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羽佳蒙汜 男  
  • 注册日期:2017-03-06
  • 最近登录:2024-02-11
  • 粉丝人数:17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五七言律诗的写作方法谈

羽佳蒙汜 发布于2019-05-03 06:24   点击:6318   评论:3  

     五七言律诗是学习诗词的重要一课,古体诗的出现早于近体诗(格律诗),从古体诗学起,然后开始学近体绝句,再后学习五七言律诗,然后学习填词。

学习五七律的写作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基本的格律知识,包括四种句式,两种变格,几种拗体。这些比较简单,如同数学的公式,记住即可。记不住也不要紧,作诗时对照着检查一下,时间长了自然就能记住。

     第二个阶段是进阶的修炼,第一从形式上注意声韵的协调,第二从内容上注意字法、句法、章法的调整,这就比较难了。老街简单从这三个方面说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七律四种基本诗体

无论是四句的绝句、八句的五七言律、八句以上的排律,都是四种基本句式的组合。

1、四种基本句式

1.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3.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4.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去掉前两个字就是五言律诗的句式。这四种句式按照粘连、对仗的规则组成四种诗体。八句的律诗分1首、2颔、3颈、4尾四联,简单说122334要相互黏连,中间二联要对仗。这里不细说格律的事,可以参看我的头条文章《老街诗词闲话10-律诗四式让您半小时学会格律

2、平平平仄仄的两种变格

【仄】仄【平】平平仄仄有两种变体:

A、第一种三仄尾,

【仄】仄【平】平【仄】仄仄;杜甫很喜欢用三仄尾,例如:《咏怀古迹五首·其二》第三句:怅望千秋一洒泪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三仄尾在初盛中晚唐都比较常见,例如李商隐七律《流莺》:曾苦伤春不忍听。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关于三仄尾,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从《题破山寺后禅院》说起唐诗中竟然有这么多的三仄尾

B、第二种叫做鲤鱼翻波,

【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五六的平仄颠倒使用,这种情况也非常多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降王母,【仄】平仄。

3、拗体

【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几种拗体:

A、【平】平【仄】仄仄平仄,第五个字应平实仄,半拗体,不需要救拗。

B、【平】平【仄】仄仄仄仄,第五第六应该平,实际都是仄,叫做大拗体,必须救拗。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楼烟雨中,烟,这个位置必须平声救拗……

二、声韵的协调

1、押韵

诗韵用平水韵,古体诗可以通篇用邻韵,可以换韵,可以用仄韵。而近体不可以。

近体除了首句可以用邻韵,其他韵脚一韵到底,必须用平声韵。

2、诗句结构

诗句的结构避免单调重复,否则读起来都是一个节奏,用杜甫的两首诗中间二联比较一下: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上面四句几乎都是2212结构,这种情况应该尽量避免。杜甫另外一首诗的四句就有变化: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弛。

第二联是2212结构,第三联是2221结构。相互之间错开,如果垒砖墙一样,吟诵起来就不会单调,富有节奏变化。

3、鹤膝与八病

作诗要注意鹤膝的问题,鹤膝在王力书里称为上尾(估计是采用仇兆鳌的说法),杜甫作诗比较注意: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鹤膝就是注意单数句的结尾避免四声相同,例如杜甫这一首,首句押韵不提,第三句泪,去声,第五句枕,上声;第七句月,入声。三五七句不要连续用同声。同声指的是平上去入四声相同。

三、立意与风骨

立意就是主题,中心思想内容。一首诗格调高低,立意是根本。

陈子昂批评南北朝与初唐的诗风"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是指当时的诗歌丢失了诗言志的本质。风,是指感发的力量,骨是指内容与形式有效结合,不可言之无物。风骨就是作者思想感情通过诗歌传达出来的可以引起共鸣和感动的力量。

古人说"诗言志""文以载道""文质彬彬"都是内容与形式结合。

四、练字、句法与章法

1、练字

练字就是在合适的位置选用最合适的字。例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例如杜甫身轻一鸟""的故事,都说明了一个字的重要性。这一类字被称之为诗眼。

另外有人喜欢用字有出处,例如刘禹锡非经书的字不用:《老街诗词闲话22-谁让刘禹锡作诗不敢用""字?》黄庭坚评价杜甫、韩愈"无一字无来历",有来历的字如同一个有故事的人。

用字(包括词)以雅为上,如荷花可以称之为菡萏:菡萏香销翠叶残。如柳永词中恁么、可可等俗语与白居易的老妪能解是不一样的。通俗不要紧,一定要避免粗俗与低俗的语言。

诗如其人,读一个人的诗作仿佛能看出其谈吐、举止与修养。

2、句法

律诗受格律影响,语法结构与散文有极大的不同,常见省略倒装跳跃等等,这是诗家语的特点。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里说过:

……盖韵文之制,局囿于字句,拘牵于声律,散文则无此限制。……故歇后倒装,不通欠顺,而在诗词中熟见习闻,安焉若素。......各自不同,韵文视散文得以宽限减等尔......属词造句,一破"文字之本",倘是散文,必遭勒帛。

3、章法

诗词文都讲究起承转合,简单说就是句子的排列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照应、有转折、有叙说,有穿插。起句有的先写景例如: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有的先说理,例如: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五七律的第二联、第三联往往照应第一联的上下两句,曹雪芹《红楼梦》中林黛玉讲过:"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

倒数第二句(七律第七句,绝句第三句)转,转折要有变化;最后一句收尾(合),如同管理学常说的闭环。

五、对仗与黏连

除了绝句不要求必须对仗以外,五七律和排律的中间所有联都必须对仗,在格律诗的初期会有一些不对仗的现象,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通篇不对仗,如崔颢的《黄鹤楼》半古半律,第二联不对仗。这一类情况大家知道即可,这不是后人作七律不对仗的理由。

另外对仗有工对、有宽对、借对等等,诗词要用最精炼的语言写景抒情,完全拘束于一个门类的词语会束缚思想,所以好的作者要善于使用宽对。《诗词创作不可不知的知识10分钟说说格律诗对仗的种类与前世今生》。

古人有折腰体一说,急格律诗的失黏,如李白的七律《登金陵凤凰台》,23失黏、45失黏。但是我们作律诗还是要避免失黏的。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结语

学诗的第一步是通格律,这一关不可不懂,否则永远处在诗词之门外。过了第一关以后,仍旧有很多人写的像打油诗,所以懂不懂格律仅仅是基础。作诗当然也不必一定是格律诗,应该各体兼备,选择合适的诗体表达自己的感情是正途。

第二、第三、第四步才能看出诗人的水平与功力,只有多读古人作品,多练习多思考才能有进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过能否多读多练,完全看自己工作之余的时间和热情了。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7) 查看   收藏(18)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