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六(五律及其它)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9-01-25 11:56   点击:3651   评论:1  
五绝 以诗代序
解事莫围樊,忌从窠臼翻。诗河流万古,循岸不循垣。

四、五律格式探

前面我们探讨五言绝句现在归到五律上来。

一般认为,绝句是截取律诗的一半,五绝就是截取五律的一半。其实不尽然。绝句无语言的对仗要求,有无对仗皆可,而律诗有对仗要求。硬要根据绝句也可以容纳对仗的特点,说成是对律诗任意四句的截取,多少有些牵强附会。倒是从声调看,把绝句理解成半截律诗还是贴切的。

(一)五律的一般格式

按粘对规律和隔句押韵的规定,把四句的绝句增加至八句,就得到了律诗的格式。前两联称为上片或上阕,后两联称为下片或下阕。如:

①第一式仄首句不用韵: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很明显,这一式是上下片重复式。

②第二式平首句不用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这一式也是上下片重复式。

③第三式仄起首句用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一式也是在上下片重复的基础上,将第五句由平收韵脚改为不用韵的仄收而得。

④第四式平起首句用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这一式也是在上下片重复的基础上,将第五句由平收韵脚改为不用韵的仄收而得。

(二)格式转化关系

比较五律的这四种格式可知,只要掌握了五绝的声调排列格式,五律的格式便不在话下。用符号概括就是:

第一式仄起首句不用韵ABCD ABCD(上下片重复)

第二式平起首句不用韵CDAB CDAB(上下片重复)

第三式仄起首句用韵  DBCD ABCD(第五句稍变)

第四式平起首句用韵  BDAB CDAB(第五句稍变)

或用对比方式来看,更直观些:

① 基本格式:        --→     ③首句改平收用韵,其它不变:

A仄仄平平仄(句)     变通      D仄仄仄平平(韵)

B平平仄仄平(韵)     不变 ==      B平平仄仄平(韵)

C平平平仄仄(句)     不变 ==      C平平平仄仄(句)

D仄仄仄平平(韵)     不变==      D仄仄仄平平(韵)

A仄仄平平仄(句)     不变 ==     A仄仄平平仄(句)

B平平仄仄平(韵)     不变 ==      B平平仄仄平(韵)

C平平平仄仄(句)     不变 ==      C平平平仄仄(句)

D仄仄仄平平(韵)     不变==      D仄仄仄平平(韵)

②首句改平起,上下联重复:  --→      ④首句改平收用韵,其它不变:

C平平平仄仄(句)     变通      B平平仄仄平(韵)

D仄仄仄平平(韵)     不变==      D仄仄仄平平(韵)

A仄仄平平仄(句)     不变 ==     A仄仄平平仄(句)

B平平仄仄平(韵)     不变 ==      B平平仄仄平(韵)

C平平平仄仄(句)     不变 ==      C平平平仄仄(句)

D仄仄仄平平(韵)     不变==      D仄仄仄平平(韵)

A仄仄平平仄(句)     不变 ==     A仄仄平平仄(句)

B平平仄仄平(韵)     不变 ==      B平平仄仄平(韵)

 

五、从五绝、五律看近体诗格律的变通

(一)基于首句的声调变化

在五绝或五律的四种格式中,因为首句本来就不必用韵,所以首句用不用韵,在声调排列格式上也只是个变通问题。比较:

1、第一式仄起首句不用韵: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2、第三式仄起首句用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相比之下,五绝两个仄起首句(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是互为变通,以下各句声调未变,却得到了两个格式。五律依五绝变化而变化,仅增加了句数而已。如:

ABCD→③DBCD∕①ABCD ABCD→③DBCD ABCD

3、第二式平起首句不用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4、第四式平起首句用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两个平起首句(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也是互为变通,以下各句声调仍保持不变,也得到了两个格式。五律在重复五绝的基础上,也是仅增加了句数。如:

CDAB→④BDAB∕②CDAB CDAB→④BDAB CDAB

因此不论五绝还是五律,这样的格式看起来是四种,其实就是两种。从格式推导角度看,也是一种,甚至以哪两种作为基本格式,或以哪一种作为最基本的格式,都是可以的。

(二)从首句看韵的宽严

近体诗如果首句用韵,必然是平收句式。因为首句本来就不必用韵,所以韵的要求就不像其它韵脚那样严格。也就是说,首句用韵既可以用与其下面句子韵脚同韵部的韵,也可以用与这些韵脚邻近的韵,例如前面所言从古韵书上看,韵部相邻或相近的韵,即借韵现象。当然选韵也就是选字。如不想查韵书,从听觉上觉得相近、和谐,也未尝不可。

王力先生说: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跟律诗一样,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他又说: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

从人们大量的诗歌实际情况来观察,首句用韵并不局限于仅仅宽松到邻韵,所以朗诵起来谐和”才是最重要的。同样,以用不用韵、用什么韵为常见,是诗家习惯,孰多孰少可能是事实,却不是本质问题,这才是不必拘泥的。

皇甫冉《婕妤怨》: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借问承恩者,双蛾几许长?

这首五绝首句用韵,显然与是否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和“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这样的说法,毫无关系,但朗读起来很和谐。

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韵脚字“啼”、“西”,皆押上平八奇韵(《平水韵》,以下同),但“儿”字属上平四支,从韵书的位置上比较,连邻韵都不算,勉强可算近韵。

还有一种情况,在平收句式中仍然有不用韵的情形。也就是说,首句只管以平声结尾,却不用韵,也无伤要害。

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通常认为李白这首绝句应为古绝。“帘”字属下平十四盐,与押上平四支韵的“眉”、“谁”,既不是邻韵也不是近韵,连远韵也说不上,似乎也不屑改用仄声。其实不应把这首诗简单认为“古绝”而从片面固守近体诗的角度避之不及,还是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近体诗。

李白这首诗,不仅证 明五绝,而且乃至所有近体诗,是仄起还是平起、是仄收还是平收,完全不必循规蹈矩地去图求任何约束,因为首句本来就是可不用韵的,甚至平收句子不押韵也是可以的。同时还见得诗里的一二句,破“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格式为“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而三四句破“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让人感受到于格律中还能表现出的那种豪放不羁的率意。这首诗应该引起那些不屑变通的人注意。

(三)从“拗救”和“避孤平”说看句子格式的灵活性

古人虽然认为近体诗的声调,如上面几种格式排列最和谐,可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过于严格而没有松动,犹如齿轮之间毫无缝隙就最容易抱死,所以留有一定的余地和匡量,也就是灵活性,是必然的。这就引出了两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拗句和孤平,或者说“拗救”和“避孤平”。

1、拗句

拗句是针对律句提出的。律句是指完全符合一般格式(也称基本格式)平仄规定的句子,像上面所谓规定格式中的每一句都是律句。拗句是指所有不符合这些一般排列格式的句子,也就是违反平仄规定的句子。按这判断,像上面“打起黄莺儿”(仄仄平平平)、“深坐颦蛾眉”(仄仄平平平)、“但见泪痕湿”(仄仄仄平仄),都是拗句。再如杜甫《日暮》

日落风亦起,城头鸟尾讹。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

羌妇语还哭,胡儿行且歌。将军别换马,夜出拥雕戈。

第一句“日落风亦起”(仄仄平仄仄),第五句“羌妇语还哭”(平仄仄平仄),第七句“将军别换马”(平平仄仄仄),都是拗句。

又如杜甫《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枉道秖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首句和第五句皆为“平平仄平仄”,属第三、四字平仄易位,也是拗句。

再如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向晚意不适”是“仄仄仄仄仄”, 即通仄,显然不符合仄起格式“仄仄平平仄”,无疑也是拗句。

2、孤平

孤平,就是该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平声的地方只有一个平声。从上面一般格式看出,除了某些平收句尾是一个平声,其它地方没有一处是孤平的,所以“孤平”与上面见到的“三仄尾”(平平仄仄仄)、“三平尾”(仄仄平平平)、平仄易位“平平仄平仄”一样,都是不符合一般格式的,自然也是拗句。既然认为声调按几种一般格式的排列是最和谐的,那么孤平当然也是不和谐的。除了举例的“日落风亦起”(仄仄平仄仄)、“宋公旧池馆”(平平仄平仄),又如: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媢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我宿五松下”是“仄仄仄平仄”。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两个出句,“我宿五松下”(仄仄仄平仄)和“八月湖水平”(仄仄平仄平),一般格式原来分别为“仄仄平平仄”和“仄仄仄平平”。将本来连续的平声断为孤平,这当然是不折不扣的拗句,然而王力先生说,这“不算孤平”。

按王力先生语:犯孤平指的是平脚的句子;仄脚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我宿五松下只算拗句,不算孤平。又指的是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至于像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那也是另一种拗句,不是孤平。”这是怎么一回事?

  3、关于“拗救”说

王力先生说: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所谓,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成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这说明王力先生是把格式中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分开来看的。他认为出句可以是拗句,但需要对句相救,而出句本身保持拗句即可,不需要再去变化什么。对句也可以违反平仄,但却须要通过补充平声来自救。所以他只承认对句中的孤平现象,因为他认为只有对句才需要避免孤平的。他还说: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拗体自然不是律诗的正轨,后代模仿这种诗体的人是很少的。

可以看出,王力先生在这个地方也是自相矛盾的。他一方面承认拗句在近体诗中的大量存在,只是必须用’”,并提出“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一方面他又想维护近体诗的格律,坚持认为“拗体自然不是律诗的正轨”。其实这样的矛盾心理,正是中国诗界一直以来的一个怪现象,其根源主要是因为近体诗的这几种格式已经定型,在观念上已经被很多后来人奉为圭皋,可大量的唐诗作品证 明,格式可以定型,创作却不是僵死的。

其实“孤平”就是“孤平”,不管出现在仄脚句子还是平脚句子,它都属于拗句,是创作中时常遇到的一个正常现象。也就是说不分出句还是对句,是孤平就是孤平,无所谓算与不算,只是出现孤平的方式和对待方法不一样罢了。再换言之,出句出现孤平可以不管,对句出现孤平就要补足平声。

不过王力先生在谈“一三五不论”时又说:“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他谈到的两个句式都是出句,说明他还是承认出句(即仄脚句子)里的“孤平”的。

4、分析

一个句子中避免孤平,当然也包括避免出现零平声字,是保证固定格律不变的一种做法,即严格遵守格式规定。另一方面既然允许对拗句补偿,即拗救,也说明格律是可以被打破的,不过要求事后弥补一下。打破与弥补都是对原有格式的变通,这不就是近体诗格律的灵活性吗?

祖咏《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林表明霁色”(平仄平仄仄),是孤平,不符合“仄仄平平仄”的句式。

把这首诗和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仄仄仄仄仄),结合起来看,孤平、拗句,是诗中随时可以出现的,丝毫不必以“大忌”、“不是正轨”之类的说法,将其贬为不正规或不成熟之列。

“林表明霁色”,“向晚意不适”都是拗句,“霁”和“不”都在两两一小节第二个字的节奏点上,按格式规定都应该用平声字,避免用仄声,可是从取义为上的角度看,也只能这样。“避孤平”的说法显然无法再解决问题,那么只有靠事后挽救,也就是在下句增加一个平声字。于是下句由“平平仄仄平”,变成了“平平平仄平”(城中增暮寒∕驱车登古原)。其实这种上拗下救之“相救”说,多少有些牵强附会。不过非要固守此说,不承认近体诗的开放性,而把近体诗局限于格律诗的一小部分,那么什么都不用谈了,下面还会说到这一点。

再如孟浩然五律《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人事有代谢”,也是“(仄)仄仄仄仄”,这说明拗句在绝句和律诗里都是一样正常存在的。

还有,我们已经看到了所谓“三平尾”(仄仄平平平)、“三仄尾”(平平仄仄仄),也是允许使用的。上面如“浮云端”,属“平平平”。“意不适”、“有代谢”,属“仄仄仄”。前面李白《怨情》“颦蛾眉”、 金昌绪春怨》“黄莺儿”,也都是三平尾。三平尾、三仄尾在古人诗中是很常见的,很多还是写近体诗的大家,所以不如把三平尾、三仄尾,也一同看做和避孤平、拗救一样,是对近体诗格律的变通。

又如刘昚虚《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首诗凡奇数句(出句)皆拗,第一句与下面杜甫《官定后戏赠“老夫怕趋走”如出一辙,用“仄平仄平仄”,属孤平拗句。第三句“平仄仄平仄”,第五句又归到“仄平仄平仄”,第七句“平仄仄仄仄”,且第二句“平仄平平平”,也是三平尾。

在王力先生看来,这样的诗是应该归为古风的,他说:律诗产生以后,诗人们即使写古体诗,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律诗的影响。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还注意粘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各种古风不至于怀疑它们的格律是不可捉摸的。”这似乎在引导人们去捕捉古风的格律。作为研究尚且可以,但作为引导创作,恐怕徒增枷锁化陋习,这才是应该审慎对待的。

5、附论

从格律产生的本质讲,甚至我们也可以把“折腰体”(不粘)纳入标准近体诗行列,只强调“对”,而把近体诗的一般格式看做是标准近体诗当中的一种完善形式。这符合近体诗的历史发展,不能因宋及以后人们头脑的固化认识而将其恪守为“八股”。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中说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折腰”也是近体诗的一种常见创作现象,不一定就是声调不和谐。

虞世南《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陈子昂《晚次乐乡县》: 

不信最清旷,及来秋已空。︱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归无事中。︱酌尽一杯酒,老夫颜亦红。

上面绝句有一处折腰,上下联不粘,成ABAB式,下两首五律,一个是一处折腰,两联不粘,成ABAB BAAB式,一个是三处折腰,即四个联都不粘,成ABAB ABAB式。

有人认为不粘是近体诗还未成熟时出现的现象。其实它已经走向格律化,就是近体诗。至于成熟与否只代表人们对格律的认知,并未影响姓它在近体诗中的欣赏及其存在价值。王力先生说: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形非常罕见。至于失对,就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可是用“后代”来比较,基本变成了毫无意义。

又如韦应物《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这首诗中,既有三仄尾白雪曲”,又有三平尾“知音人”,首句“怜”字犯孤平,而且首联与颔联、颔联与颈联不粘,除了首联两句其它各句皆不“对”。如果不把它看做与近体诗有关,而草率归为古风,显然也不太合适,因为其显著的格律感,让它和古风也是有区别的。比较李白古风绝句《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再比较李白《巴女词》: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次首上下联也不粘,但显然格律可循。如果把这两首李白诗同归为古风,无疑是武断的。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上面例举的这些诗,看做近体诗灵活性的范例,到底如何归并,可待研究(见下)。这对实事求是地理解近体诗和正确地继承和发展近体诗,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有人担心这会对近体诗扩大化,那么古风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诗的格式不在于以什么为“八股”,而在于以什么为倾向。倾向是判断事物的重要参数。当然从我个人的观点看,近体诗还是应该“粘”的,这属于个人感情的问题,是另一回事。

本文系列:

1、《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一(目录)》

2、《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二(概述)》 

3、《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三(五绝)》

4、《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四(汉语言)》

5、《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五(诗句构成)》

6、《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六(五律及其它)》

7、《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七(特殊句式)》

8、《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八(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7) 查看   收藏(4)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