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8-06-15
  • 最近登录:2024-02-28
  • 粉丝人数: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关于格律诗句拗救之答疑

笑破红尘 发布于2018-06-25 10:21   点击:1865   评论:2  
此文刚才发在“拗救打赏的评论”里了,觉得不太合适,又删不了,还是改发在这里较合适。
关于格律诗句拗救之答疑


某诗友给我留言说:“一德尤敬陆放翁。……放,应平。”这里,我必须作点解释了。
“一德尤敬陆放翁。”是拙诗七律《雪韵 ——读陆游词《咏梅》有感》中颈联的下句,在格律诗拗句里,属于拗④模式(参见拙文《谈谈格律诗句拗救》第二节),即:“平平平仄平仄平”句式,句中“三”抝平、“五”抝平、“六”拗仄。其中,“六”拗既救“五”、也救“三”,属于句内自救。

关于“拗救”?我曾解释说:“拗”,是不顺、不合的意思;“救”,则是解救、补偿的意思。综观唐宋的律绝都有拗救,这是因为,拗救的产生就是不伤意、不死板,自然贴切。没有拗救的格律诗只能“跟着走”,很难达到自己想要的最佳效果。有了拗救就多了许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大了许多。因为格律诗词是带着镣铐跳舞的一种文体,而“拗和救”就是加长了“脚镣”,发挥的空间大了,使诗的意境表达得更完美。

拗救的原则是:拗平者仄救;拗仄者平救。就是说某一处拗成了“平”,就要在另一处拗成“仄”来补救;反之,某一处拗成了“仄”,就要在另一处拗成“平”来补救。但两个相同的“平”错,或者是两个相同的“仄”错,都不能相救。
“拗救”是有一定的格式和规则的,不能乱拗,也不能乱救。哪些地方可以“拗”,哪些地方可以“救”?诗国经过千余年的实践、总结、流传至今,就形成了“拗救”的规矩,是作为正体格律的一个补充。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拗救模式”。(参见拙文《谈谈格律诗句拗救》中,第三节,拗救模式一文。)

在格律诗中,正体是“常”,拗救是“变”。不可只知其常、不知其变。对于拗句句式,有的诗友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实,格律诗中之拗句模式有四种,即:

拗① 仄)仄(平)平 平仄平
拗②(仄)仄(平)平 仄平仄:
拗③(平)平仄)仄 仄平仄
拗④(平)平仄)仄 平仄平:

在这四种句式中:拗①与拗②、拗③、拗④;拗①与拗③、拗②与拗④,不仅可以组成互救,即:对句救、隔句救、粘句救、多句互救,而拗④这种句式,本身就是个当句救、句内救的典型句式。
例如:

题淮南寺  宋˙程颢

南去北来休便休, 拗①—7,三拗五救
白蘋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
一任晚山相对愁。 拗①—5,三拗五救

——句内自救。


雨晴至江渡(仄韵) 唐˙柳宗元

江雨初晴思远步,
日西独向愚西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 拗④ 五拗六救
撩乱浮槎在高树。 拗② }对句救

还有:(摘句)

玉枕经年对离别, 拗②
登台北望烟雨深。拗④ 五拗六救
——对句救

秋夜寄丘员外(五绝)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拗②(属,入声)
散步咏凉天。 }隔句救
空山松子落, } 失粘
幽人应未眠。 拗①} 失对,(应,平用)

这里,末句第三子“应”(应当)属下平声“十蒸”,不作去声“二十五径”(答应),末句为“平仄平”拗①句式,与首句“仄平仄”拗②句式,互为隔句救。

静夜思(五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拗①
疑是地上霜, 拗④}对句救
举头望明月, 拗②}失粘,粘句救
低头思故乡。 拗①}失对,对句救,多重救

——粘句救、多重救。


(参见拙文《谈谈格律诗句拗救》第二节之(四)四种拗句举例。附注:本讲所举诗例,仅借例诗之平台,解剖“拗救”之脉理,不论例诗之体裁。)

综上所述,可见“一德尤敬陆放翁。”正是拗句模式之一的,拗④(平)平仄)仄 平仄平,五拗六救自救句式,也是与拗②(仄)仄(平)平 仄平仄,组合的对句救(平仄平-仄平仄),是可以作拗救,或者单独使用的律句。如果此句解释明白了,那么我的另一首诗:七律 《赞未名诗社》中的诗句:“骚人离座茶不凉。”也是拗④(平)平仄)仄 平仄平句式,其拗救模式,也就不难理解了。
又,因为此类问题颇有共性,涉及诸多诗友长时间困扰,故愿在此与诗友们交流,并将此文发在我的空间,与诗友们分享。

笑破红尘 于莳梦斋(初稿) 2018年5月24日
2018年6月17日二稿
字数:1797
附,笔者二首七律原诗:

七律 赞未名诗社(新韵)

春暖花开百草苍,犹有喜事不寻常。
中华精典《集》三镇,《诗稿》华章传四方。
墨客临庭韵皆雅,骚人离座茶不凉。
抒怀结社吟心曲,一吐诗花瓣瓣香。

七律 雪韵 ——
读陆游词《咏梅》有感 (新韵)

滚滚霾天吹冷风,霏霏柳絮滥长空。
快活岭上银尘黯,小酒杯中词味䙶。
三昧*1独学李清照,一德*2尤敬陆放翁。
斜枝驿外桥边隐,香待东君解冻冰。

*1“三昧":佛教用语,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诗词中也借指亊物的要领、真谛。
*2“德行第一”,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指的是美好的道德品行,强调自身修养的重要性。拥有良好的德行受人尊敬。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5) 查看   收藏(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