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蜂巢秋雨 男  0岁
  • 注册日期:2015-10-18
  • 最近登录:2023-07-17
  • 粉丝人数:58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说诗道词/天蕴

蜂巢秋雨 发布于2018-12-21 23:14   点击:1287   评论:5  

说诗道词

 写诗词是把自己内心的感受,用文字来表达的一种文学创作方式。好的诗词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召力。要想写出一首好诗词并不容易,在写诗词的过程中,需要对诗词中所用的语句、结构、词性、乃至所表达的意境进行反复推究,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写诗词的要领是:尽可能把每一个字或词的含义表达清楚。做到层次分明,结构紧凑,起承有序,转合得体。 尽管每个人写诗词的风格不同、角度不同、感受不同、用意不同,但共性之处还是可以借鉴的。

我曾经写过一首《南乡子  钱湖泛舟》

碧水映芬芳,柳色晶莹翠带长。似觉已成天外客,疏狂,对饮湖神与玉皇。

雨后复斜阳,难敌荷风扑面香,叶转珍珠行不定,清凉,细语催人入梦乡。

我的一位朋友读后说:“老兄,你的湖水也够厉害,连芳香也能映射出来”?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自己犯了一个逻辑错误。于是改成“碧水映山光,柳色晶莹翠带长”。所以说,一首诗词须经反复推敲,有些不经意间留下的病端,能在反复推敲中发现和消除。

在网上,经常看到在有些诗词作品里的用字、用句不合逻辑和情理。有些是不经意的,自己没在意,有些则是概念模糊,吃不准。我举几个例子:

1、我写的“碧水映芬芳”,粗看没什么问题,细究却存在逻辑错误,因为碧水映不出芬芳来的。

2、一位诗友写的:“一江春水去无声,幸有扁舟同月明”。同样,粗看没有问题,细推则不合情理。只有日月同辉之说,没有舟月同明之理。舟月是不可能同明的,这不属于形象思维之列。

3、另一位诗友写的:“官商一脉好相酬,曲阁暗通春胜秋。”曲阁暗通,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其意就是暗箱操作,其思维构想合乎逻辑,但词语表达不合情理,令人费解。

当然,各人的诗词风格不同,有的人喜欢说得明白,有的人喜欢说得含蓄,留有余味,这些都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是说越含蓄越好,以致含蓄到别人看了一头雾水,不知南北。在我看来,无论含蓄与否,总得让人有个认知、认可的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写诗词应该虚实结合,更须拓宽想象的空间,但要看你写的内容是什么。如果诗词光写实,就会味同嚼蜡。如何拓宽想象的空间,使得你的诗词内涵丰富,形象生动,这就需要你不断学习和知识的积累。与此同时,你的想象必须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例:“似觉已成天外客,疏狂,对饮湖神与玉皇”。在当时,自己的感觉已成方外之人,把(湖神和玉皇)不存在的东西,写成存在,这种想象是合乎情理的。这种虚写的方法,增强了词的趣味性。

“叶转珍珠行不定,清凉,细语催人入梦乡”。这是实写。雨后,荷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风吹荷叶,就象一颗颗滚动的珍珠摇曳不定。清风徐来,凉爽宜人,微波荡漾,犹如娓娓细语,象在诉说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又象是一曲美妙的催眠曲,催人进入梦乡。由于诗词受字数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的意境面面俱到,留下一些余味,更能增加了诗词的可读性。

你如果有了一个很好的素材或者构思,在用文字表达时,要考虑到词语的组合、结构安排的合理性,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如果语无伦次,上下颠倒甚至杂乱无章,再好的素材也难以让人喜欢。

 很多时候,我们在写诗词时会感到词汇缺乏,感到词不达意。这不仅仅是初写的人有这种感受,经常写作的人也会有这种感受。原因是人的思维经常处于起伏状态,人是不可能使自己的思维始终处于一个亢奋状态,就像人需要休息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人往往会产生惰性,常常会产生怀疑自己能力,产生放弃的念头。所以说,人是需要坚持,需要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一样,这就是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

虽然,百分之百的努力,并不等于百分之百的成功,还在于方向的选择。无论成功与否,只要你能坚持,在你努力的过程中,就会在从中感到充实,感到快乐,感到宽慰。

我们在写诗词时,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1、 语句的用运

诗词与散文不同,它受格律和字数的限制,不能随意发挥。所用的字或词必须高度凝练,具有概括性,更需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李清照有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使用的语句显得十分优雅、清丽。就“绿肥红瘦”四个字来说,在格律的条件下,我们可作相应的调整。如果把它调整为“瘦绿肥红”,这样的句子是成立的。如果再把它调整为“肥红瘦绿”,这样的句子也是成立的,这就要看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

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能调整。苏东坡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气势磅礴,犹如万丈瀑布,飞流直下。就“大浪淘沙”四个字来说,是不能进行调整的,如果把它调整为沙淘大浪,或者是浪淘沙大,显然,这样的句子是不成立的。因为它有一个前提,只有在大浪的情况下才能淘沙,这种逻辑关系是不能改变的。同样,许多词语和成语的使用,要有选择性,在使用时必须具有合理性。

2、 词语的组合

一首诗词是由很多的词语组合而成,因此,用什么样的词语组合十分重要,这要看作者的底蕴了。 我的朋友在网上建立了一个Q群,专门探讨诗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对诗词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Q群的诗友写了一首绝句:“墨彩染天穹,韵和窗外风。长歌摇烛影,已下夕阳红”。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具有一定功底的,而且有潜力之人。写诗词意境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词语组合,再好的意境也无法体现。在这首诗中,还是存在有待推敲的地方。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墨彩——原意是浓墨重彩之意,墨——用字不当。墨彩无法和结句夕阳红贯通起来,整个天空都黑了,那么,夕阳怎么能红起来?改为:浓彩就能贯通了。韵和——和:参和之意,在这里是仄声,而不是平声字,这样形成了孤平。长歌摇烛影——晚霞满天、夕阳将下,天还没黑,何来烛影,用语不合情理。 所以说,语句的组合和用运必须仔细推敲。
      “遮天闭日黑云汹,银钩划长空。惊涛骇浪舞狂风,惊雷撞巨钟。玉珠落,树如葱。千山断行踪,青烟飘逸绕群峰,悠然竹影躬”。这是另一位诗友的作品,词牌《阮郎归》。从整体来看还是不错的,把雷雨的情景描写得很细致、到位。但“撞巨钟”“树如葱”、“竹影躬”等句用词不是很舒畅,整篇感觉还是直了一些,少了起伏感,如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词中,那就更耐读了。

八声甘州·剑门关怀古:“看风烟滚滚漫雄关,奔雷正惊心。说五丁开道,暴秦入蜀,鬼哭神吟。自此川中大乱,金鼓扫梵音。回首征夫路,一派幽森。   痛悼将军碎首,看马蹄勒石,斧钺难寻。枭雄随天远,飞瀑击潭深。想当年,挥戈白战,裹饥饱,热血作甘霖。怀君梦,高山仰止,壮志难禁”。这是另一位诗友的作品,该词气势磅礴,很有力度。作怀古诗词比较难,是需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在《八声甘州》词中多有领字,词中的领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运用得好坏,会影响到整词的质量, 就这首词来说,整篇十分舒畅,令人赏心悦目。只是在领字运用上还要注意,词中的“幽森”、“裹饥饱”等处略显生硬。 
          写诗词的最好方式是相互探讨,才能有所提高,而且是事半功倍。如果相互不交流,自己埋头写作,水平提高不快。何况相互交流也需要有勇气的,不要怕自己的作品会被人嘲笑,要正确面对他人的评说,也许,你能从别人的评说中得到启发,从而修正自己的不足。

3、 诗词的结构 

无论你用什么方式写作,都绕不开诗词结构这个环节。如果结构安排不合理,就会损害诗词的整体质量。诗词的结构主要在于语句安排紧凑,能承上启下、转合得体,语句表达有次序,使诗词的内涵表达清晰、隽永。

 我举两个例子:《江南春》·夏日游湖——“临酷暑,柳低垂。邀朋登画舫,呼友赏荷姿。湖波荡起清凉意,自得逍遥载暮归”。这是Q群的一位诗友的作品,已经过几次修改。从整体来看,这首词的结构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布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用语逐句递进,最后结句显得风趣有味。不失为一篇可读性较强的作品。从中也可以看出,诗词的结构安排得合理,作品就显得有生气,但就其整词的深度来说,还存在有待于提高的余地。

《浪淘沙》.咏竹——“绿竹自猗猗,素雅相宜。人生淡泊惧何词。弄笛吹箫看日月,秉性难移。     虚节作云梯,欲与天齐。襟怀若谷把诗题。听雨观霜经冷暖,傲骨长栖。”这首词的整体结构安排还是不错的,条理也比较清晰,但上下片变化不大,有些语句有待推敲。例:人生——你是在咏竹,不是在写人,如果想以物拟人,最好用暗示的方式。虚节——只有劲节、虚怀之说,没有虚节之理,如果竹节虚了,不倒下来才怪,用词不合情理。如改成:“劲节作云梯”就合乎情理了,而且更加体现了竹子的品格。  

4、 诗词的内涵表达

写诗词的目的是表达内涵,或言志、或抒情、或写景、或者叙事记史,都是通过文字来表达内涵。我以我们诗社十四集诗集中陈无倦、傅璧园两位老先生的诗为例:

陈无倦:读元章兄《静观流叶》

纵横观察目光深,流水行云论古今。说梦精微楼外语,话诗隽永牖边音。

不挥一掬悲酸泪,但示十分无奈心。历史舞台依旧是,前人唱罢后人吟。

我读过叶元章老先生的不少诗词作品,十分敬佩,从中受益不浅。却没有读过叶老先生的《静观流叶》,对书中的论述也无从知晓。但从陈无倦老先生诗中的记述 “纵横观察目光深,流水行云论古今。说梦精微楼外语,话诗隽永牖边音” 中可窥一斑,定是至理至深,精微隽永。

陈无倦老先生的诗,无论从起、承、转、合,从粘对、对仗、词性、词语组合上来看,都是十分精致的,整诗犹如行云流水,十分舒畅。首联和额联是对《静观流叶》之书的精辟描述,颈联是对叶元章老先生的经历和为人品格的敬陈,尾联是相互慰勉。整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笔风老辣,令人赞叹。

 我们再来看一看傅璧园老先生的诗:

                           秋窗·一      

如火青春去不逢,流年雨雨又风风。唱回清梦鸡声远,催却韶光驹影空。

邮亭驿馆寻常迹,马背车窗何处踪?洒向长空泪成血,一林霜叶半林红。

                                     ·二

高天爽气碧云开,满目西风着意催。静夜卧凭书一卷,晴窗暖借酒三杯。

东篱黄菊采还有,北地飞鸿去又来。虽老犹然英气在,五昙原有。


傅璧园老先生已是90多岁高龄的人了,他今年送来的稿件,字迹歪歪斜斜,很难辨认。令人敬佩的是,他用抖动的手,至今依然笔耕不止,这种精神实在是让人敬仰之极。他的诗用笔有力,掷地有声。

现在我简单地解读一下傅老先生在诗中所表达的内涵。在秋窗(一)中,首联是对过去的追忆,额联是今天的实况,颈联是今日和过去状况的对比,尾联是悲壮心情的陈述。整诗结构完整,表达有序,条理清晰。在秋窗(二)中,秋高气爽,西风勤催,每日以书酒遣怀。花开花落,雁去雁回,岁月去之何迅,但心中英气依然长在。结句更是苍劲有力,内涵丰富、意境深邃,使整诗达到了高潮,更使读者读后回味无穷。(注:五昙——词义有多解。在诗中的昙字是指昙花,有昙花一现之说。五昙是指五朵昙花,在这里暗喻五个手指。)

从以上两位老先生的诗中可以看出,他们把诗中的内涵表达得十分清楚、生动。表达的笔法精炼,令人赞叹不已。

写诗是益智、益身、益心之举,虽然在诗词创作的过程中十分辛苦,但苦中有乐。当你创作出一首自己十分满意的作品,心中那种快乐的感觉是别人无法分享的。何况一个人精神上的快乐,是最大的快乐,是任何金钱和物质都无法替代的。

 陆游有句:“汝真果学诗,功夫在诗外”。要想写好诗词,并不能光在文字堆里用功,需要获得丰富的知识来充实基础。更需要有历史、地理、人文、自然、乃至佛教、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当你写了一首诗词以后,是需要进行认真修改的,自己的作品首先要使自己满意,如果连自己都不满意,这样的作品肯定有不足之处,何况自己满意的作品并不代表着别人的喜欢。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的一种境况,当自己作品的用字、用句存在不足之处时,一时实在是想不出可以替代的字句,应先放一放,读一些古人或者他人的诗词,或许能从别人的诗词中获得灵感和启发,来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但不能久放不续,放任自己就会产生惰性,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习惯。

在我看来,不管你的基础如何,只要有兴趣,只要你能坚持多读、多写、多走、多看、多悟,并能持之以恒,你所创作的诗词作品,一定会有根本性的变化,会有质的飞跃。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9) 查看   收藏(4)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