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岳云乐苑 男  
  • 注册日期:2017-07-02
  • 最近登录:2024-04-16
  • 粉丝人数:9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浅谈格律诗中重字

岳云乐苑 发布于2019-02-09 18:47   点击:3698   评论:1  
    格律诗中,有文字“避同”之说,即避免同字重复。对这个问题,不能太过死板,还是可以灵活对待的。甚至可因用重字,用得好而别有情趣。古人也曾对此明确阐述过。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说:“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诗》、《骚》适会,而近世忌同。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意思是说,《诗经》和《楚辞》善于融会贯通,并不在意于重出、相犯的问题,近世则忌讳诗中出现同字。当然,如果重字不得不要时,则是可以相犯的。古人论诗,向以意为主,强调不以词害意。王夫之《姜斋诗话》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神理凑合时,自然恰得。”对“春”字相“重”不以为“病”。
    唐代格律诗形成后,明确了同字“相犯”的问题,即在一首诗中,应尽量避免文字上的重复。但不包括修辞意义上的文字重复,即修辞性重复不在“相犯”之列。
所谓修辞性重复有三类情况:一类是叠字,一类是顶针,一类是复辞。
    其中“叠字”是用得较多的,它可增加诗词的音韵感和节奏感。如: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曲江二首》)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等等。
    关于“顶针”,就是上句的尾字,与下句的第一个字相同。这种情况较少,如元稹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李白《送刘十六归山白云歌》:“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等。
    至于“复辞”,则是在诗中同字不相连,它是为强调主题,或是加强对比效果,或是为了前后呼应,而重复使用。如:
如唐贾岛《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重字如果用得好,还可锦上添花。如:如宋王安石《游钟山》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一首七绝中,在表面为写山过程中,暗含着极为深刻的寓意。这使这首诗品味起来像寓言,又像偈语。诗中连用了八个“山”字,显然不是随意的行为,而是有意的安排。八个“山”字在诗中形成了回环反复之美,而且对称中有错落,更有特殊的韵味。
    还有唐寅的《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逝,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月诗,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诗中的重字,李 - 八个,白 - 九个,月 - 七个,我 - 六个,不 - 三个,
天 - 三个,诗 - 二个。正因为这些字的重复产生的回还、节奏美,使其更具魅力。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5) 查看   收藏(6)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