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写诗:几点知识性认识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9-01-14 09:36   点击:1779   评论:1  
五绝 以诗代序
但凡人走路,岂可不抬头。脚踩糊涂步,坦途通是忧。
——以下是给诗友来此互动的回复,攒在一起便成了杂谈,分别涉及到一些认识,其实也是一些基本知识,故称作知识性认识,从原处摘来搁此,算与更多的诗友切磋。

写诗:几点知识性认识

 

一、关于“天人合一”

  在拙文《怎样的认识对写诗更有益》下复酬笔道留言诗友:

同意朋友说的“天地人和诚一体,是大自然情意酬。”不过,把“天人合一”变成现实的还是人这个主体,没有人的靠拢大自然,也就没有“天人合一”的实现。

大自然就在那里,是永恒的规律,人不走近这个规律,也就不能真正理解大自然是什么,更谈不上把握大自然的规律。

把握大自然的规律,无非适应和改造这两种方式。适应是改造的前提和基础,改造是适应的活学活用。适应的底线是顺应,顺应也是改造的底线,唯改造的高程是创造,创造也是顺应的高程,是最好的适应。

天人合一,说到底,是人作为大自然的一份子,应该如何站位、选位,并形成什么做为,且怎样解决与整个大自然和谐生存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中,人永远是积极的因素,而不是被动者,所以那些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概说成顺应的关系,而否认人对大自然的改造权利,是有概念问题的,是不分青红皂白的。

顺应,永远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底线,不代表这种关系的必然走向。人与自然的真正关系和走向,是对包括自身在内的整个自然规律的运用,即通过合理的改造和创造,来更好的适应整个大自然的存在规律和变化规律,也包括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其意义就包括所谓“改造客观世界,也要改造主观世界”。

不改造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就等于摧毁。当然,这里有人类认识程度及其客观发展局限问题。

这个地方可以列出一大堆例子来,好的、坏的,也包括尚难以定论的,因而这是一个大话题,不一定就局限于前人宗教似的理念,也不一定非得把顺应自然和改造自然对立起来而弄得昏天黑地。以诗代语,---

人与地球同自然,为何对立总相煎。应归彼此知音少,互不调和生活权。

(原址:http://www.52shici.com/posts.php?id=210530 2018-12-25 18:44

 

二、关于诗的理解

  在拙文《怎样进行诗的碰撞》下复小坐诗友:

朋友这段话很符合我意,看来彼此心同。诗不单单靠几个文字写出来的,仅仅如此也写不出来,写出来也不是诗。

诗是人的做为以及这样的发现,然后所形成的文字。或者说,诗是对各种各样诗意人生的记录,并非靠灵感带出来的这点“诗意”才是诗。朋友或可去翻一翻这里旧版拙文《雷锋的诗》,会看出我与朋友的认识很一致。

朋友这段文字也极其慷慨,这不仅是诗意,也就是诗。至于朋友用到了“理想主义”这个词,亦入人心。这个词当今对相当多的人听来很可怕,也躲着走,可是恰恰是这个词才特别符合社会主义性质的,没有理想主义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理想。

一方面期望社会主义体现空前胜过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以表现这种跨越而来的社会必然优势,让人坐享其中之福,一方面人的思想还迷恋地固守于自然发展的乐趣,害怕与资本主义思想意识相区别,什么都想兼得,都想投机,就是不愿主动提高和革命,这是不是可笑可以不谈,至少会掣肘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前进的速度。

朋友这首诗又是很好,更证 明了什么是真正的诗意。诗与真正的诗意之间唯一可隔的就是一层“窗户纸”,即一点写诗知识和相应语言能力,离开了真正的诗意,写起诗来就永远如同攀山越壑。

说到此,亦有几句,就题《闻长沙大雪》:

飞雪长沙弄远奇,寒潮剩与大京畿。遥遥千里人无异,此处悠悠彼处宜。

(原址:http://www.52shici.com/posts.php?id=210841  2018-12-31 20:51

 

三、关于文化与教育

  在拙文《写诗与年龄》下复大漠鐡夫诗友:

朋友提到的这段郭德纲相声听过,代表了郭德纲相声的核心思想,不过只要承认相声是一种文化娱乐或艺术形式便足够了。

写诗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但凡文化都与塑造人、影响人、教育人有关联,不往好处影响,就往坏处影响,没有中间站位,也就是没有所谓“纯粹文化”。教育不过是专职之事,不能因不是这方面专门职业,便偷换概念地来否定其它文化职业对人的影响意义。

郭德纲的观点是对文化责任的逃避,既是当今社会功利之心的反映,也是社会治理简单化、挂一漏万和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混乱局面的助推者,这在哪篇拙文里早就抨击过的,深不以其为然,且鄙视之。恕不与朋友见同。几句郭德纲印象”,--

功利之心带坏人,坑蒙拐骗瞎胡抡。不思文化为何事,迎合时风乱逗贫。

(原址:http://www.52shici.com/posts.php?id=211428  2019-01-03 13:23

 

四、关于互动

  在拙文《怎样进行诗的碰撞》下复树阴照水诗友:

就喜欢这种联 系实际,有依有据,进而有内容,不浮思,能踏实下心来而使内在稳重的想法和说法。不喜欢满脑子这样那样的观点,遍满地己对人不对,这行那不行地宁可自以为是,也不怕没有自己东西的胡乱思维。

这些思维除了显摆炫耀,就是连观瞻都做不到的摆设,其实是坏汤的老鼠屎,不仅白白占地方,且一坏就是一锅粥,给人以怎么都无法收拾的不可救药的坏印象,简直让人闻着憋气,看着堵得慌,听着乱糟糟一点美感都没有。

朋友这个留言好,想和说都很到位,且行文也挺棒,让人觉得舒服、省心、放心、且有希望,能期待,这才是美感,无可挑剔。得几句以励友,---

年轻莫让诗怀老,应似春花好好开。多少豪情休付酒,一干岁月正登台。

浅尝辄止唯余憾,矢志不渝方骋才。美梦贪杯空醉死,肚生白发瞎胡来。

(原址:http://www.52shici.com/posts.php?id=210841 2018-12-27 23:35

 

五、关于网上写诗

  在拙作《五律窗前》下复吾波诗友:

谢谢朋友有诗来。这首诗坚持将九青进行到底,且诗境很好,深感才气之秀,此晚得读此一美赏,也是不虚。

唯略感真实有欠,时令不合,且老在非时令里似的,一直收不回来,也就让人落不了地。非时令是联想部分,怎么也得收回到现实才好。个见。

或者,这是不是网络写诗的一个通病?即一切的美都是从脑子里出来的,忘了与真实情景中此时此地的呼应。这样想也可能不确,朋友定夺。得几句:

人从何处站,何处即为凭。纵有遥风起,安无此地兴。

纤枝虽一晃,大树已千承。万里须相系,失呼如失应。

(原址:http://www.52shici.com/works.php?mem_id=5584&works_id=1598309 2018-12-28 00:17

 

六、关于诗里的概念

  在拙文《写诗不在写诗本身》下复云深鹤闲诗友:

朋友这样解来便好理解了。“是针对前面的诗而反作,所以用了更。要2首连贯起来就好理解”,这样一说,这个字有道理,可惜一反一正,字却是递进用的。

倒是对朋友就文章二字的解释很赞同。诗大小也是文章,有文章的明显要素和同样对行文完整性与一致性的要求,唯的概念单提出来,就与文章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狭义概念,这时也就不便以为文章还包括诗,因为它们已经是并列的概念。

按朋友的解释,再结合对贵诗的语境分析,深感文章二字似乎应是文操的意思,或许这个意思更接近些。至少如此一来,对无闲弄为虚名这个意思有概括作用,并往下引申了一层,上升为了人人都能共识又启迪人的高度。

这也恰恰是写诗之法。比如,技法上环环相扣,前后呼应;语言上精准凝练,上下通畅;意思上发人深省,引人入胜。

当然,朋友可以坚持原来的想法,我说的也不一定正确。总之,明白了怎么回事,就感觉比先前头颅大好得多,也不再觉得古得似窑砖了。谢谢朋友。----

拨云见日好宜人,满目天晴满目新。不复昏昏颅脑胀,严冬一感四周春。

(原址:http://www.52shici.com/posts.php?id=210427 2018-12-28 15:56

 

七、关于人的经历

  在拙文《写诗与年龄》下复树阴照水诗友:

“一份经历一份智慧”,说得好。看得出朋友还是很清醒有理性的,这也是自知之明的美德,不过在当今这个鱼目混珠的时代,有些年长者也枉为年长,甚至带坏了一批人,这样的人则不配看他一份经历一份智慧”,以其为教训来吸取倒是必要的。也就是,既要“边行边反思”,也要边看边反思”。--

树高三十尺,拔地出支撑。顶力浑千仞,苍天自可擎。

(原址:http://www.52shici.com/posts.php?id=211428 2019-01-03 12:21

  在拙文《写诗与年龄》下复子宏诗友:

“老要张狂,少要稳当”,朋友说的不错。老气横秋总是不好,所谓老马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不过以何“老要张狂”,也就是文中说的成熟+旺盛生命力”。相比之下,何来少要稳当”,无非是说年轻虽有朝气,因还不成熟则要谦虚谨慎。这其实也是尊重人生的自然规律。---

旭日夕阳升降间,人生一世苦连环。来时不识风和雨,去处方知是过山。

(原址:http://www.52shici.com/posts.php?id=211428  2019-01-03 12:54

 

  【后记几点补充。写诗摆脱不了知识。知识不是摆设,是拿来用的。既然用知识就有个怎么用的问题,这就要遵循一定道理。道理也是知识,却是知识的知识,只有通过认识才能明白。

  知识或可死记硬背,即便用不来也可蒙蒙人。道理是死记硬背不来的,一旦死记硬背得来也就还是知识,当不了知识的知识。要明白道理,就只有通过认识来解决。

  认识既是以针对知识和道理为目的开始的,也是从学习和明白知识和道理开始的。那种以为学到点知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用起来,实际是囫囵吞枣的,也最终用不好知识。

  知识的好处是能够让人按部就班地做事,像机器那样可以有程序地劳动,但没了道理支撑,人则连机器都不如,毕竟人是活的,也就多出来了需要靠道理来保证。

  实践证 明,人要做事该像机器就得像机器,避免自作主张,尤其要避免偷懒,特别是避免想方设法强词夺理、找借口、钻空子、有意无意偷换概念来对自己有利,而在该像人时就得像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最大程度利于做事和形成创造,这才是好样的。

  知识和道理总是连在一起的。知识蕴含道理,也是道理的载体,道理是知识的成就者和最终的存在意义。知识和道理都可以形成创造,其结果有物质的,有精神的,最终又无不是各种知识和道理的凝结和进步。

  知识是道理的核心与基础,任何道理首先要基于知识并有知识性。没有知识性的道理是空洞的,虚无缥缈。相反,受主观制约,人的认识是千差万别的,知识与道理不一定成正比,如果道理错了,知识就一定是被扭曲了的

  知识和道理都有真伪之别。凡不符合人类总的发展规律的,哪怕是暂时被认为有用的,也最终成不了真知识和真道理,如唯心主义,也包括形形的世俗学问,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

写诗也存在真假知识和真假道理的问题。例如,成见、偏见,以及对有关知识和道理的绝对化、极端化、扩大化解读,也包括不恰当的简单化或复杂化对待,都无疑是伪知识和伪道理,即使可能是站在正确的知识和道理上的,任何一点扭曲也定然适得其反。

真知识和真道理总是经得起长长久久验 证的知识和道理,不以人的信与不信为转移。知识和道理尽管是人主观认识的结果,却是对客观实践规律的反映,离开了客观规律,所有的“知识”和“道理”也就不再是真知识和真道理。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2) 查看   收藏(3)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