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写诗与灵感(一)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8-07-12 13:14   点击:2447   评论:11  
本篇逾三万字,抽空写来,以讨论为主,未及细酌,属写了备改。因文长,且截取一半过来,供有意者闲阅。
写诗与灵感

 

目录

一、灵感的属性

二、灵感的特点

1、突发性

2、即逝性

3、灵妙性

4、不可重复性

5、无意识性

6、可捕捉性

三、灵感思维

1、什么是灵感思维

2、灵感思维的意义

3、灵感思维的实质

四、灵感的运用

1、灵感的选择

2、灵感的支配

五、如何对待灵感

1、注重灵感感受

2、让灵感拥抱生活

六、如何获取灵感

1、挖掘灵感

2、培养灵感

3、调动灵感

七、灵感的其它性质

1、脉冲性和关联性

2、延伸性和延展性

3、传导性和辐射性

4、迁移性和转移性

5、唯一性和排它性

6、不可干扰性和可记录性

八、如何保持灵感

1、心态和情绪

2、情趣和兴致

3、习惯和状态

九、多与外界接触

1、怎么看现状

2、怎么看外界

3、怎样对待外界

4、关于文而不化

5、一点建议

6、一点文外思考

 

一、灵感的属性

灵感是心理和思维突然萌生的一阵灵动性感知,是人有创造性的反映。灵感可由情感因素引起,也可由认知因素引起。

情感是指人在情绪稳定或非稳定状态下的各种相应形态、倾向及其表现,如性格,心情,心理,心态,气质,举止,习惯,修为,好恶等。认知是指人对外界所进行的各种心理和思维活动及其过程。认知人与外界相互作用下的结果,并因此形成了各种认识,知识,觉悟,经验,体会,观念,方法等,包括相应能力和受教育程度。

情感和认知是伴随人终生的两大主要人性表现,也是形成人的人性意义的基础和实现人的价值的核心手段。人性指人的属性,良知是这个属性的核心。良知代表人具有的分辨性及其能力,以及主动成为人的心理和思维。良知是有倾向地主动认知,是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之所以是活生生的,是因为有情感,又之所以具有人的属性,是因为能够认知。一个人的所有人生积累无不是情感和认知的结果。

心理和思维都是人脑的反映。人脑是天赐的,为心理活动和后天思维提 供了可能。心理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心理即思维,思维即心理,其实是同一情形不同的描述,倾向情感则以心理描述,倾向认知则以思维描述。不管心理还是思维,都与认知是互为前提和结果的,没有停顿的时刻。

心理指人的各种认知活动,其结果是认识。心理也是心理活动的场所,是情感与认知结合的产物,也代表情感和认知的状态,如爱恨,需要,兴趣,明白,糊涂,等等。

思维是对认知和认识的处理及这样的过程,如观察,分析,判断,其结果是各种表达,思路,概念,图形,公式,以及相应的描述和概括及其成果,如观念,观点,思想,科学,艺术,包括这样的知识和理论。创作就是围绕艺术所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思维,作品是其成果。

灵动指人的本能和机能对外界积极的感性反应,是人在外界刺激下冥冥中突然发生的,近乎无端又妙不可言的一种能动和冲动。心理和思维,或曰情感和认知,如果不具有灵动性,就称不上灵感。

能动是人的情感和认知对外界所做出的,自然而然且带有主动迎合性的本能和机能反应。人的能动是积极面对外界的表现,又叫主观能动性。冲动是能动的一种形式,是人具有感性的显著体现,是在外界刺激下的情感和认知所突然发生的剧烈波动和相应情绪。特点是难以控制。如兴奋,愤怒,急躁,恐慌,关切,欲望,愿望,愁楚,犹豫,苦恼等。

感性是指人的感官天生的觉察和反应能力,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性能力所带来的认知和认识,及这样的过程和结果就是感知。感知就是体会,是认知和认识的最初阶段。感知是感性认识的前提。

人有感性才有情绪,有感知才可能能控制情绪并形成稳定的情感。没有感知便无从控制情绪,也形成不了稳定的情感。情感由各种情绪组成,却以稳定的情绪为主要特征。

情绪是由感性对外界做出的即时反应及其状态。如,喜怒哀乐悲恐惊。情绪是情感中最有感性的部分。感性和情感二者之间的联 系和交叉就是情绪。人天生具有对外界做出各种情绪反应的感性能力。

冲动是情绪的反映,是感性最强烈、最不稳定的部分,灵感是感性最有创造力、最不易捕捉的成分。灵感是情绪的一种形式,也是冲动的一种形式,更是以这种形式认知的最灵动方式。

感性有强弱之分,灵感也是。人人都有感性,也就都有灵感。受情感、情绪制约,人与人的感性程度不尽相同,灵感就有了易得和不易得的区别。易得就显得灵感多,不易得就显得灵感少,其实又是对灵感敏感不敏感的区别。

敏感是感性的反映,代表人的情感和认知中最快速的感知能力。这种快速感知能力最是人人有别。人的情感虽然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形大体共性的一面,也有受先天和后天影响而形成的极具个性的一面,比如敏感程度不同,敏感对象不同等,因而才有了一个个人不同的情感状况和表现趋势。情感的这一特点,说明它总是以有倾向的方式存在着,这就是态度。

反过来,不同的态度,影响人的具体敏感表现及其程度。俗语说“好什么有什么”,“守啥人学啥人”,就是这个道理。某一具体敏感的有无及具体表现,也注定了某一具体灵感的有无及具体表现。

态度作为人的情感倾向,虽然先天已经为一定的情感类型提供了可能,决定它的则往往是后天的影响,如家庭氛围,学校教育,社会空气,生活习惯等。是这些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场,促成或改变着一个人的情感倾向,直至主动形成他的情感取向。

后天是什么?后天就是人的认知成分及其机缘。情感在后天的影响下,通过与各种认知结合和反复印证,逐渐形成了人的各种敏感心理活动和稳定与惯常的心理取向。

情感取向与心理取向共同构成了人的总的态度。这一态度,倾向情感便感性思维多一些,倾向心理便理性思维多一些。理性思维是认知的高级阶段。

态度形成的过程,也是人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更是从一定情感和认知的感性程度上升为某种理性程度的过程,由此便形成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是控制灵感走向的主要和重要保障。

在情感和认知正常的情况下,情感和认知相辅相成,以情感促认知,认知则丰富和深入,以认知促情感,情感则充实和坚定。相反,情感不足,认知则乏力而飘忽,认知不足,情感则干瘪而空洞。

情感与认知是互为外界的,又相互依存而共同面对外界。打个比方,情感如母,认知如父,情感是认知的动力,认知是情感的加油机。情感与认知的结合,一下子就把人在对外界的反应上与动物区分了出来,不仅有各种动物性情绪特征、于是还给这些特征添加了实实在在的内容,有了人独具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意识,更在此基础上促生了人的灵感。理性意识是把感性想方设法赋予某种价值的意识。

通常情况下,灵感中的情感成分,让人越富于激情和热忱,越能显现灵感不仅易得,不仅强烈,而且取之不尽。同样,灵感的认知成分,让人越富于生活实践和知学思考,就越能显现灵感的坚实饱满,不仅清新鲜活,而且生动感人。

二、灵感的特点

1、突发性

谁也说不准灵感什么时候有或无,更无法证实灵感与人的情感和认知就一定有某种特定的联 系,或许必然的联 系是有的,固定的联 系却不得而知。唯从经验看,灵感总是突然而至的。

也无法以科学的手段验证一个灵感与另一个灵感的关系。灵感作为人的本能,它的出现也可能是必然的,而灵感的一次次得来仍是偶然的,相互间可能有联 系,却不存在必然的联 系。

2、即逝性

灵感是受外界激发而产生的,总给人以感性情绪的印象,很难持久。这种情况,如脉冲点火一般,只能起到把某种情感和认知引出来的效应,而不能保证所引起的情感和认知在接下来的走向及其变化。

犹如起头唱歌一样,起高了,起低了,别人唱不来。起得合适,大家唱了起来,起头便就没了必要。这种情况可以把唱歌看做起头的结果,却无法证明唱歌的过程和结果一定就与起头有关。

3、灵妙性

灵感来临时总能给人以相对积极的感受,让人有把什么东西从无变成有、从不行变成行的跃跃欲试之感。这种感受是神奇的,美妙的,也是灵感具有创造力的表现。

事实说明,灵感也最能反映来自于不同的情感和认知出处,总能让人创造出来的东西与众不同,因而也是最具有个性的一种灵动和感知现象。

灵感的这种个性特点,使它区别于人的一般个性,最带有人与人能力方面相区别的特征,比如总倾向表现出人的秉性和天赋方面,所谓“造化”。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一种能力。

4、不可重复性

灵感逝去了,再把一模一样的灵感找回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试着将一篇文章写两次,完全重复的可能性有多大?尽管同样的情感和认知条件大体不变,但两次灵感所引出的情感和认知细节及思维现状,一定是不一样的。

这说明,灵感不仅易逝,也不可重复。也说明,抄袭、剽窃,包括大量引经据典,都算不上灵感现象。或许这样做的的动机是灵感的,但离开了灵感的创造意义,动机尽管与灵感相似,也是“伪灵感”的,况且动机是可重复的。

5、无意识性

灵感总给人以冥冥中有或无的感觉,因为灵感不是显性的现成积累,而是隐性的存在,只有通过特定的激发,才可能将其转化为有意识的东西。

化无意识为有意识,这本身就是创造力的表现,而且只有无意识的东西才是复制不来,也相互学不来的,这说明无意识才是人的天赋的本在和策源地。

6、可捕捉性

任何本能都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形成有益的条件反射,这就是灵感虽然神秘,却无时不刻不被人用之的原因。如果灵感不具有可捕捉性,人的创造力也无从谈起。

要有所创造,捕捉不到灵感便不知从哪开启创造的大门,故情感和认知总是灵感的储备,永远无法绕过灵感而形成创造力。

三、灵感思维

以上概括了灵感的一些特点。是这些特点,让灵感不能被一般的感知或感受所代替,而自身却处于似乎天上掉下来,又似乎不是的一种非明确状态,让人难以捉摸。

灵感就是这个样子,它以自身独特的存在方式,成为了实实在在、无法忽视的一种现象,即灵感现象。

1、什么是灵感思维

灵感现象就是创造现象,创造现象又催生了新的思维现象,即灵感思维现象。凡科学发明创造和文化艺术创作,无不属于这种灵感思维现象。

具体说来,灵感思维是用调动灵感进行思维的一种思维方式。调动灵感进行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虽有赖于现成的情感和认知基础,却不囿于这样的基础本身。除了创造和创作,灵感思维还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思维方式。

比较而言,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都是围绕情感和认知所进行的思维活动,针对的是实践本身的规律和内外在联 系,如总结、归纳、概括、推理、判断等,而灵感思维是对这两种思维结果的极具个人创造力的独特运用,无论在情感还是认知上,都与人现成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是不同的。

通俗地讲,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都是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结果,而灵感思维是在这些基础上直接靠人的天赋进行的思维活动。

2、灵感思维的意义

灵感思维最大的特点,也是核心作用,是其总指向创造和具有相应的思维灵活性。这种思维包括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反向思维,换位思维等,特别是敢于大胆设想的想象思维。

因此,灵感思维与循规蹈矩式的思维,如直线思维,习惯思维,是截然不同的,也不同于一般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尽管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也是灵感思维的情感和认知的基础。

缺乏灵感思维,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难免会成为人云亦云的一种思维现象,反映到情感和认知上,亦不免成为对理论、知学、实践等的搬家和叠加。这可能有解决问题的作用,却不能证明一定能解决问题。如那些面对问题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按下葫芦浮起瓢”现象,本身就是导致顾此失彼、挂一漏万局面的罪魁祸首。

其根源在于,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都不能避免教条地理解和分析所出现的问题。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问一问:为什么中国革命历史上有那么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只有毛泽东有能力给中国革命指出正确的道路?这么一问,对今天是不是也有启示?

3、灵感思维的实质

人的灵感思维终归是有能力差异的,不能说解决不了问题的就一定缺乏灵感思维,也不能说谁用了灵感思维谁就一定有创造力,更不能说有灵感思维就一定是好事。

人脑的差异决定了运用灵感思维的能力。人与人品质的不同决定了运用灵感思维的倾向。

再说通俗一点,灵感思维就是与人不一样的思维。这种思维需要极强的情感和认知积淀来管控,否则不仅不会形成好的创造力,反而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比如,有些人的小聪明就很有天赋,或用于简单地趋利避害,或用于狡猾地投机取巧,都无法证明灵感思维的性质就一定是好的。

这说明,灵感思维总面临着被谁运用的问题,也就有了正能量与负能量之别。进而可知,只有正能量的灵感思维是积极而有建设性的思维,其创造性才是人和社会所需要的。

换个角度。都知道,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三个主要方面。如果说,劳动者是最重要的,说得对,却等于没说,因为劳动者没有积极性或不参与劳动就不会对生产力有贡献。如果说,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最重要,离开劳动者也是不成立的。是劳动者必须参与劳动且有积极性才使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两个方面对生产力做出了最直接的贡献,而其中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离开科学技术,劳动过程离开合理的生产关系,也都不可能对生产力做出贡献。特别是人不能分为劳动者和非劳动者,这有悖人的定义。所以,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里,人必须参加劳动和有劳动的积极性,也就是正能量,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先决条件,不然这个论断就难以成立。

生产力是客观因素,正能量则是主观因素。正能量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于和谐的生产关系。这便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解放生产力”的改革中,不是为解放生产力而解放生产力,也不是唯科学技术本身论,其目的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又说明,这个目的只能从保证合理的生产关系,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即正能量,中得来,说到底是从保证劳动者的地位,财富分配和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中得来,否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便是盲目的,不科学的。

事实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的目的达到了,它的先决条件却被轻视了,才有了今天各种社会矛盾突出而难以解决的局面。这个局面是怎么造成的呢?不无改革开放中探索过于灵感化这一原因。过于灵感化,纵容了机会主义,直觉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个人主义等的泛滥,也错过了最佳治理时机,间接导致了意识形态的混乱和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联 系最紧密的以人民当家做主为主要性质的印柄的被腐蚀,造成政权属性遭到怀疑,国家性质也变得越来越不明确。

这实际掣肘了人的积极性,也制造了以少数人占有绝对利益的既得利益阶层和这样的网络集团以及攻守同盟,更制造了大量不劳动人群,让人与人的尊严越来越不平等,社会地位越来越悬殊,分配成了整个社会的突出矛盾。

科学技术是人创造的结果,离开灵感和灵感思维显然是难以想象的。但是,科学技术就一定是益于人的吗?虽也有被谁运用的问题,又未必见得,比如克隆人的技术。看来,科学技术离开合理的管控也是不行的。

由此可见,灵感思维和灵感本身一样,是中性的,其实是一种无立场思维。

此“无立场”非彼“无立场”,而是有立场,是以非固化意识对待各种立场,并从中选择这种思维认为最合理的站位。这种思维善于在各种立场和观点间进行相互批评、反思、借鉴和融通,尤其在遇到问题时不是以坚持己见为主,而是用各种立场和观点来进行自我反思和验证。

这其实是一种不被动也不主动听从某一立场的思维方式,恰恰吻合了灵感思维专于创造的特点,因为灵感也不会顺着听从或不听从某一立场和观点的方式出现或不出现,而只会随着人本能的感受和外界激发的有无而有无。

人终归不是完人,绝对做到以这种方式思维的人肯定是没有的,只能说明这是一种相对灵活和高级的思维方式。与之相比,感性极其突出的灵感思维要生动活泼得多。这解释了为什么灵感思维也要有正能量做保证。

四、灵感的运用

写诗从过程看,是创作,从有无看,是创造。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灵感,那么写诗又该如何运用灵感呢?

1、灵感的选择

说白了,人的灵感就是瞬间萌生的一个或多个即时念头、想法和表现。如同“点子公司”,无非这个“公司”不是“皮包公司”,而是货真价实的“创新公司”。

灵感是宝贵的,但对写一首诗来看,不是所有的灵感都一齐是难舍难分的。难舍难分是要把诗写乱的。如同手里攥着一把打火机,用于点火,一个足矣。

碰巧灵感集中,写诗是幸运的。事实上,往往人在触景生情时,灵感会生出一大堆,让人什么都想写,什么都舍不得,怎么办?

这时,还是要解决好情感和认知的关系。虽然无情不成诗,但情只要燃了起来,就不该再与之纠结,剩下的便是保证认知对情的支撑,保证情不空洞才是首选。况且,情再怎么样也是表达的色彩,唯有认知才是表达的实际意义,才能证明色彩的性质。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帝丧国,触景生情,该有多少要表?灵感不可能只生出这几句言语,但是词帝懂得怎么运用他自己个性的表达。

词中既不描景,也不写意,而是用独特的灵感思维“吐情”,又无意唯情是情,反而将显处的情只露给一个“愁”字,而其它处所有的情都置于背景,暗暗交给他自己所经历的认知来支撑。这就是此词选择灵感的特点。

2、灵感的支配

灵感不可以无中生有,但有了灵感便可以支配。支配灵感需要一点经验,否则写诗就像“跟着感觉走”,就成了“小聪明”。

支配灵感也是控制灵感。写诗不一定都是一句挨一句写下来的,允许一边写,一边穿插和更改。通常人们在触景生情时,生发的灵感并不一定在景物本身,也就不必要紧追着去写这个景物怎么样,而是捉住突然产生的感受,因为这才是灵感最关键的价值和写诗的真正意义。

如果本没有灵感,见人写诗就想比试,想起一个格式就手痒,这是不对的,但来了灵感,顾不得自己要写什么,就忙着往格式里套,恐怕写到真要想写的地方,灵感早跑光了,这也是不对的。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写这首诗时,主席并不在前线,也就不可能立马进行对战事的联想,即便有这样的闪念,毕竟现成的东西是容易描状和概括的,还算不上多么深刻的灵感,况且这也不是写此诗的关键。关键的是,主席一定先有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一高瞻远瞩的灵感思维和这一恢弘感受,才捉笔成诗并以独有的豪迈愿望来告诫和鼓舞前线官兵。

这不但符合老人家更独特的哲学思维习惯,也符合当时具体实情。想必这才是真实的创作过程。假如老人家就在前线,一直处于“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一雄壮情景中,冥冥中忽然来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个豪迈心怀,便顺势而得,一气呵成,也说不定。无论如何,老人家是不会为没有灵感感受而写诗的。

这种先捉住感受再写诗的方法,才是对待灵感的正确态度,才是合理的灵感思维的表现,也是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处理具体问题的体现。当然,有些人随便捉住一个偶然得来的句子就写诗,或许有其道理,但扣不上灵感的真实感受,甚至搞不懂什么才是真的灵感,就成了为写诗而写诗了。

只有有效地支配灵感,才能避免为写诗而写诗。这时总能知道灵感为何物,及时捉住它,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出来,也就不困难了。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比较这两首诗。前首层层递进,将灵感通过巧妙的构思均匀分布于四个句子,用“光”和“霜”的联 系连缀起“望”和“思”的关系,又分别以“明”和“疑”与“举”和“低”,这一连串准确精到、前后呼应且自然流畅的动词相辅佐,让全诗无不给人以朴实和谐,清新凝练,不似空灵胜似空灵般的妙韵天成之感。

次首则一换先瞻,又尽显纵横之妙。如何将依依惜别之伤感于不表,以避免俗套?于是,诗仙将重点用于巧置跳跃,以引出联想。这一灵感,是不是既奇特又合理?效果不仅让比喻堪称绝妙,用四个句子便制造出了一场大开大合的欢快景象,更是绝妙。同时,以这样的情调来扣住一个离别时的“情”字,不仅别开生面,亦是绝妙。

不管什么情况下,写诗的灵感都不能理解为简单的写诗“念想”和爬格子,灵感不等于动机。写诗的灵感是“意在笔先”的意思,也就是立意在前,写诗在后,总是先有明确的感受,包括要写的其它重点,然后才提笔写诗。也就是说,所谓“触景生情”,“触”不是灵感,“生”才是灵感,“触”人人皆可,“生”则非灵感不可。

选择和支配灵感是运用灵感的基本功,也是对灵感的充分尊重。要想避免丢失灵感,或防止写着写着游离于灵感之外而跑题的情形,学会选择和支配灵感是有用的。

五、如何对待灵感

任何人的灵感都需要珍惜,何况一个人自己的灵感呢?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要想方设法对各种灵感给予充分对待和应用,不因一时好恶来限制灵感的发挥。

1、注重灵感感受

灵感感受是一个人随灵感自然生发或主动赋予灵感的一些体会、情绪和道理。这些体会、情绪和道理,因为是通过创作反映出来的,所以也是艺术的感受,美的感受,有欣赏性的感受。

灵感感受有不同于一般感受的一面,即不一定通过从感性到理性的严密逻辑思维得来,如推理、判断、分析等,也有未必深刻于一般感受和深刻如顿悟的一面。

以诗仙《静夜思》和《赠汪伦》为例。“低头思故乡”,这种感受就堪比一般,算不得深刻,但美在哪里?美在灵感构思及灵感支配对这一感受的贡献。“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则是绝对深刻的感受,非灵感而不能得,要是做一般感受说出来怕是会吓人的,人家也未必信,但作为诗的感受便妙不可言。

而且,这两首诗的感受都不是靠逻辑判断、推理、归纳等一般思维形式得出来的,靠的就是灵感和灵感思维。

灵感感受是创作的灵魂。已经知道,现成的东西是好写的,感受才不好写。前者无非描描状状,叙叙述述,把平时说话改成诗的说法即可,说成“灵感语言”也成。后者虽也可这般,但没有人生的真经验、真思考、真感悟、真理论,即情感和认知里最深刻的东西,是说不出来的。

退一步讲,虽然现成的东西也需要遣词造句来描述和概括,也需要一定的人生情感和认知,还特别需要形象思维,甚至以形象思维见长,但毕竟躲过了谈感受这一项,就足以使写诗的难度降下来。况且,诗里加入感受并非不能以形象思维见长,也非这样写诗就不擅长形象思维。写诗不涉及感受,基本用不上多么深刻的人生积累,有一般的情感和认知就能满足。

例如,诗句的情感色彩和态度如何,叙述和描写准确与否,语言意思和趣味怎样,包括格式和句法的处理,选择什么样的修辞,等等。

这些虽然也属于情感和认知里的内容,可这些都是基本功,写什么诗都躲不开,连这些地方都算多么神妙的灵感,灵感也就成了“匠工”,是可笑的。

只有诗里的感受才是灵感的最具体的体现,才是情感和认知里最有说服力、最有感染力和最具深刻性的东西。

再比较主席诗中“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和“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两对诗句,哪句话更需要真东西,更经得起品味,不难看出一些端倪来。

归根结底,灵感感受是灵感认知的结果,包括情感认知和认知的认知。灵感认知属于灵感思维,不是针对写诗的一招一式的,而是针对作者背后的生活的。灵感认知需要一般情感和认知做基础,特别在缺少一般认知的情况下,什么样的感受都是难以深入的。

灵感感受既不能离开灵感认知,也不能脱离一般认知。缺乏一般认知,灵感也成不了救命稻草,只有一般认知强大,灵感感受才水涨船高。况且,即便自认为这方面天赋高,自觉灵感感受强大,少了一般认知,包括认知不清,一般感受都可能像“茶壶里的饺子”,换成灵感感受又能如何?

写诗可以速成,成的是皮毛,灵感是无法速成的。即便天才也没有速成的道理,还有“99%的汗水”在等待付出。“磨刀不误砍柴工”。灵感犹如刀刃,不去打磨,随便拿个刀就挥舞起来,即便有感受,很难说这就是灵感感受。

换个角度说,任何感受都是抽象的,摸不着看不见,非细细体会不得而知。用诗的语言说出抽象且深刻的感受,不管得来于一时灵感,还是取自现实生活里慢慢悟出来的,都不再是一般的表达,都是艺术的重新概括,显然这比把现成的东西用语言直接描述出来,要实际难得多。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比较两首诗会发现,前者其实与照相的技术类似,比如取景、角度、焦距、光圈、色彩、明暗等,尽管这些也属于感受的范畴,终不是用语言直接表达出来的,而后者以极具灵感的语言,把即时的感受概括了出来,其难度显然过于前者。

当然,诗有不同的写法和特色,以画入诗和以哲理入诗都是诗的重要创作手段,不好厚此薄彼。唯从灵感讲,因涉及到人的偏好,主观的态度让人产生厚此薄彼之心、之习,还是不鲜见的。

写诗不能因为某一方面难,或某些地方情感和认知不够,就想法逃避。不够的东西可以加紧学习和修养,仅仅为写诗也不能停下脚步。写诗终究是人们对生活的反映,是对情感和认知的特殊表达,要顺应各种灵感需求,而不是把灵感固化为某种倾向。灵感一旦固化,也是它僵化的开始。

王维虽然有不少的诗给人以远离尘世之感,但也不乏具有人情味的作品。

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说明,灵感对谁都是一样公平的,什么都可以写的,除非一个人主观态度排斥,灵感的创造力总是多姿多彩的。

灵感来了,让本不习惯写的写了出来,或让不曾尝试的有了尝试的机会,这不仅能够避免灵感僵化,更有益于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表现。

2、让灵感拥抱生活

有一种观念认为,诗越感性越美,甚至以为不这样就不叫艺术。这种观念是偏颇的。感性是相对的,对一个人感性,对另一个人不一定感性,过去是感性的,现在不一定是感性的。感性会随着人们对它的接触与认识而出现变化。

感性是新奇感的代名词。感性尽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一面,是创造性的体现,而且对增加欣赏的吸引力是有利的,但也仅是感性的一个性质,不是感性的全部意义。不管感性的意义有多少,感性的根本意义在于把人引导到充分认识和感悟上来。

写诗以表现感性为重点而把思考和感受当做留白交给背后,作为一种写法是无可厚非的,但过于表现感性或非此不可,则是对人本身这层意义的漠视。写诗毕竟不是照相和画画,是要用语言来揭示出东西的。

要有意把灵感调控到感受的表达上来。即,不管从什么感性角度出发,都能让作者通过写诗有很好的发现。是需要有发现,才要求作者把写诗和灵感同生活联 系起来。如果离开对发现的需要,写诗也便离开了生活,剩下的即使再有灵感,对人的意义又有多大?

以王维《鹿柴》和《渭城曲》为例,写诗的灵感看似都是感性的,其实内在有着极大的内涵意义,即知性的程度如何。比如《鹿柴》写得很美,但不能否认诗里感性有余而知性不足的一面。

知性是一种智慧,是不满足于感性的表现。诗的知性就是诗里揭示出的感受,是最能给人以启迪的东西,也是最能代表灵感感受的东西。单纯写景虽没什么不好,但缺乏与人性的联 系,便只能是可以尝试的,而不值得习惯于为此而此并以此为乐的。相反,《渭城曲》则能反映出强烈的情感和认知感受,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咏物诗,其中透出以小见大的灵感感受,就多么富有知性。虽然此诗把人性掺入进来得很含蓄,托物托得很纯粹,仅仅凭其一问,便不失作者心中的价值取向。

知性即悟性,是从感性到理性的结合,往往需要很强的理性支撑。用感性引出悟性,用悟性解释感性,于是感性有了升华的价值,悟性也有了借助灵感得来的基础。

悟性既是感知能力,也是对人性自我的提升能力。悟性是一种觉悟,不是自私的,与任何狭隘的聪明和发现无关。换言之,诗里的感受不能受到读者共鸣,就谈不上知性,更谈不上从感性到知性的上升。

人人都有感性,却不一定就都指向知性,也没有什么人的知性可以是凭空得来的,知性比感性可贵得多。

写诗的人没有一点知性是不可能的,况且写诗本身就代表一定知性。这个层面的知性还说明不了什么,写诗也不是为了炫耀这点简单知性而写诗的。写诗是要通过自身的感受给人以启发,靠简单的这点知性是做不来的。

一个人为什么写诗?只照相似的写诗毫无意义。诗到底是表情达意的,不说出对外界的感受怎么成?话说回来,怎么写诗是因人因诗而异的,要看一个人、一首诗具体的灵感和相应的情感与认知的成分怎样。

让灵感拥抱生活,是灵感思维的积极表现,也是增强写诗自信,避免受不良先入为主影响而导致写诗脱离实际的根本出路。


后续:2《写诗与灵感(二)》 

 3《写诗与灵感(三)》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4) 查看   收藏(16)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