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D帝 男  
  • 注册日期:2011-08-17
  • 最近登录:2024-04-13
  • 粉丝人数:38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重读《锦瑟》

D帝 发布于2018-10-11 12:27   点击:1289   评论:2  
在中国诗歌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经常一首诗,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主题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吵了上千年也没个结果,但是它就是一首很有名的诗。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李商隐的《锦瑟》。
历来说李商隐的人,对这首诗总是津津乐道,但是只要追问它的主题,就只能是一通瞎猜。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古典文学的老师就说,别猜了,猜对了李商隐也不能活过来对你点头说yes,恭喜你答对了。这种诗,你就吟诵,感受它的音韵之美就好了。当时我听到这个言论,内心真的是崩溃的。
不过,你听听看: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多美。这就够了。
其实李商隐还有十几首无题诗,也是这样。我们都知道的那首“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无题中的一首。也是音韵美妙,但是不知所云。其实也不只是李商隐,杜甫的著名的《秋兴八首》其实也有点这个意思,意义并不那么明朗,但仍然是千古绝唱。
都说外国人学中文难,难在哪儿,就在这里。认字只要记忆力好并不难,难的是,逐步走入这个符号的原始森林。那个深度,是没有尽头的。
在一个中国文人的世界里,世界万物都被符号化,所有的符号都有无穷的意义纵深,每一层意义纵深,都被拿来和其他意义杂交,编织在一起,形成新的意义。这在中国古典诗词里就称之为典故。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说,“书面语言就是一些符号的纺织品”,这用在中国诗词上,那是非常贴切。就是像锦缎一样的纺织品,各种原始符号被杂交在一起。
理解了这个过程,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中国的诗歌到了唐朝就能极盛。那些符号像大树一样,开枝散叶,不断地长,不断地长到枝繁叶茂,到了唐朝,中国文字的遣词造句的表现力达到一个高峰。那为什么唐朝之后衰落了呢?不是文人的创造力衰落了,而是符号意义堆叠到了一个负担太重的程度。
晚唐的诗人,比如韩愈、李商隐,用典故用得,已经到了让后来的注释者都受不了。有人嘲笑李商隐,说他作诗就像“獭祭鱼”。什么意思呢?传说,水獭这种动物有一种习惯,经常把捕到的鱼陈列在岸上,像陈列贡品一样。这叫獭祭鱼。这用来说李商隐写诗时,也要把书铺得满地都是,干嘛?找典故。所以,后来中国的诗人就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唐后无典”,唐朝之后的事,咱就别当典故写在诗里了,那是谁都受不了的军备竞赛。咱们比学问,就用唐朝之前的典故就好了。负担太重了,谁都受不了了。
我们再回头看李商隐的《锦瑟》,你还觉得它的主题不明还是个问题么?就说其中的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短短14个字,其中包含的符号:庄子、庄生梦蝶、庄子所在的楚国、梦境、望帝杜宇、杜宇幻化的杜鹃鸟、蜀国、春天、庄子所代表的清醒、放达、杜鹃啼血的故事代表的愤恨、哀伤。所有这些东西化合在一起,何况后面还有无穷无尽的深度。
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特殊性!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6)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