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详情
晓客 男  
  • 注册日期:2017-06-09
  • 最近登录:2024-04-14
  • 粉丝人数:12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悠悠然然游镇远(文化)

晓客 发布于2018-05-05 22:21   点击:1646   评论:0  

悠悠然然游镇远(文化)

标签: 建筑   青龙洞   张三丰   杜康   重楼  
2008-06-23 14:41阅读61评论10
 

    作为一个文化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乃至高境界。一路行来,发现山水优美的镇远,文化底蕴竟如此丰厚。细细想来,真是不虚此行啊!

    在镇远,能完美体现各地民居建筑的特色与宗教建筑文化之间相互融合的当首推“青龙洞”。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中河山麓。青龙洞在建筑上的最高明之处就在于依山就势,充分利用悬崖峭壁、深沟浅壑、天然溶洞等自然条件,创造出了一种融石崖、溶洞、古树、藤萝等为一体的“贴崖建筑”;也因此成就了那重楼叠彩、巍峨凌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回廊如带,曲径通幽的建筑奇观。因为它的建筑几乎都是挂在悬崖陡壁之上,人入洞中,但见洞中有阁,阁中有洞,或者一半是楼一半是洞,且洞与洞之间,楼与楼之间的起承转合时的挑梁搭柱也全然没有把中国传统建筑中严格对称的规则放在眼里,或因地势高低分立长柱、短柱,或以巨岩作为支点托起一座殿堂,甚至以一根独木建成一座“独柱亭”。这一切都使青龙洞平空又多出了几分洒脱、大气以及险峻和雄奇。难怪著名考古专家罗哲文游洞之后,禁不住诗兴大发:

“一山飞峙大江边,殿阁弯廊吐雾烟。入黔何处风光好,镇远城头一洞天。”
    
青龙洞始建于明代初叶,占地共
 2 万余平方米,大小建筑 30 余处,建筑面积 6156 平方米,由青龙洞寺、中元洞、万寿宫、紫阳书院、莲花亭、祝圣桥 6 部分组成。由于各部分修建的时代和主持修建者追求的效果不同等原因,使整个青龙洞呈现出一派杂揉纷呈、万佛争胜的宝地,其间佛、儒、道三足鼎立,形成奇特的宗教文化现象。
    
到青龙洞,必先经过祝圣桥。祝圣桥原名舞溪桥,因为给康熙皇帝祝寿而改名祝圣桥。该桥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直至明崇祯元年才建成,期间历时二百五十年。桥建成后又三次被洪水冲毁,重建三次,现存的是清雍正元年重建的。该桥曾是滇黔古驿道上的重要通道。桥的正中建有一个三层的楼亭,飞檐跷角,亭亭玉立,名“魁星楼”。魁星楼正面的楼柱上刻有一幅清代风流太守汪炳敖题的表明祝圣桥地理位置重要性的对联:

    扫尽舞溪烟,汉使浮搓撑斗出;

    辟开重释路,缅人骑象过桥来。
    
由于历史的原因,青龙洞的建筑汇集了全国各地不同宗教、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建筑精华,同时也把各民族的民居建筑、宗教建筑、以及商业建筑进行了一次巧妙的结合。透过这些不同的宫、院、殿、阁、楼、亭可以看到中原文化、边疆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相互交融,使人们在青龙洞这个宗教园林建筑群中,既可以看到江南园林的精巧玲珑,苗、侗民居的古朴自然,也可以看到中国汉文化建筑代表的各种园林与西南边睡的吊脚楼和及其他结构各异的寺庙之间的完美融合,这在国内外其他宗教建筑群中是极少见的。
    
本人虽然在建筑公司呆了八年多,但作为一个建筑外行,我只能以外行的眼光从建筑外在的结构和形象方面去欣赏和品味青龙洞。除了青龙洞建筑群里的这些建筑以及建筑物上的各种各样的凸雕、凹雕、木雕、石雕、浮雕、圆雕、透雕、双面雕、镂空雕等等让我大开眼界之外,我真正感兴趣的却是这些楼宇寺庙里供奉的各路神仙。

青龙洞里住着大小神仙几十位,玉皇大帝、释迎牟尼、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观音菩萨、药王菩萨、文殊菩萨、尧、舜、禹、财神爷、朱熹、雷神、张三丰、赤脚大仙、十八罗汉、斗姥、吕洞宾、杜康,再加上山下天后宫里的妈祖、龙王、土地公公和土地娘娘等等,各路神仙齐聚一地,场面热闹非凡。更让人忍俊不住的是这些神仙聚在一起却并不争夺地盘,大家不仅相安无事,而且高兴的时候也随着镇远人的兴致随意串门。按照常规,青龙洞里应该住着炼丹的道士,中元洞住的应是佛家弟子,儒家弟子应在紫阳书院秉烛长读。可是,这一切规则到了中河山就全然不是这回事了。青龙洞里不仅有观音殿,连财神爷也忍不住跑来凑热闹;紫阳洞中不仅有老君堂,还有杜康在此长歌对酒,看样子根本就没把儒家的那一套礼仪放在眼里;而那一边张三丰则正在中元洞里舞拳传道,几千年了,那把雨伞和一个包罗万象的包袱还挂在石洞的壁上,让人看了仿佛觉得那老道士并没走远,也许只是临时下山打酒去了。

    听说镇远以前还在中元洞里办过庙会,会期就选在佛主释迎牟尼生日四月初八的那一天。而每年在紫阳洞里举办“杜康会”时,镇远的百姓居然也敢在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大家朱熹面祭拜酒神。听了让人不禁哑然失笑,心想,看来恐怕连神通广大的佛祖和严谨治学的朱熹面对超脱的镇远人也毫无办法,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入乡随俗了。

    “三教”在山上的青龙洞里已闹得不可开交了。而山下,大约在清代同治年间,天主教、基督教也相继传了过来。天主教在镇远城内的周大街建立了天主教堂,由德国神甫魏泽民传教。基督教也在周大街建起了福音堂,首任牧师是英国传教士雍保真。基督教传教范围很广,在玉屏、石吁、思南、印江、锦屏、黄平旧州、重安江等地都设有支堂。传说在红军长征时期,红六军团路过镇远、黄平,因莽莽大山,道路难寻,当时长期驻守在镇远福音堂的瑞士籍教士勃萨特手上正巧有一幅用法文绘制的地图,于是红军请他拿着这张地图随军队历经 18 个月的艰难旅程,辗转行走 18300 多公里,和红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与李德一起成为走过长征路的仅有的两个欧洲人。后来勃萨特出版了一本回忆录——《 神灵之手  。这本书成为世界上第一本介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的书。

    文化的力量竟如此之大,使这个偏居一隅的小城成为一个“卧佛醉仙”之地,一个中国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博览会。这让人不禁想到设在纽约的那个国际性组织——联合国。如果说那里是当今世界各国的联合国,那么镇远的青龙洞内就应该是仙界的联合国了。试想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对我的这个建议也应该持赞成的态度。只是要在这些神仙们当中也选出一个秘书长和五个常任理事国来,其难度就非同一般了。
    
走出青龙洞,站在祝圣桥上再回眸那一片层叠而起的重楼危阁,一座座梵宇宫殿、楼台亭阁雄踞错落,贴崖凌空,与山脚下的舞阳河及苍石、岩洞、悬崖、陡壁、绿树篙草、远山近水,行船炊烟等等浑然一体,恰似一幅悬挂在舞阳河畔的山水长卷。
    
到今年为止镇远建县已经整整
 2280 周年。在元朝以前至明朝,镇远均以军事为主,商业为辅;而到了明朝中期尤其明末清初以后,曾经战云密布的镇远渐渐进入了商业经济的鼎盛时期。建国以后,又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而重归沉寂。
    
应该说,镇远是兴也交通,败也交通。二千多年前,在那个交通极度落后的冷兵器时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西南边陲上独一无二的交通命脉、军事要塞和经济都会。二千多年后的今天,在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开始拨开现代文明浮躁喧哗的泡沫向历史频频回望,去寻找时光流逝的痕迹,去以审视的目光重新认识历史、解读文化的时候,重振西部,重振镇远,应当是当代镇远人首要考虑的问题。

    但我还是那个私愿:但愿镇远千万不要走全国许许多多的古城镇一样的老路,湮灭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之中,成为千城一面中的一个;千万要耐得住寂寞,不骄不躁,保住自己的特色与特点,保住自己独特的多元文化成就。这才是镇远之所以成为镇远,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套用一句老话:只有是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哦!伟人教导我们: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镇远,希望你一路走好!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2)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