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评一首小诗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8-03-08 23:39   点击:3170   评论:17  
七绝•以诗代序:
诗不夺人心夺人,恒情恒意为求真。若能守得云开日,无限风光好过春。

评一首小诗

 

日前,读到一首小诗,题目叫《百首诗作一年成》。如下:

犹记去年诗兴发,平平仄仄未分清。一番苦学终不悔,百首吟谣小有成。

当时,本人留言写下这样的感受,也顺口诌了几句(第525首):

对这首小诗很有好感,读来润喉润心,大快,且倍觉其心衷语畅,情通诗合,天然妙成,自然了得。以诗道来,---

心有最真言不假,情衷气正夺人魂。原来诗好非难觅,不得天机不识尊。

这段时间,如不是明确有约来,很少再有评诗,主要还不是因为忙,恰如以前说过,是不太甘心热脸蛋贴冷屁股。

学不会敷衍,就不想在诚心诚意之后也让人敷衍,更不想再见到对好端端真情互动也爱搭不理的情形。同样,没有相互含糊其辞、沆瀣一气的欲望和习惯,没有不顺己就批、忌妒人就骂而甩话儿、滋事儿、刷存在感的本领和爱好,没有冷不丁或模棱两可地冒出一两句,就能专门概括口中所谓“真情实感”而逃之夭夭的心机和态度,也就不善于到别人那里推行此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尚是知道的。

先前以为,这里写诗、论诗、好诗的人,道是相同或相近的,事实则让人猛醒。从以往见过的一些潦草回应,或根本无意回应的情形看,深感某些人不配,也不值得为之付出真心劳动,他们也不需要这样的劳动。他们需要的是浮夸和拧着劲儿、作着腔儿跟他们说话,才有收获感。这些人不过是因无聊和无事而借诗的名义打发日子,兼而赚取眼球,于诗为何物,写诗者为何人,要么漠不关心,要么撺掇龃龉,都是为了满足或多或少的扭曲心理。这是我用几百次真诚互动和真实唱和劳动,得出的切身体会。

这首诗的作者凌云竹,是锄禾(诗友笔会)成员,有章程在,认为同道,便大不一样。这才是随即自作主张地与之互动起来,并予以了社内“飘红”和“推荐”的真实理由和动力。

锄禾(诗友笔会)每个成员都具有管理员资格,也就都具有对任何一位成员的作品飘红和推 荐的权利。飘红和推 荐是成员间极大认可而表示鼓励的显示。

读到这首诗,第一感受留言中已经说到。好诗是有传染性的,不仅能向人表情达意,也同样能带给人写诗的灵感,因此才有了我这几句“换着说话”。

下面,再谈一些其它方面的感受。

一、诗的余味

因为觉得这首诗好,当时就入目入心地背了下来,未成想转天还能记得,顺口成诵。显然,这首诗很有余味,所以又想多说几句感受。

这首诗的余味,正是它给人的总体感受,道出了初学写传统诗时必有的经历和体会。

但是,写诗毕竟是个性的,光凭人尽皆知泛泛的感受,哪怕实话实说,也上升不到艺术的美而值得玩味。“百首吟谣小有成”,无疑就是对作者独特实践历程和个性经验的总结。

人人都会有各自学诗的历程和经验,不可能万人雷同,一定是因人而异的。正是作者抓住了这点,才使“百首吟谣小有成”这个实事求是的体验,成了能够引人联 系自身而反思,进而与之共鸣的地方。

至于作者“小有成”之“成”,是成就了百首诗,还是相应经验,抑或二者皆是,总之都是难得的实践之“成”,是宝贵之“成”,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也。

给人以积极的感受,是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因“百首吟谣小有成”这种似点到为止,又似恰到好处的一句,此诗便既非泛泛之说教,亦非为写诗而写诗,是有其独到的真情实感和个性内涵的,因而余味无穷。

二、诗的取舍

取舍是艺术创作面对素材时极其重要的处理方式,既反映对创作的决策能力,也反映因而制宜的艺术手段运用和掌控能力。

七言绝句,空间只有四句话,28个字,其容量所限,不可能任人任意装填。这就要求对素材合理取舍,有效布局和适度分配话语内容。

从此诗看出,自开始练习写诗,到积累出“百首”这个节点时,作者回想此前经历,联想到当初萌发写诗的愿望和决定,乃至决心,一落笔,诗的空间便自然而然地占去了两行。这是由内容和思路决定的,不得不这样。具体情形是,用两句铺陈方式一起一承,道出当时的原委和所面对的客观实际情况。

那么,接下来的两句如何将大量辛苦经历和事例囊括进来,并做合理的收结?

从第三句看,此时作者无意任何雕琢,比如未用比喻、夸张、借代、象征等虚写之类技巧,仅以叙述兼抒怀这种代表强烈情感的直抒胸臆的方式,只择取经历和意志本身并予以高度概括,尽将所有下功夫的事例统统舍去而“一笔带过”,于朴实无华中竟自自然然地完成了呼前应后的转折。这种方法看似平平谈谈,其实因诗句强烈的情感意味又非波澜不惊,结句“百首”二字引出得顺理成章且又价值千金,便很说明问题。

“百首”二字,是作者成此诗的现实情形,因为是辛苦劳动结晶,寄寓了此诗的全部内涵,便自然是真情实感的出处,也是此诗落脚于实的情感和内涵的依托。前篇拙文《闲话诗的几个“物理量”,把这样的字词视为关乎“诗的冗度”的关键字眼,是保证诗的容量舒适性及其载荷的重要量度。

三、诗的内涵

诗的内涵可大可小,非意在千古,非意在名言警句,非意在重大主题,才是诗。此诗衔取写诗心得之一隅,如信手拾来,可谓自有其值。

得诗之妙者,必得诗之内在。这首诗结合作者写诗的真实体会,集对写诗的强烈爱好,坚持不懈的经历,与迎难而上未曾动辄以停的良好态度,于一点一滴的感怀之中。既出乎于写诗的实际情形,又入乎于做任何事情的通理,以这样的方式给人以启迪,何尝不是诗的内涵之妙?

这种不求把诗的情意理做成为大而大,而能以小见大的创作倾向,才是诗这一短小精悍艺术形式的真正长处。

写传统诗离不开对“平平仄仄”的认知。“平平仄仄”关乎诗的形式属性,是绕不开的。要知其有,先知其无,要识其无,先识其有,这是传统诗的两面,所谓格律诗与古风者。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形式。例如,水分子的形式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并非这两种元素的任意组成,所以水分子的属性既非氢和氧这么简单,也非表面上随容器形状变化而变化的形态本身。这也是诗的形式的道理。

格律诗与古风是形式之别,而非形态之分。那么什么是形态之分?形态是不能改变属性的。例如,格律诗的定式与变式的差异,含有律句的古风和不含律句的古风的差异,这些差异才是形态之分。

至于这首小诗对“平平仄仄”的体会,从“未分清”到“小有成”是怎么个认识,虽不得而知,却是内涵的一部分,是指向诗外的,而非诗内必须写进来的。诗有交际功能,却不以此为首要,首要的是以情感为核心,把想说的意思说明白,并给人以某种程度的美的享受,这才是诗要做的事。这首小诗做到了。

四、诗的格式

这首诗被作者标入“七绝”,那么就按七绝来分析。

诗中从“未分清”说到“小有成”,经过了“一番苦学终不悔”,这说明作者对“平平仄仄”是有深入钻研的。从全诗看,用的是旧韵,且声调和韵基本合乎要求,又说明一个时期的“苦学”也确大有收获,尽管被作者谦虚为“小有成”。

可惜的是,从“不”字看,作者的“苦学”也并非没有被误导之处,若不是一时疏忽的话。“不”,在旧韵中有两读,却非像今天这样是音变的结果。

旧韵“不”,作为否定词用法只有仄声一读,属入声部,通常也不允许在两读间借声,唯用于问句末了,才读平声,也多是肯定意味。这时,不仅声调不同,连韵部也不同,但可以借声,重归入声部。

这样来看,此诗第三句因声调问题,不若说成“一番苦学终无悔”更符合“平平仄仄”。不过,以学诗这么短时间就“小有成”来说,这首小诗作为“七绝”考量,已做得足够好了。

五、诗的习气

任何文字的东西一当落在纸上,便会生出某种味道,味道一久,就形成了习气。习气使人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某种惯性,文字的每一次显示都是对这种惯性的定格。

这首小诗就是这样的定格。不过它不是反面教材,而是有很多写诗者可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诗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实话实说,不事雕琢而朴实无华,便尤显感情真挚。感情真挚的结果,就是情通气顺,言真语实,来不及也无意拐弯抹角而通俗易懂。显然,这首小诗在这些方面是很值得一道的。

当然,并非言语华丽的诗就不足道。只要文化水平到了,底蕴跟得上,诗兴一来,灵感随之,这些东西俯拾可得,诗成自然,思维如流,妙语连珠,又有什么可厚非的呢?唯那些放着痛快话不说,故意把明白的化成不明白的做法,才是不值得夸耀的。

写这篇有不得不鸣的感受。犹如春风扑面,岂能无动于衷?见到凌云竹这首小诗,就是这样的感觉。

六、题外话

古人云:“天然去雕饰”。写诗虽是一个选词择字的过程,却是表面的过程,深层是准确而有条理的思维过程。把精力放在文字上,思维必不畅,把精力放在思维上,文字如果做不到如影随形,就露出了马脚。

“马脚”是破绽。带着破绽写诗,必定想掩盖。以掩盖来写诗,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写诗不管华丽,还是通俗,不掩盖都不会不自然。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一首七言四句小诗。主题不仅大得多,内容也更厚重,即便如此,也没有让人费解的语言。相反,虽情调深沉,内涵博大,寄寓强实,却依旧选择了日常文字来表达,而无意贪恋辞藻,避俗求奇,以显高雅,以充学深。

其实,这是一种创作自信。有自信当然不会拧巴着走路,写诗也是如此。就习气看,这有什么不妥吗?相信人在平时都是正常说话的,何必写起诗来就要拧巴?所以,还是什么人写什么诗,有什么思维用什么思维,来得更像正常的做法。

用凌云竹上面小诗比较这首《出塞》,纵然前者仅仅为初学写诗之作,后者早已青史永垂,家喻户晓,就二者脍炙人口的味道讲,厚此薄彼显然是有失公允的,还是多视之以端正心理,平和态度为好。

诗的习气关乎写诗的未来发展倾向,取法于何,乎何为上,读何书,闻何言,守何操,这些还是应该有所讲究的。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1) 查看   收藏(5)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