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8-02-14
  • 最近登录:2024-04-20
  • 粉丝人数:122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硬读《随园诗话》(124)

真老实人 发布于2019-03-05 08:53   点击:1008   评论:1  
我的学诗观点:先形似,后神追,再形神俱备开宗立派。不过,以当代绝大多数诗人的才、学、识之力,能够形似几分便已属不易,怎可妄言开宗立派?至于本人,更有自知之明,学诗还在画虎类犬阶段。倘若能够画虎成猫,也算是一生造化。

卷三(三三)

宋人好附会名重之人,称韩文杜诗,无一字没来历。不知此二人之所以独绝千古者,转妙在没来历。元微之称少陵云:“怜直道当时事,不着心源傍古人。”昌黎云:“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今就二人所用之典,证二人生平所读之书,颇不为多,班班可考;亦从不自注此句出何书,用何典。昌黎尤好生造字句,正难其自我作古吐词为经。他人学之,便觉不妥耳。

附会,汉语词汇。常用释义:指把不相关的事说成有关;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说成有某种意义。全部释义:1、随从,追随。唐张九龄《上封事书》:“或因势附会,遂忝高班。”2、依附;附和。清叶燮《原诗·内篇下》:“所谓体裁格力、声调兴会等语,不过影响於耳,含糊於心,附会於口,发而为诗。”3、犹言融会贯通。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4、勉强地把两件没有关系或关系很远的事物硬拉在一起。清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黄鹤楼﹞楼南之台曰涌月,有粗黄石大书‘涌月台’三字。高古遒媚。俗以为曹孟德所书。夫曹公未尝至此,其说附会可笑。”5、黏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姜西溟有端砚一方……近为顾华峰醉后使酒所碎,虽以胶漆附会之,非完璧也。”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 聪明过人,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

渠,本义,水停积处,也指人工开凿的水道。渠可作名词、形容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此处为人称代词,同“佢”,他,她,它吴语、粤语、客家话、赣语的意思。例:《三国志·吴书·赵达传》: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全唐诗·寒山·诗三百三首》:蚊子叮铁牛,无渠下嘴处。” 朱熹《观书有感(其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又如:渠人他人;其他人;渠伊方言。他,他们;渠辈他们;渠侬方言。他,她。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班班,汉语词汇,释义为明显貌。

自我作古,成语,释义:指由自己创造,不沿袭前人,推陈出新,灵活多变。例:《唐大诏令集·贞观五年封建功臣诏》:“自我作古,未必专依前典。”《资治通鉴》卷二百三:戊壬,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上(唐高宗)欲令开府置官属,问吏部郎中王方庆。对曰:“……未闻太子在东宫而更立皇太孙也。”上曰:“自我作古,可乎?”

吐辞为经。说出来的话成为经典。吐辞:亦作"吐词",指说话、发言。 经:指经典。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就是经典。尤其是那些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更被单称为“经”,如老子、论语、圣经、金刚经。吐辞为经,语出韩愈《进学解》:“是二儒者(孟子、荀子),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

本人翻译:

宋朝的人喜欢追随推崇名声重大的人,说韩愈文章杜甫诗篇,无一字没来历。他们不知道这二人的诗文之所以能够独占鳌头冠绝绝千古,其原因恰恰妙在诗文没来历。元稹评说杜甫:“怜渠直道当时事,不着心源傍古人。”韩愈自己说:“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今天从二人诗文中所使用的典故来看,可以证实二人一辈子所读过的书不是很多,明显可以考证出来;他们的诗文也从来不自己注释这句话出自哪本书?用了什么典故?韩愈尤其喜欢生造字句,难在他能够不沿袭前人自己创造,说出来的话都成为经典。其他人也学韩愈这样,就感觉不是很妥当了啊。

真老实人言:

“字字有来历,笔笔可溯源。”这句在书法界常被奉为圭臬的说法与宋人说韩文杜诗类似。所以如此,源自于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崇古”心理。孔子心心念念“克己复礼”,而现代人一看到自己不喜欢的社会现象就说“人心不古”。总而言之,古的,就是好的。这也是我们现代人作诗评诗时常遇到的一个颇为纠结的问题。在本条诗话中,袁枚指出,韩文杜诗之所以好,恰在其不沿袭前人,自我创新。当然,他也忠告后人,既要敢于“自我作古”,又要能够“吐辞为经”。否则,不要轻言自己学韩习杜。

我的学诗观点:先形似,后神追,再形神俱备开宗立派。不过,以当代绝大多数诗人的才、学、识之力,能够形似几分便已属不易,怎可妄言开宗立派?至于本人,更有自知之明,学诗还在画虎类犬阶段。倘若能够画虎成猫,也算是一生造化。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2)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