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馆闲话 > 帖子
萧闲   0岁
  • 注册日期:2015-03-09
  • 最近登录:2024-02-01
  • 粉丝人数:148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几篇闲话(待修)

萧闲 发布于2019-05-13 13:32   点击:1874   评论:4  
闲暇之余,浪费些精力呢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至于合不合路过的意,与本人不干。所谓闲话,自个合意的就成了。
另外网站对茶馆有要求的:与诗词相关。
其一

魏晋之后的六朝,出现了以宴饮歌舞为用的宫体诗。

宫体诗为了合于乐曲,于是对于诗句的用字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有了要求就必须有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法。

随之沈约等依据字声的起伏创造出来了《四声谱》等专著,

把汉字的声调归纳为四声:平上去入。

理论的雏形出现了。

声律亦是出现了。

汉字以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组合形式入于诗句,是对之前诗体的颠覆。

在对汉代传承下来的主力五言诗体制的改造过程中,

以二谢(谢灵运、谢朓)为骨干在大量五言诗歌的创作实践中,

逐渐诞生了以音乐性、节奏性为特征的齐梁体诗体形式。

于是排列萌芽了。

1.音乐性:平上去入四声交替敷衍。

2.节奏性:诵读讲究抑扬顿挫,以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卡住字位,

以便吟诵、歌唱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此为声律入诗的发端。


随着三百个年头的流逝,战乱的烈火亦去芜存菁。

至隋,陆法言以平上去入为声谱以反切切字定音制定了一本字书,

书名《切韵》。

这部字书为汉字声律的普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查《切韵》原書大致的體式,較為著名的殘卷有三:

一為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S2683號敦煌莫高窟千佛洞唐寫本《切韻》殘卷,簡稱切一。

二為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S2055號敦煌莫高窟千佛洞唐寫本《切韻》殘卷,簡稱切二。

三為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S2071號敦煌莫高窟千佛洞唐寫本《切韻》殘卷,簡稱切三。由以上幾種殘卷內容,目前可得而言者如下:

1以平、上、去、入四聲分卷,平聲字多,又分上下,共五卷。

2平聲上二十六韻,平聲下二十八韻,上聲五十一韻,去聲五

十六韻,入聲三十二韻,共一百九十三韻。

3以調統韻,以韻統紐,以紐統同音字。紐首下先注字義,次

加反切,間亦酌錄又音又切,最後為每紐統計字數。

4以音為主,字訓極少,常用字無注,罕用字有注。

5全書收字一萬二千一百五十八。】



继续:

时间到了唐代武周时期,

以沈铨期、宋之问为主力的宫廷诗人开始对四声进行了归纳与改造,

把平上去入四声简化为平仄二部。

以平仄二调规范诗歌的创作。

这是极为重要的一套规范,诗歌的格律体系诞生了。


注意:

1.把平上去入四声简化为平仄二部。

2.以平仄二调规范诗歌的创作。

这个与之前的遣字以四声排列入诗有根本区别的。

不过,当时不是平仄,而作:平侧。

这一套规范,即:

【从原来的讲求四声发展到只辨平仄,

从消极的“回忌声病”发展到悟出积极的平仄规律,

又由原来只讲求一句一联的音节、协调发展到全篇平仄的粘对,

以及中间二联必须上下句属对,从而形成完整的律诗。】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

《新唐书宋之问传》:

【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

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尾对精密。

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

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这段文字中,

“回忌声病”是对沈约“四声八病”的继承,

“约句准篇”则是专属于沈宋对声律的发展、创造。



至于对仗,对仗是合乎律诗声律的说法,其实也还是对偶。

关于对偶修辞的历史源远流长,

唐初上官仪对前代的骈对做了总结。

有兴趣可以去度度。


3.对于沈、宋的作品,五言、七言各择其一,

代表作有:

(1).仙萼亭初成侍宴应制  沈铨期

山中气色和,宸赏第中过。
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

辇路披仙掌,帷宫拂帝萝。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泉临香涧落,峰入翠云多。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无异登玄圃,东南望白河。
平仄平平仄 平平通仄平


(2).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沈铨期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细草偏承回辇处,轻花微落奉觞前。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3).麟趾殿侍宴应制  宋之问

北阙层城峻,西宫复道悬。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乘舆历万户,置酒望三川。
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  三仄尾,三平尾。望字平仄通用,应是承平调声。(可以参考元稹的调声三术)

花柳含丹日,山河入绮筵。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欲知陪赏处,空外有飞烟。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4).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宋之问

青门路接凤凰台,素浐宸游龙骑来。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

涧草自迎香辇合,岩花应待御筵开。
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文移北斗成天象,酒递南山作寿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日侍臣将石去,共欢明主赐金回。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

有人贬说:

【沈宋在当时唱一代宗师,但其所作律诗,在内容上多无可取,即使是写于贬谪途中那些颇具真情实感的作品,也无非叹老嗟贫而已。

在艺术上,除了声律精严、属对工巧之外,他们也只以词采的富艳精丽见长,不足以开一代新风。】

我说:

诗的内涵与诗者的经历相关。

你哭他在笑,自然你会看他不上。

笑。。。

--------------------------------------


 标志着律诗定型的‘沈宋体’其特点,何伟棠先生曾与永明体比较、归纳如下:

针对于五言:

1.永明体:

重在二五字位。

多元:平和非平、上和非上、去和非去、入和非入的对立;

音步:二+三。

2.近体:

重在二四字位。

一元:平仄对立。

音步:二+二+一 。

重在二四,还是重在二五,这是音步划分决定的。

从永明体的重在二五到沈宋体的重在二四,这是从2+3音步转到2+2+1音步的结果。(参见王希杰《何伟棠教授和永明体研究》 )


补充:

【在中国文学史上,沈佺期与宋之问并称,他们的作品被称为“沈宋体”,被视为唐代律诗定型的标志。

唐代中期的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中云“唐兴,学官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首次将“沈宋”之名与“研练精切,稳顺声势”意义上的“律诗”之体联系起来。

其后,北宋宋祁在《新唐书·宋之问传》中云“汉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进而在诗歌律化进程的文学史意义上标明沈、宋与律诗形制的关系及其地位。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苏、李而上,高洁古淡,谓之古;沈、宋而下,法律精切,谓之律”,则将沈、宋比配创制汉代五言古诗的苏、李而为唐代律诗精切的表征。

至南宋,严羽撰《沧浪诗话》,不仅明标“沈宋体”,而且在《诗体》开篇即云“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沈、宋”与“律诗”已合为一词,并进而被作为整个中国诗史上诗体嬗革过程的第四大变,亦即囊括发轫于六朝、极盛于唐代、渊被于宋世的一个漫长的诗体演进阶段的标志。

沧浪论诗,在明清时期影响至大,因而将沈、宋与律诗关系构合定格,也就一直延承下来。王世贞《艺苑卮言》“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冯班《钝吟杂录》“沈、宋既裁新体”之类,在明清诗论中实在不胜枚举。】

 (许总《沈宋体形式与内涵新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03期)


注:有疑问的,可以自行根据的人物线索自去印证。

--------------------------------------------

续:

有问:是谁把律诗,即这个 沈宋体 给发扬光大了呢?

答:杜甫。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少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

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




【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

应当就是元稹所总结出老杜律诗作品的特点。

【属对律切】,也应当作为律诗用字构句的规范。

对偶以门类相属为规则,诗句中用字以平仄为分符合声律的要求。

什么样子的声律规范呢?

两个字位为一个声步。


续上:

老杜身世的坎坷,更居无定所,随波逐流,也形成了杜律喜爱对举成联的特色。

唉,做比较么,

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没有比较也就没有高低之分。


而被后世标以西昆体肇始者的李商隐,

与老杜相比,

虽然生活在相对承平的环境中,少了奔泊之苦,却多了不得意的忧郁。

好比困顿于枯井,而不得不坐井观天。

由是其人律诗的风格便侧重于挖掘、提炼个体内心世界的感受。

由是李律也就与杜律有了显著的区别。

风格虽然迥异,却都守住了一条底线:

【风调清深,脱弃凡近。】


----------------------------------------------------

其二


老杜对于律诗的贡献,除了以经典的作品稳定、巩固了律诗的地位,

更在于对拗律的实践。

拗律,由拗句构成,唐代称之为讦句,宋代叫做拗句。

可惜,人死灯灭,没个结果。

虽然北宋黄鲁直继续尝试,可惜声明不及老杜,注定也不会得到正果。

这个,与儒教特别讲究的声名有巨大关联的。

元稹在老杜的墓志铭中有言:

【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後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馀年,仲尼缉拾选练,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其馀无闻焉。】

【其馀无闻焉】,,

很残酷的。

至于吾侪,自由自在的玩耍,做上野鲫鱼一条就是啦。。


---------------------------------------------


【附】:老杜的拗体


杜甫拗律十八首

(讨论杜甫七言拗律,一般是在浦起龙《读杜心解》所编的151首内讨论。金启华从中拎出18首进行诠释,认定为拗体七律。)



杜甫〈愁〉(原注:强戏为吴体。)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出句为古体。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失黏。对句发、明字失替。心性与分明对偶失对。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失黏。对句客、孤失替。句式同上。
仄平平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经罢病虎纵横。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颈联出句三仄尾,对句未做调声处理。且对句为古体。




杜甫〈白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对句为古体。
平平仄仄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平平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对偶为句中对。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平平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平  出句虽相粘却为古体,三仄尾。对句调声,亦成古体。对句的句式已经重复了三次。仄仄平仄平平平。

杖藜歎世者谁子,泣血迸空迴白头。
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失黏。者字失替,对句调声仄迸字。

以下暂时略去,有时间添补。



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之二


宓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平

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
平平仄仄仄仄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可怜宾客尽倾盖,何处老翁来赋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
仄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多音字:

操 号韻,去声 音糙。所守也,持念也。《前汉·张汤传》汤客田甲有贤操。

操 豪韻,平声 草平声。《说文》把持也。《礼·曲礼》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

泯 轸韻,上声 mǐn,mín:真韵同。
泯 真韻,平声 mín,mǐn:轸韵同。




杜甫〈九日〉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仄平平平

苦遭白髮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仄仄仄仄仄平仄 仄平平平平仄平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杜甫〈题省中院壁〉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常阴阴。
仄平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平平

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仄平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

腐儒衰晚谬通籍,退食迟迴违寸心。
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
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平平平




杜甫〈望岳〉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平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平平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杜甫〈立春〉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仄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

春雨闇闇塞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
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

乱波分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仄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
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谷口子真正忆汝,岸高瀼滑限西东。
仄仄仄平通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闇 感韻,上声 :音晻。隐晦貌。《礼·中庸》闇然而日章。《释文》闇,于感反。

闇 侵韻,平声:音音。默也。

闇 勘韻,去声 :音暗。《说文》闭门也。

闇 豏韻,上声 :音黯。隐暗也。

闇 覃韻,平声 :音安。《仪礼·丧服·既虞剪屏柱楣疏》闇谓庐也。庐有梁者,所谓柱楣也。

闇 寝韻,上声:音饮。大水至也。




杜甫〈崔氏东山草堂〉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仄仄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仄平平平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平仄仄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为 支韻,平声 :音沩。《尔雅·释言》作,造,为也。又治也。《晋语》疾不可为也。《注》为,治也。又使也。

为 寘韻,去声 :音?。《广韵》助也。《增韵》所以也,缘也,被也,护也,与也。



杜甫〈至后〉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通仄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平平仄平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平平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吟 侵韻,平声 :音崟。《说文》呻也。《广韵》叹也。

吟 沁韻,去声:音僸。《扬雄·解嘲》蔡泽虽噤吟,而笑唐举。《注》师古曰:噤吟,颔颐之貌。吟,鱼锦反。

十一

杜甫〈早秋苦热堆桉相仍〉

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
仄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仄平仄平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仄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平仄平平平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蹋层冰。
平平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仄仄平平


十二

杜甫〈昼梦〉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仄仄平仄平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平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平平仄仄仄仄仄 平仄仄仄仄平平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仄平平仄平仄仄 平平平平平仄平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平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

暖 阮韻,上声 :《禮·月令》行春令則暖風來至。《楚辭·天問》何所冬暖。

暖 元韻,平声 :音暄。柔貌。《庄子·徐无鬼》有暖姝者。《音义》吁爰反。柔貌。

横 庚韻,平声 héng:音黉。《说文》阑木也。

横 敬韻,去声 hèng:不顺理也。《孟子》待我以横逆。《前汉·吴王传》吴王日益横。

横 阳韻,平声 huáng:音黄。《楚辞·九辩》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叶烟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


十三

杜甫〈题柏学士茅屋〉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欲走身岩居。
仄平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平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馀。
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熘决渠。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卷 铣韻,上声 juǎn:《广韵》舒卷之卷。《韵会》或作捲。又卷耳,草名。
卷 霰韻,去声 juàn:音眷。《说文》膝曲也。又书卷。
卷 先韻,平声 quán:音权。《集韵》曲也。《诗·大雅》有卷者阿。

从 冬韻,平声 cóng:《说文》本作从。相听也。
从 宋韻,去声 zòng:《说文》随行也。《诗·齐风》其从如云。又《韵会》从天子曰法从,侍从。《书·囧命》其侍御仆从。


十四

杜甫〈滟澦〉

滟澦既没孤根深,西来水多愁太阴。
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平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舟人渔子歌迴首,估客胡商泪满襟。
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寄语舟航恶年少,休翻盐井横黄金。
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恶 药韻,入声 :音垩。《广韵》不善也。从心亚声。
恶 遇韻,去声 wù:憎也,疾也。《左传·隐三年》周郑交恶。《注》两相疾恶也。
恶 虞韻,平声 wū:音污。安也,何也。《论语》恶乎成名。

盐 盐韻,平声 yán:音阎。《说文》咸也。古宿沙初作,煮海为盐,河东盐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十六里。

盐 艳韻,去声 yàn:音艳。《广韵》以盐腌物也。《礼·内则》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

十五

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清琅玕。
仄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平平平

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
平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

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
仄平平平平平仄 仄仄平仄平平平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

留 尤韻,平声 liú:音流。《说文》留,止也。《史记·秦本纪》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

留 宥韻,去声 liù: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闻 文韻,平声 wén:音文。《说文》知闻也。《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何。

闻 问韻,去声 wèn:音问。《韵会》声所至也。《诗·小雅》声闻于天。


十六

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之二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负盐出井此谿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着书消渴长。
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平仄平

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聽棹相将。
平平仄平仄仄通 仄仄平平仄平平

不 尤韻,平声 :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不 有韻,上声 :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
不 物韻,入声 :与弗同。今吴音皆然。
不 月韻,入声 :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

唯 纸韻,上声 : wěi:音??。《说文》诺也。《礼·曲礼》必慎唯诺。
唯 支韻,平声 : wéi音惟。《玉篇》唯,独也。《集韵》专辞。


聽 青韻,平声 :径韵同。

聽 径韻,去声 :青韵同。

听 吻韻,上声 qǐn:音龂。《说文》笑貌。《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亡是公听然而笑。《杨慎》曰听,古哂字。

十七

杜甫〈暮归〉


霜黄碧梧白鹤楼,城上击柝复乌啼。
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擣练风凄凄。
仄仄仄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鞞。
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平平平平仄仄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过 歌韻,平声 :音戈。《广韵》经也。《书·禹贡》东过洛汭,北过洚水。
过 个韻,去声 :《玉篇》度也,越也。《正韵》超也。歌韵同。又过失,独用。

称 蒸韻,平声 chēng:音称。知轻重也。《说文》铨也。春分而禾生,夏至晷景可度,禾有秒,秋分而秒定,律数十二秒当一分,十分为寸,其重以十二粟为一分,十二分为铢。故诸程品皆从禾。

称 径韻,去声 chèng:音秤。权衡正斤两者。俗作秤。见前。


十八

杜甫〈晓发公安〉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
仄平仄仄仄仄仄 平平平平仄仄平

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
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仄平

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
平仄仄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

出门转眄已陈迹,药饵扶吾随所之。
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

其三


据统计,

【老杜七律159首,拗体28首;

黄庭坚七律311首,拗体多达153首,差不多占了总数的一半。】

黄庭坚多拗句,以去陈反俗为诗思,拗句与正格相比,自然冷硬。也由此形成冷僻奇崛的风调。

在保持二四字位平仄相反的前提之下,

运用调声相承补偿平仄的平衡,

虽然破坏了两字一音步的和谐,

却又成就了另外一番格律严谨的风格。

这种做法,与上面老杜的行事大大不同。

典型成句,如

1.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
  平平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2.田中谁问不纳履,会上适来何处蝇.
  平平平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3.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空月明.
  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隻 陌韻,入声 :音炙。《说文》鸟一枚也。从又,持隹。持一隹曰只,持二隹曰双。

只 纸韻,上声 :音纸。《说文》语已词也。《诗·鄘风》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且 马韻,上声 qiě:音跙。借曰之辞。《论语》且予之类是也。
且 鱼韻,平声 jū:音疽。《说文》荐也。

4.秋千门巷火新改,桑拓田园春向分.
  平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5.忽乘舟去值花雨,寄得书来应麦秋.
  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应 径韻,去声 yìng:音应。《集韵》答也。《广韵》物相应也。《易·咸卦》二气感应以相与。
应 蒸韻,平声 yīng:音膺。《说文》当也。从心??声。

6.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7.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平平仄仄仄仄仄 通仄仄平平仄平

折 屑韻,入声 :音浙。拗折也。《诗·郑风》无折我树??。
折 齐韻,平声 :音题。《礼·檀弓》吉事欲其折折尔。《注》安舒貌。
摺 叶韻,入声 :摺叠。

8.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平平平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吹 支韻,平声 :音炊。《说文》嘘也。《玉篇》出气也。
吹 寘韻,去声 :音??。《广韵》鼓吹也。《礼·月令》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


=============================================

之四


失黏,失黏二字是引用了唐朝人的诗话。在唐朝元和后诗人王睿的《炙毂子诗格》里,失黏被称之为“背律体”,并列举了几个背律体的名篇。

宋朝魏庆之的《诗人玉屑》里,找到这样一段记录:

【拗句 :鲁直换字对句法,如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空月明。
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
平平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田中谁问不纳履,坐上适来何处蝇。
平平平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秋千门巷火新改,桑柘田园春向分。
平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忽乘舟去值花雨,寄得书来应麦秋。
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其法于当下平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气挺然不群;前此未有人作此体,独鲁直变之。 】

(鲁直,就是著名的江西派诗人黄庭坚,作诗崇尚杜甫,江西派是宋朝著名的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祖,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与义、陈师道。《诗人玉屑》的作者魏庆之是南宋建安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均不详。在这本书里专门讲了“拗句”,并引用了5个例子。这五个例子其实是两种拗句,一种是可救可不救的半拗体,一种是必须救拗的拗体)


《诗人玉屑》里的这段话结尾处说【前此未有人作此体,独鲁直变之。】意思是有人认为这种拗体是黄庭坚发明的,前面没有人用过。

但是魏庆之马上引用了”苕溪渔隐“的一段话:谁说黄庭坚发明的,杜甫当年就有不少这样的诗句了,这种拗体出自于杜甫:

【苕溪渔隐曰:此体本出于老杜,如


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
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一双白鱼不受钓,三寸黄甘犹自青。
仄平仄平仄仄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江外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日疏。
平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沙上草阁柳新晴,城边野池莲欲红。
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平

似此体甚多,聊举此数联,非独鲁直变之也。今俗谓之拗句者是也。】

苕溪渔隐名叫胡仔1110~1170 ,字元任,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著有五十余万字的《苕溪渔隐丛话》,他比生活于宋理宗时代的魏庆之早了半个多世纪。

苕溪渔隐举例的老杜诗也是五句,不过与黄庭坚不尽相同,有四句和黄庭坚一样是半拗体,调声的方式完全一样:

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
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江外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日疏。
平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沙上草阁柳新晴,城边野池莲欲红。
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平


还有一联有异于上面四联的:

一双白鱼不受钓,三寸黄甘犹自青。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出句为古体。不知宋人何为为拗律?

或许口径与今时不同。

唉,唐之后的五代十国,这短短的几十年里,相对于律诗没有什么建树,至于到了宋,却开始有大量的吃瓜骚客开始啃老杜了。。

附一:南宋魏庆之编纂的《诗人玉屑》之诗体,下:提出了拗句一词。不过唐人叫做讦句。

拗 句

鲁直换字对句法,如“只今满坐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田中谁闻不纳履,坐上适来何处蝇。”“秋千门巷火新改,桑柘田园春向分。”“忽乘舟去值花雨,寄得书来应麦秋。”其法于当下平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气挺然不群;前此未有人作此体,独鲁直变之。苕溪渔隐曰:此体本出于老杜,如“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一双白鱼不受钓,三寸黄甘犹自青。”“外江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日疏。”“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似此体甚多,聊举此数联,非独鲁直变之也。今俗谓之拗句者是也。禁脔

七言变体

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如老杜诗云:“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此七言律诗之变体也。渔隐

(注:颈联失黏。)

绝句变体

韦苏州云:“南望青山满禁闱,晓陪鸳鹭正差池。共爱朝来何处雪,蓬莱宫里拂松枝。”老杜云:“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车。”此绝句,律诗之变体也。同上

第三句失粘

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粘,落平侧,亦别是一体。唐人用此甚多,但今人少用耳。如老杜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严武云:“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着鵕鸃冠。腹中书籍幽时晒,肘后医方静处看。兴发会能驰骏马,终须重到使君滩。”韦应物云:“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此三诗起头用侧声,故第三句亦用侧声。同上

附二  《苕溪渔隐丛话》


苕溪渔隐曰:“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如老杜诗云:‘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雄礼数宽。百年地辟柴门逈,五月江深草阁寒。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此七言律诗之变体也。韦苏州云:‘南望青山满禁闱,晓陪鸳鹭正差池,共爱朝来何处雪,蓬莱宫里拂松枝。’老杜云:‘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此绝句律诗之变体也。东坡尝用此变体作诗云:‘华发萧萧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无钱种菜为家业,有病安心是药方。才疎正颠孔文举,痴绝还同顾长康,万里归来空泣血,七年供奉殿西廊。’‘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又有七言律诗,至第二句便失粘,落平侧,亦别是一体。唐人用此甚多,但今人少用耳。如老杜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帐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严武云:‘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鵕鸃冠,腹中书籍幽时晒,肘后医方静处看。兴发会能驰骏马,终须重到使君滩。’韦应物云:‘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丹不系与心同。’此三诗起头用侧声,故第三句亦用侧声。老杜云:‘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雷声忽送千山雨,花气浑如百和香。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韦应物云:‘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烟上玉墀。花开汉苑经过处,雪下骊山沐浴时。近臣零落今犹在,仙驾飘飘不可期。此日相逢非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此二诗起头用平声,故第三句亦用平声。凡此皆律诗之变体,学者不可不知。”

《禁脔》云:“鲁直换字对句法,如‘只今满坐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田中谁问不纳履,坐上适来何处蝇’,‘秋千门巷火新改,桑柘田园春向分’,‘忽乘舟去值花雨,寄得书来应麦秋’。其法于当下平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气挺然不群,前此未有人作此体,独鲁直变之。”

苕溪渔隐曰:“此体本出于老杜,如‘宠光蕙业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一双白鱼不受钓,三寸黄柑犹自青’,‘外江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日疏’,‘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舡何郡郎’,‘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似此体甚多,聊举此数联,非独鲁直变之也。余尝效此体作一联云:‘天连风色共高运,秋与物华俱老成。’今俗谓之拗句者是也。”

张文潜云:“以声律作诗,其末流也,而唐至今诗人谨守之。独鲁直一扫古今,出胸臆,破弃声律,作五七言,如金石未作,钟磬声和,浑然有律吕外意。近来作诗者,颇有此体,然自吾鲁直始也。”

苕溪渔隐曰:“古诗不拘声律,自唐至今诗人皆然,初不待破弃声律。诗破弃声律,老杜自有此体,如《绝句漫与》、《黄河》、《江畔独步寻花》、《夔州歌》、《春水生》,皆不拘声律,浑然成章,新奇可爱,故鲁直效之作《病起荆州江亭即事》、《谒李材叟兄弟》、《谢答闻善绝句》之类是也。老杜七言如《题省中院壁》、《望岳》、《江两有怀郑典设》、《昼梦》、《愁强戏为吴体》、《十二月一日》三首。鲁直七言如《寄上叔父夷仲》、《次韵李任道晚饮锁江亭》、《兼简履中南玉》、《廖致平送绿荔支》“廖”原作“寥”,今据本集改。《赠郑郊》之类是也。此聊举其二三,览者当自知之。文潜不细考老杜诗,便谓此体自吾鲁直始,非也。鲁直诗本得法于杜少陵,其用老杜此体何疑。老杜自我作古,其诗体不一,在人所喜取而用之,如东坡《在岭外游博罗香积寺》、《同正辅游白水山》、《闻正辅将至以诗迎之》,皆古诗,而终篇对属精切,语意贯穿,此亦是老杜体,如《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入衡州奉赠李八丈判官》、《晚登瀼上堂》之类,概可见矣。”
《后山诗话》云:“唐人不学杜诗,惟唐彦谦与今黄庶、谢景初学之。鲁直,黄之子,谢之婿,其于二父,犹子美之于审言也,然过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如”原作“知”,今据元本、徐钞本,明钞本校改。三江五湖,平漫千里,因风石而奇耳。”

《隐居诗话》云:“黄庭坚喜作诗得名,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自以为工,其实所见之僻也,故句虽新奇,而气乏浑厚。吾尝作诗题其编后,略曰:‘端求古人遗,琢削手不停,方其得玑羽,往往失鹏鲸。’盖谓是也。”

-----------------------------------------------------

之五


唐朝诗人王睿在《炙毂子诗格 》中有两段话,把宋人说的拗句称作“讦调体”

【1、李端公诗:

“却到城中事事伤,惠休归寂贾生亡。谁人收得章句箧。”

“句”字亦合用平,今用侧字,亦是讦调。

(李端公是中唐诗人李郢,这首诗全篇是:

却到城中事事伤,惠休还俗贾生亡。
仄仄平通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谁人收得章句箧,独我重经苔藓房。
平平平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一命未沾为逐客,万缘初尽别空王。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萧萧竹坞残阳在,叶覆闲阶雪拥墙。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2、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


附三,《炙毂子诗格》:

【《炙毂子诗格》一卷,唐王叡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晚唐五代之诗格,以此书为最早,书中所提各种“诗格”,均较简明,较后起同类诗格之伤于烦琐不同。】

《炙毂子诗格》首论“章句所起”,谈三、四、五、六、七、八、九言诗起源。次论诗体,计有三韵、连珠、侧声、六言、三五七言、一篇血脉条贯、玄律、背律、计调、双关、模写景象含蓄、两句一意、句病、句内叠韵等十四体,每体均引诗为证,兼附简要解释,其中如“一篇血脉条贯体”、“模写景象含蓄体”、“两句一意体”、“句病体”、“句内叠韵体”诸条,对诗歌创作及鉴赏均有裨益。


正文如下:


  论章句所起

三言起《毛诗》云:“摽有梅”,“殷其雷”。

四言起《毛诗》云:“关关雎鸠”,“呦呦鹿鸣”。

五言起《毛诗》云:“谁谓雀无角?”

六言起《毛诗》云:“俟我于堂乎而。”

七言起《毛诗》云:“尚之以琼华乎而。”

八言起《毛诗》云:“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九言起于韦孟诗,又始于李白云:“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三韵体


李益《塞下曲》: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连珠体


《柏梁殿》:


玉缨翠佩垂轻罗,香汗微渍朱颜酡。

为君起唱白纻歌,清声袅云思繁多。


侧声体


常建《吊王将军墓》:

尝闻关西将,可夺单于垒。

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



六言体


诗云: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君向长沙谪宦,江潭春草萎萎。


三五七言体


李白诗: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乌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一篇血脉条贯体

李太尉诗云:

【远谪南荒一病身,停舟暂吊汩罗人。】

此诗首一句发语,次一句承上吊屈原。

【都缘蕲尚图专国,岂是怀王厌直臣。】

此二句为颔下语,用为吊汩罗之言。

【万里碧潭秋景静,四时愁色野花新。】

此腹内二句,取江畔景象。

【不劳渔父重相问,自有招魂拭泪巾。】

此二句为断章,虽外取之,不失此章之旨。



玄律体


诗云:


【八月九月芦花飞。】

上四字全用侧声。

【南溪老翁垂钓归。】

上四字全用平声。

【秋山入檐翠滴滴。】律全用平。

【野艇倚槛云依依。】律全用侧。



背律体


《咏柳诗》: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


此后第五句第二字合用侧声带起,却用平声,是背律也。

【不将榆荚共争翠,深感杏花相映红。】

此是大才,不拘常格之体。

(即:失黏)


讦调体


李郢诗:

【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

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

(即,拗句)


双关体

李端公诗:

【却到城中事事伤,惠休归寂贾生亡。】

【谁人收得章句箧。】

“句”字亦合用平,今用侧字,亦是讦调。

【独我重经苔藓房。】

【一命未沾为逐客,万缘初尽别空王。】

此一句哭贾生,一句哭僧,是双关也。



模写景象含蓄体


诗云:

【一点孤灯人梦觉,万重寒叶雨声多。】

此二句模写灯雨之景象,含蓄凄惨之情。



两句一意体


诗云:

【如何百年内,不见一人闲。】

此二句虽属对,而十字血脉相连。



句病体

诗云:

【沙摧金井竭,树老玉阶平。】

上句五字一体,血脉相连,若“树”与“玉阶”是二物,各体血脉不相连。



句内叠韵体


诗云:

【风吹榆荚叶,雨打木瓜花。】

“荚叶”、“瓜花”,末句叠韵。



【王叡】,号炙毂子。《全唐诗》谓其为“元和806-820年后诗人”。《炙毂子诗格》中引及李郢诗,《全唐诗》谓李郢为“大中十年856年进士”。故王叡大中十年后尚在。


------------------------------------------------

之六


文镜秘府中收录中,元稹把这些手法皆都归之为:调声。

【元氏曰: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故沈隐侯论云:“欲使宫徵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固知调声之义,其为用大矣。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可不慎欤!

   二,护腰者,腰,谓五字之中第三字也;护者,上句之腰不宜与下句之腰同声。然同去上入则不可用,平声无妨也。

   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

    “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宜护其腰,慎勿如此。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文镜秘府之天卷。】

=====================================================

上所附文献,元稹为中唐,王叡为晚唐,胡仔为南宋早期,严羽为南宋中期,魏庆之为南宋中晚期。



TOOLz

百度搜索
Bing搜索
Google搜索
百度翻译
Google翻译
淘宝搜索
京东搜索
简书
知乎
维基百科
github
stackoverflow
segmentfault
自动关键字/选区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7) 查看   收藏(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