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云石   0岁
  • 注册日期:2017-05-11
  • 最近登录:2022-02-16
  • 粉丝人数:68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盼飞还盼归

云石 发布于2018-03-12 06:38   点击:1635   评论:2  

盼飞还盼归

          文/云石

 

原来跟评了李树喜先生的一篇作品,只是一时冲动而起。其实掏心里话说对先生连个大概的了解都没有,缺乏调查研究为文者之大忌。近来才补课,读先生的作品每有闪光处,其中对《送儿出国》一篇颇有感触,心里有话憋不住,一吐为快。从拍案而起的"",到调查研究的"",正合先生的名句"盼飞还盼归"

 

 

送儿出国

 

淘淘絮语罢,默默理征衣。

天下爹娘愿,盼飞还盼归。

 

这是一首以"白描"写作手法的小诗佳作。首句开门见山:"淘淘絮语罢,默默理征衣。"主题是"送儿出国",叙述角度当然是父母,把以前的所有相关活动"留白",留给读者去想象,只抓住临别这一刻来写,父母面对爱子,所有叮咛嘱托的话已经说尽,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在肢体动作的爱抚上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文学的一种高超写法,把情绪调动压缩到极限,让这种情感就像憋在肚子里带压的燃气,然后尾句突然打开火花塞:"天下爹娘愿,盼飞还盼归。"情感的极限找到了爆发口,诗意气脉怦然井喷,震撼心灵!"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最是诗家语。如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特点在于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不尚华丽,务求朴实;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写母爱、父爱的诗篇,从古至今,多如牛毛。"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抒发的是感恩之情,以令子的角度叙述,已达到了艺术巅峰。但毕竟是豪言壮语形。可先生这一篇出新,第一点在于是以双亲角度来展开叙述的全新的爱,并且没有华丽的形容,没有唯美的比喻,用语相当朴素、节制;第二点在于写的是出国这个大背景--许多出国留学的学子,一旦学有所成就在外国端上了"金饭碗",祖国"母亲"辛辛苦苦把你培养成人,却给他人作嫁衣裳,不回来了;而"天下爹娘愿,盼飞还盼归"这句,针对性很强,赋予了家国情怀的大我境界,兴发着生命的感动,感动了自己又感动了读者,是大家都有的内心世界,是都想说的一句话,是"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且无法仿制的一句。"灵犀一伸,抓住丹心",万水千山皆不在话下。与我的审美观“情接地气尽风流”,不谋而合。小诗虽小,没用宏伟的意象,却有着一针见血的功效,宽度和深度并存;剥开蚌壳,难得一珠。

"草根毕竟是诗根",先生所言具有历史眼光。文学史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是社会生活--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以形象语言为手段,以各个历史阶段所显示具体现状的里程碑式的记载。现实,现实,以现实为坐标——把握时代脉搏,以生命为感发的诗,才能进入历史,而不是风花雪月的巧思。毋容置疑,我看这篇小诗弥足珍贵,寥寥二十个字就有了填补一段历史空白的作用。我这样说就是要向"权威偏见"喊话,诗词也属于文学范畴,不要轻视"白描"而高抬"重彩",不要小觑"草根"而放大"高雅",让评价系统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也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好在历史交由人民写。

 

注:李树喜,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1969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原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作家,人才学和历史学者,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有《李树喜诗词300首》《诗词之树》《诗海观潮录》等著作行世。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5)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