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写诗:幼稚和求真十(透过现象看本质)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9-06-23 15:58   点击:1198   评论:2  


十一、透过现象看本质与写诗

透过现象看本质也不是轻易之功,这需要有良好的哲学意识,也需要掌握好辩证法这个方法论,特别更要有正确的“三观”定位。这些最关乎写诗的内涵怎么样。

现在说什么,都可能让人想到知识。其实嘴里说什么,或许代表有知识,却不一定代表是人在说话,因为不能用知识解决问题,知识就等于什么都不是。知识姑且有助于人做事情,但这只是知识固有的用途,属于有镰刀就能好歹割下草来的一种情形,算不得人怎么样。

只有当知识也能随时用来解决人上的问题,特别是大是大非问题,才说明人懂知识。这就不仅仅如好歹割下草来这么简单了,而是怎么割、割什么、不割什么等必须要分出个青红皂白的复杂问题了。

例如,说起哲学,哪个有学历、有这方面知识的人也不肯承认不懂哲学,说起诗的内涵也同样。事实上,一个人如果真懂哲学他就不会犯根本性错误,如果真懂诗的内涵他就不可能憋诗,也写不出像无病呻吟似的干瘪的诗。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又如,对于一个真正有良知的人,要让他不忠不孝怎么都不可能,他就不会拿客观条件不够当借口,反之冠冕堂皇的语言尽在嘴上,而一到见真章时就犹抱琵琶半遮面,借口一大片,说得再好听又有何用?

同理,知识是本来应该成为人的内涵的东西,是让人成熟的,成不了内涵就意味文而不化,也当不了人的成熟,就像小孩子再怎么拿起镰刀也是幼稚无知一样,这不仅不会让镰刀有用,哪怕处于单纯的老实状态,反而除了危害便绝对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诗的内涵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什么人写起诗来就自然会有的,更不是一个人简单凭作者身份想怎么赋予就怎么赋予的,而是自然而然地从人有内涵到写诗才有内涵的结果。

内涵是人和事物内在的涵养,既属于本质成分及其性质和特点,也是这样的美和美的指标。写诗就是这样,作者有这样的美,他的诗才能自觉不自觉地把这种美流露出来,否则能意味什么是可想而知的。

事实证 明,那些“就诗论诗”地写诗想法,是怎么来怎么都不行的。就诗论诗暴露出的是只允许人说美,不允许人说丑的炫耀心态。

单就诗这种艺术形式而言,其本身虽是美的,但谁写出来的诗都是美的吗?凡持有就诗论诗心态的人,其实是护短护丑、害怕揭穿的心理作怪,到头来还不是连他们诗里的不美也不允许论了?

只论美而不论丑,美也论不起来,毕竟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这就等于从根本上混淆了美丑,进而也混淆了是非曲直。

其后果,不仅打乱和践踏的是人们健康的审美共识,也直指人们认识世界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崩塌,直指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被扭曲和置换,最终指向的是对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远离,乃至被彻底粉碎,而一旦人们失去了这一科学的方法论,什么丑恶的本质就都可以披上美的外衣而为所欲为了。

想想看,就诗论诗者不就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不愿考虑任何后果,不愿对任何负责的吗?写诗是提 供美好的公共精神食粮的艺术行为,岂能没有顾忌,岂能没有负责的对象?

“就诗论诗”是不健康的写诗思潮,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是罪魁祸首。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本质都是极端地自私和虚荣,无外乎个人主义贪图自由享乐而反对外界约束,功利主义则为追名逐誉而不择手段。实事求是地讲,“就诗论诗”作为一种思潮仅仅是各种不健康倾向的一份子,只是影响创作的一个不好的方面。

影响创作的另一个方面,则是来自于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大多自觉不自觉充当了一些不健康写诗现象的助纣为虐者。

例如,随着一个时期以来传统诗词热的兴起,各种速成班、赛诗会、名人讲座、花钱入协等,直接就把写诗推进了就诗论诗的功利陷阱。还有,利用舆论效应借弘扬之名而行敛财之实,则更是把写诗变成了仿佛有利可图、谋取虚荣的俘虏,让一个个人都做起梦来。

速成也好,虚幻也罢,其本身说不上好与不好,问题在于把写诗变成了急功近利的一种虚荣,变成了可以随意玩弄的一张皮,这是违背写诗规律的。

写诗是随人长而诗长的行为,虽离不开一点点皮毛本领,却根本不是皮毛之事。从皮毛本领讲,什么人都能学会写诗,但能否把诗写好完全是另一回事,然而功利主义之风恰恰迎合了人们对皮毛本领的需要,从而把写诗推入了一个越追求千古越没有千古的境地。

本来人们生活刚刚富足,闲暇多了起来,兴起传统诗词热既实属不易,也固然可喜,说明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和文化修养,这是多么好的事,偏偏与此同时,各种金钱利益见缝插针走上了前台,不仅无助于写诗,反而举起了引领大旗,这又是多么地可笑,甚至可悲。

除此,便是网络控制者和网络管理对写诗的不利影响。网站毕竟是商业经营性质的,为了各自利益往往第一选择就是被动或主动逃避和放弃社会责任,或打着“社会责任”的旗号而实际迎合的是各种简单粗暴的行人为规定,给艺术创作加以诸多限制。

这是否在剥夺公民言 论 自 由权姑且不说,至少严重阻碍了艺术的全面涉略性,让“诗无不写”成为了不可能。

结果就是,造成写诗的人无法关注广泛且重大的社会现实,局限了他们对生活素材的采集和运用,实际等于全面收窄了写诗的创作视野,以及作者的人性情怀和实际做人胸怀,最终造成的是一个个写诗的人也不得不学着逃避生活和放弃社会责任意识。

这种情况下,任何真理都是向不懂它的人、向简单粗暴势力妥协了的,直至被打压下去而尘封起来,不得不导致即使当今的人现实生活再丰富,由于各种限制造成了对创作不应有的局限,随着写诗的人对这种局限的适应,对各方面的关注度和重大责任意识也会随之减少和淡化,于是还是等于回到了“秀才不出门”的时代,让他们不得不因只能写出蜷缩一室的作品而注定没有大出息。

从这一点上讲,憋诗也好,就诗论诗也好,反倒是可以理解的了。现实越来越证 明,给写诗带来这些阻碍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一些号称“懂诗”的人,是那些所谓的“专家”、“权威”和网站经营者,也包括有关社会机构。

这个地方,根本来不得用所谓“外界压力”做借口。现在的社会权力部门在管理上的确存在很大程度的简单化和主观化,但敢于追求真理就不能以“有难处”来回避自己的无能。真理是探索的结果,也是斗争的结果,以“懂诗”的面目向不懂诗低头,这本身就是自我否定。

都知道“没有坏人就办不成坏事”,各方面要治的是坏人,而不应把好人一同伤及,否则既不能证 明社会的进步,也不能证 明做的不是坏人才称快的事。为了治坏人而把好人也一同局限了,这正是写诗应该讽刺的内容,连这一点都搞不明白还算懂诗否?

和平环境下,人们的忧国忧民意识已经普遍淡化,这已经大大不利于出现可振奋人心的好作品,如果占据着社会有利地位的人,也同样没有超越众人的进步意识和智慧,反安于维护自身高高在上的虚荣和名利,并以其“成王败寇”的示范效应来实际引领艺术创造,毋宁说这恰恰是最不该有的一股腐败性质阻碍力量。

回过头来,再用“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方法论来看一看,现在的中国人有谁是能够把诗写得好的呢?“专家”不是,“权威”不是,相关机构和网站里的人也不是。若不信,则可以用生活去验证一下,他们写出来的东西除了显露出一些知识和聪明劲,还有什么好的地方吗?

事实证 明,他们的确还不懂诗,除了凭点滴小聪明在乎一下诗的皮毛,便根本没有眼光意识到背后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甚至唯恐助纣为虐不够。这也是为什么当今“诗人”众多,却也只能落个各自孤赏,又不得不纷纷忙着搞“创新”,自以为是,实际则由于根本没有出路而无法让大众齐欢共快的原因。

殊不知这恰恰是个恶性循环。分析一下这种情形,不难明白,传统诗词热既热得合情合理,热得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生活空闲贡献给精神,也热得稀里糊涂,让人人仿佛都逃不出把精神当做如同物质追求一样地俗不可耐。

不是么?宣扬一个“诗人”的时候,还不是得报一报他的名头,炫一炫卖出(实际是送出)多少本诗集,获得过哪些圈子里的奖项?可这些能算他写诗写得好吗?还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本文系列:

1《写诗:幼稚和求真一(现状)》

2《写诗:幼稚和求真二(原因)》

3《写诗:幼稚和求真三(乱象)》

4《写诗:幼稚和求真四(素质)》

5《写诗:幼稚和求真五(求真)》

6《写诗:幼稚和求真六(实践)》

7《写诗:幼稚和求真七(观念)》

8《写诗:幼稚和求真八(以小见大)》

9《写诗:幼稚和求真九(跟着感觉走)》 

10《写诗:幼稚和求真十(透过现象看本质)》 

11《写诗:幼稚和求真十一(未来)》

12《写诗:幼稚和求真十二(情怀)》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1) 查看   收藏(5)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