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司马靳德 男  57岁
  • 注册日期:2015-06-21
  • 最近登录:2024-04-13
  • 粉丝人数:2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初学诗歌写作需要了解的常识

司马靳德 发布于2018-04-14 09:39   点击:2538   评论:3  


    关于写诗读诗,需要有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诗歌的常识。以下四个方面就是些入门的常识:
    一  关于中国诗歌的起源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悠久,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的诗歌的产生和发展。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3部分,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诗经》的篇章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屈原之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家.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汉代前期,文人诗坛相对寂寥,民间乐府颇为活跃.“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汉乐府民歌继承《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体现了诗歌艺术的新发展.《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凡353句,1 765字,被称为“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首长诗”.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这是—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情调感伤,言短情长,委婉含蓄,质朴精练,被誉为“一字千金”、“实五言之冠冕”. 
    二 近体诗与古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由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求四声、八病等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发展而来,至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时始定型。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近体诗 ,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前句为出句,后句为对句.

    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 、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 ,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来避律。
    三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节拍 
    古诗的自然声律结构和意义结构: 
  
朗诵五言诗如果将其划为三个语节,即“二二一”格式,也是可以的。但就词义和诗句意思,内容来说,将其划分为“二三”格式更为合理些。如假若将“返影入深林”处理为“返影/入深/林”。“粒粒皆辛苦”处理为“粒粒/皆辛/苦”。这样一来,容易给人以隔断感,特别是“入深林”“皆辛苦”这类句子,把“深林”、“辛苦”隔断,诗意不清,诗味也嫌不足。如果将五言诗划分为两个语节,即“二三”格式,如“返影/入深林/”;“粒粒/皆辛苦/”那么,在朗诵时有利于对各个诗句的具体而灵活的处理,能够增强诗味,可以更好地体味诗情,展现诗的意境。  
    
七言律师的朗诵节奏:七言古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 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有的是四三式的。三四式的很少见。七言除了上节通论所讲的那种四三式以外,也可以在整个五言诗句的前面加两个音成为独立的节奏,从而形成二五的句式。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一般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三拍2/3,2/2/1,2/1/2,七言诗是四三拍4/3,2/2/1/2,2/2/2/1。七字句是四拍"二,二,二,一"式.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但划分节奏,不可以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的表达,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两句诵读的节奏就应该是"二一二,二一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的节奏则是"一二二二"。

    四 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4) 查看   收藏(5)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