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台 加入社团
692
成员
504
粉丝
1706958
人气

国学培训教程

碧玉清心 发布于 2018-03-10 04:38   点击:1409   评论:0
国学培训教程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理解成“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还有传统戏曲,中医巫术,风水堪舆,学术体系。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国家之学,也是国人之学。古代中国的国家观念是不断变化的,但无论怎么变化,都可以称之为中国或华夏。也就是说,国学应当是中国或华夏历朝历代学术文化之总称。从历史来说,国学不能局限于儒家之学,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儒学只是与道、墨、法等诸家相并列之一家学说。

二、什么是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指中国传统文化及学术的引导学习融会贯通,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经典诵读等手段培养学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童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聆听、诵读、学习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萃典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道德经》《易经》《第子规》《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声律启蒙》《唐诗》《宋词》,从而收获真知,启迪智慧。从小做起,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国学教育,可积累了一定量的汉字,方便阅读,提高阅历。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发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此句概括了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其实列举这两者只是一种借代的说法,它们是一朝金榜题名出人头地后最具代表性的收获,代指出人头地。
古代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就是出人头地。所以人们常用这句话鼓励别人或子女读书。
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用现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人群。
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熟能生巧”的道理。蕴含其中。到了这样的水平,你想作文水平不提高都不可以能了!诗中的场景会不由自主的在脑海里闪现。
    清晨,当岸边有人打着拍节送浪漫主义诗人归乡之时,感动的李白写下千古名篇《赠汪伦》。                        
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故事)
    后来,人们常常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比喻纯真的友谊。长时间被诗词熏陶,怎么也会受影响。所谓“读书千篇,其义自见”,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也胸无点墨难成文!
    振兴国学,从娃娃抓起,那么,一定会起到连锁效应。让国学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提升道德良音;一脉带动百脉 ,让国粹弘传,祝福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三、精典诵读提高学生识字量。
    一部《道德经》五千言,不重复的字1800个,《论语》不重复的字1399个。加在一起3199个字,超过小学教学大纲认字量2500字。《千字文》有一千个字,《论语》有一万六千字,《道德经》是五千个字,《易经》两万四千字,一年学生背完数万字,认字不成问题。孩子从此爱上阅读,不成才都不可能了!国粹精彩,国之瑰宝,值得弘扬。
四、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学国学?有选择的教学
    有人说:“从小学国学的孩子不会变坏。”
    而大师们说:“我四岁时,就读父亲所作的诗,五六岁上私塾还是读古文,大概在十一岁时,我已经能够自己看古文书了。读《资治通鉴》。这便是我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步。”——胡适(著名学者、文学家、哲学家)

五、“为什么要推动儿童读经运动?
    这首先基于近百年来中国文化出现断层的深刻危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这就沦为万劫不复,永不会翻身。”——南怀瑾(著名国学大师、诗人)
在座的诸位领导、老师。讲到这里,请分享:

六、我是怎样走上弘扬国学之路的?
    2007年夏日,我被集团公司安排照顾学前班暑期班孩子们的生活起居。那时的我,对于教学工作一点经验都没有,每天下来,由于精神整天均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回到家也休息不过来,转天还要继续工作。为了安抚孩子们,我每天利用饭后午休15分钟的时间教他们学习一首唐诗,转天孩子们居然均会背诵,收到家长的好评。迎新年联欢会,我班的孩子,在五分钟时间内,一口气背了十首唐诗,声音饱满,洪亮,全场家长爆以热烈的掌声。转天,程书记找到我,要求我来讲《唐诗》,不但我班的孩子会,还要将另一个班孩子一首不少的教会。这是一个契机,从此为我的人生学习之路埋下伏笔。
    春日谋天 ,我班一位学生家长爷爷找到我,手里捧着《弟子规》,《三字经》 ,《唐诗》,《笠翁对韵》等书籍。家长满怀希望地对我说:刘老师,您《唐诗》讲的这样好,一定要让中国的孩子学习《国学》,外国的孩子都在学中国的文化,难道我们中国的孩子不学吗?相信您一定能讲好!这是我孩子报的私熟教材,您研究下,给孩子们讲讲吧!
    这厚重的心愿,热心地推荐,令我的心儿长上翅膀。打开《弟子规》,我看不懂,因为书中无注解,又不能乱解析。于是,我去了图书馆,买来几本书进行学习。感悟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不由自主的爱上她。从此走上一条求学路......我再一次利用午休时间,给孩子们讲《弟子规》,他们不但会背,还会讲含义。曾经受到关董事长及区领导的表扬。迎接“六,一”儿童节,我班的孩子们演出《弟子规》,再一次博得满堂彩。
    教导孩子们从小懂得感恩
感恩词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
感恩国家的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恩老师的辛勤教导, 
感恩同学的帮助和关心,
 
感恩农夫的辛勤劳作和所有付出的人, 让我们快乐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七、如何教好《弟子规》?
    每次上课前要向孔子圣像三鞠躬,饭前念诵感恩词。用自己渊博的知识给孩子们讲关于弟子规主题所涉及的故事。便于学童理解,消化、吸收,引导孩子明析主旨,学习要与生活相结合。达到全文背诵之目标,方可指导学童终生受益。
    当然,若要学好《弟子规》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
弟子规 --- 是给年龄很小的学生立的规矩。在学校学习后,有一部分内容要到家里去践行。家长要如实反馈学生在家的表现。设置教学预案,常理举要(演练活动)。 让仁义礼智信走入童心。

八、《三字经》
    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我十一年的教学中,《三字经》教学有两年,孩子们很乐于学习,通过学习,明了中国的发展史如璀璨星河般地闪现,历史中的人物在朝我们走来!

九、《声律启蒙》
【作者简介】车万育(1632-1705年),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康熙二年(一六六三),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1664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宝庆府志》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全文30章,分上、下二卷,可唱,可吟诵,可朗读。此活灵活现的教学方式,深得学前班孩子们喜爱。        
下面我用三种不同的音律来唱诵,欢迎老师们一起同唱                                                            
   【上卷】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现,为这项工程所做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
——季羡林(著名国学大师、北大教授)

八、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学习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蕴涵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是人类最有价值、最高哲学思想的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知识,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让孩子从小诵读这些最有价值的书,就如同师从贤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展开人生。从小教导儿童诵读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儒雅人格的基础。读古之人,与圣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
    中华传统美德的18个德目中,有三分之一是关于行为习惯的,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劳节俭、诚实守信、谦虚礼貌等待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既要靠家长和老师的正面引导,也要靠国学知识的熏陶。
    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无忧,在家庭中是小太阳,两代人四颗星围绕着太阳转,衣、食、住、行都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极易养成孩子自私、任性、骄傲、脆弱等不良习惯,生活中类事例比比皆是。
    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可以让孩子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得到熏陶。如孩子读了《弟子规》中“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后,便会产生感恩父母的初始心态,为以后孝敬父母打基础;而当读了“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就会引导孩子关注修德育才,少些与别人攀比吃穿的想法。 
    国学大师牟宗三说:“少儿学习的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就是经典,在年幼时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他们长大后一定会知道怎么用。”
    经典之义,便在于此。
    国学经典中的教育智慧,国学理念把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特点。
“幼儿养性”指的是为孩子奠定优美的人格。
“童蒙养正”指的是用圣贤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
“少年养志”是指鼓舞孩子追求崇高理想,培养远大志向。
“成人养德”指的是积累厚重的德行,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展开真实的生命旅程。
    人生的四个阶段是环环相扣的,每个阶段都与国学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大智慧。善劝家长,一定不能错过孩子的国学教育,唯有从小让孩子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伴,才能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身为良师,立德为本,组织好题村,上好每一节课,不误人子弟,树立良好的道德与职业风范。我是这样做的。古一年来,教学相长,我学会了写诗词,在弘扬古典文化的道路上迈了一大步!虽然退休,更加地博采众长,收获颇丰。
    感谢集团领导给了我学习的机缘!
    感谢华同培训安排今日学习交流活动!
    感谢在坐的同仁多年来给我的鼓励与支持! 
    国学启迪智慧,精彩伴君一生!
    让我们一起努力,诵读国学,支持国家大力发展国学教育之理念,让我们的学童,收获更多的宝藏。 
礼物 打赏 赞(1) 收藏(1)
诗词吾爱网推出超级会员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