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网事如风 男  44岁
  • 注册日期:2012-05-03
  • 最近登录:2024-04-18
  • 粉丝人数:77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诗词]“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浅谈写旧体诗词中的意境(即景与情)

网事如风 发布于2017-06-28 07:26   点击:10145   评论:2  
        写旧体诗词要讲景与情,也就是在我们文学方面讲的所谓的“意境”。这个“意境”一词,据考证,源自佛教。佛家认为,心之所游履攀缘者,谓之境,所观之理也谓之境,能观之心谓之智。这里所说的“智”与“境”,在文学创作方面讲的所谓“意”与“境”。清代王夫子把“意境”,概括为“情景”。所以,所谓诗词的情境,就是写旧体诗词的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即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景、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因此,所谓的“意境”,所谓的“情景”,就是情理形神的和谐的统一。

一、“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与景是个完整的有机的统一体。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这是宋人范晞文对写诗词情景关系上的一个观点。他在《对床夜语》中,对对写诗词情景关系用实例作了分折。在分折中,他是这样提出自己的见解的。他说:“老杜(注:即指唐代大诗人杜甫)诗:‘天高云去尽,江迥(读音:jiong,窘;意指遥远)月来迟。衰谢多扶病,招邀屡有期。’上联景,下联情。‘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江水流城郭,春风入鼓鼙。’上联情,下联景。‘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景中之情也。‘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情中之景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景相触而莫分也。‘白首多年疾,秋天昨夜凉。’‘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一句情一句景也。固知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在这里面,宋人范晞文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写诗词情景关系的道理:情与景是个完整的有机的统一体。“情景”并不是将“情”与“景”的简单相加,不象鸡蛋的蛋黄与蛋清那样貌合而神离,而是要象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的化合物——水一样,结合为一体。我们在一滴水中,是分不出哪个是氢,哪个是氧。情景也是如此。也就是说,诗词作者在写诗词时,他在写“景”的同时,就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诸种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及对“景”的褒贬态度。这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另外,诗词作者在写诗词时,在抒“情”的同时,又往往是寄情于物、借物载情。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一切情语皆景语也。”

    二、“情为主,景为宾”。在情与景的关系上,应该将情感放在首要地位。

   清人吴乔在他的诗论中,对写诗词情景关系上有这样一个观点,他说:“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在这里面,清人吴乔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写诗词情景关系的又一个道理:在情与景的关系上,作者应该将情感放在首要地位。他认为,景是随着情的变化而变化的,情的哀乐会影响到景的哀乐,也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具有“移情”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景随情化”呢?“景随情化”,就是景物随着写旧体诗词的作者的感情变化而变化。清人吴乔在他的《围炉诗话》诗论中,赏析唐代大诗人杜甫《春望》诗时这样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乐事而溅泪惊心,景随情化也。”他在这段话告诉我们:弄花养鸟,本来应该是娱人养心之物,也应该让人感到悦目动听,但因诗人此时由于是恨别,所以,当他看见鲜花、听到鸟叫,反而使他堕泪惊心。这就是“景随情化”。花鸟这些景物,就因为诗人情感的变化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也就是在我们文学方面讲的所谓的“移情”作用。

三、“景生情,情生景”。由景物生发出的情感,是互相渗透在情与景之中。

   在情与景关系的问题上,清代王夫子也有着一段著名论点,那就是“景生情,情生景”。他在《姜斋诗话·诗绎》中这样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po、jie,读音:迫、节;“珀”意为:琥珀,松柏树脂的化石;“芥”意为:芥菜。)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他在这段话告诉我们:情景两者关系是相当密切的。情和景虽有心理和物质之分,但由景物生发出诗(词)人的情感,由诗(词)人的情感转移于景物,将悲哀与欢乐的感触、繁华与憔悴的遭遇,互相渗透在情与景之中。

   例如,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中有这样一句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初读这句诗,给人感觉很有雄豪气势。但事实上是,诗人所描写的景色,是与作者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感情相融合的:本来开阔宏丽的洞庭景象生发出诗人漂泊异乡、老病孤独的感慨,因而变得空旷寂寥了。这就是“景生情,情生景”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四、“情中景,景中情”。情与景互相交融,精妙无间。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在情与景关系的问题上,清代王夫子还有着一段著名论点,那就是“情中景,景中情”。他在《姜斋诗话·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中这样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他在这段话告诉我们:情与景互相交融,精妙无间。写得巧的诗(词)人,往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那么,什么是“情中景”?“情中景”,就是诗(词)人把客观景物化为主观的景;那么,什么又是“景中情”呢?“景中情”,就是诗(词)人把主观感情化为客观景物,使情与景互相渗透、依存。

他在《姜斋诗话·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中举例作了说明。他举例这样说: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子夜吴歌》诗的“长安一片月”句说:李白写出了“孤栖忆远之情”;又举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喜达行在所》第三首的诗中有这样一句诗:“影静千官里”句说:杜甫写出了“达行在之情”,这就是“景中(有)情”。而他还举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奉和贾至舍人早朝明宫》的诗中有这样一句诗:“诗成珠玉在挥毫”句说:杜甫“写出才人翰墨淋漓自心欣赏之景”,这就是“情中(有)景”。

诗词的意境(情与景),是“想象”开拓的疆域,“情感”的流动的领土,是形象思维的王国,是艺术天地的世界。它源自客观生活实践,存在于诗词作者与读者的观念形态之中。让我们用情真意挚,遵循形象思维这一艺术规律,去描绘出形美意足的旧体诗与词的新意境来。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6) 查看   收藏(5)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