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9-04-13
  • 最近登录:2024-03-25
  • 粉丝人数:1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诗寻二十四桥踪(扬州行之七)

万里行舟 发布于2019-06-06 11:06   点击:896   评论:0  
诗寻二十四桥踪(扬州行之七)

诗寻二十四桥踪(扬州行之七)

  

       我从扬州火车站下车后就打的说到瘦西湖,的姐问,是到哪个门。我说就到西门吧。其实我根本不知道那里有几个门,反正停车到一个景点又有旅店的地方就行。大约行驶半个小时就到了瘦西湖的西门停下来了,车费25元。我驻足一看,正好在一个桥边,其上刻写“念四桥”。我大吃了一惊:这里怎么会是二十四桥?况且有人没有人驻足流连于此呀。又看了一下街牌名号:念四路。应该有一个说法,看看吧。于是就在这个街上的瘦西湖快捷酒店住下。接着就是逛瘦西湖,没有想到二十四桥就在廋西湖公园之中。

      二十四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早已颓圮于荒烟衰草。现今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毛泽东手书,更增加诗的风采。一位曾是国家领导人曾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了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一行时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各地都有不少文物古迹。唐朝诗人杜牧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的就是扬州。我小时候一直找这个二十四桥,直到昨天晚上,家乡来人告诉我说,二十四桥如今已恢复了原貌。如有机会的话,希望你们到扬州看看。”过了三天之后,221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这位领导人接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总编辑朱克曼采访时,又谈起扬州和二十四桥,并邀请中外宾客前往他的家乡扬州观光游览。

      19911221日。这位领导人陪同来访的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游览二十四桥,兴致勃勃地向金日成介绍二十四桥的由来。20001021日,又陪同法国总统希拉克再度游览二十四桥。希拉克对扬州秀美的山水赞美有加。

这位领导人提到杜牧的诗是《寄扬州韩绰判官》,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对扬州在盛唐时期的赞美,是一首脍炙人口、传诵不已的优美诗篇。扬州位于长江与运河交汇处,自隋唐以来就是中国繁华富庶的文化与商业名城,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位领导人也是扬州人,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小学及中学时代,他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他挚爱着这座古城。198752日曾为扬州题词:“扬州是我可爱的故乡,祝愿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青春。”

      杜牧的诗,在写出了扬州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风貌后,又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二十四桥位于扬州的何处?到底指的是几座桥?这些都引起了许多的追寻者,包括这位领导人在小的时候一直在找二十四桥。

这座千百年来纷争不已的“二十四桥”,有多种说法:

      一是24座桥说,据《一统志》载,隋朝时曾置24桥于扬州,唐朝时仍可见到那24座桥,分布在当时扬州最繁华的街道上。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补笔》中,竟列出了23座桥的名字和位置。

      这种说法颇多异议。所列出的桥不足24座,下马桥竟有两座,是否是重复;而唐代扬州城里极负盛名的禅智寺桥、月明桥等,为何未列入其中呢?有说,唐代末年的战乱,全部倾圮了,但这只是猜测。又据说,到了明朝,二十四桥已全部毁坏,故明代程文德有“二十四桥都不见”的诗句。后来便有人认为“二十四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不必太拘泥于现实。

      二是排序编号说,有人认为,二十四桥是扬州城里排序编号为第24座的桥。依据是诗歌中常出现把桥编号的句子,如杜甫:“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张乔《寄扬州故人》:“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等。还有,宋代文人姜夔不仅在《扬州慢》中写过二十四桥外,还在《咏芍药》中写下这样的句子:“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那么,二十四是不是红桥的编号呢?他在《过垂虹》中有“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尽管姜夔没有在数字前加“第”的字样,但使读者隐隐感觉到,编号说似乎存在过。或许在唐宋时期,扬州有很多桥,桥名不够用,只好用编号来代替。就像现今的城市小区内有几号楼一样。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猜测,仅仅从古人的诗句来确定编号说法,显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三是泛指、代指说,我国向来就有对数字概念采取含蓄、朦胧、夸张的方式来表达,尤其在诗词中为说明事物的不凡、感情的激越,常常使用夸张数字,并不采取绝对数字。譬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山道十八弯”、“三百六十行”等,并非确数。那么杜牧的二十四桥是否也用了这样的手法来泛指扬州桥梁之多呢?这也是一种推测,是一种猜想的说法。

      四是一座桥说,自宋代以来,二十四桥的几种说法已逐渐形成。其中能够确指是一座桥的,首推大词家姜夔。他在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来扬州,写下《扬州慢•淮左名都》的诗,其中写道:“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种写法,似乎是一座桥了。宋代还有几位诗人,他们描写的二十四桥,亦可认为是指一座桥。

      余秋雨在他的《千禧日记(九月二十九日)》中谈到:"对苏曼殊的诗我有点偏爱。

记得有一年在日本福冈,日本作家协会会长水上勉先生记起苏曼殊的母亲是日本人,问我有没有听说过踏过樱花第几桥的诗,我立即背了出来,使水上勉先生有点吃惊。"

    近代文学家苏曼殊名玄瑛,曾出家、法号曼殊,是南社社员与章炳麟、柳亚子等人交游。他的诗常能表现出幽怨凄婉的感情,少数也反映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苏曼殊的这首诗于1910年作于日本。初题为《有赠》,后来收入有名的《本事诗十章》,原题则少为人知。诗的全文是: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这首诗也是一首涉及尺八的重要作品。尺八是洞箫一类的竖吹管乐器,因长度而得名。公元8世纪由中国流传到日本。苏曼殊自注:"日本尺八与汉土洞箫少异,其曲有名《春雨》,殊凄惘。日僧有专吹尺八行乞者。"

楼上的尺八吹出的阴深凄惘的《春雨》曲,定下了全诗的基调,反映出作者对祖国的思念和对生活现状的无奈。第三句"芒鞋""破钵"之说点明了作者的僧人身份。末句"踏过樱花第几桥?"用数不清的来提示这种无为无奈的生活之长久。涉及箫的诗本来不多,由而联系到的就更少,但是我却在看到余秋雨日记时马上联想到另外两首非常有名的诗。

一首是姜夔的《过垂虹》:

自作新词曲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原来"垂虹"是一座桥,位于江苏最南端的吴江县松陵镇。始建于北宋,桥上有亭名"钓雪",是江南水乡少见的长桥。船过垂虹也就是驶过了松陵镇。

      与苏曼殊的诗对照同样是七言绝句,同样有箫,同样有桥,南宋词人白石道人姜夔抒发的却是一种自愉自乐的惬意心情。一叶扁舟美人轻启樱唇,在洞箫伴奏下婉转低唱词人自己的绝妙新作。曲子唱毕小船已飘然穿过松陵镇。回首远眺,但见刚刚经过的座座画桥时隐时现,漂浮在浩渺的烟波之中。此景恍如仙境,使人平添无限快意。

对箫音的描写最有名和最传神的当数苏轼的《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我们当然不能因此就说箫只适合表现哀伤的情绪,但是可以断言在涉及箫的诗词中如《过垂虹》这样渲染快意情绪的是极为罕见的。

      还要说明的是《过垂虹》诗中小红低唱的新词指的是《暗香》和《疏影》这两首传世的咏梅佳作。这两首词是姜夔在过垂虹之前刚刚应范成大之约写成的,并且专门为词配了曲。词、曲珠联璧合,取得了极大的艺术成就,向来被后人推崇,收入《白石道人歌曲集》至今演唱不衰。有由中国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单秀荣演唱的录音。词人当然没有自谦的必要,完全有理由陶醉于自己的佳作。这也是快意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

另一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隐隐青山迢迢绿水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的江南风景,也表现出诗人与扬州与友人在空间上的距离。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却仍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正因为诗人远离扬州不堪晚秋的萧条才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二十四桥明月依旧,亲爱的朋友你在哪里教人吹箫呢。这里"玉人"既可以形容美丽的女子,又可以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此处的玉人当是指诗的接受者韩绰。

    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曾在《文汇报》著文考证二十四桥。茅先生首先提出:"这到底是一座桥的专名呢,还是说有二十四座这么多的桥。"然后他又说只有以往事的繁华才能衬托出杜牧眼中的萧瑟,一座桥怎么能表现出繁华呢?扬州的桥自隋朝起就已分布在全城了。沈括的《梦溪笔谈》已经考订出二十四桥的名字,并且指出在那时(约1064年)二十四桥已仅存八座了。

      茅先生认为这首诗的意境是感叹繁华消逝,人去楼空。二十四桥和未凋的草一样,依然存在,但江南秋尽,那在桥上吹箫的玉人却不知那里去了。使这月明之夜更显得凄凉。

      这三首同样以箫、桥入诗的七绝,或闻箫而生悲;或吹箫以自娱;或因箫而思人。或以桥为计量,言时间之久远;或置桥入图画,造烟波之飘渺;或因桥生感慨,问故人之行踪。手段不同,情景各异,诗人们的艺术表现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也增进了人们对""""文化的认识。然而,我初见的《念四桥》与这个《二十四桥》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哪?在我心里只是有一种朦胧的美,我又何必如此认真哪?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5)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