴初□舞裙红。中酒情怀滋味薄,
肥梅天气带衣慵。日长门巷雨余风。

190.
《浣溪沙》
年代: 作者: 刘镇
帘幕收灯断续红。歌台人散彩云空。夜寒归路噤鱼龙。宿醉未消花市月,芳心已逐柳塘风。丁宁莺燕莫匆匆。

191.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张辑
夏果初收唤绿华。冰盘巧簇映金瓜。荷香飞上玉流霞。明月长留千岁色,蟠桃多结几番花。谁知罗带有丹砂。

192.
《浣溪沙》
年代: 作者: 李好古1
为怯赬云挟暑飞。嫩凉故故著征衣。江风吹雨过楼西。未必男儿生不遇,时来咳唾是珠玑。功名终岂壮心违。

193.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周弼
朴朴精神的的香。荼縻一朵晓来妆。雏莺叶底学宫商。著意劝人须尽醉,扶头中酒又何妨。绿窗花影日偏长。

194.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黄时龙
雨歇花梢月正明。映帘人静绣灯昏。鸳鸯成字便停针。笑启玉奁明酒晕,缓寻金叶熨香心。一春情绪此时深。

19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许棐
欲把香缯暖缬裁。玉箱金锁又慵开。
一杯茶罢上春台。方向柳边揉碧缕,
又纵花畔并红腮。不知凝待阿谁来。

196.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李昴英
笋玉纤纤拍扇纨。戏拈荷叶起文鸳。
水亭初试小龙团。拜月深深频祝愿,
花枝低压云偏。倩人解梦语喧喧。

197.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李彭老
玉雪庭心夜色空。移花小槛斗春红。轻衫短帽醉歌重。彩扇旧题烟雨外,玉箫新谱燕莺中。阑干到处是春风。

【注释】:
草窗,周密之号。周乃彭老词友之一。此词与为思念此友所作。
“玉雪庭心夜色空 。”起笔之写照草窗,是从冬日雪景落墨。玉雪指白雪。雪中天地,犹如琼妆玉砌一般。立于中庭,四望皆白,一片空明,几乎没有了夜色。庭心之心字,下得妙,若替庭心之人设身处地着想 ,便觉庭院直与雪光空明之琼玉天地合而为一。此种感觉,实已写出此境中之人,自是表里俱清明澄澈,肝胆皆洁如冰雪。从雪景起笔,为的是先立其大,即象喻草窗之高尚清操 。起笔亦并非泛写。“移花小槛斗春红 。”写照春日背景之草窗。养花小栏中花色之深浅、花容之姿媚又各不相同。一“斗”字,便透过花色花容之争奇斗艳,形象地刻画了草窗花兴之浓、赏花之精。从而草窗生活之雅致、艺术情味之高洁又可知。“轻衫短帽醉歌重。”则从夏日写照。上二句是写其清操雅韵 ,此一句则写其狂豪兴致。轻衫短帽,指夏日之装束。轻衫短帽,描绘草窗风度之潇洒倜傥。醉歌重 ,即“李白斗酒诗百篇”之意,描写其豪兴,亦写出草窗与友人唱和,乐此不疲之致高情浓。
上片依四季时序为草窗写照,下片则从书画音乐再作映衬。“彩扇旧题烟雨外”。草窗为彩扇题诗,那扇面上的墨迹乃与空中的烟雨相映成趣。这一意象营造可谓妙极,正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诗。烟雨可作春雨解,但作秋雨解,尤妙。如此则无形之中补足了上片所未写及之秋景,以虚补实,使上下片联结更为紧密。此句是写草窗艺术生活中书画之一侧面。此句是以写意之笔,作真实写照。“玉箫新谱燕莺中”,转写草窗娴于音乐 ,移宫换羽,每有新词,辄付诸管弦,被诸女儿歌喉,极为美听。此句是写草窗艺术生活中音乐之一侧面。此句亦是写真。又,此二句对偶,上句旧字,下句新字,互见文义,更写出草窗平生于琴棋书画皆乐而有素。为人清韵雅致如此,宜其妙手所至 ,触处自然生春。故结笔处总挽全篇云:“阑干到处是春风 。”这一写意之笔 ,确能写出草窗之精神。清韵雅致的主人公,所到之处,无不使人感到如沐春风。此是对人格品题之高度评价,亦寓于感性之形象描写之中,结得馀韵无穷。
此词品题草窗作词的风格,其实是借重于描写草窗为人的风格 。以冬雪、春花、夏日、彩扇、玉箫、艺事等,描写出其人之清韵雅致,其词之风格亦自可知。上下两片互相映衬,遂使全词呈现为以四季时序为经,以艺术生活侧面为纬的结构,全词可看作时草窗为人风格之一全幅整合之写照。李彭老作此词,不愧为草窗知音。

198.
《浣沙溪/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黄升
钟磬冷冷夜未央。梨花庭院月如霜。
步虚声里拜瑶章。紫极清都云渺渺,
红尘浊世事茫茫。未知谁有返魂香。

199.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昭顺老人
的皪堪为席上珍。银铛百沸麝脐熏。
萧娘欲饵意中人。拈处玉纤笼蚌颗,
剥时琼齿嚼香津。仙郎入口即轻身。

200.
《浣溪沙·潇洒梧桐几度秋》
年代: 宋 作者: 韩准
潇洒梧桐几度秋。凤凰飞去旧山幽。风景不殊人物换,恨悠悠。衰草远从烟际合,夕阳空趁水西流。恰好凭楼便回首,怕生愁。

201.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张桂
雨压杨花路半乾。蜂遗花粉在阑干。牡丹开尽正春寒。懒品么弦金雁并,瘦惊双钏玉鱼宽。新愁不放翠眉间。

202.
《浣溪纱/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毛珝
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素娥不嫁为谁妆。

203.
《浣溪纱/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薛梦桂
柳映疏帘花映林。春光一半几销魂。新诗未了枕先温。燕子说将千万恨,海棠开到二三分。小窗银烛又黄昏。

204.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赵汝茪
笑摘青梅傍疏。数枝花影漾前除。太湖石畔看金鱼。
笋指晓寒慵出袖,翠鬟春懒不成梳。为君缝狭绣罗襦。

20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谭宣子
欲展吴笺咏杜娘。为停楚棹觅秦郎。
藕花三十六湖香。珠颗翠檠饶宿泪,
玉痕红褪怯晨妆。小桥风月思凄凉。

206.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曾栋
落日蒸红山欲烧。短筇行药过山腰。松声隐隐晚来潮。
短树依岩无败叶,梅花当路少全梢。水村时有短长桥。

207.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江开
手捻花枝忆小苹。绿窗空锁旧时春。
满楼飞絮一筝尘。素约未传双燕语,
离愁还入卖花声。十分春事倩行云。

208.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王大简
拂面凉生酒半醒。廉纤小雨晚初晴。过云无定月亏盈。庭户不关春悄悄,阑干倚遍夜深深。几回风竹误人听。

209.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颜奎
梦泊游丝画影移。水沈香宛紫烟微。玉笙才过画楼西。天上人间花事苦,镜中翠压四山低。又成春过据莺啼。

210.
《浣溪纱/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张磐
习习轻风破海棠。秋千移影上回廊。昼长蝴蝶为谁忙。度柳早莺分暖绿,过花小燕带春香。满庭芳草又斜阳。

211.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刘埙
已断因缘莫更寻。寻时烦恼不如心。从今休听世间音。鸾梦渐随秋水远,鹤情甘伴野云深。隔楼花月自阴阴。

212.
《浣溪沙·淡淡青山两点春》
年代: 宋 作者: 詹玉
淡淡青山两点春。娇羞一点口儿樱。一梭儿玉一窝云。   白藕香中见西子,玉梅花下遇昭君。不曾真个也销魂,

这是詹玉钟情粉儿所做的(浣溪沙)里的诗句: 淡淡青山两点春。娇羞一点口儿樱。一梭儿玉一窝云。   白藕香中见西子,玉梅花下遇昭君。不曾真个也销魂,前三句是描写粉儿的外貌,四五二句把粉儿比作西施和昭君(都是美女),最后一句带有一些意淫的味道,就算不曾与(粉儿)有染,也是很销魂的!结果杨震看了这首词就把粉儿(杨震的姬妾)送给了詹玉。

213.
《浣溪沙·只为相思怕上楼》
年代: 宋 作者: 赵必?
只为相思怕上楼。离鸾一操恨悠悠。
十二翠屏烟篆冷,晓窗秋。
绣线未拈心已懒,花笺欲寄写还羞。
懊恨郎边无个信,暮云愁。

214.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黎廷瑞
一曲离愁浅黛嚬。云帆渺渺下烟津。
山长水远客愁新。柳絮低迷千里梦,
桃花荡漾一江春。小楼疏雨可怜人。

21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张淑芳
散步山前春草香。朱阑绿水绕吟廊。花枝惊堕绣衣裳。或定或摇江上柳,为莺为凤月中篁。为谁掩抑锁芸窗。

216.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杨舜举
残照西风一片愁。疏杨画出六桥秋。游人不上十三楼。有泪金仙还泣汉,无心玉马已朝周。平湖寂寂水空流。

217.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王从叔
水月精神玉雪胎。乾坤清气化生来。断桥流水领春回。昨夜醉眠苔上石,天香冉冉下瑶台。起来窗外见花开。

218.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游稚仙
晬日先联瑞日红。寿星明照寿筵中。庆门乐事正重重。明日贾逵添戏彩,异时李汉看乘龙。鱼轩玉轴定荣封。

219.
《浣溪沙》
年代: 作者: 李氏2
无力蔷薇带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飞。流水飘香乳燕啼。南浦魂销春不管,东阳衣减镜仙知。小楼今夜月依依。

220.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珍娘
溪雾溪烟溪景新。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底静无尘。风扬游丝随蝶翅,雨飘飞絮湿鸳唇。桃花片片送残春。

221.
《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韩偓
拢鬓新收玉步摇,背灯初解绣裙腰,枕寒衾冷异香焦。
深院不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残醉却无聊。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沉檀。

222.
《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张曙
枕障熏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

223.
《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顾夐
春色迷人恨正赊,可堪荡子不还家,细风轻露著梨花。
帘外有情双燕扬,槛前无力绿杨斜,小屏狂梦极天涯。

红藕香寒翠渚平,月笼虚阁夜蛩清,塞鸿惊梦两牵情
宝帐玉炉残麝冷,罗衣金缕暗尘生,小窗孤烛泪纵横。

荷芰风轻帘幕香,绣衣鸂鶒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
恨入空帏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

惆怅经年别谢娘,月窗花院好风光,此时相望最情伤。
青鸟不来传锦字,瑶姬何处锁兰房,忍教魂梦两茫茫。

庭菊飘黄玉露浓,冷莎偎砌隐鸣蛩,何期良夜得相逢。
背帐风摇红蜡滴,惹香暖梦绣衾重,觉来枕上怯晨钟。

云澹风高叶乱飞,小庭寒雨绿苔微,深闺人静掩屏帷。
粉黛暗愁金带枕,鸳鸯空绕画罗衣,那堪孤负不思归。

雁响遥天玉漏清,小纱窗外月胧明,翠帏金鸭炷香平。
何处不归音信断,良宵空使梦魂惊,簟凉枕冷不胜情。

露白蟾明又到秋,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记得泥人微敛黛,无言斜倚小书楼。暗思前事不胜愁。

224.
《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毛熙震
春暮黄莺下砌前,水精帘影露珠悬,绮霞低映晚晴天。
弱柳万条垂翠带,残红满地碎香钿,蕙风飘荡散轻烟。

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萋,金铺闲掩绣帘低。
紫燕一双娇语碎,翠屏十二晚峰齐,梦魂消散醉空闺。

晚起红房醉欲消,绿鬟云散袅金翘,雪香花语不胜娇。
好是向人柔弱处,玉纤时急绣裙腰,春心牵惹转无憀。

一只横钗坠髻丛,静眠珍簟起来慵,绣罗红嫩抹苏胸。
羞敛细蛾魂暗断,困迷无语思犹浓,小屏香霭碧山重。

云薄罗裙绶带长,满身新裛瑞龙香,翠钿斜映艳梅妆。
佯不觑人空婉约,笑和娇语太猖狂,忍教牵恨暗形相。

碧玉冠轻袅燕钗,捧心无语步香阶,缓移弓底绣罗鞋。
暗想欢娱何计好,岂堪期约有时乖,日高深院正忘怀。

半醉凝情卧绣茵,睡容无力卸罗裙,玉笼鹦鹉厌听闻。
慵整落钗金翡翠,象梳欹鬓月生云,锦屏绡幌麝烟薰。

225.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李珣
入夏偏宜澹薄妆,越罗衣褪郁金黄,翠钿檀注助容光。
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回判却又思量,月窗香径梦悠飏。

晚出闲庭看海棠,风流学得内家妆,小钗横戴一枝芳。
镂玉梳斜云鬓腻,缕金衣透雪肌香,暗思何事立残阳。

访旧伤离欲断魂,无因重见玉楼人,六街微雨镂香尘。
早为不逢巫峡梦,那堪虚度锦江春,遇花倾酒莫辞频。

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
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文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

226.
《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欧阳炯
落絮残莺半日天,玉柔花醉只思眠,惹窗映竹满炉烟。
独掩画屏愁不语,斜欹瑶枕髻鬟偏,此时心在阿谁边?

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著更相宜,宛风如舞透香肌。
独坐含嚬吹凤竹,园中缓步折花枝,有情无力泥人时。

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重得叙欢娱,凤屏鸳枕宿金铺。
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无。

227.
《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阎选
寂寞流苏冷绣茵,倚屏山枕惹香尘,小庭花露泣浓春。
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228.
《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张泌
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
花满驿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

依约残眉理旧黄,翠鬟抛掷一簪长,暖风晴日罢朝妆。
闲折海棠看又拈,玉纤无力惹余香,此情谁会倚斜阳。

翡翠屏开绣幄红,谢娥无力晓妆慵,锦帷鸳被宿香浓。
微雨小庭春寂寞,燕飞莺语隔帘栊,杏花凝恨倚东风。

花月香寒悄夜尘,绮筵幽会暗伤神,婵娟依约画屏人。
人不见时还暂语,令才抛后爱微嚬,越罗巴锦不胜春。

偏戴花冠白玉簪,睡容新起意沈吟,翠钿金缕镇眉心。
小槛日斜风悄悄,隔帘零落杏花阴,断香轻碧锁愁深。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小市东门欲雪天,众中依约见神仙,蕊黄香画贴金蝉。
饮散黄昏人草草,醉容无语立门前,马嘶尘烘一街烟。

229.
《浣溪沙 梦中作 中州乐府》
年代: 元 作者: 王礀?
林樾人家急暮砧。夕阳人影入江深。倚阑疏快北风襟。雨自北山明处黑,云从白鸟去边阴。几多秋思乱乡心。

【注释】:
写思乡的词,古往来今真不知有多少!然而金人王礀的这首《浣溪沙》不但没有模仿的痕迹,而且明显地表现了自己的独到之处。李白的思乡是在静夜,所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杜甫的思乡是在深秋,所谓“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王礀的思乡却不在夜晚,也不值深秋,而是梦中,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这种典型环境的选择,不能不说别具一番特色。
这首词记的是梦中所见,词中没有过寻的铺阵和渲染,用近于白描的手法,着眼于梦中的景物,写来亲切感人。全篇初看似乎全为写景,仔细玩味,又觉实则句句关情,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深挚细腻的思乡情怀。
从词的内容上看,起首二句首先为我们指摹了一幅 动着淡淡乡悉的水墨画 :暮霭苍茫中,几幛农家村舍掩映在片片浓郁苍翠的树阴下,袅袅的炊烟此时也渐渐地升起来了 ,清澈的江水绕着小村缓缓地流过,江边传来村妇阵阵急切的捣衣声;夕阳的余晖愁洒向江面,点点的波光中,帆船渐行渐远,只有三五隐约晃动的人影迈向归家的小路,他们大概就是暮归的渔人吧 ?这是一幅多么悠闲恬静的乡村暮色图呀!
久未归去的家乡现在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倚阑疏快北风襟 ”,在这静静的暮色图中 ,此刻正有一人,倚着栏干,凝神伫立,默默无语,任凭北风吹起了他的衣襟却浑然不觉。此刻他在想什么?是否被这眼前的图画引起了一缕淡淡乡愁?异乡的游子啊,此刻只能梦回故乡!
如果说上片描绘的是一幅静穆的画面,那么下片则由静至动,进一步描摹倏忽万变的梦境 。“雨自远山明处里,云随白鸟去边阴”意思是夕阳西下,忽然山雨骤来,顿时刚刚还被夕阳的余晖所照亮的天际变得一片黑暗,鸟儿纷纷入巢,云儿也被黑暗所渐渐淹没,人们也已回到了温暖的家,一时间,天地间只剩下仍旧凭栏远眺的游子,独自面对忽至的风雨,思念远方的家乡和亲人。至此,虽仍是写景,但却句句是情,处处寓含着旅人的乡愁别绪与孤单寂寞。此时当真是“几多秋思乱乡心”了!较之李白的’举杯浇愁愁更愁”更别具一番隐忍婉曲的愁滋味,读来不禁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便充盈着全篇的乡愁,更添一层惘怅。这最末一句,即是总领全篇的主线,又使感情的积蓄达到了高潮,揭示了全篇的主旨。实乃点睛之笔。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词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明白如画,于平淡中见真情,似芳谷幽兰,淡雅而有韵味。

230.
《浣溪沙 河中环胜楼感怀 以上三首见中州乐府》
年代: 元 作者: 李献能
垂柳阴阴水拍堤。欲穷远目望远迷。平芜尽处暮天低。万里中原犹北顾,十年长路却西归。倚楼怀抱有谁知。

231.
《玩丹砂 本名浣溪沙,赞师叔玉蟾普明澄寂和》
年代: 元 作者: 马钰
朴住虚无撮住空。岂分南北与西东。丹砂只在笑谈中。性命不由天地管,一声珍重别山侗。羽轮飚驾赴蓬宫。

232.
《浣溪沙 辞贾公 水云集卷下 此下原附刘处玄》
年代: 元 作者: 谭处端
云水飘飘物外游。垂纶独钓大神舟。遇迷苦海不吞钩。却返碧波归去后,家山重会马丘刘。玉壶金液宴仙俦。

233.
《玩丹砂 景金本注云,三首本名浣溪沙 游历》
年代: 元 作者: 丘处机
云水飘飘物外吟。醍醐默默醉中斟。神仙活计道人心。容易肯争三寸气,寻常不贮一文金。清贫柔弱祸难侵。

234.
《浣溪沙 刘姑姑生朝》
年代: 元 作者: 王丹桂
仲夏*开四叶初。仙姬分秀下云舆。祥光瑞气共相扶。法性殊无尘事累,灵安那有世情拘。自然遐寿等麻姑。

235.
《浣溪沙》
年代: 元 作者: 刘秉忠
桃李无言一径深。客愁春恨莫相寻。看花酌酒且开襟。白雪浩歌真快意,朱弦未绝有知音。月明千里故人心。

236.
《浣溪沙 酒间赠金禅师,年近六旬,头白如雪》
年代: 元 作者: 白朴
世事方艰便猛回。丛筠佳处得栽培。花光别有一枝梅。头似雪盔那复漆,心如风篆也无灰。生前相遇且衔杯。仁山词另录并有小桃红曲调删去。

237.
《浣溪沙》
年代: 元 作者: 刘云震
粉署含香旧有名。庖刀试手便峥嵘。并州人物未飘零。父老共传新政好,儿童都道长官清。十分和气满春城。

238.
《浣溪沙 舟中纪事》
年代: 元 作者: 姚燧
白发年来自笑余。孔方从有绝交书。谁怜多病麴生疏。两岸行人争抵掌,谁家舟上载篮舆。江南休问看山无。

239.
《浣溪沙 张详议八十寿》
年代: 元 作者: 萧?
红叶香中敞寿筵。一丛兰玉拜尊前。曾孙绕膝爱高年。白发弟兄真乐事,雪溪孝友即家传。人生佳处只君全。

240.
《浣溪沙 题湘水行吟》
年代: 元 作者: 程文海
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数峰全似故乡青。流水落花何处路,绿阴幽草可怜生。行人小待我同行。

241.
《浣溪沙 寿汪茂盘隐即竹逸戊午四月二十?》
年代: 元 作者: 陈栎
盘隐谁云必太行。神交李愿蹑遗芳。今朝南极一星光。野处襟期尤顺适,退藏滋味更悠长。歌中元说寿而康。

242.
《浣溪沙 李叔固相会间,赠歌者岳贵贵》
年代: 元 作者: 赵孟*
满捧金卮低唱词。尊前再拜索新诗。老夫惭愧鬓成丝。罗袖染将修竹翠,粉香吹上小梅枝。相逢不似少年时。

243.
《浣溪沙 次伯机》
年代: 宋 作者: 陆文圭
翠玉峰高鹭点明。谷纹波动鸭雏生。湖山宜雨又宜晴。越女荡舟莲叶碧,裴郎驻马柳阴青。折花调客诉衷情。

244.
《浣溪沙 春闺送别》
年代: 元 作者: 吴存
花满离筵酒满瓶。摘花未语泪先零。杯行教醉莫教醒。今夜酴*连理枕,明朝柳絮短长亭。一般杜宇两般听。

245.
《浣溪沙 谢张鲁瞻惠纸笔和来韵》
年代: 元 作者: 朱*颜
湘管娟娟弱凤翎。霜毛楚楚醉猩英。就中心早可人情。渐老江淹无好梦,输他年少意纵横。只堪闲写换鹅经。

246.
《浣溪沙 秋夜》
年代: 宋 作者: 张玉娘
玉影无尘雁影来。绕庭荒砌乱蛩哀。凉窥珠箔梦初回。压枕离愁飞不去,西风疑负菊花开。起看清秋月满台。

247.
《浣溪沙 感旧》
年代: 元 作者: 张可久
翠袖清风品玉笙。罗裙凉月按瑶筝。少年不饮若为情。老眼那知谁尔尔,小楼无复旧卿卿。石林高卧听松声。

248.
《浣溪沙 赠琴娃以上四首见元草堂诗余卷上》
年代: 元 作者: 谢醉庵
沉屑微熏睡鸭金。朱弦还解解芳心。盈盈桃李未春深。天上鸾胶须着意,人间凤曲有知音。莫教风雨绿成阴。

249.
《浣溪沙 天安门诗抄》
年代: 当代 作者: 现代无名
哭别亲人泪未消,山精出洞变人妖,
装腔作势调门高。

有意重研擒鬼法,无心轻信狗皮膏,
留神拭泪认花招。

250.
《浣溪沙 从石楼、石壁,往来邓尉山中》
年代: 近代 作者: 郑文焯
一半黄梅杂雨晴,虚岚浮翠带湖明,闲云高鸟共身轻。
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盈手不知名,烟峦直是画中行。

251.
《浣溪沙 题丁兵备丈画马》
年代: 近代 作者: 王鹏运
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遗台何处是黄金?
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夕阳山影自萧森。

252.
《浣溪沙 初夏》
年代: 清 作者: 叶小鸾
香到酴醾送晚凉,荇风轻约薄罗裳。曲阑凭遍思偏长。
自是幽情慵卷幌,不关春色恼人肠。误他双燕未归梁。

253.
《浣溪沙 上巳》
年代: 明 作者: 杨基
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闭来水上踏青阳。
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水流花落任匆忙。

254.
《浣溪沙》
年代: 清 作者: 朱彝尊
桑叶阴阴浅水湾,更无人处竹回环。
飞来一片望夫山。
劝客且留今日住,催归深悔那时还。
断肠朝雨赋阳关。

255.
《浣溪沙 寿张大千先生六十》
年代: 现代 作者: 于右任
上将于今数老张,飞扬世界不寻常。
龙兴大海凤鸣岗。

作画真能为世重,题诗更是发天香。
一池砚水太平洋。











格式一
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格律对照例词:(唐末)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
中仄中平中仄平(韵),
宿醉离愁慢髻鬟,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六铢衣薄惹轻寒,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慵红闷翠掩青鸾。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罗袜况兼金菡萏,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雪肌仍是玉琅玕。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骨香腰细更沈檀。[1]
格式二
双调,四十二字。上下片各三句,两平韵。
格律对照例词:(唐末五代)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平仄仄平平仄仄(句),
红蓼渡头秋正雨,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印沙鸥迹自成行,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整鬟飘袖野风香。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
不语含颦深浦里,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几回愁煞棹船郎,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燕归帆尽水茫茫。[3]
格式三
双调,四十四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
格律对照例词:(五代宋初)孙光宪《浣溪沙·风撼芳菲满院香》
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风撼芳菲满院香,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四帘慵卷日初长,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鬓云垂枕响微锽。
平仄仄平平仄仄(句),
春梦未成愁寂寂,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佳期难会信茫茫。
仄平平(句),
万般心,
平仄仄(句),
千点泪,
仄平平(韵)。
泣兰堂。[3]
格式四
双调,四十六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
格律对照例词:(五代西蜀)顾敻《浣溪沙·红藕香寒翠渚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红藕香寒翠渚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月笼虚阁夜蛩清。
仄仄仄(句),
天际鸿,
平仄平(句),
枕上梦,
仄平平(韵)。
两牵情。
仄仄仄平平仄仄(句),
宝帐玉炉残麝冷,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罗衣金缕暗尘生。
仄平平(句),
小窗凉,
平仄仄(句),
孤烛背,
仄平平(韵)。
泪纵横。[3]
格式五
双调,四十二字。上下片各三句,三仄韵。
格律对照例词:(五代南唐)李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红日已高三丈透,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金炉次第添香兽,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红锦地衣随步皱。
平平仄仄平平仄(句),
佳人舞点金钗溜,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酒恶时拈花蕊嗅,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别殿遥闻箫鼓奏。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表示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1]  



以下为百度推荐名篇,带有注释:

1.
《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是唐末五代时期的一首词,作者是韦庄,该作品出自《全唐诗》。

浣溪沙
清晓妆成寒食天⑴,
柳毬斜袅间花钿⑵,
卷帘直出画堂前。
指点牡丹初绽朵⑶,
日高犹自凭朱栏,
含嚬不语恨春残⑷。

作品注释:
⑴清晓:清晨。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或说清明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节后另取榆柳之火,以为饮食,谓“新火”。
⑵柳球:妇女头上的一种妆饰品。间(jiàn 见):相隔、相间,动词。袅:音鸟,①摇曳。②轻拂。③柔长貌。花钿:妇人发钗。钿,音田,嵌金之花状头饰。
⑶初绽(zhàn占):刚刚开放。绽:裂开。[2]
⑷嚬(pín贫):同“颦”,皱眉。《韩非子·内储说》上有“吾闻明主之爱,一嚬一笑,嚬有为嚬,而笑有为笑”。含颦:含着愁意。皱眉忧愁的样子。

作品评析:
这首词写女子怀春。
上片开始用“清晓妆成”点明了时间和人物的身份。“柳球”句,明为写物,实则写人,女子的婀娜情态隐约可见。紧接着直到下片用了一连串的动作:“卷帘”、“直出”、“指点”、“凭朱栏”、“含颦”等显示她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卷帘”句见其爱春心切;“指点”句见其赏春的喜悦;“日高”句见其爱春之情深,由此结出“含颦”句,“恨春残”全由惜春,真切感人。“春残”照应首句的“寒食天”,收拢全章。


2.
《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是晚唐五代词人薛昭蕴的作品。此词上下片各三句二十一字。上片述古,首句写西施被献送入吴,遗恨不尽。后二句,写西施的不幸遭遇,她不知流了多少怀乡的血泪,也曲指吴王的淫乐。下片伤今,把吴主山河与惨淡的落日余晖对比,越王宫殿与平芜映衬,最后用重湖藕花作结,在沧桑变故中,寄寓了对唐王朝衰微的慨叹。

浣溪沙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⑴,倚风凝睇雪肌肤⑵。
吴主山河空落日⑶,越王宫殿半平芜⑷,藕花菱蔓满重湖⑸。[

注释
⑴姑苏:山名,今苏州市西南,古姑苏台于其上。亦作苏州之别称。据《吴越春秋》载:越进西施于吴,请退师,吴王得之,筑姑苏台,游宴其上。
⑵凝睇:凝聚目光而视。这里是微微斜视而又含情的意思。雪肌肤:肌肤白嫩、细腻而润滑。《庄子》:“肌肤若冰雪。”郭象注:“冰,古凝字,肌肤若冰雪,即诗所谓肤如凝脂也。”《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所以说“雪”在这里是与“凝脂”同义。
⑶“吴主”句:吴王夫差的江山已覆没。落日:喻亡国。又解:“空落日”,在落日照耀下显得更空旷,意思是吴王的江山已不复见,只有夕阳西照。
⑷“越王”句:越王勾践的宫殿,也大半为荒草所掩。芜:音无,①田野荒废,丛生野草。②乱草。
⑸菱蔓(wàn万):菱角的藤子。重湖:湖泊相连,一个挨着一个。

作品鉴赏:
这首词是咏史词,借越国美女西施的故事,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慨,充满悲凉、凄婉的凭吊气氛。
“倾国倾城”是用来形容女子的姿色艳美绝伦的词语,始见于《汉书·外戚传》:李延年知音律、善歌舞,尝在汉武帝前起舞作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此词首句“倾国倾城恨有馀”引出的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灭吴的一段动人的故事,“倾国倾城”四字系指代越国浣纱美女西施,她在吴越之争中,被越王勾践当作祸国工具献于吴王夫差,以惑乱吴国之政;“恨有余”,是说西施之恨无尽无穷。“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两句似乎是对西施之恨是什么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在姑苏台上春霄宫中,西施内心凄苦,她多少次在妆成侍宴之前还忍不住泪水暗流,她倚立风前深情远望,凝视着自己那南方白云深处的故乡。“姑苏”,地名,即今之苏州,昔春秋时吴国的故都,此处概指当年吴王夫差在姑苏台上所建的、专供欢饮行乐用的春霄宫;“雪肌肤”在此形容西施肤色之美,晶莹洁白如雪。词的上片通过人物的肖像动作描写,刻画其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越王勾践巧使美人计,利用西施达到了灭吴复仇的愿望,但就西施个人的幸福来说,她远离故土,向一个自己并不喜爱的暴君献媚邀宠,却不能不是一出令人同情的千古悲剧。

薛昭蕴,唐末五代词人。字澄州。河中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人。生卒年不详,依《花间集》序列,当为前蜀人。《北梦琐言》卷十一作薛昭纬,说他是薛保逊之子,新旧《唐书》有《薛昭纬传》,称他乾宁(唐昭宗年号,公元894—898年)中为礼部侍郎。疑昭纬与昭蕴为兄弟。王衍时,官至侍郎。擅诗词,才华出众。恃才傲物,亦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好唱《浣溪沙》词。有词十九首

3.
《浣溪沙·马上凝情忆旧游》是花间派词人张泌的一首词,描写了作者当初游玩的地方花香竹丽小溪流的美景和遇上的佳人,表达了作者对这段经历的怀念和对分别的忧愁。

浣溪沙
马上凝情忆旧游①。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②。
早是③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④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作品注释
①旧游:旧时的游客或游侣。
②钿(diàn)筝句:钿筝,嵌金为饰之筝。筝,古代弦乐器。罗幕,帷帐。玉搔头,即玉簪。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③早是:与韦庄《长安清明》诗:“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羊芊。”句式相同。
④可堪:那堪,怎能经受得住。分袂,分手。袂(mèi), 衣袖

创作背景
南唐亡国后,张泌随后主李煜投降北宋。这首词为他追忆往事,追想旧游之地与旧游之人之作。

文学赏析
这首词录自《花间集》,写一位行役之人旅途中追念旧游的情怀。
上片写旧日景致,幽雅缱绻,点明旧游景致之美,人之娇艳,引入对旧游情境的回忆。
“马上凝情忆旧游”。一位游子离乡远行,鞍马劳顿之际,他凝神远想,情寄旧游。这个开头领起下文,对抒情主人公的生活状况、感情色彩、想念的对象,都作了概括的描述,笔墨简练省净,既规定了词的下文所将叙写的情事,也为全词创造了深沉哀伤的感情基调。
“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二、三句承“忆旧游而来,追想旧游之地和旧游之人。这两句,前句写自然环境,后句写人及情事,都是侧面着笔,以虚涵实,描绘出了诗情画意的生活片断,非常真切。上句写了三个自然事物,各用一动词来刻画,且写花、竹,避实就虚,不直接进行描写,而是写其被澄明的溪水所反照、所浸渍的情形,倍觉姿态摇曳,灵动有味;那一片甜润温馨、深挚缱绻的依恋之情,更是油然溢出纸外。下句写人、地、乐器,叠用三名词,但所在地的环境,人物的美貌,尽形毕态,跃然纸上;赏心乐事,难以忘怀。
下片写别后情况,渲染出一位在晚风斜阳中充满忧愁的旅客形象,极言旅途之劳顿与别后思念之情。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过片承“马上”,叙写与旧游分离以后的浪迹情景。别后常是披星戴月,辛劳奔波,忽忽又已经年。行役已艰辛备尝,更难堪分别日久的相思之苦。“早是……可堪……”,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已是……哪堪……”的句式,具有递进、加倍的作用,与上片“旧游”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比较之下,显然见得在外漂泊的艰辛与浪游人的哀伤情绪。
“晚风斜日不胜愁。”结句再作渲染。晚风萧瑟,斜阳惨淡,游人对着这寂寞苍凉的景色,不禁触目伤情,愁绪无穷。词至这里,既回应了开头情境,使首尾相贯,浑然一体,又借苍茫暗淡的暮色,将无形的愁思衬出,收到语深意长、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按其内容来说,是典型的香艳词了。但作者却将男欢女爱、卿卿我我这样的情事有意淡化,而着重写两颗心灵的追忆与呼唤,这就使香艳词脱离了脂粉气,男欢女爱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与净化,风格也显得清俊明秀,空灵透脱,疏中有密,跌宕多姿。
词是抒发追忆旧游的感情,表现上却纯用叙述手法。全词通过精心选择、描述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场景,事中见意,景中含情,使词画面鲜明而情味浓郁;再者,以首句领起全词,照管上下片,前后呼应,起承转合,脉络分明,构思精巧,结体颇具匠心,堪称“章法极妙”。
名家点评
李冰若《栩庄漫记》:以“忆旧游”领起全词,实处皆化空灵,章法极妙。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凝情,一往而深之情,扰云痴情也。卷二:早是,扰云本是或已是也。
陈廷焯《词则 ·别调集》卷一评以上二句:流水对,情致极深款。
谭献《谭评·词辨》:开北宋疏宕之派。
沈雄《古今词话》卷上:张泌《浣溪沙》词现存九首,其他诸篇多写深闺绣帏,怜香惜玉,时有幽艳语,散发着花间词常有的脂粉气。
王锡九《唐宋词鉴赏》:词是抒发追忆旧游的感情,表现上却纯用叙述手法。描绘旧游、别后的不同生活情景,却能情致深厚。


4.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是宋代词人张先创作的一首闺怨词,抒写古代都市生活中的男女之情。此词上片叙事言情,描述了丈夫出门在外,妻子在家期待远人归来时望眼欲穿的复杂感情;下片借景抒情,以景物衬托女主人公度日如年的痛苦心情。全词语言工巧,情感表现得细腻而又生动,含蓄而又深沉。

浣溪沙⑴
楼倚春江百尺高⑵,烟中还未见归桡⑶,几时期信似江潮⑷?
花片片飞风弄蝶⑸,柳阴阴下水平桥⑹,日长才过又今宵⑺。

词句注释
⑴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⑵倚:表示楼的位置。春江:春天的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⑶烟:在这里指江雾之类的水气。归桡(ráo):犹归舟。桡,即划船的桨,古诗词中常代指船。唐戴叔伦《戏留顾十一明府》诗:“未可动归桡,前程风浪急。”
⑷期信:遵守预先约定的时间。后蜀顾夐《荷叶杯》词:“一去又乖期信,春尽。满院长莓苔,手挼裙带独徘徊。”
⑸弄:戏弄,这里指相戏。
⑹阴阴:形容柳阴幽暗的样子。
⑺今宵:今夜。南朝陈徐陵《走笔戏书应令》诗:“今宵花烛泪,非是夜迎人。”

创作背景:
此词为作者以闺中人思念远人的口吻创作的闺怨词,从词中内容看,故事发生在暮春时节。其具体创作年份未详。

整体赏析
此词是一首以闺中人思念远人的口吻创作的闺怨词。词写丈夫远出,逾期未归,妻子在家望眼欲穿。上片叙事言情,下片因景及情。此词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题材,意境却与众不同;结构上“无大起落”,却层次分明,在平易晓畅之中显现出浓郁蕴藉的情思,丰腴隽永的韵致,“味极隽永”。全词语言工巧,情感表现得细腻而又生动,含蓄而又深沉。
上片叙事言情,写出女主人望远盼归时望眼欲穿的心中之怨。“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起首两句写闺妇登高楼凭曲阑,思亲怀远凝目看,江上水雾弥漫,白帆点点,由远而近,却始终不见她所盼的那只归夫船。看似平直,慢慢体味,颇多婉曲。“楼倚春江”一方面交待了百尺高楼临江而建;且因楼、江及人,把楼上凭栏人与春江中的“归桡”联系起来;二是以“春江”之浩瀚溶满衬托倚楼人之孤单冷寂。“春江”及下片又写到的繁花飞落,柳树成荫等,交待出时间是暮春——惜春之情甚也!“百尺高”与“还未见”相呼应,传写出思妇从低到高,拾级而上,登高骋望,伤高怀远的急切情态与望而不见,思而不得的苦恼和哀怨。一个“倚”字,就指示了位置。“烟中”二字乃点染之笔,它一是春江景象的具体、形象的描绘,二是以这迷蒙的春江景象巧妙地烘托思妇的伤高怀远、惆怅哀怨的情怀。“几时期信似江潮?”失望之余,她埋怨起那远行未归的人来了:你还不如江潮有信,什么时候你也能如江潮那样如期如约?紧承前面,从叙事言情转而直抒胸臆。此句既扣上“春江”,即景取喻,又暗用唐代李益的乐府诗《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的诗意。诘问之语,进一步刻画思妇的心理活动,写出失望尚未绝望思妇痴情、幽怨与期待的复杂心理。在对远行人的埋怨声中,似乎也隐隐含着“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的自哀自怨。
下片因景及情,以景物衬托出女主人公度日如年的痛苦心情。“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过片两句写暮春的对偶句是思妇望中的眼前之景:落花在风中片片飞舞,蝴蝶在飞红中翩翩相戏;溪边细柳荫浓浓,柔条拂水渌溶溶,雨后新波涨满春江,江水与桥平——春去也。“水平桥”与上片的“春江”“江潮”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弄”“平”两个动词用得极妙,用拟人手法把景物写活了。在思妇眼前,庭院池塘,小桥流水,春风杨柳,飞花舞蝶,自然界充满生机,和谐惬意。然而在这一美景前,孑然独处的她,触景伤情,反而增添了无穷的哀怨。看飞花舞蝶亲昵作态,叹人不如物之感生,见杨柳青青之色,则想起曾与丈夫分手时春日重聚的约定,春将去,人不见,引起无限的怨情,真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之感!“日长才过又今宵。”日复一日地登高凝望,又到斜阳西下暮色昏暝时,主人公不由得发出一声压抑已久的喟然长叹:漫长的白天刚刚挨过去,寂寞难耐的夜晚又将开始——登高望春春将去,高楼望远远念情。人未归,怨难平。结句的一声喟叹,把女子度日如年的离别之苦写得含蓄而又深沉。
名家点评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吴庚舜:此词善于捕捉意象,创造意境,表现“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的情境,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唐宋词鉴赏辞典》)


5.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浣溪沙⑴
一曲新词酒一杯⑵,去年天气旧亭台⑶。夕阳西下几时回⑷?
无可奈何花落去⑸,似曾相识燕归来⑹。小园香径独徘徊⑺。

词句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文学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有些微微的伤感。于是词人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妙在对仗工整。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名家点评
杨慎:“无可奈何”二语工丽,天然奇偶。 (《词品》)
沈际飞: “无可奈何花落去”,律诗俊语也,然自是天成一段词,着诗不得。(《草堂诗余正集》)
张宗橚:细玩“无可奈何”一联,意致缠绵,语调谐婉,的是倚声家语,若作七律,未免软弱矣。 (《词林纪事》)



6.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词作品。这组词是作者任徐州太守时求雨后到石潭谢雨的路途中所作,主要写作者途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感,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寄以同情。这五首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艳辞,不采僻典,在语言上也清丽自然,洗尽华靡见真淳。以诗的句法入词,是其主要艺术特色。这组词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农村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文风。它将农村题材带入北宋词坛,给词坛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对词的题材,有开拓意义。

浣溪沙1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2。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3。
【其一】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4。黄童白叟聚睢盱5。
麋鹿逢人虽未惯6,猿猱闻鼓不须呼7。归家说与采桑姑。
【其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8,三三五五棘篱门9。相挨踏破茜罗裙10。
老幼扶携收麦社11,乌鸢翔舞赛神村12。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
麻叶层层檾叶光13,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14。
垂白杖藜抬醉眼15,捋青捣麨软饥肠16。问言豆叶几时黄。
【其四】
蔌蔌衣巾落枣花17,村南村北响缫车18。牛衣古柳卖黄瓜19。
酒困路长惟欲睡20,日高人渴漫思茶21。敲门试问野人家22。
【其五】
软草平莎过雨新23,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24。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25。使君元是此中人26。

作品注释:
1、浣溪沙:词牌名。
2、徐门:一作“徐州”。
3、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指石潭的水与泗水相通,水的涨落清浊常常是一致的。
4、乌:乌鸦。
5、黄童:黄发儿童;白叟:白发老人;睢盱:喜悦高兴的样子。
6、麋鹿:鹿类的一种。
7、猿猱:猿类的一种。
8、旋:立即;使君:词人自称。
9、棘篱:以荆棘围成的篱笆。
10、茜:茜草,此处指代红色;罗裙:丝绸裙子。
11、收麦社:麦子收过之后举行的祭神谢恩的活动。
12、乌鸢:乌鸦、老鹰;赛神:用仪仗鼓乐迎神出妙、周游街巷等活动,称之为塞神。
13、檾(qǐng):同“苘”。
14、络丝娘:本为虫名,此处代指缫丝的妇女。
15、垂白:鬓发将白的老人;杖藜:倚仗藜茎制成的手杖;藜:植物名,此处指以藜茎制成的手杖。
16、捋青: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用麦子制成的干粮;软:饱之意。
17、簌簌:纷纷下落的样子。
18、缫车:缫丝的纺车,也作“缲车”。
19、牛衣:为牛御寒的衣物,如蓑衣等。
20、欲:想要。
21、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漫,随意,一作“谩”。
22、野人:农夫。
23、平莎(suō):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24、耦耕(ǒu gēng):两个人各拿一耜并肩耕作,此处泛指耕作。
25、蒿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薰:一种香草。
26、使君:词人自称;元:原之意。

创作背景:
这组词是苏轼43岁(1078年)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文学赏析
第一首(照日深红暖见鱼)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丽日、碧溪、游鱼、树木、黄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电影镜头,连续将客观景物一个个展现在读者面前。
“照日深红暖见鱼”,深红温暖的夕阳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红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鱼儿欢快游玩,清晰可见,染红了的潭水、欢快游动的鱼儿都是春旱过后、大雨降后的情景,词人虽未点出春旱之时的情景,但读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干枯、鱼儿无处寻觅,这样的前后对比之中、温馨的画面之中隐含了词人欣喜的心态。“连溪绿暗晚藏乌”,沿着石潭向四处望去,看见成阴的绿树接连一片,而深藏其中的乌鹊发出鸣噪的声响,动静结合,更显幽静。“黄童白叟聚睢盱”,以黄童、白叟代称所有聚集的人群,词人看到他们都呈现出喜悦兴奋的神态。上片中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麋鹿在突然之间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顿觉不习惯,有一种惊慌之感,而猿猱却一听到喧天的喜庆鼓声不招自来,极度兴奋,这一对比的描写情趣盎然。以动物的反映间接写出石潭谢雨的欢闹情景,不着一字,而风流自现,可谓神笔。“归家说与采桑姑”,结尾由实转虚,笔法灵活,词人想象这些观看长官亲自谢雨而欢喜异常、激动难耐的在场者,归家之后一定会把谢雨之时的欢腾景象向采桑姑细细说与。
在这首小词之中,词人丝毫没有描写自己的心境,但透过词人所见、所闻、所想的一切,读者自可体会词人无比兴奋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第二首(旋抹红妆看使君)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农村姑娘三五成群站在家门口看望使君的情景和农民丰收后祭祀神灵的欢乐情景。
上片主要是描写农村中的姑娘速上红妆、争相观看使君的场景,十分生动有趣。“旋抹红妆看使君”,村中的姑娘急急忙忙地抹上红妆赶去观看路过的使君。一个旋字写出了乡村姑娘的特色,她们不会像富家深闺中的女子那样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抹上红妆显示出爱美之心,但也只是稍稍打扮便可;另外,也写出了她们看望使君的急切心情。“三三五五棘篱门”,姑娘们三三五五地挤在棘篱门前,你推我、我推你,争相抢看远道而来的使君,她们活泼、自然的神态不道而明。“相挨踏破茜罗裙”,在这种推挤之中,甚至踩破了她们红色的罗裙,读者可以想象簇拥中的她们因罗裙踏破、或一睹使君的杂乱尖叫声、打闹声,场面感十足,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看见她们欢喜又含羞的笑脸,听到她们娇柔的欢闹。
下片转而主要描写祭祀的情景。“老幼扶携收麦社”,老老少少相互扶携到土地祠祭祀神灵,真诚感谢上天大将甘霖,老幼扶携可见盛况空前。“乌鸢翔舞赛神村”,人们以丰富的酒食酬谢神灵,而引来了无数馋嘴的乌鸢,它们在村头飞翔盘旋,久久不肯离去,词人不直接描写酒食的丰盛,却以乌鸢翔舞的场景进行侧面烘托,笔法婉曲而又恰到好处地予以表现。“道逢醉叟卧黄昏”,词人和百姓共同宴饮、狂欢之后,在归途中看见一个老人醉卧于道旁,仿佛是不经意之笔却实为匠心,以这一特写的镜头反映出普村同庆、普村同欢的情景,韵味无穷。
第三首(麻叶层层檾叶光)从侧面反映初夏时节农村的生活情趣:煮蚕香、络丝娘娇语、白发老翁捋新麦等。
“麻叶层层檾叶光”,麻叶一层一层地密密麻麻地铺着,而且一层一层的麻叶都泛着光泽,麻叶、檾叶互文见义,层层二字可见麻叶的繁茂,光字又写出了檾叶的光滑滋润,此处虽然未写明曾降下甘霖,但由层层聚集且泛出光亮的麻叶,读者就可以知道这都是由于求雨之后甘霖如约而至的功效,暗含了谢雨之意。谁家煮茧一村香?词人一进入村庄,便闻到弥漫着的煮茧香味,禁不住好奇地问询一声:此时是谁家正在煮茧?行文更显变化摇曳之美,毫无板滞之感。“一村香”三字写尽了香气浓郁、芳香四溢之感。隔篱娇语络丝娘,循着香气望去,便听见缫丝的妇女在隔着篱笆娇语交谈、轻声欢笑,场景逼真,富有情趣。把缫丝女比喻成声音动听的络丝娘,更见其声音的娇软美妙。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词人看见一位老翁须发垂白,手扶藜杖,抬着那迷离朦胧的双眼,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希望能够捣碎之后做成干粮充饥。垂白、杖藜、醉眼三个词从不同的方面刻画出老翁的年迈老态,而如此年老可怜的老人还得捋青捣麨可见这一场过去了的春旱曾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问言豆叶几时黄?”词人见后,忍不住地上前关切地问道:叶黄豆熟之时还要多久呢?便也就是说:甘霖之后的新一轮的丰收还要多长时间呢?这是在替老翁的一份期待,也是对老翁的一种安慰。关切之心、爱民之意跃然纸上。
第四首(簌簌衣巾落枣花)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带着读者走近一个风光优美、民风淳朴、农事忙碌的乡野村巷,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簌簌衣巾落枣花”,枣花纷纷飘舞,飞落在词人的衣巾之上,词人甚至听到了它们飘落之时的簌簌声,细小轻微的枣花轻轻坠落的声音,词人都能听到,足见词人此时心境的澄澈、欢欣与陶醉。“村南村北响缫车”,除了那细微的花落声响,词人还听到那响彻村南村北的缫车之声,缫车之声喧腾便是蚕乡丰收的象征,作为此地长官的词人听到这丰收的声音,自然也是内心雀跃。“牛衣古柳卖黄瓜”,远方传来一阵阵的吆喝声,词人寻声望去,原来是阴凉的古柳之下正有农人在卖着黄瓜,这黄瓜也是甘霖之后丰收的果实。词人听着那簌簌的枣花声、响腾的缫车声、卖瓜的吆喝声,虽未写听到这一切之后词人的感受,但读者可以想象此时的词人内心一定涌起了无尽的喜悦,正所谓“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下片之中词人的笔墨集中描写日高之下赶路的行人。“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从上片之中的枣花坠落、缲车缫丝、黄瓜成熟等事项中,可知此时正值初夏,而大麦等农作物也已然登场。在这炎炎的夏日,也许这位行人正赶往麦地劳作,此时骄阳正炙烤着大地,而有路途遥远,使人倍感困倦和干渴,直想沉沉睡去和畅饮凉茶,路途的艰辛、行人的劳苦跃然纸上。“敲门试问野人家”,干渴难耐,行人便走近路旁的人家,敲门试问,看能否乞浆借茶,词作到此戛然而止,农家是否有人、行人能否喝上茶水都不再叙述,词虽止却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与韵味。
第五首(软草平莎过雨新)写雨后农村风光春色和雨后感受,抒发作者的欣喜之情,表达了归田退隐的思想。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雨过之后,空气更加清爽新鲜,小草平莎更加柔软嫩绿、摇曳生姿,道路之上布满一层轻沙,却洁净无尘,马儿欢快地奔走其上。景物是词人眼中的景物,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环境的清新、舒适便是词人欢快、舒畅的情感反映,软、轻等字眼便既是莎草、沙路的特征描写,也是词人舒爽、轻快的内心再现。“何时收拾耦耕身?”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词人不禁怀想,何时能够耦耕田亩、归隐田园,这其中既有词人对于农村田园的热爱之情,也暗含了词人因游宦疲倦、仕途多舛而渴望隐居的情感。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太阳暖暖地照在桑麻之上,桑麻泛着翠绿的光泽,动人眼目;微风从蒿艾中吹拂而过,蒿艾散发出如薰的香味,沁人心脾。这两句对仗极为工整,描摹之景也极为美妙,“暖”字给人的心窝带来无尽的温馨,“光似泼”三字把田野繁茂蓬勃的景象渲染地淋漓尽致,气如薰带来袭人的芳香。“使君元是此中人”,和上片中的“何时收拾耦耕身?”相互照应,而意思则更进一层,上片只是说渴望归来,而此句中词人深深感叹,原来自己本是此中之人。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元是此中人”一句含蓄隽永地收束全篇,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这五首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艳辞,不采僻典,以诗的句法入词,是这组词的主要艺术特色。它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农村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文风。辛弃疾的农村词便直受到苏轼词的影响。
这些词将农村题材带入北宋词坛,给词坛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对词的题材,有开拓意义。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寄以同情,这些在中国词史上苏轼是第一个卓有成绩的。同时,在艺术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很好地做到了情景交融。善于抓住特定情况下的景。抒发此时此地的情。善于运用平常的景表现朴素而又丰富深厚的情。在语言上也清丽自然,洗尽华靡见真淳。[2]
名家点评
周啸天:作者并没有把雨后的农村理想化,他不停留在隔篱的观察上,而是较深入地接触到农民生活的实际情况,所以具有相当浓郁的生活气息。作者把词的题材扩大到农村,写农民的劳动生活,对于词境开拓有积极的影响。
周汝昌:在《全宋词》中,月露风花,比比皆是,寻此奇境,唯有坡公,所以为千古独绝。
王元明:特别“软草平莎过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泼”二句,似平却奇,出诗入画,显示出苏轼农村词清新开阔、含蓄隽永的艺术特色。


7.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北宋秦观词作,曾被誉为《淮海词》中小令的压卷之作,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上阕写阴冷的春天早晨,独上小楼,空房内画屏竖立,显得格外清幽。下阕所写眼前景物,待慢慢挂起窗帘,观落花轻飘,细雨蒙蒙,触目伤情。作者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融情入景,明写景,实写人的愁怨,其构思之精巧,意境之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
全词意境怅静悠闲,色调轻浅幽渺,含蓄有味。

浣溪沙①
漠漠轻寒上小楼②,晓阴无赖似穷秋③。淡烟流水画屏幽④。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⑤。宝帘闲挂小银钩⑥。

字词注释
①《浣溪沙》原唐教坊曲名,本为舞曲。“沙”又写作“纱”。又称《小庭花》、《满院春》。另有一体五十六字。
浣溪沙
浣溪沙
②漠漠:像清寒一样的冷漠。轻寒:薄寒,有别于严寒和科峭春寒。[2]
③晓阴:早晨天阴着。无赖:词人厌恶之语。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④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幽:意境悠远。
⑤丝雨:细雨。
⑥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指华丽的帘幕。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作品鉴赏: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清晨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2]
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尝春愁。此词抒写的是淡淡的春愁。它以轻淡的色笔、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贴地写出了环境氛围,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变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渗透出来,表情深婉、幽缈。“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索漠轻寒中袅袅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轻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的闲愁。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词作的境界。
上片写晨起之感和室内之景,语言幽婉而含意深邃。词的起调很轻,很淡,而于轻淡中带着作者极为纤细锐敏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漠漠轻寒,似雾如烟,以“漠漠”二字状漫弥而上小楼的轻寒,一下子给春寒萧索的清晨带来寥廓冷落的气氛。与“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意蕴相似,而情调之婉妙幽微过之。不说人愁,但云“漠漠轻寒上小楼”。回味“上”字,那淡淡愁思,不是正随这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在人的心头轻轻漾起?仅词的首句,就为全词烘托出一个色调凄清的景。紧接着加上“晓阴无赖似穷秋”,在凄清的背景上涂抹一层暗淡的色彩。无赖,令人讨厌,无可奈何的憎语。时届暮春,却感到竟像深秋那样的寒冷,原来这是一个春阴的早晨。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闷无聊。然而词人不说心情之无聊,却咒晓阴之无赖,进一层渲染了气氛之寂寞凄寒。主人公也许刚刚从梦中醒来,睡眼惺忪,室内画屏闲展:淡淡的烟霭,轻轻的流水。在周围阴氛的罩笼下,幽迷淡远。凝神恍惚中,他仿佛消失在清迷幽幽的画景之中,又仿佛还依回于渺茫、流动的梦境之中。这种主观幻觉,正是由于幽迷宁静的氛围与主人公此时此刻心境的浑然一体所致。是情与景融、意与境浑的佳句。
下片写倚窗所见,转入对春愁的正面描写。不期然而然中,他的视线移向了窗外: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细雨如丝,迷迷蒙蒙,迷漫无际。见飞花之飘缈,不禁忆起残梦之无凭,心中顿时悠起的是细雨蒙蒙般茫无边际的愁绪。本写春梦之无凭与愁绪之无际,却透过窗户摄景着笔于远处的飞花细雨,将情感距离故意推远,越发感生出一种飘缈朦胧、不即不离之美。亦景亦情而柔婉曲折,是“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无咎语)的佳例。词人将“梦”与“愁”这种抽象的情感编织在“飞花”、“丝雨”交织的自然画面之中。这种现象,约翰·鲁斯金称为“感情误置”,而这在中国诗词中则为司空见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诗人们心中存有一种感情,移情入景,便往往设想自然也带着这份感情。“以我观物,而物皆著我之色彩”。“自在飞花”,无情无思,格外惹人恼恨,而反衬梦之有情有思。最后,词以“宝帘闲挂小银钩”作结,尤觉摇曳多姿。细推词脉,此句应为过片之倒装句。沉迷于一时之幻境,不经意中瞥向已经挂起的窗帘外面,飞花丝雨映入眼帘,这便引出“自在”二句之文。而在结构艺术上,词人作如是倒装,使得词之上、下片对称工整,显得精巧别致,极富回环变化的结构之美。同时,也进一步唤醒全篇,使帘外的种种愁境,帘内的愁人更为分明,不言愁而愁自现。《续编草堂诗余》曰:“后叠精研,夺南唐席。”正是对此章法技巧的高度评赞。句中“闲”字,本是形容物态,而读者返观全篇,知此正是全词感情基调──百无聊赖的情感意绪。作为红线贯串打通全词,一气运转,跌宕昭彰。张炎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词源》卷下)试观此作,正是如此。
此词以柔婉曲折之笔,写一种淡淡的闲愁。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一份闲愁。不知何时何处,它即从你心底无端地升起,说不清也拂不去,令人寂寞难耐。词人们又总是能更敏锐地感受到它,捕捉住它,并流诸笔底。而此时,又必然会渗透进他们对时世人生的独特感受。冯延巳的《鹊踏枝》写出了人人心中皆有的这般闲情,却也包蕴着一种由时代氛围所酿成的说不清、排不开的愁绪。“古之伤心人也”的秦观,年少丧父,仕途抑塞,于新旧党迭为消长之际,一再受到排抑,满腹满腔人生的遭际感慨,泛化为一种凄怨感伤的心境意绪而弥漫于词作之中,呈现出含蓄蕴藉、窈深幽约之美。此词曲折传情而凄清婉美,《词则大雅集》卷二称“宛转幽怨,温韦嫡派”。作为婉约派词人,他正是远祖温韦,近承晏柳,融各家所长为一体,成其细腻含蓄而又凄怨感伤之风格,吟唱出较“花间”、“尊前”更为绸缪凄婉的角声,别具一番魅力。[4]
就思想内容来说,秦观的词多写艳情,与晏几道、柳永相似,但却能以语言的翻新、情致的幽趣历来受人激赏。这首词写的是春愁,一种细微幽渺的、不容易捉摸的感情,但作者以他非凡的功力,借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它表现了出来。最具代表性的是它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它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梦与愁成为可以接触的具体形象。沈祖棻《宋词赏析》分析这两句时,说:“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 ‘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这两句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
在文学大家的笔下,对情、意表达的处理常见“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两种方式。它们都会有理想的表达效果,但秦观在这里的幽情轻吐却有如此的效果,依赖于其善于渲染、语言精美、比喻神奇,但更关键的是内中的那种情致。冯煦称赞说:“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秦观的个人气质与文体特征已经融而为一。这首词没有一处用重笔,没有痛苦的呐喊,没有深情的倾诉,没有放纵自我的豪兴,没有沉湎往事的不堪。只有对自然界“漠漠轻寒”的细微感受,对“晓阴无赖”的敏锐体察,对“淡烟流水”之画屏的无限感触。这春愁,既没有涉及政治,又没有涉及爱情、友谊,或者其他什么。它其实只是写了一种生活的空虚之感。在一个敏感文人的心里,这种空虚寂寞伴随生命的全程,它和愿望、和理想、和对生命的珍视成正比,无边无际,无计可除。



8.
北宋词人周邦彦作品,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这首小令写的是少妇暮春怀人。

浣溪沙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春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赏析:
上片是这位少妇从闺中往外看所见到的景象。暮春时节,一阵微雨过后,几点凋残的花朵因被雨水沾湿在花枝上,所以还没有随风飘落,似乎是留恋这美好的春光,依依不忍离去。淡淡的斜晖,透过一带疏篱把她最后的光辉洒向大地,也洒向残红。光和色的交映,这暮春、残红、黄昏、落照,对于这位忍受着青春消逝与闺房寂寞的少妇,是一种敏感的刺激;不能不勾起她内心难以言状的感触。
但春天毕竟是美好的,充满活力的。勤劳的蜜蜂在百花丛中穿来穿去,带着采集的花粉的芳香满意地回到蜂窝。它有了收获,有了成果,它不再期待什么了,这与少妇的正在期待构成心理上的对比,更增添了少妇春闺怀人的空虚感和寂寞感。写景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过片,少妇的目光由室外转向室内。空间的转移,使她的情绪产生了微妙的变化。“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金屋”,借用汉武帝金屋藏娇故事,这里借指华丽的房屋。“衣篝”,指薰衣的薰笼。“水沉”,即沉水香,一种名贵的香料。黄昏时候,斜晖静静地照着这座华丽的房子,室内空荡荡地,除了这位少妇外,寂静无人,静得可怕。只有风吹竹影,参差摇曳。乱,摇曳不定的样子。薰笼里的沉水香已燃了一整天,只剩下残烟袅袅,缕缕余香。女主人公无精打采,懒得再去添香。竹影摇曳不定,也搅动着这位少妇的心旌,使她心神不定,意绪撩乱,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这摇曳不定的竹影,这若有若无的香烟,更烘托出金屋的空荡、寂寞。
经过前面对室内室外环境的渲染、烘托,静态与动态的交互作用,这位终日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妇,由眼前的春暮花残、黄昏落照所引起的青春消逝、惆怅空虚的情怀,已不难体会。结句似应仍从闺中少妇着笔,进一步深化主题,但作者却不然,而是到第五句一笔顿住。第六句转向用作者与读者的口气代闺中少妇剖白内心世界:“一春须有忆人时”。春天过去了,花也凋残了,游蜂也开始酿蜜了,沉香也快燃完了,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妇也该是怀人的时候了。结句轻轻点明怀人,如画龙点睛,使全篇皆活了,这是作者用笔妙处。
唐代诗人刘方平一首《春怨》诗:“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主题、情景都与此词相类似,而比较起来,此词抒情笔触更为细腻,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摇曳多姿,更富于艺术感染力。

9.
《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是宋代词人张元干所写的一首词,被收入《唐宋词鉴赏辞典》。这首词既写了湖光山色之美,又写了词人沉浸在山水自然风光中的流连神态,情景相生,表达出词人对山水美景的陶醉和难以释怀之情。

浣溪沙①
山绕平湖②波撼城③,湖光倒影浸④山青,水晶楼⑤下欲⑥三更⑦。
雾柳⑧暗时云度⑨月,露荷⑩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词句注释
①浣(huàn)溪沙:词牌名,曾为唐代教坊曲名。
②平湖:湖名,位于嘉兴东南。
③波撼(hàn)城:波涛汹涌,撼动城郭。化用孟浩然《临洞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意。
④浸(jìn):浸染。
⑤水晶楼:楼名,在浙江吴兴。一说指湖水泛着波光照到楼上,如同水晶一样。
⑥欲:将要。
⑦三更(gēng):半夜,午夜。
⑧雾柳:指柳树如同雾罩着一样阴暗。
⑨度(dù):指遮挡。
⑩露荷:带着露珠的荷叶。
?水流萤(yíng):风摆荷叶,叶上水珠闪亮得就像萤火虫一样。
?萧萧(xiāo xiāo):指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散(sǎn)发:散开的头发。

创作背景:
此词为词人晚年游览江浙一带时所作。宋高宗绍兴元年年底,从词人致仕回到福建到被追赴临安大理寺销籍除名前的这段时间,词人退居在福建生活。高宗建炎3年到绍兴19年(公元1129-1149年)二十年间,词人一直与当地官员以及诸多居闽友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共写了44首交游词。 这首《浣溪沙》就是词人晚年游览江浙一带的山水美景时所作。

文学赏析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两句词人运用了两个色彩迥异的动词“撼”、“浸”,前者修饰出一双巨臂摇荡着水中的孤城的画面,施展力与暴;后者刻画了少女的柔指轻抚着情人,展现了情与爱的绵柔。两个字描写了湖水的刚与柔,对比鲜明地描写了自然美景的神秘。“水晶”二字体现其玲珑剔透,“欲三更”表明了时间,暗示了词人在此游玩至深夜,衬托景色之美。“露荷翻处水流萤”,“流萤”二字作喻形象表现出荷叶沾染了露水后的清莹明丽。“雾柳”句通过“暗”、“度”二字写尽了柳的朦胧、月的舒缓;“露荷”句则凭借“翻”、“流”二字传达了露荷的圆润、萤的飘忽,“萧萧”带有自嘲的意思,也体现了词人的自由潇洒,“散发”体现了词人的不羁。
上片一开始,词人以雄浑的气势推出了一个荡人心魄的画面:平湖环绕,波涛震天,孤城独立。孟浩然《临洞庭》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词人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和孟诗有暗合之处,但只是客观物象和由此引起的苍茫阔大的意绪在形式上的自然重叠,而不是主观上的刻意模仿。下句意境突变,“湖光倒影浸山青。”词人展现了一个平静而恬淡的画面:湖光潋滟,山色青葱,荡漾着沉醉的氤氲。这恰恰和以上波涛震天的慑人气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画面的转换不但体现了动中有静、刚中有柔的自然景观上的复杂的情趣,而且在情绪上带来了大起大落。末句“水晶楼下欲三更”是对以上画面意境上的补充,它为词人所咏叹的景物笼罩上了一层朦胧的神秘的氛围。“三更”点明时在深夜,从而为下阕对夜景的具体描绘作了过渡性的铺垫。
到了下片,词人意犹未尽,仍然陶醉于自然景观之中。所不同者,此时词人所刻画的夜景主题愈加明了,“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两句正体现了这一变化,前句暗合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情韵,后句又为这销魂的意境增添了几许生意、几许亮色——露珠敲荷,流萤相逐。这两句不仅意境幽美,而且对仗和遣词也极为精工、贴切。由于词人从细微的感触着笔,表现了一种缠绵的风情。词人疲于世情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滋长了一种放旷的情怀,正如他在结句中所说的:“萧萧散发到天明”——词人为自己勾画了一个超脱者的形象。它虽没有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所表达的“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人格上的阔大与深厚,但却有其“不知今夕何夕”的达观与迷恋。
这是一首描写湖景的清新隽永的小词,上片写湖水由昼至夜的变化,始而波涌撼城,继而平静如镜,浸山映楼。下片写夜景变化,月阴时柳晤笼雾,荷翻时露流如萤。诗情画意,使词人流连至天明。总观这首词,它的重心在于写景,通过景观的变化带动情绪的升沉。因此,全词只有末句直抒胸臆,但词人思想与情感却暗藏于全诗,于“景”的空灵中无处不感到“情”的渗透与激荡。
名家点评
武汉大学教授王兆鹏《张元干年谱》:“大笔挥洒,工笔刻画,一动一静,境界清幽疏朗。”
清代学者纪昀《四库全书》:“清丽婉约,与秦观、周邦彦可以肩随。”

张元干(1090一约1170),宋代(两宋之交)词人。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芦川老隐,福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徽宗时为太学上舍生。金兵入侵,宰相李纲任亲征行营使,张元干曾为其幕僚。因不满秦桧专权误国,弃官归隐。后因赋词对李纲、胡铨表示同情和支持,被投入监狱,削除官籍。著有《芦川归来集》十卷和《芦川词》两卷。



10.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是南宋词人张孝祥的词作。这首词上阕写纵目远眺塞北风景的明丽与壮阔,下阕抒因中原沦陷而起的悲痛之情。

浣溪沙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②,鸣鞘声里绣旗红③,澹烟衰草有无中④。
万里中原烽火北⑤,一尊浊酒戍楼东⑥,酒阑挥泪向悲风⑦。

词句注释
①题解:此词原无题,乾道本题作“荆州约马奉先登城楼观塞”。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观塞”即观望边塞。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②霜日:指秋天。一说秋天的太阳。明霄:明净的天空;晴朗的天空。蘸(zhàn):沾染,沾取液体。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③鞘(shāo):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鸣鞘声:刀剑出鞘声。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
④有无中:若有若无。
⑤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⑥尊:同“樽”,酒杯。酒器。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
⑦酒阑:饮酒将尽。悲风:指凄厉的秋风。

创作背景: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的秋天,张孝祥出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八月开始驻在荆州。在宋、金对峙时期,荆州处于南宋国防的前线,故《宣城张氏信谱传》称:“荆州当虏骑之冲,自建炎以来,岁无宁日。公(孝祥)内修外攘,百废俱兴,虽羽檄旁午,民得休息。”据词原题及“霜日明霄”等语,推定这首词应当是乾道四年冬作于荆州。

文学赏析
此词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悲慨。上片展现了边地景象:秋日,晴空,天水相接,火红的军旗,茫茫衰草在烟雾中时有时无,听到的却是战鼓鞭声。昔日的中原已在烽火北边,这实指山河破碎,故国不在。此时愁绪难消,唯借浊酒,向悲风挥洒热泪。全词格调低沉悲壮,融情人景,感人肺腑。[1]
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霜日明霄”绘出晴空万里的秋日景象,降霜天气必是白色晴明的。“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荆州城东有长湖,“蘸空”之水或此湖水。这句写得水天空阔,下下辉映,是荆州郊野平原地带的实景。次句切合观塞,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氛。“鞘为鞭梢”。“绣旗”为绣有物状的军旗。响亮的鞭声,耀眼的红旗,俱是从耳目易感的对东西突出,故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切。“澹烟”句把视线展开,显出边地莽莽无垠的辽阔景象。如果说首句还是自然景象对作者感官的客观反映,这句可说是词人极目观望的深心感受,眼前景色,内心思绪,俱是一片茫茫。正如王维诗“山色有无中”,虽景象近似,而象外之意至为深远。东坡曾称柳永的“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谓“不减唐人高处”,对这句也可如此看待。
由观塞而自然地想到沦陷的中原,“万里”句即是观塞时引起的感慨。“烽火”为边地报警的设施,而中原一切自不待言,亦不忍言,只这样提点一下,可抵千言万语,这其间含有无限难以诉说的悲惨酸辛。“一尊”句承上启下,北望中原,无限感慨,欲藉酒消遣,而酒罢益悲,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不禁向风挥泪。“浊酒”为颜色浑浊的酒,常用于表现艰苦的生活中,微带有粗犷悲壮之意。范仲淹《渔家傲》云:“浊酒一杯家万里”。“戍楼东”,指作者所登荆州东门城楼“”东“字似非无意,实指南宋都城所在的方位。”挥泪“即洒泪,表现内心悲戚之深。秋风吹来,令人不寒而栗,感念中原未复,人民陷于水火之中,而朝廷只求苟安,不图恢复,故觉风亦满含悲意。
此词上阕描写望中要塞景色,明丽壮阔,其中景物也隐约隐呈作者的感情色彩,眼前一片清丽,而人的心情却深藏阴黯。下阕抒发感慨,从人的活动中表现。在读者眼前俨然呈现一位北望中原悲愤填膺的志士形象。整首词色彩鲜丽,而意绪悲凉,词气雄健,而蕴蓄深厚,是一首具有强烈爱国感情的小词,与其《六州歌头》同为南宋前期的爱国词名作。[3]
这首《浣溪沙》上边写景,逼真地烘托出“边塞”的气氛、作者的心情。下片直写作者对中原故国的怀念。
全词只有六句,四十二个字,却表现了颇为博大的主题思想。作者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中原故土和中原人民的思念之情,均表现得淋漓尽致。该词写情真切,景物描写、气氛烘托、感情抒发巧妙组合,辉映成篇,作者的艺术技巧,由此也可见一斑。
名家点评
清·冯煦:他若《水调歌头》之“雪洗虏尘静”一首,《木兰花慢》之“拥貔貅万骑”一首,《浣溪沙》之“霜日明霄”一首,率皆眷怀君国之作。(《蒿庵论词》)
清·陈廷焯:慷慨激烈,发欲上指。词境虽不高,然足以使懦夫有立志。(《白雨斋词话》卷六)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南宋词人、书法家。高宗绍兴二十四年甲戌状元。因廷试第一,居秦桧孙秦埙之上,登第后即上书为岳飞叫屈,秦桧指使党羽诬其谋反,将其父子投入监狱,秦桧死后获释。历任校书郎兼国史实录院校勘、权中书舍人、抚州知州、建康留守等职。卒年三十九。其词风格豪迈。在建康任上所作《六州歌头》,慷慨激昂,力主抗金的大臣张浚为之感动罢席。有《于湖居士文集》。



11.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该词描写了夏秋之际,江南独具特色的农村景象,突出了没有战乱骚扰的农村生活的美好安恬,表达了词人心头的喜悦和恬淡情怀。

浣溪沙⑴·常山⑵道中即事
北陇⑶田高踏水⑷频。西溪禾早⑸已尝新⑹。隔墙沽酒⑺煮纤鳞⑻。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⑼留影霎时⑽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词句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常山:县名,今浙江省常山县。
⑶陇(lǒng):高地。
⑷踏水:用双脚踏动水车。
⑸禾早:早熟的稻米。
⑹尝新:指品尝新稻。
⑺沽(gū)酒:买酒。
⑻纤鳞(lín):小鱼。
⑼更无:绝无。
⑽霎(shà)时:形容极短的时间。

创作背景: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词人被重新起用,出任绍兴(今浙江绍兴)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六月中旬到任。这是词人由铅山赴绍兴途中,经过浙江常山时写的一首农村词。

文学赏析
词的上片通过选取江南农村独具特色的题材和生活场景,描写了乡村生活的安恬美好,表达了洋溢在作者心头的喜悦。“北陇田高踏水频”,北面高地上的农民在不停地踏着水车,灌溉农田。“频”充满动态和声势,也暗示出农民在农忙时节的辛苦勤劳。“西溪禾早已尝新”,与此不远的一个村庄,农民们已收割完早稻,他们已碾出了新米,蒸出了喷香的米饭。“尝”写出丰收年景的来之不易和丰收年景里人们的喜悦。“隔墙沽酒煮纤鳞”,一天的劳作结束,煮上从河里捞到的细鳞鱼,倒上白天买来的酒,有吃有喝,有滋有味,一天的疲惫和辛苦都烟消云散了。上片三句描写的是三幅画面,三幅画面地点不同,风采各异,似同时(或先后)收入作者的眼帘,构成一幅充满生机、生动独特的农村生活画卷。“北陇”“西溪”“隔墙”等词语不仅突出了乡村气息,更暗示出空间的开阔广袤,读来让人思维活跃疏宕,毫无局狭之感。
下片通过夏天风雨不定独特天气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的淡定心态。换头两句“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忽然凉风吹拂,接着飘来几星细雨,就在人担心要下雨的时候,抬头望天,带雨的云一眨眼又无影无踪了!表意一波三折,波澜起伏。这两句写夏天独特的天气变化,内容倒平常无奇,但表达上有不凡之处,形式上少了几分词的随意灵活,多了几分诗的整饬和表意的含蓄及理趣。但此时,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风雨阴晴上,而是在最后的结句“卖瓜人过竹边村”一句。有了这一句,前面的风雨阴晴变化即是过眼烟云。至此,小令的境界顿然跃升。
上片先写北陇踏水灌田,西溪收稻尝新,继写沽酒煮鱼。足见农事辛勤,生活安乐。下片写忽降微雨,清凉宜人,转眼云影飘散,蓝天当空,卖瓜人在绿竹丛生的村庄推销产品。通篇清新淳朴,生活气息浓厚,宛如一幅生机盎然的浙西农村图。
名家点评
现代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单人耘《中国历代咏农诗选》:素朴、亲切,平凡中实蕴藏着不平凡。
现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刘扬忠《辛弃疾》:惝恍迷离,富于诗意。




12.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是南宋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梦游旧地而没有与情人相见,下片用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深入刻画梦醒之后离别的痛苦。作者借梦写情,更见情痴,从而使全诗笼罩着凄凉的情感。

门隔花深梦旧游⑴,夕阳无语燕归愁⑵。玉纤⑶香动小帘钩⑷。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⑸冷于秋。

词句注释
⑴门隔花深:即旧游之地,有“室迩人远”意。梦魂牵绕却比“忆”字更深一层。
⑵夕阳:连“燕”,用刘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诗意。燕子归来,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觉燕亦然。且人有阻隔,而燕没遮拦,与上句连;就上片结构来说,又只似一句插笔。
⑶玉纤:指女子的纤纤玉手。
⑷小帘钩:指女子用手摘下帘钩,放下帘子。
⑸临夜:夜间来临时。

文学赏析
这首怀人感梦的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落俗套。
词的上片写梦游旧地而没有与情人相见。词作首先写道:“门隔花深梦旧游。”“门隔花深”即旧游之地,有“室迩人远”之意,即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梦旧游”就如“忆旧游”。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今夜入如梦,我又仿佛来到她那熟悉的而花团锦簇门前。词人用梦境来写,可以说,梦魂牵绕却比“忆”和“想”更深一层,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同时,“门隔花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蝶恋花》)审美效果。接着写道:“夕阳无语燕归愁。”意思是说,西边残阳斜照庭院,静悄悄的,燕子归来也似忧愁。“夕阳”与“燕”相连,自然让人想到刘禹锡《乌衣巷》中的:“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之语。刘禹锡在诗歌中表现了沧海桑田,人生多变的感慨。在吴文英的词中,不能不也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的《武陵春》)的沧桑变化之感。而“燕归愁”即燕子归来,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感觉燕子也含愁。这一句与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艺术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人不写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接着写道:“玉纤香动小帘约。”“玉纤”即女子纤细柔美的手指。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突然回首,看见情人芊芊玉手拉动窗帘的帘钩。此句写人,写情人拔开帘子的神态——纤手分帘。词人注重了细节描写,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出情人的美。
下片是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梦醒之后,词人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词人首先写道:“落絮无声春堕泪。”意思是说,柳絮在暮春的夜色中无声飘零,一点点都好似离人的眼泪。表面来看,这一句描写了春夜月色朦胧,杨花飞舞,柳絮无声地飘零,好像春在堕泪,实则是在写人。词人通过“春堕泪”比喻人流泪,并“无声”,真有柳永在《雨霖铃》中所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审美效果。接着写道:“行云有影月含羞。”意思是说,天上一轮月亮高悬,行走的云朵经过而遮住月光,好似含羞的少女。这一句写景,描写了云彩移动,时时遮月,仿佛有影,好像月在含羞。这里,词人通过拟人手法,表明写景,实则写人。词人以景写人,怀人感受不言而喻。最后写道:“东风临夜冷于秋。”“东风”即春风。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夜晚时分,一阵春风吹过,也感觉寒气浸骨,甚至比秋风还要凄冷。这里,词人在对比中,以景结情,不但突出了初春时节的自然状况,而且在“景”和“境”中蕴含着深深的情感——思念之情,寂寞之绪,悲伤之感交织一体。同时,虽然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之说,但心中凄然,暖也如秋寒。词人这样写,不但引发读者思考,而且更好地提升了词作的境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言近旨远”的审美效果。“落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这里略去了。絮花从空中飘落,好象替人无声堕泪,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衬出月含羞。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此词“落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此日梦醒时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语极警策。
春夜风冷,是自然现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交织融会,酿成“东风临夜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而且这种氛围笼罩全篇,此为《浣溪沙》一调在结构上的得力之处。在艺术上,情景交融,提升审美意境。其次,拟人手法,增强抒情性。再次,比兴手法,表现出含蓄性。
名家点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浣溪沙》结句贵情余言外,含蓄不尽,如吴梦窗之‘东风临夜冷于秋’,贺方回之‘行云可是渡江难’,皆耐人玩味。”
陈洵《海绡说词》:梦字点出所见,惟夕阳归燕,玉纤香动,则可闻而不可见矣。是真是幻,传神阿堵,门隔花深故也。“春堕泪”为怀人,“月含羞”因隔面,义兼比兴。东风回睇夕阳,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即一梦亦有变迁矣。“秋”字不是虚拟,有事实在,即起句之旧游也。秋去春来,又换一番世界,一“冷”字可思。此篇全从张子澄“别梦依依到谢家”一诗化出,须看其游思飘渺、缠绵往复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句法将纵还收,似沾非着,以蕴酿之思,运妍秀之笔,可平睨方回,揽裾小晏矣。结句尤凄韵悠然。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梦之作。起句,梦旧游之处。“夕阳”两句,梦人归搴帘之态。换头,抒怀人之情,因落絮以兴起人之堕泪,因行云以比人之含羞。“东风”句,言夜境之凄凉,与贺方回《浣溪沙》结句“东风寒似夜来些”相同。



12.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词中感怀前尘往事。上阕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描绘丧妻后的孤单凄凉;下阕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描绘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全词生动的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

浣溪沙⑴
谁⑵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⑶黄叶闭疏窗⑷,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⑸莫惊春睡⑹重,赌书⑺消得⑻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词语注释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该词书法作品
该词书法作品
⑵谁:此处指亡妻。
⑶萧萧:风吹叶落发出的声音。
⑷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⑸被酒:中酒、酒醉。
⑹春睡:醉困沉睡,脸上如春色。
⑺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此句以此典为喻说明往日与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夫妻生活。
⑻消得:消受,享受。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亡于康熙年间。卢氏的早亡使纳兰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词人为了寄托对亡妻深深的哀思,故作下此词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西风渐紧,寒意侵人。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词人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词人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词人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次句“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词人心头更添一层秋意。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词人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孤寂的感受使词人触景生情。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性德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黄”、“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向了一个定格镜头,凄凉的景物衬托着词人凄凉的回忆,长久地锲入读者的脑海,并为之深深感动。
下阕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前两句回忆妻子在时的生活的两个片断:前一句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后一句写夫妻风雅生活的乐趣,夫妻以茶赌书,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这生活片断极似当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赌书的情景,说明他们的生活充满着诗情和雅趣,十分美满和幸福。纳兰性德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白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纳兰性德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阴阳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伤心的纳兰性德明知无法挽同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更是字字皆血泪。卢氏生前,词人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言外之意,蕴含了词人追悔之情。
全词情景相生;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词人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6-8]
名家点评
晚清词人况周颐《蕙风词话》:“黄东甫……《眼儿媚》云:‘当时不道春无价,幽梦费重寻。’此等语非深於词不能道,所谓词心也。……纳兰容若浣溪沙云:‘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即东甫眼儿媚句意。酒中茶半,前事伶俜、皆梦痕耳。”

礼物 打赏 赞(3) 收藏(1)
诗词吾爱网推出超级会员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发表评论)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