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诗评:兼说表达与捷径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8-04-13 23:36   点击:1470   评论:4  
五绝 以诗代序
写诗诚雅事,莫道一时才。禀赋如无法,交于功利哀。

诗评:兼说表达与捷径

 

此文是给廖清茗诗友在拙作《七绝·春日戏说梧桐》下留诗约评的回复,转来搁此记录。

廖清茗】朋友好,拜读佳作。练写了几句小诗,朋友看看。

《送妻返工》:

几番情意更难留,又向远方去谋生。昨夜共听半宿雨,多是人间幸福声。

http://www.52shici.com/space.php?mem_id=5584  2018-04-09 21:52 

 

【拙复1】总的感觉,朋友把自己的意思道出来了,一般来看应该很好了。但是,我不满足,认为它还停留在说事上。用诗说事,包括说情、说意、说理,都还属于基本的换着说话,要达到真正的换着说话,就要换出美来。当然,这是从高一点的要求来看。

美不是硬性添加的,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从诗中浸透出来的。这种浸透无法靠字面呈现,字面再好,再有意思,也没有超越日常语言。诗的美是基于日常语言表情达意的方式,又超于日常语言本身所给人的感受的。这种感受,就是跨越字面而能达到的无限。

要做到这些,寄寓或寄托很重要。也就是,一边让诗的语言正常表达意思,一边让这层意思尽量多的流淌话外之音。话外之音是语言的衍生意义,是衍生意义让语言有了这样那样的色彩和味道,而衍生意义是随着作者的不同而不同的,也就带有了作者的个性标签,诗因这个标签才与美的意义联 系了起来。

如何让语言带有话外之音的效果?小的方面说,是善于运用技巧,如双关、比喻、象征等,也包括虚写和实写。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把不同的意思合理的交汇起来,给人以联想的机会,并形成这样的美好感受。试一首,以举例,题《五绝·恩爱》:

春日一朝来,鲜花笑脸开。轻轻重细雨,西子展芳腮。

这首诗在字面上,看不出“恩爱”在哪里,细品一下,是不是与夫妻恩爱蛮有联 系?这层意思只有从字面下才能品味出来。

这首诗以虚写为主,其中,前两句总览,后两句刻画。前两句中,“春日”是实,也是象征,象征夫妻重归于好;“鲜花”也是实,字面下是对女人的比喻。后两句中,“细雨”因是完成了起兴以后的一个意象,则可实可虚,重在比喻,指夫妻间悄悄话,“雨”既指情感,也跟“语”谐音双关,“西子”既是字面上的拟人,也是字面下的指代,照应前面“鲜花”。

很显然,通过这样的技巧,诗的语言既有日常语言的字面意思,也有超越这几句日常语言的字面下的意思。品味一下这个字面下的意思,是不是比简单字面上的意思要美得多?

大的方面说,要把思路打开。用诗说话,不是简单地把字对齐,也不是这种语言的通顺,而是要经过复杂的思维处理,包括提炼和加工。

写诗不外乎景、事、物、人,也不外乎情、意、理、趣。要表现这些,就分别都要想到它们怎么了,用这些都应该怎么用,为什么用,用到什么程度,主次在哪,重点在哪,关键在哪,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该怎么联 系,要形成什么样的条理,到底要表达什么主题,等等。

除以上两方面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含义。含义是除了技巧以外,是语言生成话外之音最明确的线索,是隐含于字面下似露非露的一层意义。含义越深,言语越有价值,越经得起玩味,也就越美。再试一首,题《五绝·春雨》:

浓梦缘何醒,房檐滴答声。春来久无雨,一觉到清明。

诗中“清明”为什么不是“天明”?“天明”搁此过于平淡,也不好说有什么话外之音,但“清明”则不同,这会给人以很好的联想,因而“清明”就比“天明”的含义深。

现在说朋友这首诗。首句未采用起兴法,而是横空而来,属直抒胸臆,即“赋”,也叫“劈空法”。劈空法是起兴法的反用,这种方法是情感强烈的表现,即来不及拐弯抹角,也就只能借情感之势有什么说什么了。

这时,情感的控制和把握,要比技巧的运用和把握更重要,而最终还是要回到技巧运用上来,因为不运用技巧,语言等于停留在日常语言上,就不便生成言外之意。直抒胸臆再强烈,也无法超越属于某种语气的性质,因此它的言外之音也仅是情感,而无具体的含义。

这样,过了首句,下句该怎么样呢?一定是掷地有声地来承接,不然其强烈的情感就收不住,也就不利于接下来的转折和运用技巧。

这就是对“劈空法”的审美。例如毛泽东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还如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首联一问一答,衔接紧密,让直抒胸臆有了很好的落地感。

朋友这首诗,前二句与此诗写法就颇相似,然终不胜似。“又向远方去谋生”仅仅道出了到远方上班的意思,这样简单的以事承接,反映的总是“不得已”、“被迫”、“无奈”这层意思,落地感不得不大打伤耗,也给后面是延续还是反转带来了很大压力,弄不好就会头重脚轻,要么有头无尾。

况且意思上,也不够力道。“谋生”是生活必须,为什么要“几番情意”挽留呢?难道尚处于小夫小妻还不懂事?

第三句是对昨夜的联想,可算中规中矩,末句是对这一句的归纳,但“人间幸福声”理解起来晦暗。一是不足以返回一二句。二是若照应夫妻伴夜雨说悄悄话这样的事,一定是这种将离别的情感和“去谋生”的交织,于是“几番情意”便无着。三是“昨夜共听半宿雨”若隐含艳格,则“人间幸福声”失于淫邪轻佻。

此诗是不是想表达多种含义,不得而知,但让人有这方面猜测,如果这样,便如猜谜似的让人不好玩味了。如果不加猜测,此诗便过于就事说事,又没的玩味。

总的看,这更像练习写诗过程中的一种诗的样式。即想得多,思维矛盾,思路不聚焦,让作者跳不出自我,搞不清楚情意理与情景物,也包括与人自身的联 系和关系,致使想提炼主题又摆脱不了就事说事的拖累,这样那样的制约最终让诗只能停留在平淡层次。

写爱情的诗,因内容本身的局限,最好要将眼界开远一些,不要总在腻腻歪歪中驰骋,要以小见大,写近寓远,才有美感,也更符合诗的审美规律。

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写爱情诗,就是要拿出这种气度来。这种气度既能满足作者想小、想细、想表达荷尔蒙的需要,也能兼顾欣赏和给人以会心的启迪。

按我的揣度,朋友现在写诗的能力早该超越这首“人间幸福声”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此诗出现的问题和今天与朋友说的话,都在以往我的诗论里有详细谈过,不知朋友怎么看待?

前几日,跟凌云竹诗友谈过互动问题,见拙文《清明说诗》下留言,朋友的情形也有类似,去看看,就知道怎么提高才快。

上面为给朋友做例,诌了两首,下仍诌一首,顺朋友情调,仅道我怀,并给朋友助兴,---

一番情意一番功,偕老白头恩爱浓。多少风霜同走过,还余何事不从容。

http://www.52shici.com/works.php?mem_id=5584  2018-04-10 19:53

 

拙复2】未见到朋友回应,不知何故,是未理解,或者我这瓢冷水伤到了什么?写诗是需要千锤百炼的,还是不希望朋友因为什么而分心。

朋友没有回应,我就不知道这样写针对性如何,价值如何,有无必要。诗的背后是人的一切,这个“一切”越丰富,且局限越少,对写诗才越有利。

关于怎么写诗的交流,是无法就诗论诗的。为什么面对面的交流要好很多,且对写诗的提高更有利?是因为很多背后的情况,比如想法、思路、经验,以及现实基础有无误入,都可以观察到,也可以直接沟通。

网上因缺少这些优势,对写诗交流本来就不利,如果再相互回避,甚至把自己裹起来,仅凭对一两首诗本身是与不是的商讨,不可能全面促进写诗的有效提高,就如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总有不可预知情况发生的写诗行为,难以做到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写诗是人的一种本领,和任何本领一样,靠修修补补不可能成为真正本领。我跟我的同事们就常讲,教学并不复杂,路走歪了才复杂,它就像一节算数课,不重视算理,简单变艰深,也许这节课简单,一辈子却注定了学不明白,重视算理表面看复杂,其实是一通百通。跟朋友说这个,就是想说写诗也是此理。

写诗关键不在于一首诗怎么写,而是首首诗怎么写,要有得一首而明千首的精神。这一首是什么?这一首就是诗的“算理”。诗的“算理”就是我时时刻刻在说的这些内容,尤其是我的诗论。

如果朋友不能对我所说的这些“算理”,形成有效互动,即,不能用形成思维的方式通过给我以反馈的方法来切实地表达出来,这些所谓的“算理”也就只能解决一听一知,而不能上升为实实在在的本领和信手拈来的能力,我也成了瞎子熬灯白费蜡。

互动是人想发言的一种方式。发言首先是从谈感受和交换意见开始,这是一个建立和完善思维的实践和训练过程,是这个过程反映了诗的背后,更是这个过程蕴含着诗的“算理”,能否达成真的“算理”,就要看互动的质量。

有的朋友不喜好这种发言式互动,急于求成,却懒于交谈,更怕一不小心把什么露馅出来,这其实是想兼得的心态作怪。还有的朋友好直接拿孤立的,也就是冷不丁的一首诗来互动,以为这既发挥了诗的本领,又避免了什么,殊不知这是成熟阶段才可进行的,且要避免给人带来任何歧义。反正这种方式我很少用,大部分都是先谈感想,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激发自己形成诗的思路,也就是我的“算理”,然后才好写出诗来,从而完成整个互动。这些做法都是朋友们有目共睹的。

像朋友这样拿一首诗过来让人指点,也许是这个诗网作俑下的自觉不自觉的举动,愿望是可亲可敬可嘉的,但至少我对这个诗网是不大苟同的。说句心窝子的话,我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也就很难敢说对人真有贡献,况且朋友每次提 供的信息量很少。

诗不像工艺品,总能从原来现有的材料出发去品评好坏得失,因而只有对作者充分了解或作者提 供了充分资料,才能形成相对客观的评价和指导,否则总有力不从心的地方,所以我每次都是在尽力为朋友考虑到,而不想敷衍了事。

比如朋友这首诗,如果简单从意思表达和条理结构看,此诗至少应围绕以下这些情况来斟词酌句和运用格式,如这些样式:

1、昨夜共听半宿雨,今向远方去谋生。几番情意更难留,总是人间幸福情。

2、昨夜共听半宿雨,都是人间幸福情。今番情意实难留,要向远方去谋生。

3、几番情意更难留,总是人间幸福情。昨夜共听半宿雨,今向远方去谋生。

4、几番情意更难留,要向远方去谋生。昨夜共听半宿雨,总是人间幸福情。

比较会看到,一个句子有没有态度,或句子和句子间能不能形成态度联 系,既关乎吃重感,也是避免倒向就事说事的一个重要考量,也就关系到诗句表达的力度和质量,比如前面说到立住立不住、有着无着的问题。至于要说其中的起承转合,如果单从创作角度讲,完全是章法问题,怎么处理是自由的,唯一的量度就是不能失去合理性。

如果仅这样说,首首诗都有这些问题,又不止这些问题,且总是隐藏于这样那样的现象之中,既不可能首首诗都这样说,也不可能首首诗作者都能悟到,那么写诗的提高要走多少年的路程?

更何况这样简单的分析,在无条件下是有悖灵感的,天长日久带着这种思路写诗,会让实践走向漂浮,虚荣和显摆,而不能让写诗成为人血液的自然流淌和灵魂的自然反映。

写诗并非简单的创作问题。以简单的方式对人,不是我这个干了一辈子教育的人的习惯,我还没有这样的市侩,也没有这般以为抓住捷径似的哗众取宠的嗜好。只有我认为可以简单时,才会简单,也只有这样才于人有百利而无一害,且利必长久。

我从不会跟人说写诗有捷径,写诗对我又处处无不是捷径,否则我也不会信手拈来地写诗。换句话说,我不能信手拈来地写诗,也就不能随时跟朋友们说出这么多感想,这中间会没有联 系么?

这可以比较。好多人都有意无意在明暗地宣示写诗的捷径,告诉人写诗要么这个,要么那个,可是他们的实践怎样?为什么还是不能信手拈来?要么一边滔滔不绝地评这论那,一边没有诗写出来,要么写诗时就没有真正的想法说出来,很显然他们以为的捷径根本不是捷径。

于是又怎样了?简单懂点创作是没用的,还不是一边对信手拈来羡慕嫉妒恨,一边则屡屡对不能信手拈来千方百计自圆其说。这些状况其实就是诗的背后的状况,要摆脱这种状况,非从根源上解决不可。

好了,又跟朋友说了这么多,客套话似乎不必再用了,还是期待朋友提 供一些感受回应和更多思维信息反馈,也好有效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以诗代话:

 人人头上有苍天,未必人人法自然。唤雨呼风心各异,知闻何不乱相传。

http://www.52shici.com/works.php?mem_id=5584  2018-04-13 23:11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8) 查看   收藏(6)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