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两晋闲人 男  40岁
  • 注册日期:2014-04-29
  • 最近登录:2023-12-28
  • 粉丝人数:4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由《切韵》说起

两晋闲人 发布于2018-07-02 19:40   点击:4735   评论:3  
“《切韵序》全文 隋 陆法言 昔開皇初,有劉儀同臻、顏外史之推、盧武陽思道、李常伺若、蕭國子該、辛咨議德源、薛吏部道衡、委著作彥淵等八人,同詣法言門宿。夜永酒闌,論及音韻。古今聲調既自有別,諸家取捨亦復不同。吳楚則時傷輕淺,燕趙則多涉重濁;秦隴則去聲為入,梁益則平聲似去;又“支” “脂” “魚” “虞”共為一韻,“先” “仙” “尤” “侯”俱論是切。欲廣文路,自可清濁皆通;若賞知音,即須輕重有別。 呂靜《韻集》、夏侯該《韻略》、陽休之《韻略》、李季節《音譜》、杜臺卿《韻略》等,各有乖互。江東取韻與河北復殊。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削疏緩。顏外史、蕭國子多所決定。魏著作謂法言曰:“響來論難,疑處悉盡,何為不隨口記之,我輩數人,定則定矣。”即燈下握筆,略記綱紀。 后博問英辯,殆得精華。於是更涉馀學,兼從薄宦,十數年間,不遑修集。今返初服,私訓諸弟,凡有文藻,即須聲韻。屏居山野,交游阻隔,疑惑之處,質問無從。亡者則生死路殊,空懷可作之嘆;存者則貴賤禮隔,已報絕交之旨。遂取諸家音韻,古今字書,以前所記者定為《切韻》五卷。剖析毫氂,分別黍累。何煩泣玉,未可懸金。藏之名山,昔怪馬遷之言大;持之蓋醬,今嘆揚雄之口吃。非是小子專轍,乃述群賢遺意;寧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戶庭。 於時歲次辛酉大隋仁壽元年(601)也。”

从《切韵序》中,看出《切韵》不是一时一地之音。“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是编定这部韵书的原则。
正由于此原则,具有包容性和传承性。使得今人读唐诗依旧能感受到韵律的美感,唐人作品用《佩文诗韵》去解读,依旧合辙押韵。这个是文脉的传承。原因,就在唐代,由《切韵》增修而成《唐韵》和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到了宋,在唐代的《唐韵》和《刊谬补缺切韵》基础上修订了《大宋重修广韵》,又把《广韵》简化成了《礼部韵略》。到宋理宗时,山西人刘渊在《礼部韵略》上增加了四百三十六个字,并且韵部合并成一百零七部。以及由金.王文郁整理的一百零六韵部《平水新刊韵略》,同样是《广韵》的简化版。这两部韵书,就是我们熟悉的《平水韵》。现在我们使用的平水韵,名称叫《佩文诗韵》是清代颁布的官方韵书。所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韵书。”这句话,是伪历史。从隋到清,跨越中古音和近古音时期,我们一直使用的都是《切韵》系列。其传承性不容置疑。
汉语言各地区,都可以依照《平水韵》创作作品。

事实上,北方地区学习《平水韵》并不难,除入声外,其他三声大都符合现在的普通话。
南方方言区,在区别平、上、去三声时,还是参考普通话,《平水韵》并不妨碍普通话的使用和推广。在入声上,北方地区保留较少,但在实际使用中,依旧存在。在语言自然的表达中,必须有入声,哪怕是在央视的新闻联播中。这是汉语言的自然规律,是人类的自然发音,入声少不了。极短的发音,我们叫入声。不用这样的发音可以试试,语言会成什么样子?估计,是银行排队的电子叫号声。
假设,汉语中不允许入声表达。那么,首当其冲的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们。汉语拼音方案本来并不约定语音的音值长短。“不约定,就是可行”,这个是法律概念。如果“取消入声”成为法律文件后,估计那些播音员们就会“先生们骂、女士们哭”,这个职业,成了违法的高危行业。真这样做了,全国人民都会盯着“标准发音”。

我们读读看《九九乘法表》: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由于入声的自然表达,很顺畅,也加强了记忆。这个“得”发个长音看看,拖沓、难受,就不利于背诵。中国孩子的数学成绩,比国外的孩子要好。这个乘法表,立下大功了。就在于合理使用了入声。这个是文化投影到现实的案例。这个结论是在中国和英国的教育交流中得出的,由此我们的“九九乘法口诀”的知识产权出口到了英国。但英语翻译后的表达,并未起到相应效果,这是由英语的局限性造成。不是同一个话题。(相信懂语言学的立刻会知道原因。)由此,我们带有入声的语言在简约性、节奏性和记忆性中是占有优势的。这是我们语言文化自信的原因之一(可以参考2016年至今,上海和英国教育部门业务交流的相关记录。)。语言的节奏、简约和适合记忆,直接提高了中国孩子的数学能力。这个是世界共识。要惋惜的是,上海的孩子被要求在小学前背颂完《九九乘法口诀》。为什么?原因之一,就是学校里不允许用方言。这个是短视的行为,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

语言,既是文化载体,也是文化本体。需要具有多样性,多样性的语言才能产生多样性的语言文化。粤剧的载体和源头是粤语,越剧的载体和源头是吴语中的绍兴话,太多了,这里不多举例了,最后讲讲昆曲。昆曲的源头是吴语地区昆山的吟唱调,结合了海盐、余姚、弋阳地区读书人的吟唱调形成的。到了北京以后,又结合了北方语言的文化形式,最终形成了昆曲。由昆曲的花部,抚育出了京剧。国粹,原来是源于南方方言,而不是北京话。多样性的语言文化形式才有生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文化形式。各地的方言就是汉语言文化中的一个个DNA,这些个DNA都和韵书的包容性有关,和诗词有关。习近平主席没有讲错。因为在使用平水韵创作诗词的时候,用的都是各地的方言和北方官话的集合。统一在韵书上,创作语言又有所不同。在欣赏时,又可以以自己的母语,形成不同的读音和吟唱调。这个才是文化的魅力。当我们的汉语只有一种发音方式的时候,一切都不存在了。这样的语言文化,必然造成对汉语的不自信,没有新的词汇可以补充,没有新的语言文化形式。这样的语言统一,我们不要。这样的语言统一是形式主义的错误,并不有利于国家的真正统一。对南北地区会造成极大的离心作用。谁不爱自己的家乡话?只有不爱自己家乡的人。不爱家乡的人,要指望爱国?不可能。再说一点,政治上能把闽南话消灭或者限制吗?台湾地区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了!然后,往远处看,一带一路。要有全球观念。自己本身的文化都如此对待,那么对待不同民族和宗教会怎么样?这个,要高层好好思考。
闲人泣血纳言,提着头颅说些真话。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5)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