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刘宇辉lyufe 女  44岁
  • 注册日期:2014-09-24
  • 最近登录:2024-04-04
  • 粉丝人数:120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刘宇辉:【百家谈】诗评误区之一‖忽视格律的拗救规律

刘宇辉lyufe 发布于2018-03-05 08:26   点击:1123   评论:4  

【百家谈】诗评容易陷入的误区之一:忽视格律的拗救规律

作者:刘宇辉

宇辉认为,诗评的功能主要在引导、鼓舞、推动,方便人们发现美并欣赏之,促进作者更好地创作,繁荣诗词诗歌并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宇辉当然不否定诗评有给作者提建议的机会,但绝不赞成它成为遏制发展和抹煞创意的工具。宇辉一直如此践行之,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感觉并不咋的诗词经宇辉一评生出不少美的原因。这也是此文必要指出有些诗评陷入误区的目的。在毛泽东诗词之外,为什么现代被老百姓争相传之的诗词少呢?究竟有哪些误区限制了我们的创作呢?

误区之一:忽视格律的拗救规律等,把常规平仄格式当作格律检测的排它标准

学习格律,不可不知道,对于平韵体来说,五律、七律,均有平起和仄起两种基本格式,在这基础上错综变化出其他两种常用格式。需要注意,这四种格式不过是律诗的常用格式,而不是排它的。不然仄韵体的存在算个啥,不同词曲的变化算个啥?

有诗评人说,杜甫的《月夜》不合律。我们用常规格式检测,确实显示“小”“儿”“倚””“虚”与其不符: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常用格式八句诗中有两句为“平平平仄仄”的,这里均为“平平仄平仄”,同样规则并符合音律美,在唐宋律诗中和常规诗句一样常见。至于今天有人放弃使用是另一回事,而不能因此说唐宋存在大量不遵守格律的律诗。

以上特定格式也可解释为常规格式的拗救规律之下的本句自救,被称为拗救常句,即原来“小”处应平而仄,“儿”处应仄而平,“倚”处应平而仄,“虚”处应仄而平,相邻两字平仄两两相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叫做“拗”。“救”,是对拗处的补偿,即调整平仄用字,让平仄字的比例恢复基本平衡。对于常用格式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因并不影响韵律均匀美,而成为被公认的拗救规律。我们不能忽视至少有三种拗救形式:本句自救、对句相救、半拗的可救可不救。

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上句“自”字拗,下句“空”字救。在五言“仄仄平平仄”中第三字用仄的,在七言 “平平仄仄平平仄”中第五字用仄的,被称为“孤平”。当七言诗中,出句将“平平仄仄平平仄”用为“平平仄仄仄平仄”,对句从“仄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平平平仄平”,此情况被称为孤平拗句的对句相救。

另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句第四字应平而仄,对句第三字应仄而为平,把五言的“仄仄平平仄”,变成“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便是一般被称的用错平仄的对句相救了,包括七言第六字本应平而仄,对句第五字应仄而为平,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改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的情况。

如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媢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3字“五”、 第6字“寂”分别在第一、二句,该平而用仄,而第8字“无”应仄而平在第二句,既救第二句的“寂”,也救第一句的“五”,这是本句自救,也构成对句相救。第28字“明”应仄而平,第26字“月”应平而仄,即第六句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它只是本句自救,与前一对句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拗救规律中,到底哪个字为“拗”、哪个字为“救”,由于五律或七律是单字形式,一般遵从出现的先后及位置,布置对应关系。另有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约定大多数人重视的一个习惯。一般认为,四六位置平仄发生变化(此变化常易被人称用错)的拗句为大拗;一三五位置平仄发生变化的拗句为小拗;满足逢双必反、且非孤平的拗句为半拗,可救可不救。

不是所有的孤平被称为错,出现在韵句的孤平才称为“犯孤平”( 韵句中除韵尾一个平字其他地方单个的平字),不“犯孤平”韵句的对句孤平时被称“半拗”,可救可不救。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一”应平而仄,下句对应位置“万”还是仄,此处没作救。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的“接”同样也未作救。

还有一些约定成俗在特定意义下起作用,而不能面面俱到,凡事得活学活用。对平仄的领悟,诗评人不能以自己知之甚少的东西去限定他人突破广范的领域。忽视特定格式,忽视拗救规律等,是吹毛求疵的诗评人的通病,但若影响、并导致我们放弃对律诗格律灵活运用的理解与掌控,则是我们的不智或倒退了。如果只是反对格律诗过多使用拗救句而不便于与古风区别,大家能接受。至于有人要排除非常规格式的律诗形式,涉及讨论在理论定性时是否必须死板并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问题,理论定性务必遵从传承形式及艺术发展需要,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请那些有意限定他人发挥的诗评者尊重格律表达及发展的事实吧,少用格律的笼子关些“猪”吧。

2018年3月3日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6)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