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轩松虚竹 男  49岁
  • 注册日期:2012-04-30
  • 最近登录:2024-03-28
  • 粉丝人数:54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品胡迎建老师《贵州黄果树大瀑布》

轩松虚竹 发布于2018-05-08 10:56   点击:1321   评论:1  
      丛嶂苍莽云烟开,我如鹏搏颠簸来。湍流奔喧穿幽壑,石骨蟠结耸崔嵬。忽闻昆阳激战鼓,银河倒泻白龙舞。虞渊冥晦翻地轴,铁马盘涡震天宇。万钧霆斗日月摇,激涧波涌海门潮。驱蛟走鼍供鞭笞,悬注奔啸崩雪涛。瀑藏玲珑水帘洞,坐观六窗纷翥凤。龙须带雨天花坠,猴王借扇仙风送。跳珠腾雾气淋漓,日光来射五彩霓。金光玉色相荡谲,虹桥蜃景变幻迷。噫唏海内名瀑以百数,何独推尊黄果树。乃知天意属贵州,游览业成致富路。我欲携取灵源水一壶,去救东篱菊半枯。又盼水击轮飞发电足,千家万家焕明珠。
      常常习读胡迎建老师作品,佳作迭出,名句纷纶,洵为大观,颇多收益。初次拜读胡迎建老师这篇杰作,就觉英气扑面,雄快酣畅,为之倾倒!故不揣管蠡之微,试言海天之巨。
      胡老师用“大开大阖之笔,淋漓尽致以写之。”(陈匪石《宋词举》卷上)“丛嶂苍莽云烟开,我如鹏搏颠簸来。”此即大开,“又盼水击轮飞发电足,千家万家焕明珠。”此乃大阖是也!然则,再细细品之,更是叫人击节,叹为观止!请听在下一一道来:
       诗的前四句以“赋”的艺术手法开头:“丛嶂苍莽云烟开,我如鹏搏颠簸来。湍流奔喧穿幽壑,石骨蟠结耸崔嵬。”直写黄果树瀑布所处环境:丛嶂苍莽、云烟弥散,特别的环境孕育了不一样的瀑布。鹏搏颠簸来,写仰慕、亦写来过程之艰难。用“搏”字,而舍弃诸如:翥、飙、举等字,个人认为有深意。“搏”字蕴含奋力进击之意,与前面“云烟”,后面之“颠簸”相照应,来时之险,对黄果树瀑布之向往,不正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慨吗?一“搏”字,风流自现。
      “湍流奔喧穿幽壑,石骨蟠结耸崔嵬”此句写初见黄果树瀑布时之情景,奔、喧、穿、结、耸这些极其力量动词的连贯使用,为瀑布造势,雄已在其中也!造成一种“以势夺人”的艺术效果。私下还想,为何不用“扑”或“下”或“落”字呢?细想之,这三字都没有“穿”字有力度,因为“穿”本义为穿通,穿破。老师用词之精准,斟酌字句之功夫实为吾侪学习榜样!
       接着,老师采用比的艺术手法主要从听觉写瀑布之声:
       “忽闻昆阳激战鼓,银河倒泻白龙舞。”此句用典:昆阳激战即昆阳之战,史载汉光武帝刘秀大战昆阳,以少胜多击垮王莽42万大军,当时莽军列营百余座,将昆阳包围了数十层,旌旗蔽野,钲鼓之声闻于数十里之外,尤其壮烈。老师没有正面去写瀑布之声,而是活用典故从侧面去写。银河倒泻句,窃以为比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气势,何哉?倒泻更急更猛耳!白龙,写瀑布之色;舞写瀑布飞流直下之态,还有左右摆动之状(下面诗有交待,仙风送之因),更成妙观也!“虞渊冥晦翻地轴”,此句用典兼用夸张:虞渊、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日没处。词语在《淮南子》卷三《天文训》、《太平御览》、《山海经•大荒北经》中均有出现,极言瀑渊之大而深——太阳都能装下,并遥呼下文“日光来射五彩霓。金光玉色相荡谲,虹桥蜃景变幻迷”,从而形成环环相扣行文之脉。翻地轴,何等的力量啊,极尽夸张之能事!“铁马盘涡震天宇中”的盘涡,意为水旋流形成的深涡。《文选•郭璞〈江赋〉》:“盘涡谷转,凌涛山頽。” 唐•杜甫《愁》诗:“盘涡鷺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宋•范成大《刺濆淖》诗序:“濆淖,盘涡之大者,峡江水壮则有之,或大如一间屋。”盘涡从视角写瀑入渊形成旋涡之急之深,但此句主要从听觉,写急猛的瀑流冲击瀑渊之喧嚣声,声震天宇!用古而毫无晦涩之病,老师古文功底之深厚,活用之灵动,早臻化境。
      “万钧霆斗日月摇,激涧波涌海门潮。”瀑布冲击深涧的波浪,如海门之潮,雷霆万钧,摇动日月,摄人魂魄!此句老师还是运用想像及夸张极写瀑声之烈,势之壮!兼写瀑流激波之状。
      “驱蛟走鼍供鞭笞”,这是想像,为虚,从听觉。“悬注奔啸崩雪涛”,这是眼前之景,为实,视觉听觉兼而有之。瀑藏玲珑水帘洞,为实,从视觉。“坐观六窗纷翥凤”,想像,为虚。听觉与视觉相联相间,虚与实的完美结合,声与色的有机一体,真正做到以下境界:“钩勒入妙,无如清真。他人一钩勒便薄,清真愈钩勒愈浑厚。”(周济《介存斋论词杂注》)只不过此处清真就是胡迎建老师。
      “龙须带雨天花坠,猴王借扇仙风送。跳珠腾雾气淋漓,日光来射五彩霓。金光玉色相荡谲,虹桥蜃景变幻迷。”一样的比与想象、夸张综合运用;一样的听觉与视觉相联相间;虚与实的完美结合;一样的情景交融,形、声、色、神兼备,激荡人心!写瀑布在日光照射下,所呈现的瑰丽之景、如梦如幻,宛如仙境,显得别样的空灵和深致,耐人咀嚼!老师居然能把雄豪与空灵做到如此完美的融合,没有丰厚的学养,何来如此大气凌云的笔力?!有“大江东去”之气势,有“明月松间照”之空灵!状景于虚实之中,抒情蕴文字之里!美哉!雄哉!叹哉!
      在品读时,我眼前出现如此雄壮的图景:红日千帆竞发,怒击霜雪;安塞万鼓齐鸣,壮吞山河。湍水山流,万狼嗷林,浪惊云霄;钱塘潮涨,百虎啸山,气冲斗牛。朔气传金柝,军号震沙场:满月寒冰覆汉瓦,铁骑冷血扫秦砖;风啸马嘶金戈响,地动山摇环宇乱;长天碧水尽殷红,皆颤栗!魂飞魄散难自已!真正的佳作,总能让读者入情入景,联想丰盈;总能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叫人仰视!
       “噫唏海内名瀑以百数,何独推尊黄果树。”此句是对黄果树瀑布赞美之情的总结。老师使用“兴”的艺术手法用于引出下文,这种老到的手法,实是方家笔法,对我们写作,极有启迪。作诗不可仅仅写景而无主观性情的抒发。若是写景再好,也不是成功的诗,必然单薄无厚度。(胡迎建老师语)本诗最后四句就是如此。
       结尾四句,尤见厚度和高格:“我欲携取灵源水一壶,去救东篱菊半枯。又盼水击轮飞发电足,千家万家焕明珠。”老师在观赏完瀑布后,想到用此灵源水去救东篱菊半枯与发电,为民谋福。一下子就增加了诗的厚度,尤见为师高尚的品格。“救东篱菊半枯”此与靖节有关的典故,是不是还有对有些所谓的文人气节的丧失深感焦虑,故才用曲笔而表?此诗的结尾让人想起老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面的句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有人说,老师最后四句步老杜,但情怀却不如老杜!我认为:老师的结尾四句,看似少了点老杜的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这只是由于时代的不同,经历之异,导致诗人所关注的具体内容不同而已!但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忧国忧民的情感却是何等的相似!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和代表。”此为的论也!
      品读至止,似乎可以完结,但是还有一个极其可学的亮睛之处:转韵换意,炉火纯青。
      此诗如果从头到尾一味地雄快,是不是有点单调?哪怎样才能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呢?其中有一个技巧,就是转韵换意。请看:开头四句,老师用上平十灰(开、来、嵬),平声韵的使用,缓舒有意,就是要给读者一个情绪准备时间。然后是使用仄声上声七虞(鼓、舞、宇),一气旋折,雄壮之气突兀而起,劲悍炽烈。(谭献曰:一气旋转折,作壮词须识此法)再是换下平二萧(摇、潮),接下换韵,就不赘说。此种转韵换意的技法,使诗做到“循题布置,极跌宕之致。此等章法,真常山之蛇,无懈可击。”(高亮功《芸香草堂评山中白云词》卷二)我想,除此之外,还做到“笔如游龙,意味深厚”。(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
       转韵换意这种技法,可以使音韵起伏、节奏加快、气氛起伏多变;与此同时能在不长的篇幅中有更大的意义容量。大可囊括四方,小可细写片断。老师此作真正做到这点了!这种技法,始起李白,像其的《菩萨蛮》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技法,此应是习古风者圭臬之一。
       纵观此诗,卓荦超凡,别具匠心。笔力大气磅礴,襟抱大气激扬,境界高远,佳句叠出,于雄阔之中显空灵神逸之采,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叫人目不遐接,叹为观止。欲法此作之高,宜学透杜、韩而跳出杜、韩也!多数佳作出自厚积,信然!
     本人才疏学浅,但愿品读之陋没有辱没老师的椽笔墨华!同时不到之处,恳求方家斧正!特此为谢!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6)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