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详情
南门月   0岁
  • 注册日期:2011-03-24
  • 最近登录:2023-02-24
  • 粉丝人数:459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此老心术深难测

南门月 发布于2018-04-02 00:20   点击:1074   评论:3  

此老心术深难测


晚清咸丰、同治年间,湖南官至总督职位者十三人,崀山山水甲天下的新宁竟然占了三人。一是被称为“湘军祖师”的江忠源(战死后追封),二是两广总督、云贵总督刘长佑,三是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三人皆有盖世之功,人称“新宁三杰”。三杰之中,刘坤一声名最著。


刘坤一“性机警,权奇自喜”——据《啁啾漫记》记载,刘坤一“少时家贫甚,食常不给。一日友人招饮,设有佳馔,举座皆熟识,公大喜。又虑人多不得饱,佯为扪虱足间,扬其敝袜,拂之者再,尘垢飞落撙俎,座客无敢下箸。公则徐起大馋,果腹而去。”


“家贫甚”而“食常不给”的刘坤一被友人请去吃饭,居然“虑人多不得饱”。为了自己好好地吃饱一回,刘坤一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佯装在脚上捉虱子,取下破烂的长袜子“拂之者再”,让脚屑、脚臭气与袜子上的尘垢齐飞,拂拂扬扬飘落于“撙俎”之上。其他客人一见,自然“无敢下箸”。于是,刘坤一则慢慢的独饮独吃,彻底的解了一顿大馋,吃饱喝足而去。


人至贱则无敌。以一小狡诈获吃一餐饱饭,“只要我能吃饱肚子,哪管你个个饿着肚子”, 是“人人为我”——应对入世的“初级阶段”。


寥寥数十字的记载,将少年刘坤一的贫困潦倒、机敏狡黠、胆大心细、不甘现状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于艰难处境之中,聪明的刘坤一为了自己的生存无所不用其极。刘坤一之所以如此选择,颇有一点“人人为我”的味道。其实,刘坤一“扪虱足间”之举虽不雅,却是迫于饥寒交迫。宁从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为人之美德是也。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也是为生之道。为了生存,丢点脸面,用点机巧,古板守旧者之不为,逆境求生者必为之,皆在情理之中。


刘坤一的“性机警,权奇自喜”,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善于算计,在他以后的从伍为吏的经历中,这一心术运用得炉火纯青,表现得更为突出,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1855年,也就是咸丰 5 年,刘坤一离乡背井,追随族侄刘长佑参加湘军楚勇,走上与太平军厮杀的战场。因了年轻时为生存与贫困练就的“饭局表演术”,无时不在的“绝处逢生”的历练,在鏖战太平军的生死搏斗中,廪生明清两代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补助生活的生员。根据刘当时的贫寒家境,他该是名副其实的“特困生”出身的刘坤一方能身经百战,战而不死,沐浴血雨腥风,却能克敌制胜。


咸丰7年,曾逼得曾国藩险些跳水自杀、驰骋千余里,攻陷南京城,号之曰“石敢当”的石达开率兵侵犯湖南。刘坤一回援,交战几番,解了永州、武冈、新宁之围,清廷授予他盐运使衔。石达开败退时长叹道:平生未见此用兵诡诈者!


咸丰11年,时年31岁的刘坤一驻柳州清剿匪患,悉数荡平,加布政使衔。又进攻浔州,七月,攻下城池,以按察使记名。此时石达开杀回川、楚,刘坤一扼守融县,乘夜奇袭,再次击败“石敢当”;两战两败, 石“望刘兴叹”,溃走入黔地。刘坤一因此名震天下、声闻朝廷,实授他广东按察使之职。


与太平军“用兵诡诈”而屡屡得胜的刘坤一,之后剿匪也不乏诡谲。据《清史稿》载,刘坤一统领其军开赴浔州进剿。匪首黄鼎凤的老巢叫做平天寨,倚山势之险用树木设置重重栅栏,栅栏内架有巨炮,坚守不出;覃墟也是黄鼎凤的地盘,距平天寨仅十余里,两处互为犄角,日夜。来硬的只会损兵折将,刘坤一放出风声,说是朝廷同意安抚,做出撤军欲回之势。黄鼎凤们大喜,自然放松了警惕。刘坤一乘其不备,半夜三更半路杀回,突袭覃墟,遂团团围困平天寨,收复横州,使得黄鼎凤兵力损失惨重。第三年四月,擒住黄鼎凤及其余党全部诛杀。

这仅仅是“心狠手辣“么?浔州平定,朝廷赐号硕勇巴图鲁(与现在的特级战斗英雄相当)。不出手则罢,一出手准而狠,雷霆万钧,摧枯拉朽,给对手以毁灭性的打击。从政治策略和政治技巧这“二重唱”而言,怎能不让后人对他这位训练有素的“演员”刮目相看呢!


刘坤一之战略战术,因势利导,导之以诡异机巧,一如当初之“饭局表演”。由一介“特困生”而“农转非”而“转干”而官至省长,仅历时7年!时32岁。


由省长升至封疆大吏,仅历时5年!时37岁。


其实,刘坤一之审时度势,诡谲机巧,并不仅仅用于风起云涌的战场搏杀,就在看似风平浪静的官场,这种为官之术,他仍然一以贯之。


八国联军之役期间,在清室尚未向各国宣战之前,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铁路大臣盛宣怀等即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藉口入侵;同时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失守而两宫不测,当由李鸿章作总统支撑局面。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四川总督奎俊 、山东巡抚袁世凯 ,即和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称东南互保。他们称皇室詔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詔、乱命”,在东南各地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于是就有了刘坤一智斗钦差李秉衡的故事。《啁啾漫记》中还有这样一则记载:


庚子之变,公力持和约,以保东南。时长江钦差李秉衡者树异议,公窃忧之。一日诡语李曰:“今联军攻天津,京师危甚,老夫受国深恩,志在勤王,愿以此席畀公,何如?”李愤然曰:“仆有怀久矣,微公言亦欲以死报国,勤王之举,仆身任之,无烦公也。”后数日李即率师北上。公语人曰:“李公此行,社稷之福也。”或问其故,笑而不答。未几,李战败死绥,而东南半壁,赖公独全。


说的是庚子之变时,刘坤一为倾力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以审时度势、诡谲机巧应付钦差李秉衡之事。最终诱激李秉衡离开两江之地,率勤王之师与联军在京东张家湾战败自杀,而东南半壁江山,幸赖刘坤一首倡,众督抚等力保,方未遭祸害。尽管至今仍有人对此事诟病不休,但笔者以此说为然: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了半壁河山。

由于东南互保,使风雨飘摇的中国,幸免瓜分之祸。糜烂仅限于大河以北,东南半壁未睹烽烟。百姓免于兵燹、清廷得以苟延残喘。这仅仅是一己之私利的“老奸巨猾”么?要说的是,李秉衡也是青史留名的耿直之士,但他是坚决反对“东南互保”的克星,他也绝难知道这是刘坤一的“狡诈”——口蜜腹剑,调虎离山,故意用勤王计来煽情诱激李秉衡离开南京,以使“东南互保”顺利贯彻实施……


100多年前的历史烟尘散尽,人们亦能看得清楚明白:刘坤一一个小狡诈,虽然有失面子,却保住了底子;一个大狡诈,他竟能保住东南平安!虽将一位朝廷重臣送上不归路作代价,却换来大河以南百姓免于兵燹、苟延残喘的前途。能让百姓当稳太平犬。

人啊人,从幼稚到成熟,从量变到质变。正是这样一个历程,忙煞了人世间多少人。人生,竟是如此奇妙;此术,常人孰能为之?


还有一事,颇值一提。戊戌政变后,朝中群臣慑于慈禧太后威势,或唯唯诺诺,或噤若寒蝉,唯有刘坤一挺身力言或瞒天过海,想方设法保护了维新以来的许多成就。使民族资本主义在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年得到了初步发展,南洋省份尤其是苏沪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了全国之首,又进而推动了全国的近代化进程。作为清末新政的重要文献,他与张之洞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受到所有的新政研究者的重视。


走出历史的雾霭,忽觉有了心得:自从有了官场、战场,投身者无不崇尚运筹帷幄,热衷足智多谋:“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正是华夏“心术”文化传统的形象写照。追溯历史长河,凡彪炳史册、独树一帜的人物,他们必定是身体力行此一“厚黑术”的,政治权术上不操练得超凡入圣,谋略上不运用得炉火纯青,风吹雨打时不泰然处之如闲庭信步,把握时机时不掌握积极主动。哪会有英雄创造时势、警策后世的功成名就呢?!


刘坤一原本只是一介“特困生”, 他没忘用“人人为我”之术白手起家,步入仕途而致平步青云,从戎征战,为官理事,独当一面,几近50年,靠的是于波诡云谲中以应对,翻云覆雨间以周旋,老谋深算,稳准狠的算计,精心算计至晚年,因其勋望,甲午之后,他的言行举止、价值取向竟能施与清廷以决策上的巨大影响。一朝跻身疆臣领袖、诸侯之长,他更没忘记用“我为人人” 之术经世济民。——这点尤为史家称道。斯人已逝,审其人生的应对之术,于今人当不无裨益。


【此文原载2009年6月13日《邵阳日报》副刊,责任编辑:马笑泉】 原题:长为金风亮楚空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1)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