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刘宇辉lyufe 女  44岁
  • 注册日期:2014-09-24
  • 最近登录:2024-04-04
  • 粉丝人数:120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刘宇辉:【诗评】帝制终趋灭——评罗俊美《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而哭缅》

刘宇辉lyufe 发布于2017-09-28 15:13   点击:1895   评论:1  
 宇辉评罗俊美《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而哭缅》
作者:刘宇辉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而哭缅》
帝制终趋灭,金瓯裂缺间。
平民还疾苦,领袖别尘寰。
数岛群鸠噪,三心两目潸。
南居忧璧损,北望哭中山。
(注:三心指两岸三地不能同仇敌忾,有作祟。)
作者:罗俊美(熠辉)      地区:珠海
 
    2016年11月12日为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诞辰日,有些社团发起纪念活动,不少圈内圈外人士遥相呼应。宇辉对诗人罗俊美此诗深有印象,并非因她朋友妻的身份,而在同为女人的感觉,她拥有较为丰富的物质而不窃喜,却突破物质条件的优越性,客观地缅怀伟人,感悟历史之痛与现实之痛,不由不让人由衷地感同身受。
此诗没有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诗人又是如何运用简单客观的描写方法,表达缅怀孙中山先生之情呢?
    首联两句“帝制终趋灭,金瓯裂缺间”,简明地介绍了孙中山先生所属时代背景——腐朽的君主专制政体终于趋向灭亡,而国家正处于国外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的分裂期间。这个时代积极的一方面,落后的一方面,如实地呈现于历史长河之中。
    接后,“平民还疾苦,领袖别尘寰”,两句宽对,句型相同、词性相当,记述革命领袖孙中山撒手人寰时,中国人民仍生活于困苦之中。“平民”对“领袖”、“ 还”对“别”、“ 疾苦”对“尘寰”,不仅包括当时的历史状况,还包涵革命领袖与人民群众的依存关系,表面点到即止,实际留白空间巨大,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任由读者自主补充和丰富,可以在慢慢品尝中升华诗词的艺术形象。
    从“帝制”到“金瓯”,社会制度和国家领土相对,一虚一实,从“平民”到“领袖”,整体和个体并提,一大一小,客观而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活动的核心内容、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领袖作用的有限性等。 “终趋灭”交代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金瓯裂缺”,既有文天祥“万里金瓯失壮图”的遗憾,也有郁达夫“永保金瓯无缺”的寄望。
    这四句没有直接讴歌中山先生的功绩,但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已是人所共知;而因其革命的不彻底性及接班人的背叛革命并没有解决人们水深火热的历史问题,也是摆在大众面前的事实。这里采用了一种忠于客观历史的春秋笔法,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曲笔的一面。
    我们情不自禁地想到中山先生大笔书写“天下为公”,及 1923年开始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政策,还有1925年中山先生于病终前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谁人心中不隐隐作痛?这种历史之痛,不只源于领袖鞠躬尽瘁为人民的社会理想与抱负未完全实现、读者共鸣领袖所忧所虑的阵痛;这种历史之痛,更是来源于众所周知、并眼入苍生疾苦的心灵阵痛。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这句名言一语道破鉴赏与创作的关系,及读者如何进一步走近作者并领悟诗词魅力的真谛。一种感觉,不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如果没有经历过,是难以再次体验并反应出来。如果不是时下普通民众对国内外一些分裂鼓噪者深恶痛绝地共鸣,有多少人会对历史突如其来地联系而产生类似感觉?中国大陆、港澳、台湾本为一体,为什么有少数权力者要搞地区分裂呢,他们导致两岸三地不能同仇敌忾,背叛人民大众渴望的安定团结究竟为了什么?为什么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新中国现在出现黄赌毒泛滥、官商腐败严重、贫富两极分化现象呢?
    “数岛群鸠噪,三心两目潸。南居忧璧损,北望哭中山。”诗人由历史拉回现实,“群鸠噪”把分裂者拟物化,使表达形象生动,强调厌恶历史上与现实中的者及其导致的民众困苦感情之强烈,我们双眼由衷地泛出泪花,诗人南居后对祖国统一屡受国内外敌对势力破坏的担忧,与此同时向北眺望而哭拜中山先生,是水到渠成的感情宣泄。
    古诗词为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孙中山先生未毕革命事业,有毛泽东等革命前辈舍生入死地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并突破军事、政治、文化多方面的革命,建立了多党参政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彻底一扫近百年的“东亚病夫”角色,热火朝天地建设社会主义,洋溢着让全世界人民最羡慕的幸福笑容,是我们最欣慰的,作为赏识出毛泽东这等杰出领袖、倡导“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中山先生地下有知也会欣然一笑。
    “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历史或多或少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如果我们不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如果我们不重视在毛泽东时代后私有制复辟导致的社会问题,是难以理解诗人罗俊美虽非社会学家,却凭母性的善良与慈爱,竟然展现出诗人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与哭泣,及深沉地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的。
    再说说题外话,有关纪念孙中山诗词评奖活动,有权威人士提出凡有“三民”、“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字样的诗词都不得入选,如果赛前这样提出公平地做个创作游戏,或许大家没有异见,但在评奖时提出,有多少社会意义?能禁止人们不提三民主义吗?新旧三民主义是中山先生为社会贡献的主要思想,新旧三民主义的变化也反映了孙中山个人及中国社会向前进的历史轨迹,人们自然难忘。把孙中山先生抽空为只是维护资产阶级的革命者,中山先生本人知道是会哭泣的。
    而另有人讥讽纪念中山先生成了宣传三民主义。中山先生的最大功劳是什么,人们自然地突出什么。很简单的事情摆在面前,如是说,说明讽刺者非常懂功用主义,排除极少数确实不懂政治者,他不是不知道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而是意有所图。讽刺者分裂中国人民的思想,把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对立起来,对老百姓有何好处?好多问题有待大家思考。
    2017年8月12日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4)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