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陆一   
  • 注册日期:2017-12-25
  • 最近登录:2022-01-19
  • 粉丝人数:12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本次擂台赛之陋见

陆一 发布于2018-09-26 16:12   点击:2315   评论:23  
      此次擂台赛至今为止,一首《咏庐山》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首先它被众评委热捧,纷纷给出高分,即使有少数评委意见相左,但终因“寡不敌众”,致使此诗成为目前的最高分。而与此相反,大多数诗友却对此作品的水平和内涵不认可。但最终该作品的评分结果由众评委说了算。首先亮明我的观点,我比较赞成评委烟雨楼台和焚琴煮鹤的观点,亦欣赏诗友八卦掌付的诗评“只许江梅一点酸”中的见解。
      首先这首诗上来就两句废话,然后颌联就是对苏、李两大家写庐山名句的质疑。作者有何德何能直接挑战苏、李的名句,说好听点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难听点是不自量力。颈联被认为是此诗的精髓。但无论评委如何给该联添加更多的想象,发掘再多的意境,而作者想表达的,无非是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庐山会议彭大将军因万言书上谏而受到不公正对待,世上从此已无像彭这样的国之柱,而惟剩依“大山”的"採药人“。其实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发生了太多的政治事件。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在庐山举行了两次合作谈判,为结成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民抗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后来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的三次会议,中和国家领导人三上庐山,在这里搏击交汇中国的政治风雨。作者想以颈联来影射历史,引起诸评委对此诗的兴趣。但用这种春秋笔墨的手法,作者力有不逮,本想通过尾联强化一下,增加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效果,但反给人有欲盖弥彰的感觉。中共中央庐山三次会议,党史等有关文章已有结论(见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诸多评委对后两联感兴趣,不知是不是因对政治的兴趣引发。如是,我奉劝诸君,诗可针砭时弊,但不可越界踏线。如想表现自己忧国忧民,学学杜甫吧。
      最后,我对当下的擂台赛形式、评委产生及评分有点看法。如果是一种游戏,也就算了。但通过评委打分并根据分数高低来排序,就要有一套适当的规则。首先,评委是如何产生的?评委能否代表吟坛真正的水平?像目前这种派廖化作先锋的做法,如果廖化走错路了,诸评委们都要跟着去吗?评委要对得起这称呼,要么没时间不当,要当评委就要负起责任来。
      不当之言,敬请批评指正。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21)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