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喜是/杨明华 男  60岁
  • 注册日期:2015-10-28
  • 最近登录:2024-04-24
  • 粉丝人数:3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与旅美作家伊湾女士探讨诗句

喜是/杨明华 发布于2017-11-07 11:55   点击:1295   评论:5  
应邀为诗友的诗作做点评
首先,我感谢伊湾美女作家对此文的全盘接受,并建议我公开发表!这体现出一种博大的胸怀!这本来是计划私下里交流的一篇探讨性论文。
 
      昨夜小楼帘卷风,枝头悄落万千重。

婵娟亦叹秋妍短,漫洒轻纱护玉容。

——————————————————

昨夜小楼帘卷风,枝头霜叶觅无踪。

疏条欲护纷飞影,何奈秋妍不抵冬。

以上是旅美作家伊湾女士写的一首七绝,她希望有朋友为她指出问题,或者做个选择,看哪个更好,今天晚上总算抽出空来写几句,直接指出问题。

一、关于前一首。

“枝头悄落万千重”,这句话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语法关系混乱。虽然看了都知道要表达的意思是“枝头上飘落到地面的树叶很多层”,但这样的表述方法不当。因为,“枝头”在这里是主语,给人的感觉也可以是枝头落下来了。

二是语义前后矛盾。“悄”,意味着“静”,与前一句“风”产生矛盾。尤其是能够卷帘的风,必有其声。另外,一个悄字的出现,破坏了上述所说的语法关系。可以改“悄”为“叶”,这样的话,“叶”就变成主语,“枝头”则变成“叶”的“定语”,语法关系就顺畅了。

三是不当夸张。我们描绘抽象的事物,可以无限夸张,比如,思绪,可以说“万千愁”等,或者描述高、大、深的具体事物,也可以有某种程度的夸张,比如,瀑布,可以说“三千尺”。但描述一般的具体事物,最好是恰如其分才行。落叶有“万千重”,显然不合适,可以改为“两三重”,就已经够了。当然,如果要较真的话,低凹处只有“两三重”吗?但这样的较真没有意义——突凸处还没有呢!

因此,整句话改为“枝头叶落两三重”更合适。

但后面两句——“婵娟亦叹秋妍短,漫洒轻纱护玉容”,很费解。这也是“栗尘”先生为什么要说有“硬往上拉的感觉”的原因(也就是“凑句”“凑诗”)。

“婵娟”一词有四种解释:1、明月;2、美女;3、美貌;4、月饼。“秋姸”一词,我也没有查到有什么出处,但的确很多人在使用这个词汇,意思就是“秋天的美丽”,那么,前后的语义关系是什么?思来想去,只能选择“明月”,这样的选择,与后一句的“慢洒轻纱”又如何?不知道。

二、关于后一首。

“ 枝头霜叶觅无踪”这句话,比较牵强。

一方面,就画面环境而言,树叶要么在树上,要么被风吹之后落在附近。如果眼前的一棵树树叶被吹落得不知去向,还有其他树叶会飘落在眼前——除非描写的是一颗孤独的树,那就另当别论。但吟秋的诗句,说是只描述一棵树,也过于勉强。

另一方面,一个“霜”字为“叶”作状语,已经告诉人们,你看到了树叶是有霜的,怎么又“觅无踪”了呢?无踪,意味着没有看到。这样的话,前后语义也产生了矛盾。

 与前一首诗一样,“疏条欲护纷飞影”,也是令人费解。“疏条”,指粗壮的枝条,属于静止的事物,即便是以拟人效果设想,也比较牵强。
      最后一句,属于感叹句,应该没有问题。但与前一句、甚至整首诗所描写的萧杀景象起来,没有“秋姸”到萧条的承启,因此,无需使用“秋姸”一词,这个词汇的概念太大,虽然你也是希望从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衬托对“秋姸”“不抵冬”的无奈,但具体描写的过程,本身也能透出这样的意思,无需直接说出。
      既然整首诗是具体以树叶为描述对象来表现秋季萧杀的景象,第四句语言上应该对第三局做一个合理的衔接,来描述“疏条”“护”不成的无奈以示感叹,才显得合理。就是说,应该接着进行具体描述。

以上看法,纯属个见,未必正确,还望伊湾朋友及其他朋友们,对本文提出反对意见!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5)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