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yulin201 男  0岁
  • 注册日期:2015-08-18
  • 最近登录:2023-11-21
  • 粉丝人数:18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残筇索韵(三)·古诗词中形形的比

yulin201 发布于2018-05-26 06:44   点击:1046   评论:1  

残筇索韵(三)·古诗词中形形的比

 

我国古代诗论中,都把“赋、比、兴”概括为诗歌创作的三要素。而“比”更是其中一株奇葩,他多彩神奇,“就像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里,那里就发生奇特的变化”(秦牧语)。本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深被他的魅力所折服,时时为之叫好。现辑录一些,和诗友们共赏。

  即以彼物作此物,以增加说服力和感染力。比的形式很多,大体分为比喻、比拟和对比三种。

一比喻   大约有以下五种:

1明喻   即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比作的事物)和比喻词(犹、若、如、似、仿佛、好像、宛若等)都出现的比喻。格式为“甲像乙”。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

2隐喻   即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但比喻词为“是”(或根本不用)。格式为“甲是乙”。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也有只出现喻体的。如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是张庆余在考前怕自己作品不合主考之意,给张水部写的。诗以新妇自比,以张比新郎,以主考比公婆,向张征求意见。通篇是喻体。张接诗后,以同样的手法回一首《回朱庆余》:“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酬诗亦通篇喻体,意为你像一位采菱姑娘,人漂亮,歌喉亦好。别的姑娘虽穿戴华美,但不值得人看。采菱姑娘一支轻歌可以抵一万金啊!从而打消了朱的“入时无”的顾虑。两人之诗,赠的好,酬的妙,成为诗坛佳话。

3借喻   只出现喻体,省去本体和比喻词。格式为“乙代甲”。如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借“婵娟”喻明月。又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也是借喻。作者以“沉舟”“病树”喻人之窘境,以“千帆过”“万木春”表现自己豁达的胸怀,令人精神振奋。

4曲喻(也叫联想比):他较一般的比喻多一个弯,有曲直,要通过联想方能领悟。如李贺《亲王饮酒》中有“羲和敲日玻璃声”,说羲和驾着车赶着太阳走,太阳像玻璃一样光明,因而敲日会发出玻璃一样的声音。

当然这种比喻太含蓄,我等初学者还是少用为妙。

5博喻   运用许多比喻来比喻一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某一个方面。如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用一系列的比喻把看不见、摸不到的“闲愁”具体化了——它是那么多、那么乱、那么连绵不断。

二比拟

比拟与比喻不同,拟体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就是把物比作人,把人比作物的一种修辞方法。如秦观“春日”中“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三对比

对比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能有力地显示事物的差异,突出事物的特点。

对比可分为横比和纵比。

横比即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对比。如两种事件、两种环境、两种人物、两种气氛、两种思想感情之间的对比,对自己所要描写的内容进行烘托。如袁枚《马嵬驿》中“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今人肖永义的《答友人》用的也很出色:“旧梦随风散作云,文章秋水等浮尘。十年寒窗三千纸,不及歌坛一曲薪”。

纵比是用事物本身的前后对比来突出人物。如崔护《都城南庄》中“去年腊月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挑花依旧笑春风”。

比,在诗词中运用较多。我们要在诗词创作中,多多地学习、运用,逐步学会掌握它。这样,我们就可以化未知为已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让它更好地为我服务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0)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