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羽佳蒙汜 男  
  • 注册日期:2017-03-06
  • 最近登录:2024-02-11
  • 粉丝人数:17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新诗创作谈章法

羽佳蒙汜 发布于2019-06-14 07:11   点击:917   评论:1  

    谐旧律、押新韵、造新语、赋新诗——让五七言律绝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诗词创作在当今时代勃兴,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关键因素是中国崛起,中华文化振兴,以及藉此所带来的中华传统诗词复兴,广受欢迎。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民众的精神需求,是中华传统诗词文化基因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审美文化土壤的生动体现。

    然而旧体诗词中的近体律、绝,要真正掌握,普及于大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故而有此一问,并不为怪。

    所幸的是,五、七言的音韵节奏,广受大众欢迎,并能人人掌握一二。君不见,春晚舞台上,青年相声演员岳云鹏带动全场观众男女老少:平仄平仄平平仄——,观众呼应道:仄平仄平仄仄平。尽管带动与呼应并非真正的诗句节奏与韵律,但那种平仄相和的感觉,人人都很熟悉。这种相对相谐的平仄文化,是我华夏民族骨子里流淌的文化基因。

    基于此,再加上《中华新韵》,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普及诗词文化,其中非常重要但并非关键的平仄文化并不是最困难的地方,对此稍加训练,一般文化水平的人就可做到人人掌握,熟练运用。至于押韵,以普通话读音为准,即采用《中华新韵》,就更为简单易行了。

    五七言律绝的诗意捕捉、章法运用、遣词造句、修辞技巧等,才是最困难的地方。

   这其中最最困难的是章法运用,突破这个关口,其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下面笔者以广泛流传的五、七言绝句为例谈谈诗词的章法运用,或可释解意欲学作旧体诗词者的心头疑惑。

    五七言律绝的章法运用,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全篇都在或叙述或描写;另一种则是前半部分或叙述或描写,后半部分或议论或抒情。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章法运用——全篇或叙述或描写(以文字作画)

请看骆宾王的五言绝句《鹅》,这可是骆宾王儿时所作哦!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是常见的一种章法,全篇都在描写,或者说是用文字作画。全诗四句十八字,既合乎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逻辑,又起承转合自然。通篇由远而近,从整体到局部,有远镜头,有近镜头,还有特写镜头,描写了鹅之声、形、色、态,把少年儿童渴望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天真烂漫的童趣表现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

再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整首诗由近而远,再由远而近,同时又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空间逻辑清晰,起于“黄鹂鸣”,承在“白鹭上”,转到“窗含雪”,合至“门泊船”,简直就是一幅清新明朗的画。全诗对仗工整(注意绝句并不要求对仗),音韵明亮,与春天清明景象相吻合,透露出诗人开阔、喜悦的胸襟与心情。

我们再看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整首诗由远而近凡两次,前两句描写,后两句叙事,画面凄清、孤独、冷落、静寂,夜半时分从寒山寺传到江边的钟声,是那样响亮,仿佛重重一锤敲打在诗人的孤独凄苦的心上。诗歌就是在这种由远而近的描写与叙述中,勾画出一个孤独无助的诗人形象,让读者去体悟彼时彼地彼人的情怀,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不用多举例,想必读者朋友已经明白。这种章法运用借鉴绘画之法,全诗仿佛用文字在作画,画面或明朗或清丽或灰暗或朦胧,诗人的思想情感融化在景物形成的画面之中,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回味无穷。这种章法运用最为精到者,是号称“诗佛”的王维。比如他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都是这种章法运用的典范。

第二种章法运用——前半或叙述或描写,后半或议论或抒情。这种章法运用最为广泛,结句“以景结情”,则余音绕梁,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结句以议论收绾,则为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请看李白《送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述,交代诗人与汪伦分别,将要乘船离开之际,忽然闻听岸上踏歌起舞,原来是汪伦率众人踏歌起舞为诗人送行。后两句抒情,诗人被忠实粉丝汪伦的真诚与质朴所打动,又看到眼前桃花潭水澄彻清明,倒影着美丽绚烂的桃花,倒影着汪伦与众人踏歌起舞的样子,于是乎自然而然吟出了这两个就近取材的比喻句。真可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诗起于“乘”,承在“踏”,转到“潭”,合止“情”,由我到人,由潭到情,由事到情,由实到虚,非常合乎事理逻辑。

再看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前两句概括叙述,叙述中带描写,尺幅之内展开了一幅广阔无边的“出塞图”,苍凉而悲壮。后两句议论,点出“龙城飞将”李广,表达了诗人呼唤飞将守边的壮志情怀,展现出一派盛唐气象。诗起于“关”,承在“人”,转到“将”,合止“度”,由古到今,起承转合极其自然,合乎时间逻辑。

其他五七言绝句如王安石之《梅花》、王冕之《墨梅》、于谦之《石灰吟》、郑板桥《竹石》、苏轼《题西林壁》等,皆是这种章法。

   要注意的是,无论何种章法,都要注意“起承转合”的时间、空间和事理逻辑,这一点非常重要!虽说诗要用意象(形象)说话,但绝不可失之逻辑规律,若不合乎逻辑规律,诗就不是诗,而是胡话呓语,就更谈不上“起承转合”了。

    请意欲学诗、作诗者记住:诗律不难,难在章法,练好章法,好诗就你手边!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2) 查看   收藏(7)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