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道量   
  • 注册日期:2014-08-22
  • 最近登录:2024-02-06
  • 粉丝人数:144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论拗救的科学依据

道量 发布于2019-03-23 07:27   点击:1323   评论:5  

论拗救的科学依据

 

01

最近,有一种反拗救思潮,从网络虚拟宇宙边缘泛起,向现代

诗坛奔涌而来,而且一浪高过一浪,大有摧毁近体诗格律体系

之势。为了维护,继承,捍卫中国诗歌艺术优秀传统理论体系

的完整性,纯洁性,特此数学,哲学,乐理,物理等跨文化的

角度加以澄清,并给出科学的依据,以正视听。

 

02

此文拗救采纳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体系的有关范畴,概

念定义。尤其是王力先生的“孤平”定义。王力认为只有在“

仄平”单平韵脚的句子才会犯“孤平”。而“置于句子末尾是

仄声的句子,即便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王

力的理论是从否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能一概而论

说起的,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是绝对的,如“平

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平”的句式就不能不论。否则,就犯

“孤平”。这与清人赵执信的“‘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矣。

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之也”是一个观点。他

的“孤平”理论,基本是在总结清人王士祯、赵执信与李汝襄

的理论基础上定义的,但摒弃了赵执信非用韵句也存在“孤平

”的观点。

 

03

对启功的拗救观持否定态度。启功认为“孤平被两仄所夹,或

孤仄被两平所夹,都是非律的。”他用“夹平”一词定义“孤

平”,认为不管是平脚句还是仄脚句,除了句首尾字,凡句中

出现二仄夹一平(仄平仄)就是犯“孤平。”这是沿用了清人

董文焕的“夹平”理论来定义的。从此,“两仄夹一平”即是

“孤平”一说,被现代人所知。但在大陆好像附和者甚少,而

把它又进一步推广的,却是另外一个人——台湾学者林正三。

更有甚者,他还是后来“孤仄”说始作俑者的发祥地。谬种流

传,误人子弟!如此一来,李白再世也会困死诗坛,别说我们

今天如何继承和发展诗歌艺术。因为后来的砖家学者太多,每

个人都要有与他人不同的学术见解,以此来刷自己的存在感。

于是乎王力你侠义孤平,启功我就来个广义孤平。既然你敢孤

平,那么我就敢整个孤仄。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启功先生你

来试试。结果至死他也没能写出一首象样的诗来。不但他诗很

程式化。就连的书法,行楷草全是馆阁体。国画更是呆若木鸡

。术业有专攻,隔行不隔山,隔行也隔山。其实启功的专业特

长是: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国学大师。对诗词艺术

并不精通。

 

04

拗救,格律诗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对拗句采取

一定的方式补救,称为"拗救"。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

和对句相救两种。

 

05

公开反对拗救的人,其主要依据有两点:

1

唐代并没有提出“拗救”的概念。不是照样写出了那么多好诗

?拗救纯粹是后人杜撰出来的紧箍咒,强加于唐人,我们今人

岂能甘愿头顶这个枷锁。这种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首先,

唐代没有的并不能后来也必须没有,一旦有了就是大逆不

道。其次,人类的理性认识最终来源于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

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理论是实践感性认识的总结和提高。

纵观全唐诗,拗救早已存在唐人写诗实践活动之中。而且是很

普遍的现象。只是那时人们还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知

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所以人们并没有给他一个专门的名

称而已。于是这项历史重任就只能由今人来完成。岂不天经地

义乎?

2

反“拗救”的人认为,“拗”本身就已经违规,不合律了;紧

接着再违规一次,更不合律了;和来拯救之说?其实,这正是

不懂唯物辩证法的表现。且听以下分解。

 

06

1)众所周知,在数学上的很普遍一项法则,是负数乘负数得正

数。在诗词格律里,合律为正不合律为负。第一次不合律为拗

(负),第二次不合律为救(负),两个不合律的组合就发生

质变而成为“正”,从而变为合律。

 

2)从思辨逻辑哲学角度看,“拗”是对格律的第一次否定;“

救”是否定的否定。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从这个意义上讲,

拗救不是名正言顺,天经地义吗?

 

3)从“诗核理论”的角度看,拗救的本质特征就是要在诗核矩

阵图里,平仄双因子平衡态被打破时,而进行的再平衡。本句

孤平自救是双因子平移。对句互救则是“反因子”对撞,对冲

平衡。三平尾,三仄尾,之所以不好,原因就是它会使整首诗

里的平仄态势在杠杆作用下的严重失衡。

 

4)从乐理角度看,拗救的本质则是对诗歌艺术节奏遭到破坏时

,而及时进行的调整,从而恢复其新的和谐。平仄失去正常规

则的诗句,正像节奏失调不和谐的音乐一样。合律的高雅的诗

,用五线谱,或诗核矩阵图记录下来则是一副,美妙的图画;

用乐器演奏出来,则是和谐的乐章。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4) 查看   收藏(3)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