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黄河吾爱   0岁
  • 注册日期:2015-02-23
  • 最近登录:2024-04-18
  • 粉丝人数:4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诗理

黄河吾爱 发布于2018-11-20 09:26   点击:1616   评论:0  

 

作者/黄河

在诗词理论中,清代叶燮认为,“才胆识力是创作主体,是作家个性心理质素最完整的概括,堪称“心”学。

所谓,是指诗人的艺术才能和才华,具体包括诗人观察、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以及艺术地表现“理”、的能力。所谓,是指诗人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创作中表现为自由创作的艺术精神。所谓,是指诗人对事物之理、事、情特点的辨别能力,又指对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更是鉴别诗歌及其艺术表现特征的能力。所谓,是指诗人运用形象刻画概括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功力和笔力,以及独树一帜、立一家之言的气魄。是诗人创作中不同于他人的独创性的力度。

叶燮认为,才胆识力四者之中,处于核心和主宰的地位。而四者之间又具有一种交相为济的关系,既依赖于,又能延展深化为,而则必须要来承载,惟力大而才方能坚,故至坚则不可摧。历千百代而不朽者以此。昔人有云:掷地须作金石声。因此,没有的作用,是不可能充分展现出来的。总而言之,才、胆、识、力四者不可分割,而且相互,相互滋润,共同构成了创作主体的个性心理结构。诗人做诗,只有充分调动这四种心智机能,使之有效协作,方能写出优秀的诗篇来。所谓,就是识别诗的正路、高格、要义,是以为汉魏晋以及盛唐之诗为师法的典范和臻至的目标。这就需要诗人或者诗歌欣赏者具备一定的艺术鉴别能力,能出诗歌艺术水准的高低,也就成为学诗者的首要条件。入门正立志高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辨别诗家各体;“是学诗者主体修养最重要的因素,关系到对诗歌的审美欣赏与判断能力。包含了入门须正立志须高,这是学诗者必须具备的真识。在这里,作为审美判断能力的力,属于诗歌创作主体有别于客体的内在能动性,在内涵上被赋予了独特的诗学规定性

清朝初年叶燮在《原诗》中力图探求诗歌的本原,建立了一个以”“” “”—— “”“”“”“为基本框架的诗歌理论体系。为此现当代学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一扫前人众多诗论中道家和禅宗虚无缥缈的神秘气息,以及那种点悟式的评说方式,代之以理性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史、 论、评相结合的评说方式,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显示出作者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这个特点,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美学著作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叶燮的论述具体分为六个方面: 一是审美客体论” “”“来解释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这里,是可概括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普遍性范畴。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都是 ”“”“的反映,而则是”“”“得以产生、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因。的流动就是美现实美与客观”“”“是统一的。二是审美主体论叶燮认为,理、事、情是诗歌艺术的现实基础和表现的客体对象,但其本身并不就是诗歌艺术作品。理、事、情表现在诗歌艺术作品中,必须凭借作家的主观条件才能实现,因此叶燮又提出了反映创作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才、胆、识、力说。这四个方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存在着内在深层的逻辑关系:是整个审美创作活动得以实现的首要条件,必不可少的中介因素,的载体,而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是艺术家世界观和艺术观最直接的体现,是创作主体进行独创的主观条件的核心。 三是艺术创作论叶燮的艺术创作论主要包括创作法则、 艺术思维诸方面的理论。既然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理、事、情的反映,那么所谓的创作法则,从根本上说乃是自然之法,是虚名定位的统一, “活法死法的统一。关于艺术创作思维,叶燮以一个字精妙地把艺术创作的主客体起来,创作主体之客体,准确生动地体现了主体对客体有意识、有目的的选择与熔铸过程,即艺术的构思与表现过程,所以艺术作品中的客观事物即理、事、情不同于现实世界中的理、事、情诗所表现的诗理就是不可名言之理,不可施见之事,不可径达之情,表现方式则是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四是艺术发展论反对复古,主张创新,也是叶燮艺术发展观的核心。叶燮从宇宙论出发,看到其中的古今递变,确认天道十年一变之理势,认为变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再由此而推及到艺术,认为艺术创作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因为无论是艺术的客体还是艺术的本体都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所以艺术创作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的目的是为了启盛,重新振兴艺术;而的途径就是继承和创新。五是诗品与人品叶燮对诗品与人品相统一这个中国古典美学传统命题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发挥,他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与作家本人的真情实感()、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胸襟)之间应该是相互统一的,而胸襟又有着内在的相关性。是普遍意义上的;是主体具备丰富的社会和人生经历后而生发的而三者之中,胸襟处于最核心地位,它是主体在经历了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涤荡之后而升华的大情感。六是《原诗》的体系特征不是局限在对作家、作品枝枝节节的评论,而是始终把艺术问题提到哲学高度来进行研究和探讨,显示出作者高超的理论水平;作者力图以理性来为艺术立法,以理性思维来把握艺术。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