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缘wz 男  0岁
  • 注册日期:2016-05-18
  • 最近登录:2024-04-24
  • 粉丝人数:35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诗词对仗讲座

缘wz 发布于2019-01-21 13:58   点击:15876   评论:2  

诗词对仗大致分法为以下方面:

1天文:天日月星辰阴阳斗宿云霞虹霓霄汉风雨雷电霜雪雹露雾霰烟天空宇寰晖

2时令:年月日时昼夜岁节朝夕晨昏春夏秋冬伏腊寒暑

3地理:山川陆地海洋江河峰峦岭嶂郊原野京国邑关郭

4宫室:房屋门户窗牖楼台亭阁宫殿阶壁坛榭阙垒井栏

5器物:舟车轿刀剑床席干戈杯盏盘箸钟鼓灯镜辔屏棹

6衣饰:衣裳冠履裙带巾簪钗镯盔甲衫袄袍靴鞋袜裘绶

7饮食:茶茗酒肴酿馔粥饭菜丹果汁浆液糕鱼肉面馍蔬笋盐

8文事:笔墨纸砚诗词书画章典图籍文句箴赋琴瑟简筹

9植物:树木花草杨柳李桃菊兰松梅竹麦枝叶苇荻柑橘

10动物:马牛羊犬鸡鸭鹅豚猿象虎兔狐鼠鸥鹰雉鹤龙凤

11人事:才情荣辱道德志趣功名品格恩怨歌舞羞惭妒宠 爱憎感言吟笑行

12人伦:父子兄弟夫妻祖孙儿女叔姑姨婆媳侄渔樵友朋

13形体:头脑身首发肤指掌麟爪羽角眉目心胸手足唇齿

14代名:吾我子君尔汝余其之焉奚孰谁那彼伊若己或他

15方位: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边沿角旁侧内外中里表

16数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单双孤独两匹 群几半众兆

17颜色:红黄素青紫白赤橙绛绿朱赭蓝黑缁黔丹粉皓绯玄玉银

18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9人名:(如秦皇、汉武、宗泽、岳飞、庾开府、鲍参军)

20地名:(如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专名(如黄河、太行、宝钗楼、铜雀台、瓜洲渡、大散关)

21联绵字:如葡萄、苜蓿、鹦鹉、鸳鸯

22重叠字:如萧萧、滚滚、历历、萋萋

23双声词:如寥落、流连、崎岖、坎坷

24叠韵词:(如缥缈、朦胧、绵延、苍茫),用以为对,亦皆甚工。 动词、形容词各自为对,自然是工整的。其他虚词如副词、连词、介词、助词,都以同类相对为工。

邻对:12,34,56,9和10,15和16等,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韵。如: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结构相同相对如主谓对主谓

1主谓型:名代+

两者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简言之,谓语能回答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如:

地震  日食  霜降  海啸  气喘  月亮  民主  年轻  肉麻  心酸  耳鸣  蚕食  胆怯  自动  自学

2动宾词组  动+

两者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简言之,宾语能回答动词"谁"或"什么"的问题。如:

司机  管家  司令  站岗  美容  投资 注意  动员  挂钩  达标  有限  失业

3偏正型:1定语+名,2状语+动

中心词在后边,去掉前边的修饰词,词的基本含义不变。两词中间可用"的""地"表示偏正关系。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如:

A.气功  冰箱  热心  小说  雪花

B.密植  游击  腾飞  倾销  筛选   火红  葱绿  蜡黄  雪亮   笔直

4并列式。如:日月、山川、寒暑、远近、高低
   A.途径  体制  价值  关闭  收获  改革  治理  汇集   美好  寒冷  健美  善良

   B. 骨肉  尺寸  领袖  眉目   买卖  始终  来往  开关  反正  方圆  横竖  利害

   C. 国家  质量  窗户  人物   忘记  动静  干净  好歹

常用的对仗词

副词对:还对再、就对将、偶尔对时常、方才对恰巧、必定对应当。

连词对:及对与、而对或、除非对倘若、虽然对即使、因为对如果。

介词对:同对往、被对朝、由于对沿着、自从对为了、除了对依照。

助词对:的对地、啦对吧、罢了对是吗、哎哟对完了、似的对等着。

叹词对:嘿对喂、哦对啊、嘿喽对哇啦、哎呀对嗨哟、哼哼对哈哈。

象声词对:轰对嗡、噹对哗、叮咚对乒乓、咣噹对扑哧、唏哩对哗啦。

联绵对:阡对陌、貅对貔、璀璨对旖旎、氤氲对滟潋、翡翠对琉璃。

常用虚字对

但觉——何曾  只为——岂因 已是——况值

只知——谁道 何似——未忍 有愿——无缘

漫道——岂缘 似闻——恐是 莫道——只缘

几度——也曾 尚想——徒怜 岂闻——始信

忽逢——顿觉 但见——焉知 自是——何须

誓欲——休将 犹自——何曾 慢嗟——且喜

未必——难为 但得——何须  几处——谁家

几日——一番 幸有——不须  任是——也应

尚有——应怜 莫向——何妨  那知——从此

时有——更无 何处——此间 权借——欲凭

常用虚实对

A:先虚后实

一自——终教 一去——独留  一从——几度

任是——不随  徒令——终见 但得——即是

可知——足资 既定——笃信  谁将——铺就

似听——几度 幸有——但无 不因——那得

谁知——又到  莫道——自有 但期——愧然

安得——招来 但见——不知  肯于——不堪

昔曾——自可  纵是——从知 每羡——定看

莫为——合将  若非——会向 似闻——恐是

自顾——空知  试问——别意 安能——愿借

欲试——惊看 但恨——喜看 但留——换得

纵然——依旧 料得——莫是  谁将——知侬

B:先实后虚

暗随——一任 周览——犹存 我亦——曾效

借问——总为 亿昔——谁复 寄语——莫因

自谓——安知 还似——何如 不惧——何辞

他年——莫望 刚被——却教

工对例子

1.正对,

正对这类对仗虽然上下两句意思同一方向并立,相互补充相互依托。内容并不相同,力避同义近义。因为短小的近体诗中须包含丰富的内容,若出现重复内容,哪怕一点,也会使诗作显得臃肿、苍白。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2.反对,出句对句反向并立,具有强烈对比、映衬作用。建议多反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通是不及物动词作名词)

(“无,不”。一个动词一个副词,因为他们都是否定词,所以常被用来对仗。这样,“无”字下面自然是名词,“不”字下面自然是动词和形容词,在词性上虽不相对,也可认为相对。)

3.流水对:两句话前后顺序不能颠倒,一个意思分两句说。因时间,逻辑上的原因,条件,判断等关系不能颠倒。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

4.实字对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5.虚字对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

6.数字对

百年莫惜千回醉,一盏能销万古愁。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

7.联珠对:即.双声叠韵对,是用双声词(两字声母相同)、叠韵词(两字韵母相同)互为对仗。

零落槿花雨,参差荷叶风。(双声)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双关 借音对就是以谐音来取得对仗的对称。

“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枸杞因吾有,鸡栖奈尔何”,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同苍)

借义对也是“借对”之一种,即假借字义相对。字在句中的意义对起来本不甚工,但那字另有一个意义却恰与相对的字构成工对。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王维“苜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9.交股对 也叫错综对,犄角对。指字词不是依次相对,就是对仗的上下句中,所对应字意的不是在相应的位置上,而是错开了位置。谓之“交股对”。

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阳有暮鸦。

10.扇面对 早在《诗经》中已有此类对法。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

“我随鹓鹭入烟云,谬上丹墀为近臣;君同鸾凤栖荆棘,犹著青袍作选人。”(《酬刘主簿》)

A.也叫隔句对仗,词中应用对。13句对仗,24 句对仗。

《寄裴晤员外》郑谷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无;今日重思锦城事,雪消花谢梦何殊。

《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白居易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B.续句对,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仗,下边的对仗续接上边的对仗之意。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  杜甫 其一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病种吾见弟,书到汝为人。

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

第三句续第一句之意,第四句续第二句之意。

又“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第三句续第二句之意,第四句续第一句之意。

11.双拟对,对仗词语皆为比拟。如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引“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

12.句中对:也叫当字对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缀耕扶日月,起废报吹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13.掉字格:律诗一般是避忌同字相对的。但是,由于受“句中对”的影响,有人却故意使用“同字对”。“同字对”与“句中对”凑合在一起,称为“掉字格”。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14.倒装句

1、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顺:风折之笋垂绿,雨肥之梅绽红。

2、春日繁鱼鸟,江天足芰荷。顺:江天芰荷足,春日鱼鸟繁。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顺:莲动鱼舟下,竹喧浣女归。

4、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顺:楚塞接三湘,荆门通九派

5、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二)宽对。就是对“六相”要求的比较松,不那么严格。我们的原则是能工则尽量去工。如: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

闲—形容词;绕---动词。明---形容词;画---动词。要在对仗中做到字字义类都相同是不容易的,只要多数相对的字或词、或句子中的主要成分的字义类一致。初学时练习工对,实在欠一个字不工,当宽对好了。格律毕竟是骨架,经典在立意,文的灵魂血脉。

宽对原则

1、相同的词性即可对仗,不必在分小类

2不同词性的词只要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亦可对仗。

3两联语法结构有异。如: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

芳形容词,藤名词,但都是修饰后面名词,对亦可也。

词对仗 词里对仗大部分是对偶,如

1、隔句对,又称“扇面对”“扇对”。四句组成一组对仗。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

隔句对更多见于词,尤其是《沁园春》,“一字逗”下多领出四字对。

如宋代辛弃疾“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灵山齐庵赋》)

宋代刘克庄“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梦若孚》)除领字“似”“叹”外,都是隔句对。

2、鼎足对,是三句为对的对仗形式,俗称“三枪”。

如辛弃疾“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水调歌头·盟鸥》)

柳永“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醉蓬莱》)

散曲中更为多见,如元代马致远:“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夜行船·秋思》)

词的对仗叫对偶,不避重字,不分平仄,不受数字限制。讲究节奏和平仄的对偶,称为对仗。词跟诗不同,词牌多,每个词牌会有固定要求,所以此处只是浅浅带一笔。

3三字对,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少数字和多数字对偶等。

格律知识骨架弄清楚了,灵魂可以凌驾它,自由飞翔。写诗需要骨底真善美,表面的文字只是浮彩,真正传递的气质才能升腾,触动读者的心;虚假的做作终是遗憾,浪费读者的眼球。

【一】、律诗的对仗: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用对仗的一联又叫“对联”。偶尔有多句成对者。“对偶”不仅是诗的艺术要求,词曲及所有韵文类无不重视,《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诗经》说:“昔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对仗是格律的必须。
【二】、对仗的讲究:《文心雕龙*丽辞》曰: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就是不用典故,事对就是用典故,反对就是意义不相同或相反的词相对,正对就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相对。从艺术的角度看,言对事对并无影响,而且言对未必易,事对未必难。而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则可以看作是一条宝贵的经验,反对“理殊而趣合”,这是用不同的道理达到同样的意趣,看似相反实际相辅相成,是内容丰富的对偶;正对“事异而义同”,看似不同实则表达的意思相同,是内容贫乏的对偶。魏庆之《诗苑类格》引上官仪曰: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又曰:诗有八对:一曰的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是也;二曰异类对,[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是也;三曰双声对,[秋露香桂满,春心馥丽兰]是也;四曰叠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是也;五曰联绵对,[残河若带,初月如眉]是也;六曰双拟对,[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是也;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朱权又指出散曲中有“合壁对”,两句相对者是;连壁对,四句相对者是;鼎足对,三句相对者是,俗呼“三枪”;隔句对,长短句对者是,又称为“扇面对”;鸾凤和鸣对,首尾相对者是……对仗大致分为:
(一)从内容上分:1、正对:上下句的意思相类或相关,相互补充,相互映发。如乐天〈钱塘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少陵《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有强烈的对比、映衬作用。如少陵《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义山《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流水对;一般的对仗都是并列关系,上下句没有主次之分,就是颠倒位置也不改变意义,而有一类对仗上下句的意思有递接顺承关系,次序不能颠倒,如行云流水,自然入妙,这就是所谓“流水对”,又称“串对”,“连对”,“十字对(五言)”,“十四字对(七言)”。如骆宾王《在狱咏蝉》“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少凌《秋兴》“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放翁《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班。”,再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一去紫台连朔月,独留青冢向黄昏”。
(二)从宽严上分:1、工对。工对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词性相当。王力《诗词格律》说: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词性分为九类:1、名词2、形容词3、数词(数目字)4、颜色词5、方位词6、动词7、副词8、虚词(连助之类)9、代词。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词组:如:联绵(如葡萄、鹦鹉、鸳鸯等)、重叠(如萧萧、历历、滚滚等)、双声(如寥落、流连、崎岖等)、叠韵(如缥缈、渺茫、朦胧等),此类词组属对也甚工。古人对于词的称呼又有所不同,分为虚字、实字、助字和半虚半实。定义为:“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虚字分为“死”、“活(生)”两种,动词为“活”,形容词为“死”;实字指普通名词;助字指副词、代词和其他虚词;半虚指方位词、半实指抽象名词;再补上数词和颜色词,则和今天的分法可以一一对应了。为了使对仗工整,人们把名词分成若干小类,小类相对,更显得工整。分法为:第一类:天文门、时令门,第二类:地理门、宫室门,第三类:器用门、衣饰门、饮食门,第四类:文具门、文学门,第五类:草木花果门、鸟兽虫鱼门,第六类:形体门、人事门,第七类:人伦[含人品]门、代名对,第八类:方位对、数目对、颜色对、干支对,第九类:人名对、地名对,第十类:同义气连用词字、反义连用字、联绵字、重叠字,第十一类:副词、连介词、助词。以上分类没有明显界限,例如:“霜”归天文,而“冰”应归地理,这种区分不一定找得出科学的根据,有时候不同门却常常可以并称的,如“天地”,“冰雪”,“风浪”等,虽分属不同门,属对却最工。这些种类的次序也不是随意排列的,凡不同门而同类的字,性质最近;既不同门又不同类,然而却相邻者,也往往可以用为对仗。《缥细对类》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强调“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这个是不错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两句相对必须词性相同。其中名词尤其要紧,要能作到小类与小类相对。所谓“正名对、的名对、同类对、事对”均属此类。诗人们对于动词、副词、代名词等都没有详细的分类;形容词词中也只有颜色和数目是自成类的,其余也没有细分。因此,所谓工对主要是看名词。同一门的词相为对仗。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四点:(a )数目自成类“孤半”等字也算是数目。(b )颜色自成一类。(c)方位自成一类,主要是“东西南北”等字。(d )不及物动词常常跟形容词相对。联绵字、重叠字只能分别跟联绵字、重叠字相对,同时还要分清词性,不同词性不能相对;双声词与叠韵词可分对也可互对,同样是以词性相同为前提;专名、人名和地名也应分别相对。举例:韦庄《夜雪泛舟南溪》“两岸严风吹玉树,一滩明月晒银沙。”,白居易《香炉峰下卜山居》“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有些名词虽不属于同一小类,但由于习惯上常常并用,如:诗与酒、花与鸟、金与石、兵与马、人与地等,如果用为对仗,也算工对,例:杜甫《不见》“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二是结构必须相应。所谓结构相应,就是两句具有相同的语法结构。三是节奏必须相同。所谓节奏相同,是指句读必须一致,不然就无法合拍。邻对:所谓邻对是相对工对而言,略宽于工对,我们也可归入工对的范畴。是指相邻门类的词属对,大致可以分二十类:第一,天文与时令;第二,天文与地理;第三,地理与宫室;第四,宫室与器用;第五,器用与衣饰;第六,器用与文具;第七,衣饰与饮食;第八,文具与文学;第九,草木花果与鸟兽虫鱼;第十,形体与人事;十一,人伦与代名;十二,疑问代词及[自]、[相]等副词;十三,方位与数目;十四,数目与颜色;十五,人名与地名,十六,同义与反义;十七,同义与联绵;十十八,反义与联绵;十九,副词与连介;二十,连介与助词。
(二)宽对:所谓宽对是相对于工对而言的,有以下三种情况:1、是不拘小类,只求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即可,异类对、言对均属于此类。如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现在创作不必拘泥,还是多用此类宽对为上;2、是同字对:这类对仗不可用在近体诗中,古体诗、词曲则不拘。如杜甫《戏题王宰相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3、是偏枯对:其对仗一方面偏重一方面偏轻,也有人把这种属对偏枯的现象看作是一病。如:杜甫《重过何氏》“手自栽蒲柳,家才足稻粱”,《田舍》“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都是以一种植物对两种植物,《龙门》“往还时屡改,山水日悠哉”,则是以虚词对实词。
(三)半对半不对:也就是部分字相对部分字不对,如: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崔颢《登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从方式上分:(1)当句对:又称“句中对”、“就句对”、“就对” 、“自对”、 “边对” 即“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者,全联亦工,可以看作是“工对”的一种权变。这种对法起源很早,《容斋续笔》云:“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源于《楚辞》蕙烝兰藉;桂酒椒浆;桂棹兰枻;斫冰积雪。自齐梁以来,江文通、庾子山诸人亦如此。如:王勃《宴滕王阁序》一篇皆然。谓若襟三江带五湖,控蛮荆引瓯越;龙光牛斗,徐孺陈蕃;腾蛟起凤,紫电青霜之辞也。杜诗: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冕飞鹭晚悠悠;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之类,不可胜举。”钱钟书《谈艺录》:“当句对创于少陵,定名于义山”。其实,早在王维诗中就有当句对,如《汉江远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天地”皆名词,“有无”皆动词,相对虽不工,自对却十分工切,前年我也有过类似的一联,被人诟病,实则也是自对,《答姚本英先生见寄》“远劳雁字意如何?隔水渔樵一放歌。[世路迢遥忽平仄,浮生苦乐自中和。]桃源曲径真元养,山气灵光剑器磨。我亦陶然神欲往,果真彼处有残柯?”,“平仄”同为形容词自对,“中和”同为动词自对。再举杜甫《咏怀古迹》“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其中“江山”、“文藻”、“云雨”、“梦思”分别自成对偶。另有一种句中对故意用同字相对,构成“掉字格”,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此格形式很多,或同字对间关联紧密,互为因果;或共用一个语法成分,相当于两句话合并一句。如:杜甫《江村》“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上句拆开是“自去堂上燕,自来堂上燕”,下句是“相亲水中鸥,相近水中鸥”,再举一些例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共友于”;《曲江对酒》:“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散曲中的“鼎足对”也有用“掉字格”的:如乔吉《水仙子*寻梅》“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也有全篇用当句对的:如:柳中庸七绝《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对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义山更有一首题为《当句有对》的律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律诗对仗对仗是古代诗歌中很重要的一种修辞格式,它体现了诗歌均衡美的特色。对仗是律诗中有别于绝句的重要标志,它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写律诗时,对仗不工不严的情况大致有词性不同、平仄未相反、对仗出现偏枯等几种。(一)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词大约分为九类:1、名词2、形容词3、数词(数目字) 4、颜色词5、方位词6、动词 7、副词8、虚词9、代词[38]同类的词相为对仗。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四点:(a)数目自成一类,“孤”“半”等字也算是数目。(b)颜色自成一类。(c)方位自成一类,主要是“东”“西”“南”“北”等字。这三类词很少跟别的词相对。(d)不及物动词常常跟形容词相对。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连绵字当中又再分为名词连绵字(鸳鸯、鹦鹉等)。不同词性的连绵字一般还是不能相对。专名只能与专名相对,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名词细分为:1、天文2、时令3、地理4、宫室5、服饰6、器用7、植物8、动物9、人伦10、人事11、形体12、外貌13、动作14(二)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40]?(“开府”对“参军”,是官名对官名;“渭”对“江”[长江],是水名对水名。)观猎 [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41](“新丰”对“细柳”,是地名对地名。)客至 [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42]。盘飧市远无兼味,尊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鹦鹉 [唐]白居易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觜渐红。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43]。(三)首联对仗首联的对仗是可用可不用的。首联用了对仗,并不因此减少中两联的对仗。凡是首联用对仗的律诗,实际上常常是用了总共三联的对仗。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七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少。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但是,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首联用对仗还是可能的。上文所引律诗中,已有一些首联对仗的例子[44]。再举两个例子: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45]?(首联对仗,首句入韵。)恨别 [唐]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46]。(首联对仗,首句不入韵。)(四)尾联对仗尾联一般是不用对仗的。到了尾联,一首诗要结束了;对仗是不大适宜于作结束语的。但是,也有少数的例外。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4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诗最后两句是一气呵成的,是一种流水对(关于流水对,详见下文)。还是和一般对仗不大相同的[48]。(五)少于两联的对仗律诗固然以中两联对仗为原则,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对仗可以少于两联。这样,就只剩下一联对仗了。这种单联对仗,比较常见的是用于颈联[49]。例如:塞下曲(第一首) [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六)长律的对仗长律的对仗和律诗同,只有尾联不用对仗,首联可用可不用,其余各联一律用对仗。例如:守睢阳诗 [唐]张巡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麾。裹创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天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51]!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唐]韩愈鸟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52]。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对仗的讲究 听语音律诗的对仗,有许多讲究。(1)工对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更是工对。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例如李白《塞下曲》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就是工对。 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像杜甫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与河是地理,草与木是植物,对得已经工整了,于是地理对植物也算工整了。在一个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例如毛主席《送瘟神》(其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红”对“青”,“着意”对“随心”,“翻作”对“化为”,“天连”对“地动”,“五岭”对“三河”,“银”对“铁”,“落”对“摇”,都非常工整;而“雨”对“山”,“浪”对“桥”,“锄”对“臂”,名词对名词,也还是工整的。 超过了这个限度,那不是工整,而是纤巧。一般地说,宋诗的对仗比唐诗纤巧;但是,宋诗的艺术水平反而比较低。同义词相对,似工而实拙。《文心雕龙》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53]。”同义词比一般正对自然更“劣”。像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缘”与“为”就是同义词。因为它们是虚词(介词),不是实词,所以不算缺点。再说,在一首诗中,偶然用一对同义词也不要紧,多用就不妥当了。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的大忌。 (2)宽对形式服从于内容,诗人不应该为了追求工对而损害了思想内容。同一诗人,在这一首诗中用工对,在另一首诗用宽对,那完全是看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宽对和工对之间有邻对,即邻近的事类相对。例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词对连绵字,等等。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天”对“塞”是天文对地理;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以“路”对“堂”是地理对宫室。这类情况是很多的。稍为更宽一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是最普通的情况。又更宽一点,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了。首联的对仗本来可用可不用,所以首联半对半不对自然是可以的。陈子昂的“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李白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就是这种情况。如果首句入韵,半对半不对的情况就更多一些。颔联的对仗本来就不像颈联那样严格,所以半对半不对也是比较常见的。杜甫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就是这种情况。举毛主席的诗为证:赠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54]。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3)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借对。例如杜甫《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行李”的“李”并不是桃李的“李”,但是诗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义来与“茅”字作对仗。又如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来对数目字“七十”。有时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沧”为“苍”,借“珠”为“朱”,借“清”为“青”等。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以“清”对“白”,又《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以“沧”对“白”,就是这种情况。 (4)流水对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其实十个字或十四个字只是一个整体,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叫流水对。从上文所引过的诗篇中摘出下面的一些例子: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白居易)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总之,律诗的对仗不像平仄那样严格,诗人在运用对仗是有更大的自由。艺术修养高的诗人常常能够成功地运用工整的对仗,来做到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而不是损害思想内容。遇必要时,也能够摆脱对仗的束缚来充分表现自己的意境。无原则地追求对仗的纤巧,那就是庸俗的作风了。这里所谓“词”不是诗词的“词”。词类指名词、动词等。有时候,也有人把字分为动字、静字。所谓静字,当时指的是今天所谓名词;所谓动字就是动词。代词“之”“其”归入虚词。这十一类还不是完备的。“思”去声。“论”平声。“清新”句和“何时”句都是拗句。这里可以看出拗句在对仗上能起作用,否则“庾开府”不能对“鲍参军”。“看”平声,读如刊。“回看”句是拗句。“为”去声。“重”上声。“应”平声。如杜甫《春望》,《秦州杂诗》等。“离堂”句连用四个平声,是特殊的拗句,是律诗尚未定型化的现象。“悠悠”句是普通的拗句,用在第七句。“骑”去声。“看”平声。“乘”平声。“为”去声。“闻道”句普通的拗句,用在第七句。“看”平声。全篇用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都用对仗),也是比较少见的。例如杜甫《垂白》:“垂白冯唐老,清秋宋玉悲。江喧长少睡,楼迥独移时。多难身何补?无家病不辞!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但是尾联半对半不对的就比较多见,例如杜甫《登高》尾联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也可以用于颔联,如李白《宿五松下荀媪家》。甚至可以全首不用对仗,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因为不是常规,所以不详谈了。“看”平声。“为”去声。“丽”“创”都是平声。末联出句“平平仄平仄”,是特定的平仄格式,用在这里等于律诗的第七句。“应”平声。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三十一年”和“落花时节”,在整个意思上还是对仗。特别是“年”和“节”,本来是时令对。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1) 查看   收藏(13)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