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渔樵   
  • 注册日期:2013-07-10
  • 最近登录:2024-02-15
  • 粉丝人数:4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李商隐《马嵬》二首解读

渔樵 发布于2018-02-21 08:08   点击:3834   评论:2  
河北省博野中学 于铁江(2018.2.21)


其一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其二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先说一下这两首诗的顺序。在最早收集李商隐诗作的宋代残本《文苑英华》中,以七律为其一,七绝为其二。后代注本多以七绝为其一,七律为其二。笔者认为,七律主体为对玄宗一妃不保的讥讽,并于尾联设问其原因;七绝则是对七律设问之回答。故当律在前,绝在后,《文苑英华》的排列为是,今复其旧。

诗题为“马嵬”,表明所咏为唐玄宗、杨贵妃事。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吟咏此事的诗作在李商隐之前已有多篇,如刘禹锡的《马嵬行》、元稹的《连昌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等。李诗虽后出,但其立意的精警,见识的高超,讽刺的辛辣,构思的新巧,笔法的跳脱,让它在马嵬诸作中,独树一帜,成为传世名篇。

先看其一。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徒闻,空闻,白白听说。“更”,再,还有。九州:“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指海外还有类似中国之地的地方。他生,来生,来世。未卜(bǔ:不能预料,无法知道。休:结束,休止,完了。这联引用《长恨歌传》相关内容:有方士向玄宗说,曾在海外仙山寻到杨贵妃,并跟玄宗约定来世再作夫妇。这两句意为:徒然听说海外还有像中国一样的九州,来生能否做夫妇无法知道,但今生的夫妻缘分已经彻底完结。开篇即以议论之笔断然否定了唐玄宗自我安慰的幻想,语调冷隽,讽刺犀利。清人毛奇龄曾评论说:“首句不出题,不知何指。”(《唐七律选》)认为此诗起得没有原委,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此正是诗人用笔警拔、不落窠臼之处。还是清人冯浩说得好:“起句破空而来,最是妙境。”(《玉溪生诗集笺注》)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空闻:只听到。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传:又作“鸣”,响起,传来。宵柝(tuò):又名金柝,军中夜间报更的梆子。无复:再也没有。鸡人报晓筹: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可敲击报时。这两句意为:只能听到如狼似虎的禁军哨兵夜间巡更的梆子声,再也没有温顺恭敬的宫中卫士报晓击筹了。禁军本来是保护皇帝的,现在却刀枪反指,成了威胁逼迫皇帝之人,所以此处之“虎旅”明明是令人骇惧的虎狼。这一声声的宵柝,不仅写出玄宗的长夜无寐,更衬出其紧张凄惶,与昔日之纵情享乐、高枕无忧的宫中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宋人范温评此二句说:“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物味也。”(《潜溪诗眼》)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此日:马嵬兵变之日。六军:与上文“虎旅”义同。驻:停驻不前。指禁军发动兵变。当时: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马嵬事变前五年的七月七日夜曾山盟海誓,愿世世为夫妇。七夕:民间传说,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夜,被天河隔开的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上相会。笑牵牛:嘲笑牛郎每年只能跟织女相会一次,不及自己和杨贵妃可以天天在一起。这两句意为:这一天六军哗变,停马不发,玄宗被迫让贵妃缢死;当年在长生殿里却嘲笑牛郎不能与织女日日厮守。

颔联和颈联有许多相同之处:同写马嵬之夜军士哗变;同用逆挽之笔,先今后昔,由今及昔;同用对比之法,昔安今危,昔乐今哀;同以禽畜为对,虎对鸡,马对牛。前人多有以此为病者,如清人沈德潜说:“虎、鸡、马、牛同用,三病也。”(《说诗晬语》)清人屈复说:“五与三、四复,六与二复。”(《玉溪生诗意》)笔者认为,这是并非简单重复,而是作者有意渲染,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突出玄宗处境之狼狈凄惨,将“此生休”之意写尽写透,从而为下文“不及”二字充分张本。清人姚培谦看到了这一点,说:“下二联(指颔、颈两联),却将‘此生休’三字荡漾一番。”(《李义山诗集笺注》)可谓切中肯綮。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如何:为什么,此问直贯下句。四纪:一纪为十二年,四纪为四十八年。李隆基做皇帝一共四十五年,此举其成数而言。莫愁:古时洛阳女子。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水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极写莫愁婚姻美满。这两句意为:为什么君临天下近五十年的皇帝竟然保不住一个妃子,还不如卢家普通百姓能保全自己的荆妻?尾联在前三联充分铺垫的基础上,仍不点破,而以鲜明对比、深沉发问作结,既发人深思,令人警省,又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同时为第二首张本。

从艺术角度看,这首七律有几个突出特点。一、前人的马嵬之作多为纵向直线叙事,而此诗则只抓住马嵬之夜一个时间节点横向铺展,充分渲染。二、通篇运用对比:他生与此生对比,昔安与今危对比,昔乐与今哀对比,天子与百姓对比,作者态度自然寓于其中。三、设问作结,发人深省,即使没有第二首,亦可独立成篇。

第二首是一首绝句,与前一首的引而不发不同,第二首则针对上一首的设问,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冀:冀州。燕(yān):今河北省北部。“冀”和“燕”变文同义,都指安禄山叛军根据地。犀:犀甲。“马”和“犀”互文见义,代指叛军武装。自:两个“自”都指唐玄宗自己。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代指杨贵妃。成:使之成为,造成;与“埋”互文见义。这两句意为:冀州燕地的安禄山叛军惊天动地杀过来,是唐玄宗自己葬送了杨贵妃,让一代佳人化为灰尘。这联中值得注意的是两个“自”,它用于下句,也隐含上句,谓正是玄宗自己招致了安禄山叛乱,造成了自己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两个“自”连用,更加强了对玄宗的指责意味。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君王:指唐玄宗。道:知道,懂得,明白。能倾国:能使国家倾覆。这三字前省略了主语,其所省主语为何,直接关系到对这两首诗主旨的理解。多数注家认为所省主语为“女色”。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尽合理。首先,这两首诗的批判矛头所指均为唐玄宗,而非杨贵妃。其次,安禄山叛乱的主要成因是唐玄宗妄求边功,宠溺武将,与女色没有直接联系。再次,综观李商隐的其他主要诗作,李对女性态度基本是赞美同情,从不认为女人是祸国元凶(李集中也收有“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这样粗浅不堪之作,一般认为非李商隐作品)。那么,此处所省主语到底为何?笔者觉得,还是李商隐自己的回答比较确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这个“奢”字才是历来家国倾败的根源。奢就是最高统治者骄奢纵恣,无所检束,这也是封建专制体制的致命弊端。奢的具体表现有多种形式,有耽于女色的,有大起宫室的,有生活奢侈的,有妄求长生的,有无度畋游的,还有好大喜功、征伐无度的,或者兼而有之,这些在李商隐的诗作中多有揭露。而玄宗就是兼而有之的一个皇帝,并且安史之乱的形成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玄宗的好大喜功,征伐无度。对于这点杜甫也做过揭露:“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玉辇: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故称。这两句合起来说就是:如果唐玄宗懂得骄奢纵恣会使国家倾覆的道理,又怎么会有仓惶西逃,发生马嵬之变的事情?将此首与上一首合观,上首尾联的发问就有了明确的内涵:如果兢兢业业、勤俭持家,即使平民百姓也可保全妻子;如果骄奢纵恣、贪欲无度,就是贵为天子,也不保爱妃。

这两首马嵬诗在思想上也有许多独到的地方。一是进步的妇女观。作者摆脱了红颜祸水的迂腐观念,同情杨贵妃的遭遇,认为她是纵恣皇权的受害者。清人何焯就指出:“落句专责明皇,识见最高。”(《读书记》)二是对皇权的蔑视。诗中充满对当朝先帝的揶揄讽刺,而且指出四纪天子不如一介平民,这在今天看来都是大胆的。三是隐含对封建专制体制的质疑。末句“若道”二字令人玩味。骄奢倾国的道理在《尚书》中就有总结,历代史鉴奏议更是连篇累牍,老生常谈,早已是妇孺皆知,为何曾领导大唐臣民创造开元盛世,达到中国封建社会辉煌顶峰的一代英武之君唐明皇反而不明白呢?其实,道理人人皆知,但皇权如野兽,如果没有制度的笼子,再高明的道理、再动人的说教都是对它无可奈何的。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李商隐还不能指出社会改造的正确途径,但在客观上,李商隐已经揭示出用制度约束皇权的必要性,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4) 查看   收藏(3)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