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仁者无敌 男  56岁
  • 注册日期:2018-03-25
  • 最近登录:2021-04-24
  • 粉丝人数:15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再谈古韵与新韵

仁者无敌 发布于2018-06-28 09:49   点击:2313   评论:8  


再谈古韵与新韵


前阶段在网上发表了关于新韵与古韵的一个观点,不想却引来了热议,其中不乏言语的过激者。看来这还是个很敏感的话题。这里本人不想争辩什么,只想就这一主题客观地发表点儿深入的见解。

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发音都是基础。离开发音文字就很难发展起来。所以我们学英语的时候,首先学音标;学日语的时候要先学片假名;学汉语的当然要先学拼音。

 

现代汉语与中华新韵

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汉语拼音。

我国的《汉字拼音方案(草案)》于195511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最终的《汉字拼音方案》19582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正式批准,随即普及至全国。

汉语拼音是中华大地上关于汉语的一次重大改革,她为汉字提供了一套完备的注音标准,自然也为诗词的押韵和格律提供了一套标准,这一标准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华新韵,简称新韵。

新韵很简单,其核心就是汉语拼音。它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

 

古汉语与古韵

早在唐宋时期,汉字的注音系统应该很复杂,因而也导致当时的格律诗的格律标准较为复杂。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个很大不同是古汉语中的入声字。通常入声字归到仄声字的范畴,但问题是入声字还包含了相当一部分平声字(见图)。

唐宋时期的韵律标准今人称其为古韵,主要包括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一般说来,唐诗多以平水韵为格律依据,宋词多以词林正韵为格律依据。

形象点说,古韵就是一个大大的列表,告诉你那些字被分在同一组,是什么韵。这其中也有一些规律,但较为复杂。人们使用时常常要查一下这个列表。

 

二者差别究竟有多大?

首先还是看发音。

大家都承认古汉语中的发音和现在的发音有差别。具体差别怎样,本人不得而知。但是从上图来看,差别应该很大。这种差别,自然导致了新韵和古韵的差别。请先看一下这种差别的结果吧。下述事实以大约百分之三十的概率发生:

完全符合平水韵格律的一首七律,不符合中华新韵的格律,反之亦然。

 

 

VXNC0585.jpg

 

概括说来,古韵和新韵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平仄不同

  • 许多平声字在平水韵中为仄声,如,值、播、喝、独、白等;

  • 许多字在平水韵中可平可仄,如,庆、劳、兴、长、令、间、几、醒、看、中、担、拼、吹、浪、相等。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第二点不是指多音字的情形。

2)音韵不同

且看一位知名人士的一首七绝(决无个人恩怨,纯属举例):

荷风竹露愿追陪,雷雨增多炎暑来。

作别春天叹花落,绿阴庄稼共依偎。

这首诗完全符合平水韵。那么应该押韵的是陪、来、威三个字。可是按照我们现在的发音,陪和偎是押ei的韵,来是押ai的韵。所以两者的差异很大。从平水韵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首好诗。但按现在的发音,这首诗读起来已经无韵可言了。

令人感叹的是,这种情形还真不少见。

这里再提及一下南宋时期的诗词大家辛弃疾的最著名的一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韵脚有,处、去、住、虎、顾、路和鼓。这些都没有问题,可是最后一句却来了个字。这首词应该符合词林正韵的永遇乐词牌格律。但是,按照现代的发音,最后的字已经不在韵上了。我也见过现在还有人类似的用法。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只能猜测一下。

据说,古人的发音方式和现在南方某些地区的发音方式有那么一点点相似。这就让我想起一个南方漂亮姑娘娇滴滴的说话方式。这个字的发音就是在之间的一个音。这个字的发音就是在之间的一个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不难理解陪、来、威三个字押韵,否和处、去等字押韵了。

3)覆盖面不同

中华新韵的根本依据是新华字典中的注音,而新华字典中的注音原则就是拼音。我们都知道现代汉语中的每一个字必定至少对应一个发音的拼音。从这一角度说,现代汉语中的每一个字在中华新韵中都有其应有的位置。

可是,平水韵就不同了。如前所述,既然平水韵是一个大大的表格,那么无论它多么大我们都可以怀疑它是否全面。它是不是覆盖了当时古汉语中的所有汉字呢?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但是我知道,随着时间的发展,今天的现代汉语肯定是淘汰了一批当时的古汉字,同时也增加了一批新汉字。这就导致了下述一个事实:

站在现在的时间点上看,会有许多汉字在平水韵中查不到,如,深、垄、哼、忧等。

猜想古时候作诗词的时候,还没有这些字。但我们现在创作的时候能保证不用吗?基于中华新韵没有问题,但是要基于平水韵创作,是不是就得留意避开这些字呢?因为他们在平水韵中没有“身份”,或者说,因为他们不“男”不“女”(不平不仄)。所以有人提议要修改和完善平水韵,但这是后话了。

 

谁是谁非

非要分出个谁是谁非,有这个必要吗?不是你死我活,相安无事不是挺好嘛。

1)支持古韵

尽管几个朝代都过去了,我们今天的语言还是传承了古汉语的大部分内容。作为道行千年的平水韵和词林正韵,已经是我中华瑰宝,要继承和传承。试想,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连一个少数民族的语言都要保护,更何况影响这么久远、这么广大的诗词古韵呢。

退一万步说,只要唐诗和宋词还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就在。否则,我们就无法欣赏唐诗和宋词,我们就无法感受唐诗和宋词的美韵。相反我们可能会无知地,甚至愚蠢地问这样的问题:古人的格律诗词,怎么有这么多出律的?

不过我还真觉得,传承诗词古韵这件事有些迫在眉睫。想想我们现在的八零后、九零后和零零后,他们当中有几人会知道平水韵和词林正韵呢?那么,当我们这一代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还有多少人会知道和使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呢?懂得古韵的朋友们担子重啊。

2)支持新韵

几个朝代都过去了,我们今天的语言传承了很多,但也改变了很多。

中华诗词学会是提倡新韵的。

提倡古韵的一些人很坚决,在勇敢地捍卫着古韵这块阵地。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格律诗词,现在只能由现代人来欣赏,由现代人来诵读。而诵读的语言就是普通话,其底层的支持就是现在的汉语拼音。原因很简单,古代人都已经过世了。

你现在依据平水韵和词林正韵写首诗或做首词,没有问题,继承传统,传承国粹,理当嘉奖。但你非要说写诗词就得用古韵,中华新韵什么都不是,那我就要问问你,要不要聘个古人来教教你古汉语的发音呢?或者你要不要雇一位古人来给你朗诵呢?或者要不要给你请几个古人当观众呢?不要是不是?因为你做不到,能做到你也不敢做呀。

那么按照现代发音来诵读平水韵的律诗和词林正韵的词,有些情况下就不舒服了,因为按照中华新韵它们出律了,因为面对普天下说普通话的劳苦大众,他们不在上了。

 

结论

吵架是没必要的;

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是残酷的。

都知道大浪淘沙,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许多东西都不存在了,或者改变了,包括你年轻时的爱情创伤,包括世界上曾经最大动动物恐龙。但另一方面,人们在极力地维护着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些东西,以至于不让滚滚的历史长河给淹没。这些东西,有的确实是金子,在闪闪发光,必须加以保护。但历史是现实的。人们的这些努力,有奏效的,也有付之东流的。

我个人支持中华诗词学会提倡的观点——倡今知古,双轨并行”

要了解、学习和欣赏唐诗和宋词,不了解古韵是不行的。

但另一方面,既然有了汉语拼音这一科学而完备的注音系统,而且它又完全彻底地统治了普通话,那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在诗词的写作中采用中华新韵,因为我们现在创作的诗词毕竟不是写给古人的,是要用现在的普通话来诵读和理解的。

当然,如果你就要在一个小圈子里交流,写作一些依据古韵的诗词,彼此相互赞赏一下,自然无可非议。其实你们在满足 “贵族阶层”的自我陶醉的同时,也在一定范围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值得赞扬。

事实上,如果你有这个能力,去写英文诗歌也无妨啊。道理是一样的,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能够欣赏你作品的人就更少了。

总结说来,本人则提倡下述一直坚持的观点:

  • 站在古韵的角度欣赏古诗词;

  • 站在新韵的角度写做新诗词。

喜欢用古韵的人不要对新韵说三道四,提倡新运的人也不要叫嚣什么要取消古韵。

我相信许多人对平水韵都是望而生畏的。可能本来有介入格律诗词的愿望,但是让精通古韵的一些大学者们给吓回去了。当老师教学生可都是要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我想告诉那些想写还没有开始写格律诗词的人们,先不要管什么平水韵和词林正韵,大胆地去尝试,就用你熟知的拼音(中华新韵)写起来,先把兴趣培养起来。等你入门之后,什么时候想了解古韵的时候,再了解也不迟。

不想冒犯任何一方。希望尽量做到公允、客观,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很多情况下,不想得罪任何一方的时候,结果是把两方面都得罪了。希望两个方面都能成为朋友。


 

再谈古韵与新韵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1)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