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关于写诗的一些话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9-03-02 20:02   点击:1303   评论:4  
五绝 以诗代序
又度春来也,恨花开太迟。苍天轮四季,岁去亦同时。
——下文是刚刚写给诗友的回复,搁此。


关于写诗的一些话

——复诗友世事堪玩味在本人后台留言

 

多时未见,朋友好。看到朋友这些留言,觉得朋友还是对写诗有心理压力,也就是把写诗方法门道看得过重,包括对他人的感受。

朋友说:‘我也购买了一些关于诗词的书籍,也喜欢和朋友对诗,但是自己的诗暗淡无光,毫无新奇之意,尽失格律之美,很多时候都是欲言又止,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人的语句,也没有平奇的陈述,有的只是“假语村言”’。

这说明,朋友不无急于求成的意识,也就是盼望从自己认为的低点,很快进入想达到的高程。这个愿望是好的,可是对自己、对写诗,判断未必准确和正确。

我看写诗和对待写诗的态度,是跟时下风气流行的看法不一样的,也不以为然,如果在认识的出发点上我们就标准不一,对某些意思的理解,自然就成了不同的概念。

比如,我就不敢认为,我是否能够准确和正确理解了,朋友所说“黯淡无光”、“毫无新奇”,包括“华丽的辞藻”、“没有惊人的语句”,这些意思里到底要的是什么,也就不敢判断朋友对自己具体的愿望到底指的是什么。

对什么事情只要存在不甚了解的情况,这就是压力,然而不合理的压力无异于不该有的包袱。如果不很了解,还硬要有所倾向,就有过度站位之嫌,也就是看得过重,就是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

对什么事情只有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才有利于做出准确判断,还没有彻底了解清楚,就无法正确思考,也就不便表明态度。对待写诗也应该这样。换个说法,朋友不该小看自己,也不该高看写诗,对这两个方面只要客观了解和看一下足够。

写诗无非是一种表达而已,形式上是诗,内容上和日常说话与写文章无二。如果单从形式上学会写诗丝毫不难,要从内容上也学会,则绝非短日之工。这是一对矛盾,学习写诗的过程就是解决这对矛盾的过程。

写诗当然离不开诗的学习和写诗的愿望,但写诗和所有艺术门类一样,虽可“无师自通”,但更多还是要靠准确的指引和去除愿望里的躁气,不可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

说到底,写诗是一个爱好,唯特殊需要点这方面的能力,且特殊在三言两语就能迸发。这就要求,知识和语言功底虽不可少,却要以日常生活里的人格修养和已经文而化之了的底蕴积累为最重要。辩证来看,这又意味写诗既简单也复杂,既容易也艰难,恰是一个矛盾体。

简单和容易在于,一个人什么时候都可写诗和有诗,随口便可拈来,因为出自日常生活嘛,人有,诗就有。复杂和艰难在于,人总是被自己这样那样的人格局限和性格缺点,如见识、见解、心态、习惯、作风、格调、趣味、气质等方面,也就是教化程度,所绑缚,因而即便知识和学历水平都很高,也不一定反映成高度的文化,如果这般,写诗就是复杂和艰难的。

所以说,学习对写诗只是一个方面,引领才是最重要的。最起码,在无师的情况下,自我引领是绝对不可缺的。

自我引领,就是如何确定和改变自我修养,也就是怎样认识整个自我和一定的外界。这指的是,从自我意识到客观世界的一切,包括与价值观相呼应的思想、社会、政治、人际,也包括各种不无与智慧相联 系的判断、主张、洞察和分析能力,然后才是与某一种艺术相关的具体知识和技能。

有了这些,才意味写诗不仅仅是见于形式的,而总是有内容的,是指向深刻的。这时,所看所说都是别人有所不能的,那么一旦来了诗意,想写诗也就水到渠成了,也在这时,无非是把日常表达换成诗的形式写出来。自我修养是每时每刻的事,与写诗同进程,写与不写都不能停止,写诗不过就是这样的记录。

在这个前提下,初学写诗就剩下了一点对诗的知识的了解和运用,没必要有压力。至于这方面的引领,虽也是要寻求的,虽也重要,却是次级的,也是简单的。只有前提具备了,这个引领才提得上日程,没有前提,怎么寻求引领,即使有好的引领,写诗也没有后来,因为写诗不是写壳子。

简单讲,把日常想说且有感受的话语,换成用铿锵婉转、合辙押韵的方式来写诗,这不过是换了个说话形式,当然日常都不会说,也说不出来,又提不上感受,换成写诗也没有意义。

幻想把平时没有的写成诗,是写不好诗的。比如,对那些没体验过、没见识过,没感觉过,没思考过的事物和事情,也包括在言语中没有多少反复说的经验,以及平时就没有认真品味透的东西,即便这个人再聪明,再了解诗的格式,诗句也不好完美地组织出来。

诗的形式有多重情形。一是格式,包括字数、韵、声调有无和具体怎样,这个照猫花猫,照虎画虎就成,难点在于怎么把想说的话凝缩成诗句。首先要保证说话完整,胸有成竹,然后才方便转换,比如一个完整的句子,可缩成一个诗句,也可缩成两个诗句,乃至整首诗,一段完整的话,也可这么办。唯要注意,“缩”不是字面意思,而是一种技巧,不要搞得变成诗句后,就不好懂,不顺耳,不符合中国人接受和欣赏习惯而导致不好理解。生造词语和说法,是使用任何语言的忌讳。

二是章法,包括全诗句子要通顺,结构要完整、条理要前后清晰、逻辑联 系要经得起推敲,中间要有起伏,首尾要能呼应等等。这些是支撑格式的大架子,都是要件。写诗和写文章没有质的能力分别,都要这样。

说话和写文章都要先会组织语言,然后才提得上怎么说话和写什么样的文章。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不会组织语言等于说话和写文章都不灵,想往深处追求也没有多大价值。会组织语言,一是嘴巴不愁,二是脑袋不愁,剩下才是缺什么补什么。写诗最大的基本功就是组织语言。

三是摸规律。格式再严也有冗量,否则就是死的,就不是规律。比如,什么时候能可平可仄,如何调整,什么时候要如何对待韵,什么时候可调整节奏和断句,什么时候怎样理解和运用对仗,对仗和对偶有什么区别,工对和宽对是怎么回事,等等。这些既是格式上的知识问题,也是熟能生巧的使用问题。

一般讲,了解了诗的格式,凡能写文章的人都能写诗,摸规律才是初学写诗的关键。这些就是关于诗的形式方面的话,不是大的学问,也不是大的本领,而是学不学,学得来学不来,心能否踏实下来的问题。

诗的形式之下,就是在这个皮壳里包裹的内容。对内容的认识、处理与把握,才是写诗的真东西。俗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指的是这部分。

认识、处理和把握,既有关乎形式的,也有关乎内容的。关乎形式,就如上面说的,都是初学阶段主要面对的,至多是形式上的技巧和技术问题。这无非涉及到诗怎么起和怎么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是虚写还是实写,是用修辞还是直接表述,是突出情还是突出意,等等,都不属于大本事,唯有关乎内容方面,才是写诗的要害。

不管写什么,内容都有个认识问题。这关系到诗写出来能否得到共鸣,所谓“人有,诗就有”,指的就是这个,也是诗的深刻性的体现。认识是一个人思想性、文化内涵和各种意识的集中反映,如精神面貌和寄托、社会和政治情怀、个人信仰和信念、理想和追求的境界,日常价值观等。

内容的处理,是写诗真正技巧性所在。通常是,有什么认识就倾向怎么处理,就倾向用什么样的技巧。比如,是含蓄些好还是直白些好,是讽刺好还是歌颂好,是回避现实些好还是敢于针对些好,是夸张好还是比喻好,是寄情好还是说理好,是写大视野好还是写小角度好,等等,不一而足。表面看,这些是写法上的形式问题,其实这只是一面,更深层的一面却是各种各样的认识在冥冥中起主导作用。

内容的把握,则决定着一首诗最终写成什么样子。写诗的人在内容的把握上,尽管也和在认识和处理方面一样,总是千姿百态的,然而唯独在具体如何把握方面,是不得不面对的最后“临门一脚”,只有经历到一定程度,“把握”二字才说得上。

总的看,不管把握形式,还是把握内容,都体现着一个人对具体事情的总的经验和这样的感悟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常常说写诗不能脱离现实的原因。

现实是与人有关的一切。这里说的“现实”就既包括了学习写诗的经历,也包括了日常生活的经历,也就是人生。对任何一种经历的把握,就等于对其中所干事情的把握能力具体怎样,写诗也不例外。

再比如,一个人生活中是优柔寡断的,他把握写诗的方方面面也一定会反映出来,即使出现相反的一面也不可信。不要相信一个人会有“互不相容”的多重性格,反倒是总有一面是最根深蒂固的,是他跳不出的。

这反映到学习写诗上就是,既要具体情形具体分析,也要因而制之,循序渐进,扬长避短,坚持勤能补拙,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能够洞察一切,保持时刻有清醒的头脑,如此写出诗来才有可能让人有的欣赏。

写诗一当到了有的欣赏的程度,且是自自然然的流露,而不是硬塞给诗的,写诗才叫写诗,也才叫对写诗的把握,尤其是形式和内容关系的把握,更是对表达本身的把握。

这种把握,让写出来的诗不再是白开水,不再忸怩造作,而有了诗才有的独特的语言特征感、品质感,如火候感、趣味感、可咂味感,更不乏内容的穿透感和深刻感,这些概括起来就是艺术感。当在这些上的把握能力,反馈给写诗过程中的认识和处理,并结合于这二者而使三者相得益彰的时候,就更促成了无不引人入胜的艺术的美的诞生。

再怎么说,学习写诗终归投入的是一个“情”字,比如,肯于学习的情,热爱生活的情,踏踏实实的情,持之以恒的情,不苟庸常的情,开远淡泊的情,理性静定的情,自我矫正的情,针砭时弊的情,等等,但任何狭隘的情都是最不该掺杂于写诗的,因为狭隘的东西与艺术的美相龃龉,总是“无情”的。

以上说这些,就是引领性的话,仅供朋友参考,朋友定夺。“无端纵得天来雨,难解当秋有旱情。”朋友这两句诗很好,凭这就不能自我泄气。来几句:

诸事我持因果观,一时一刻不新鲜。诗中纵有千般艺,未见无情能久传。

http://www.52shici.com/guestbook.php?mem_id=5584  2019-03-02 19:38

 

附记:看来,人一老,记忆衰退,便免不了昏庸,连自己写的东西都记不起来了。诗友世事堪玩味一说:“记得我吗,无端纵得天来雨,难解当秋有旱情。”我便以为诗友在用诗说话,全然意识不到他在转用我的诗,也未意识到这是个提醒,意在让我想起与他曾有过的的互动。老了,不服不行。

当时的互动,也是在后台对其留言的回复,全诗是这样的(第737首):

地要施肥田要水,勤勤懒懒看收成。无端纵得天来雨。解旱难当秋有情。

(可见:http://www.52shici.com/works.php?mem_id=5584&works_id=1527788

不过,还是要说,诗友的转用很适合表达他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也一样是创造,故把我这个始作俑者也弄得自愧弗如,非得有人告知便不能领会。这说明,我此文中最后的判断依然是有效的。再添几句:

不羡人家田亩好,自耕地也忘于怀。老来呆傻何如此,莫怨今生公是差。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9) 查看   收藏(4)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