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蜀水钓客 男  0岁
  • 注册日期:2012-02-17
  • 最近登录:2020-01-13
  • 粉丝人数:65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黔中乡村诗人李华其人其诗——写在《李华诗词集》辑成之后

蜀水钓客 发布于2017-12-23 21:17   点击:3265   评论:5  


2013年,市诗词学会在艰难的起步。虽几经斡旋,终于获得创办《贵阳诗词》的权利,但万事蹉跎,百废待兴,事事都得从新打理。千头万绪,寻找、发掘、聚拢本市诗词作者却是最为紧要之事。诗词作者不仅是决定刊物质量的先决条件,亦是主导诗词组织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好的诗词作者,就不可能有好的诗词刊物,学会也就不可能生机蓬勃,活力迸发,具有凝聚力。因此,市学会竭尽全力寻找本土诗词人才,特别是中青年诗词作者。苍天不负有心人,岁末,本市一批颇有实力的诗词作者聚拢在一起,撑起了一片属于本土诗词作者的新天地。

有心必有奇遇,201434日,我打开《贵阳诗词》的投稿邮箱,一首题名《敢将》的七律立刻跃入我的眼帘:“敢将白眼望青天,身似浮云自在闲。山水之间得雅趣,诗词苑内枕宏篇。竹篱宁少三餐肉,冠履何消万贯钱。归去来兮谁又唱,我心安处是桃源。”流畅的语言,明快的节奏,精致的铺排,旷达的情怀,幽深的情思,隽永的韵味立刻将我吸引。作者署名李华,是清镇市流长乡大园村回龙组的村民,一个双手有着残疾的穿青族农民,时年40岁。我迫不及待加了他为QQ好友,进入到他的空间,细读了他发的100余首诗词。作品虽尚余网上学习的微迹,但已显现出他造境自然、语言飞扬以及思绪灵动等特点。这些作品技法娴熟、文字圆润、思绪灵巧。谁能相信,这只是一个初中毕业,完全靠自学而成的乡村诗人?民间确实有着众多高手,李华的发现,让我们既惊喜过望又有些心情沉重。18天后,市学会以及清镇的诗友们去看望他。彼时彼刻、其人其情、实情实景,历历在目,人生的艰辛,生活的磨难,处境的窘迫,让我们怜惜之意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亦沛然而起。在如此艰难的条件里,还能潜心于传统诗词的学习、研究、创作,且质量达到较好的水准,其人痴矣、毅矣、鲜矣,人岂不叹之、敬之、膺之!

一时间,同道对他赞誉有加。论及他的诗词作品时,有言:“自嗟不失豁达,忧伤还见潇洒。”或言:“困顿不失理想,艰难犹图精进。”亦言“聪颖内秀,可造大才。”众言凿凿,都觉得李华的确是一个颇具潜质的本土诗人。此日晚,李华即有诗词记其事,其中《临江仙·客至》表露他的心情最为传神:“桃李烟光熏气暖,春风一派晴明。乡村野舍会群英。蓬门何有幸,共与论诗经。  淡饭粗茶多简慢,相知愧我无名。一席妙语诉衷情。人生虽有尽,乐事岂无凭。”其思之敏、其才之捷、其智之睿,于此可见一斑。

2014年6月,《贵阳诗词》第二期迅速在“甲秀毓英”这个推崇新人的专栏里,介绍了李华及其诗词作品。次年,市学会又将他的诗词作品编选入会员作品集《黔中七人诗词选》中。他的不少诗句在同道中广为流传,引起赞声一片。如《梨花》:“仙姿趁得好年华,水畔烟村第一家。早有春风先下聘,频催三月试婚纱。”如《葛藤》:“峭壁悬崖不自悲,任他雨打与风吹。誓将攀上高峰顶,万里河山看一回。”如《月夜》:“清寒月色隔窗纱,独品诗篇独品茶。帘外竹枝休笑我,今宵一样染霜花。”《苦》:“浮生苦似浪推沙,自恨当时命里差。哪得闲情斟雪月,何曾清梦扰风花。人前莫许双垂泪,事后无非一咬牙。不信春风还吝啬,总须余我几杯茶。”

这类诗,正如薛雪在《一瓢诗话》所谓:“此天之所赋,气之所禀,非学之所至也。”


郑樵《通志略序》云:“诗者,人心之乐也。”此后,李华的新作一出,大多能引起远近同道的关注,在圈子中风靡一时。正如一些诗友所说,读他的诗总有相逢恨晚的感觉,是一种春花秋月的悦愉;是一种和风化雨的适然;是一种泉瀹清茶的清新。和众多诗友一样,我也会很快去读他的新作。日积月累,对他知之较深,易从他诗词的表象里去结合他飘摇的身世,触摸他潜在的情怀,探寻他寄托的微义。

读他的诗词常常会让我钦羡不已,而又使我唏嘘不止。如《深夜读诗随感》:“不为风光不为名,闲词一卷伴鸡声。四邻冷眼多嘲弄,看我痴狂到几程。”那夜晚、那孤寂、那乐趣、那痴迷,触笔而出,耐人品味。他的诗词立意新颖,语言传神,无论与人唱和,无论联句成章,都浑然自如、寻迹归心。正如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所说的那样:“和韵在于押字浑成,联句在于才力均敌,声华情实中不露本等面目。”

文章憎命达,磨难出诗人。李华对传统诗词痴迷极深,这在他戏谑的诗词中可以明见:“落笔章成甚觉欢,任人嗤笑是穷酸。想来诗瘾如烟瘾,一入神魂戒已难。”他思维敏捷,聪慧异常,成诗很快,涉及方面亦广。对他而言,无所不能入诗,无诗不能入流,题拟诗就、材具诗成。有时他一天可为诗数首,且首首皆有可读之愉,可圈之妙,可叹之意。叶燮云:“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李华可谓有才、有胆、有识。且看他20171030日的空间诗词,一天之内竟有五首律绝相继迭出。一为《戏题诗友杨燕南明河照》:“独立烟霞秋气清,风霜莫向眼波横。南明河畔千秋水,说著人间万古情。”二为《深秋》:“云径蜿蜒露气凉,深秋初试嫁衣裳。谁留雁字吹清笛,客挽诗心拂冻霜。红余岭上搜前汉,香憩亭中覆晚唐。雄篇纵使寻难著,留取高情斗莽苍。”此外尚有《题菊花》《读庄子逍遥游》以及《校园闲步过小池》。类此之举,时有所见。前几日,他为人所摄风光题照,也是一口气连题二十四首诗词,妙语连发,欲罢不能。严羽说学诗有三节:“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这些诗词绝非贸然之作,亦少随意之句,虽快不糙,虽多不俗。他的诗词吟之有味、听之振声、读之隽味,讲之近理。清新中见灵动,流畅中具飘逸,吟唱中寓道义,描述中显见识。谢榛曰:近体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李华之诗词庶几可近,读者观之可知我非为妄言。其才思之敏,让人惊叹;其功底之厚,令人折服。

吴若海在《李华诗词集》序中评及李华诗词时说:“其格远绍汉唐,近追明清,辞清句雅,多可讽诵。其若‘借来唐宋三千卷,洒向云烟五百年’‘莫道孤身应苟且,天生浩气本从容’等句,音韵铿锵,意味深远,兴象高华,何谢古人。初读李生之诗,则如春雨闲花,吾独喜其鲜新;又如风泉秋露,吾独爱其清丽。及至反复品玩,则苍凉之气,凄壮之情,耀然纸上,炳蔚于字里行间,读之令人扼腕而再三太息焉。”故他网上诗友济济,男女同趋,老少咸集,诗来词往,颇多乐趣。

有段时间,李华打工暂居花溪吉麟村,附近大学的学子纷纷与他交往,或徜徉于溪头,或聚坐于小亭,或招饮在酒楼,契阔谈宴,往来和声,交流创作经验,商榷诗词修改,切磋诗词知识。此间他多有诗以记,如,《赠五月廿七座中贵大诸友及夏苏君》:“旧友新朋聚一筵,座中唯我鬓堆烟。此身恨不逢时节,得与诸君共比肩。”学子们钦羡他的才华,喜欢他的诗词,尊称他为学长,为此,他谑为诗云:“秋风动野云,桐叶落纷纷。欲问生平事,且看鱼尾纹。”戏中字字嗟叹,辛酸未著形迹、隐忍不胜其情。

李华的身世是不幸的,处境是窘迫的,人生是艰难的。古时有林和靖先生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茕茕度过一生,给后人留下凄美的故事。李华对林逋有着与旁人不一样的情愫,他有诗《读林逋长相思有作》:“梦断孤山隐客身,相思无奈望牛津。遥怜梅鹤今无主,异代同归薄命人。”读着林逋的诗,感叹自己的身世,想起自己的命运,惺惺相惜,李华不由感叹横生。“芦为被矣芷为床,别去红尘富贵乡。野鹤野梅听野调,孤灯孤影对孤窗。相思苦似吴山远,洗砚翻惊越水凉。诗酒余生随命定,人间谁解尔痴狂。”赋到沧桑语便工,这首《题林逋》,说的是林逋,想的是自己,哀的是不幸。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这部不朽的作品里告诉人们: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幸的身世,并没湮灭李华的志气;处境的窘迫,也没有使他消沉;艰难的人生,更没有让他失望。他是富裕的,拥有常人难得的大量珍贵时光。他将志趣、憧憬,爱与欢乐都尽付于诗词,以诗词作为心里的慰藉和寄寓,作为生命的维系,作为生活的支撑。正因为如此,他比常人多了几分执著,多了几分坚持,多了几分付出,当然也就多出了几分亮色。孜孜不倦加上李华本人的特殊潜质,使他诗词的功力浑然淳厚,在苍凉中昭显雄浑,在繁华里流露沧桑,在艰涩中变得欢快、流畅。


周汝昌《千秋一寸心》自序云:读诗说诗,要懂字音字义,要懂格律音节,要懂文化典故,要懂历史环境,更要懂中华民族的诗性、诗心、诗境、诗音。李华热爱诗词,有一生与诗词为伍的决心,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求索。溪山冷落起寒烟,独抱清光独自眠。欲弃嚣尘点滴事,何期大梦五千年。他有强烈的学习精神,有坚韧的学习毅力。他有着诗人敏感、探索、坚定、正义和易于激发的特质。这给他坚持不懈地系统全面研习传统诗词提供了舟楫,扬起了风帆。他读的书很多,很广,很深,且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长期刻苦的学习,加上他良好的记忆力,使他学而不倦、学而有乐、学而有成。深厚的积累使他的诗词创作得心应手,运转自然。从他的诗集中,我们可以窥到他丰富的学识。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李华熟悉中国历史,他通读了《资治通》等历史书籍,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请看《题吴承恩像》:笔底春秋逸兴扬,神仙鬼怪斗千场。当时谁叹忧柴米,换取名垂百世香。请看《护国军》:旗动南天战鼓闻,屠龙须看上将军。岂容四海重封建,彪炳千秋拨乱云。他记得古代诗人,请看《朱淑真》:当时应悔到红尘,无限江流有限身。秋月春风皆薄幸,天生一个断肠人。”请看《读史》:“暴虐秦风二世殇,汉臣裂土破金汤。霓裳舞罢唐衰落,花鸟沉迷宋败亡。讨虏六军悲瀚海,冲天一炬毁阿房。豪奢殷鉴知何处, 野树寒鸦旧庙堂。”他遍览儒、释、道的经典著作,请看《读经》:“一叶娑婆海岸边,慈悲化境本随缘。心心常念无穷力,梦梦空余有尽烟。悟道无关居闹市,问禅何必到高巅。圆融智慧毫光照,般若莲花妙且玄。”他读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从《悟》一诗中可知悉:“无分富贵与贫穷,书史之间谁与同。落魄江湖存大义,疏狂肝胆见高风。俗流不共争三尺,善类还须让一功。若问心心何所寄,梵声足以喝双聋。”

古典诗词的温柔敦厚,雅正、真挚、善美等元素,给他心里带来了温暖和快乐,开阔了他的胸襟,塑造了他卓然一格的诗性、诗心、诗境、诗音,使他对人生、世界的看法有了崭新的感受和玫瑰似的灿烂。正如叶燮在《原诗》里说的那样:有是胸襟以为基,而后可以为诗文。不然,虽日诵万言,吟千首,浮响肤辞,不从中出,如剪之花,根蒂即无,生意自绝,何异乎凭虚而作室也!

中大教授陈永正曾说:“一生之心的形成,固然与其时代环境、学识阅历有关,更重要的是诗人的‘天性’,哀乐过人,独特的气质、性格、感情是与生俱来的,与众不同的。”应该说,李华作为哀乐过人的诗人 “天性”是明显的,诗词的营养被他有效地汲收,与他农村人朴实淳厚的性格融合在一起,使他忠厚里自成主见,淳朴里爱憎分明,情怀里家国浓厚。他的感受能力很强,常能小处着眼,大处落笔。比如他的《也说诗人》:“半生名利等闲看,且放眉头一尺宽。解得黄莺枝上语,作诗容易作人难。”正如陈永正所说: “这种感受能力,既源于天赋,亦有赖于后天的勤勉,志存高雅,博览玄思,方得养成。”

严羽云:诗者,吟咏情性也。不懈地学习精进,开阔了李华的眼界,增加了他的识见,丰厚了他的涵养,也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在迷惘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方向,拥有了自信,看清了对人生的追求和向往。这使他生命的底色里,增了韧,添了柔,涵养出他独特的诗词品格。清丽隽永是李华诗词的主要风格,清人孙麟趾云:“天之气清,人之品格高者,出笔必清。”诗品如人品,人品决定诗品,瘦癯者必不丰腴,偏狭者难为磊荡。李华的诗词,圆润中昭现风骨,欢快中却有沉郁。他坚守着善良、正义的底线,自如地吟唱着清丽、柔美、悦耳的歌,在诗词创作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


沈德潜云:“文以养气为归,诗亦如之。”李华诗词始终贯穿着流畅、清新、自然、隽秀之气。没有语言的晦涩,也没有拚凑的生硬,更没有作态的忸捏。他的诗词润滑如脂,绵长似绸,飞扬类旗,气势若弦。流畅如《落花》:“软泥香径落花深,空听黄鹂唱好音。有尽诗从生白发,无聊梦到毁桐琴。因缘只合欺身老,造化须教问夜沉。羡却自由来去燕,绿波一片是追寻。”清新如《那年那月》:“烟村茅店紫桐花,不见当年卖酒家。辜负红尘风与月,杏帘依旧为谁斜?”自然如《蜻蜓》:“小径池塘野草花,飞来飞去近人家。时时还向枝头立,偷看儿童采地瓜。”润滑如《与众诗友玩飞花令》:“屏间擂鼓更吹笳, 任尔霜风冷月牙。搜尽枯肠寻妙句,好提三尺斗飞花。”绵长如《织手套》:“童年旧事渐如尘,谁忆当时瘦弱身。黄犬相随老树下,一圈毛线织天真。”飞扬如《神农架云海》:“山泼苍茫蹈海形,神工飞白下空青。还将肉眼观三界,问道瑶都十二层。”含蓄如《农人》:“锄挥翻日月,镰动割春秋。但使三餐足,田间不种愁。”雄浑如《黄天荡》:“黄天荡涌大江流,胡骑烟尘踏九州。碧血争容描彩凤,英姿岂问出青楼。红妆剑指骄兵溃,金鼓灯悬败虏愁。大义何尝输国士,名成一战播千秋。”

诗词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一段时间,以标语、口号等生硬语言组成的空乏诗词泛滥一时,影响了传统诗词的健康发展。一部分中青年作者鉴于这一窘况,认真学习传统诗词的技法、用语、规则,创作了不少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清新雅致的好作品,但极少涉及当前的内容。诗由情生,景随意入,古人创作诗词皆是眼前景、当时事、心中情,才能绵绵不尽地流传至今。因此,创作诗词不能脱离现实,脱离时代。

李华关注时代的发展,很多当前发生的大事都成了他关注的焦点,用诗词表现了他鲜明的态度,强烈的感情,或褒或扬、或赞或颂、或讽或刺、或抑或贬。如,《悼女空军飞行员余旭》:“红妆剑胆誓从军,笑傲苍穹卫国门。遗恨匈奴犹未扫,先将毅魄铸昆仑。”如,《闻毕节四留守儿童服毒自尽》:“悲剧缘何似此多,闻之已觉泪滂沱。当时谁悯孤儿女,不使蓬门哭逝波?”如,《环卫工人》:“不避寒风不避尘, 年年月月苦艰辛。扫出十里清平路,便是人间处处春。”如,《闻清镇雹雨》:“惊雷雹雨逞威风,乱叶残花铺水中。小户蓬门空有恨,苍天不肯惜三农。”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应羞纱帽与官袍,曾向台前说节操。密室私藏金库满,张张俱是万民膏。”如,《有感于欢因辱母案》:“聊城风起怒波涛,应恨人间恶土豪。律法于斯无价值,吾生是处亦挥刀。”如,《东方之星号渡轮沉没》:“六月愁云笼楚天,神州十亿尽凄然。滔滔江水掀悲浪,猎猎妖风覆画船。一别从今成永隔,合家哪得再团圆。龙宫若遣招魂使,为寄啼珠到九泉。”如,《半岛风云》:“狐狼总惯作声号,壮士冲冠一怒高。画壁龙吟三尺剑,沙场鼓震百传刀。东风被甲巡天宇,巨舰张弓定海涛。半岛列车轻脱轨,誓将温酒斩鲸鳌。”如,《沁园春•9.3大阅兵》:“万里清秋,华表凝辉,彩帜竞张。看将军豪气,精神抖擞。健儿潇洒,步履铿锵。长剑惊天,雄鹰驭海,百战沙场铁血光。英名在,正威声凛凛,大国堂堂。  当年耻辱难忘,积弱病,烽烟逐虎狼。念长城内外,妖魔肆虐,大江南北,寇虏猖狂。四亿神州,艰难缔造,好战从来自取亡。今朝事,愿枕戈待旦,卫我边疆。”这些诗词感情强烈、是非分明、正气凛然,正如《一瓢诗话》所言:“盖诗以道性情,感发所至。诗者,心之言、志之声也。”

这类关注时代、注重民生的诗词在《李华诗词集》中随手可摭。读这些诗词,绝没有呆扳的面孔、拼凑的文字、空乏的内容、生硬的说教。相反,我们可以从中感到强烈的爱憎、犀利的语言、开阔的视野、爱国的情怀。正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言:“唐人以诗主人物,故虽小诗,莫不埏蹂极工而后已。所谓旬锻月炼者,信非虚言。”

俗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李华诗词创作不是无瑕可寻,前面的天空广阔无边,翱翔的历程还很辽远,需要振翮更加奋进、更加努力。


黄省曾曰:诗歌之道,天动神解,本于情流,弗由人造。古人构唱,真写厥衷,如春蕙秋华,生色堪把,意态各畅,无事雕模。末世风颓,矜虫斗鹤,递相述师,如图缯剪锦,饰画虽严,割强先露。李华作诗速度极快,诗成极少有改动,但却都具一定质量,不易挑出瑕疵。这得益于他平素不懈的学习、丰厚的积累、敏捷的才思、娴熟的技法、巧妙的编排、缜密的构思。姜夔云:“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才情、精思,让李华的诗词扬起了翅膀,腾飞在天际。

范晔曰:“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傅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情傅意,则其辞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辛勤的劳动带来的收获是金灿灿的果实。自2015年起,至今年年底为止,他参加各种诗词大赛获奖就有十余次。比如,201611月参加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诗词大赛,他以一首七律《孙中山东渡》荣膺二等奖。其诗曰:“独倚秋霜独叩舷,京华一别路三千。知交半作断头鬼,大义长争救国篇。数载风尘经世事,平生肝胆为民权。今朝怅问江南雁,可有音书到客船?”柳晚曰:“善为文者,发而为声,鼓而为气。直与气雄,精则气生,使五采并用,而气行于其中。”没有对历史的深切了解,没有对革命的炽烈情怀,没有精湛的表达技巧,没有对革命先行者的无限敬仰,没有恢宏的气度,为诗而诗,肯定写不出来这样的好作品。

李华不幸的遭遇,顽强的精神,勤奋地创作,感动了很多认识他的人,也感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山东潍坊企业家白文庆先生。白先生决定资助李华出版诗词专集,使他的诗词让更多人读到并且效法,以促进传统诗词的发展,于是就有了这部《李华诗词集》的面世。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 《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此身合是诗人未?”莫非李华乎!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5) 查看   收藏(3)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