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孤雁出群格
       格律诗的首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的,称为“孤雁出群格”(或称孤雁带群格,就好像一只孤单的白雁带着一群黑雁振翅高飞)。如:访戴天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声,(东韵)

桃花带露浓。(冬韵)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冬韵)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冬韵)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冬韵)
又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冬韵)

远近高低各不同。(东韵)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东韵) 


        2、孤雁入群格

       格律诗的最后一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的,称为“孤雁入群格”(或称孤雁混群格。就好像一只孤单的白雁混入一群黑雁一起振翅高飞)。如:无题(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支韵)

挈妇将雏鬓有丝。(支韵)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支韵)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支韵)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微韵)


        3、其他变格

       常见的有进退格(进退韵)、辘轳格(辘轳韵)、葫芦格(葫芦韵)三种。这些看似邻韵通押,但有定规,如“进退韵”是相邻的两韵间押,一进一退,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如“东”、“寒”、“虞”等),第四、第八句用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冬”、“删”、“鱼”等);“辘轳韵”是邻韵双出双入,即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葫芦韵”和“进退韵”差不多,也是相邻的两韵间押,但它要求先小后大,像葫芦似的,如第二、第六句押“一东”,第四、第八句押“二冬”,或第二、第六句押“十四寒”,第四、第八句押“十五删”。
       以上这些“变体”虽不普遍,但也经常可见,我们不能称之为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