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十六(对仗4)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9-06-24 11:59   点击:2791   评论:1  

 

7、正对和反对

正对,就是从相似的角度运用对仗。反对,是从相反的角度运用对仗。例如齐白石书赠毛泽东名对:“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是正对,而人们看到岳飞墓旁的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则是反对。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颔联虽属“半对半不对”的对仗,却是“正对”,颈联则是工对,且“黑”与“明”是反义词,相互形成相反的对照,这就是“反对”。

杜甫《摇落》:

摇落巫山暮,寒江东北流。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长怀报明主,卧病复高秋。

颔联“多战鼓”与“少行舟”,是用反义词的“反对”,颈联“羲之墨”与“季子裘”则是类属和意思都相近的“正对”。

对仗因为要求语言在类属和结构上一致,这样就很容易形成正对,如果再用同义词对仗,例如“是”对“为”,便很容易形成“合掌”。故《文心雕龙·丽辞》说:“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长卿《上林赋》云:‘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此言对之类也。宋玉《神女赋》云:‘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此事对之类也。仲宣《登楼》云:‘钟仪幽而楚奏,庄舄显而越吟。’此反对之类也。孟阳《七哀》云:‘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对之类也。凡偶辞胸臆,言对所以为易也;征人资学,事对所以为难也;幽显同志,反对所以为优也;并贵共心,正对所以为劣也。又以事对,各有反正,指类而求,万条自昭然矣。”

正对因“事异义同”、“并贵共心”,即很难有新意,不如反对之“理殊趣合”、“幽显同志”,而不被认为是对仗的首选。例如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缘”和“为”因是同义词而常常被人诟病。然而这两句虽然用到了同义词,却非“合掌”,而是写出了同一件事两种情况的对比,是对久经历乱、终于安定下来喜悦心情的形象写照,所以任何事情都是需要辩证对待的。再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两句话不仅用了同义词,而且确属“事异义同”,应该算彻彻底底的“合掌”,可是却被世人传咏不休,激励了一代代人。

又如:“能受天磨为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当然,正对不意味就一定是合掌。

李商隐《闻歌》:

敛笑凝眸意欲歌,高云不动碧嵯峨。铜台罢望归何处,玉辇忘还事几多。

青冢路边南雁尽,细腰宫里北人过。此声肠断非今日,香灺灯光奈尔何。

颔联和颈联都是从同一角度,列举了歌者的四种宫女生涯,虽“并贵共心”而非“事异义同”。

李商隐《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中二联也都是正对,从不同侧面,或者说是借四个典故来写“泪”,步步深化,毫无合掌之感,却似“幽显同志”。

杜荀鹤《恩门致书远及山居因献之》:

时难转觉保身难,难向师门欲继颜。若把白衣轻易脱,却成青桂偶然攀。

身居剑戟争雄地,道在乾坤未丧间。必许酬恩酬未晚,且须容到九华山。

颔联“白衣轻易脱”与“青桂偶然攀”,其实是“事异义同”,只是以流水对掩盖,而有了反衬的意思。颈联“身居”与“道在”,亦“事异义同”,然而后接“剑戟争雄地”和“乾坤未丧间”,却有不可调和之感,真实地表达了作者未官归山的复杂情感。可见正对不一定劣于反对。

杜荀鹤《李昭象云与二三同人见访有寄》:

得君书后病颜开,云拉同人访我来。在路不妨冲雨雪,到山还免踏尘埃。

吟沈水阁何宵月,坐破松岩几处苔。贫舍款宾无别物,止于空战大尊罍。

中二联也是从同一角度写的,不过却层层递进,颇具有画面移动感,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有人来访的体恤和期待之情,所以正对也自有妙处。

正对往往从不同的侧面、过程、感受,来表现诗的主题,虽非“理殊趣合”,却是事异义也异。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尾联不是严格的对仗,但“不知亡国恨”对“犹唱后庭花”。

李商隐《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颔联“空”对“无”、“传”对“报”。

杜甫《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中二联,“衰”对“老”、“思家”对“忆弟”、“步月”对“看云”。

周贺《寻北冈韩处士》:

相过值早凉,松帚扫山床。坐石泉痕黑,登城藓色黄。

逆风沉寺磬,初日晒邻桑。几处逢僧说,期来宿北冈。

颔联“坐石-泉痕-黑”对“登城-藓色-黄”、“ 逆风--寺磬”对“初日--邻桑”。

杜甫《泊岳阳城下》: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前三联“江国--千里”对“山城--百层”、“岸风--夕浪”对“舟雪--寒灯”、“留滞--难尽”对“艰危--益增”。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绿树-村边-合”对“青山-郭外-斜”、“开轩--场圃”对“把酒--桑麻”。

这些对仗句都应该看做正对,反而真正的反对倒很少。

杜甫《秋兴八首》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颔联虽然用了“西望”对“东来”,从形式上看,是反对,然而从事理上依然是正对,也说不上所谓“理殊趣合”。所以像颈联:“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这样对仗之工,就应该算完美的对仗,故对仗未必有必要细分成正对还是反对,何况正对与反对多数情况下是交织或交叠的。

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颔联“不堪”对“来对”、“玄鬓”对“白头”,似乎正好相反,可谓“反对”,颈联“难进”与“易沉”是“反对”,但“露重”对“风多”、“飞”对“响”,却又成了“正对”。

如按刘勰引“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钟仪幽而楚奏,庄舄显而越吟”为“事对之类”、“反对之类”,反对不过是用一事对比另一事,用一情比照另一情,那么“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何不如此?所以刘勰倡反对而鄙正对,仅在于倡导对仗尽量弃同义语而用反义语,以增强“对”的效果。这样,上面正对之例中又不无反对。可见避开对仗用反义词,便无反对正对之说,用反义词语,起到的亦不过是同一条河流分水岭的作用。

龙榆生先生也说:刘勰“把‘双比空辞’叫作‘言对’,‘并举人验’叫作‘事对’,‘理殊趣合’叫作‘反对’,‘事异义同’叫作‘正对’。这四种对法概括了对偶的主要形式,直到唐人近体诗的格式全部完成之后,又定出一种共同遵守的规格,也就是两个长短相同的句子构成对偶时,在相同的地位,它的语义要相当(也就是虚实相当),字调要相反(也就是平仄相反),才算适合对偶的法则。这好比两个人配成一对夫妻,必须是一男一女,也就是古人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样构成的对偶,结果是十分和谐的。”

龙榆生先生在肯定刘勰正对、反对说法的同时,又强调了对仗在声调上的阴阳关系和在语义上的虚实关系,但他接着又说:“唐人所写的五、七言律诗和骈文、律赋,都以这两条规律为绝对共遵的标准”,使用“绝对”二字,未免过颇。

事实上,诗中真实情感的流动,总需要作者有新的意思添加或被选择进来,用反义词其表达效果固然强烈,但同义词语若避之不及,只要运用恰当,弄出两个意思完全一样的句子倒变得很难,除非无病呻吟似的为了凑句数。所以正对、反对,还是正反结合,实对、虚对,还是虚实结合,都要以遵循取义为上为原则。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黛玉对想学诗的香菱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又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黛玉的这片话说明什么呢?说明她既启发香菱对仗不仅要从声调格式入手,也要从实写与虚写及它们的对应关系入手,又提醒香菱“词句究竟还是末事”,也就是说,为了真实的表达思想感情,取义为上才是第一位的。

(三)绝句的对仗

绝句可以不用对仗,但受律诗的影响,用对仗的情形也是很多的。

1、首联用了对仗

韩偓《花时与钱尊师同醉因成二十字》:

桥下浅深水,竹间红白花。酒仙同避世,何用厌长沙。

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上元夫人《再赠》:

弄玉有夫皆得道,刘纲兼室尽登仙。君能仔细窥朝露,须逐云车拜洞天。

2、尾联用了对仗

王玄《听琴》:

拂尘开按匣,何事独颦眉。古调俗不乐,正声君自知。

薛涛《井梧吟》: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李白《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全诗两联都用了对仗

前引王之涣《登鹳雀楼》,王维《九月九日忆山》,杜甫《绝句四首》其三,都是全诗用对仗的例子。又如:

温庭筠《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

吴国初成阵,王家欲解围。拂巾双雉叫,飘瓦两鸳飞。

王勃《春园》:

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王昌龄《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李益《塞下曲》: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张说《同赵侍御望归舟》:

山庭迥迥面长川,江树重重极远烟。形影相追高翥鸟,心肠并断北风船。

本文系列:

1《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一(目录)》

2《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二(概述)》 

3《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三(五绝)》

4《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四(汉语言)》

5《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五(诗句构成)》

6《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六(五律及其它)》

7《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七(特殊句式)》

8《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八(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9《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九(关于韵)》

10《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十(韵的结论)》

11《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十一(七绝)》

12《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十二(七律)》

13《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十三(对仗1)》

14《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十四(对仗2)》

15《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十五(对仗3)》

16《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十六(对仗4)》 

17《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十七(对仗5)》

18《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十八(对仗6)》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0) 查看   收藏(9)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