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1-02-09
  • 最近登录:2024-04-20
  • 粉丝人数:952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三仄尾’‘三平尾’真的有‘病’吗?

王树昌 发布于2019-07-01 08:02   点击:6173   评论:17  
在我空间还有更多‘论诗’、‘论词’作品。

日本僧人空海(774——835)到中国学习回国著《文镜秘府论》 。此书分天卷、地卷、东卷、南卷、西卷、北卷。在西卷·‘论病’处列出‘文二十八种病’,这二十八种病中不仅有犯‘大韵病’的‘撞韵’、‘挤韵’。甚至连节奏病‘长撷腰’、‘长解镫’都谈到了!

这二十八种病分别是:

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七曰傍钮、八曰正钮、九曰水浑、十曰火灭、十一曰阙偶、十二曰繁说、十三曰龃龉、十四曰丛聚、十五曰忌讳、十六曰形迹、十七曰傍突、十八曰翻语、十九曰长撷腰、二十曰长解镫、二十一曰支离、二十二曰相滥、二十三曰落节、二十四曰杂乱、二十五曰文赘、二十六曰相反、二十七曰相重、二十八曰骈拇。

 

《文镜秘府论》所列‘文二十八种病’中没有‘三仄尾’、‘三平尾’这些‘病’啊!

《文镜秘府论》就没讲过这‘三仄尾’、‘三平尾’吗?讲了!在此著作开头的‘天卷’中就讲了!还举了王中书(融)诗‘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为例,只是没说‘三仄尾’、‘三平尾’是‘病’

 

《文镜秘府论》‘天卷’‘调声’中曰: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灵运)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_百度汉语 作者:谢灵运385——433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 用此道推。】(就没说‘昏旦变气候’下句之后可用‘含清晖’三平‘承之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融)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这‘三仄尾’‘待君竟不至’,‘三平尾’‘秋雁双双飞就是这样被《文镜秘府论》提出来的

《文镜秘府论》既没将这‘三仄尾’、‘三平尾’列在‘文二十八种病’中,也没说是诗病啊!只说是调声方法之一的‘相承’吗!而且存诗中没按如此‘承之’者还不少哟!本是‘三平尾’‘承之’‘三仄尾’,偷偷将‘之’换为‘之’,意义就大变了!变成‘三仄尾’‘有错’、‘有失’、‘有病’了,不然何必‘救’呢!

明明是避‘平头病’,是‘换头术’;明明是为‘护腰’换平仄;明明是‘承之’,明明是建立声律对立的方法,‘拗救论’却都说是‘’!声之术’偷换声之术王士禛‘拗救论起始祖’之位危也!



‘永明体(新体诗)’中,‘
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有如下五个句式啊!【同‘仄*’时不同‘上去入’。句脚遇‘仄*’按不犯‘上尾’处理(‘上尾’见后)】

若用‘三平向上承’(避‘平头’且‘护腰’)

一、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b*B联,0*0仄仄*0 0 仄平)

二、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aB联,0 0 仄仄,0 0 仄平)

三、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b*B联,0*0仄仄*0 0 仄平)

四、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bB联,0 *0 平仄*0 0 仄平)

五、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A*B联,0 0 仄平,0 0仄平)

若用‘三平向下承’(避‘平头’且‘护腰’)

一、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b*A联,0 *0仄仄*0 *0平平)

二、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aA联,0 0 仄仄,00平平)

三、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b*A联,0 *0仄仄*0 *0平平)

四、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bA联,0 *0 平仄*0 0 平平)

五、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A*A联,0 *0 仄平,0 0平平)

以上这些诗联有的还是‘近体诗’也用的诗联。

‘调声之术’有多种,比如‘平仄*仄仄仄*’按“避‘平头’、避‘上尾’且‘护腰’”还可以调成这些‘永明体’诗联:

一、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b*B联,0 *0仄仄*0 0仄平)

二、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b*A联,0 *0仄仄*0 0平平)

三、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b*a联,0 *0仄仄*0 0仄仄

······

这类‘调声之术’一样能使‘联内平仄大至平衡’。其实五言绝句全诗平仄不平衡的不仅多,而且可能啊!(见《诗句、诗联、诗篇‘平仄必须平衡’吗?》发布于2020-03-12 09:28

 

‘永明体(新体诗)’中,还有‘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特少,而平声极多者’一样可用‘相承之术’以‘三仄向上’‘承之’,或以‘三仄向下’‘承之’组成‘永明体’诗联!也可按“避‘平头’、避‘上尾’且‘护腰’” 组成‘永明体’诗联!同样能做到联内‘平仄平衡’或‘联内平仄大至平衡’。这些诗联有的还是‘近体诗’也使用的诗联。同样,不‘承之’者也有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没‘承之’

在讲‘声律’的诗中,‘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不用‘三平’‘承之’的不少,用‘三平’‘承之’不是绝对的,更不是‘必须’的!

 

有人说这‘三仄尾’是‘病’,应在下句用‘三平尾’‘救’之。曾有人还说这是新发现的‘新救法’。因发现杜甫诗里有几百句‘三仄尾’诗句,就不再说‘三仄尾’要‘救’成‘平平仄平仄’了!看来这‘拗救论’也据《文镜秘府论》‘调声之术’更新了!‘拗救论’搞了三百年了呀,连如何‘救’‘三仄尾’都没有定论!现在就只好换‘救论’的‘祖师爷’了!

就算‘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用‘三平尾’是‘救’‘三仄尾’。那‘三仄尾’就是‘病’!‘三平尾’是‘药’不是‘病’啊!可不少人都说‘三平尾’是‘病’呀!因这类诗句音律差些,在存诗中用‘三仄尾’诗句就少,而‘三平尾’比‘三仄尾’用得更少,就说这‘三平尾’是比‘三仄尾’更严重的‘诗病’啊!有的还称这‘三仄尾’、‘三平尾’都是‘大忌’!那用‘三平尾’‘救’‘三仄尾’不就成了以病救病’吗?

既然可说‘调声·相承’之一的‘三平向下承’是去‘救’‘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那同是‘调声·相承’之一的‘三平向上承’也应是‘救’‘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啊!那也‘应该’说‘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时要用‘三平头’‘云霞收’去‘救’‘四仄尾’呀!添个‘四仄尾’病(不称‘特拗’了),增加一种‘三平头救四仄尾’那里不好啊?这‘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吗!有人就用此论以杜甫诗句‘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为例说是‘救’了‘四仄尾’啊!若大家都同意这样也是‘救’,那马上就会有‘三仄头救四平尾’来对应,就会再添一种‘救法’啊!这类‘救’法一样满足‘联内平仄字数平衡’呀!若是这样,那写诗不是更自由了吗?不少新手正为‘四仄尾、四平尾’、‘四平头’、‘四仄头’、‘五连平’、‘五连仄’难改发愁嘞!

 

如果一定要说‘三仄尾’、‘三平尾’‘病’,那‘三仄头(仄仄仄平平)’、‘三平头(平平平仄仄)’也该是‘病’啊!‘竹竿论’不拼凑裁一次就裁不出来吗!不一样是‘三连平’、‘三连仄’的‘拗句’吗?若这‘三仄头(仄仄仄平平)’、‘三平头(平平平仄仄)’不是‘病’,那为什么不少诗要将它们‘救成’‘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呢?‘拗救论’怎样解释这一‘事实’呀?

请看我的‘三平头’、‘三仄头’‘’法:

‘平平平仄仄’‘救’成‘仄平平仄仄’;(自‘救’)

‘仄仄仄平平’‘救’成‘平仄仄平平’;(自‘救’)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联;(第一字自‘救’)

‘三仄头’未‘救’联:‘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犯‘平头病’)

‘三平头’未‘救’联:‘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三仄头’、‘三平头’都未‘救’ 联:‘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诗友们会赞扬‘我的首创’吗?这可是‘拗救论者’没提过的哟!只可惜不少诗都不听我的话,不‘救’‘三仄头’,也不‘救’‘三平头’,奈何?

‘表象’加‘想象’,诗论出怪相!

 

可是,就算这些‘诗病’都‘救’了,它们就都成为‘律绝、律诗、排律’了吗!就都‘高贵’一等了吗有的诗友写些平仄不合的诗标成‘律绝、律诗、排律’,说他不对,他总是说‘救了的’就想过关!诗有多类多式,诗的种类体式只有‘音律要求’的差异,没有贵贱之分啊!平仄不合‘律绝、律诗、排律’要求的诗,为什么要标成‘律绝、律诗、排律’呢?

 

真的上句‘三仄尾’要用下句的‘三平尾’来‘救’吗?请看状元诗:

一、唐玄宗天宝四年(745)乙酉科状元——殷寅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
应历生周日,修祠表汉年。复兹秦岭上,更似霍山前。
昔赞神功启,今符圣祚延。已题金简字,仍访玉堂仙。
睿祖光元始,曾孙体又玄。言因六梦接,庆叶九龄传。
北阙心超矣,南山寿固然。无由同拜庆,窃抃贺陶甄。

(‘言因六梦接’中‘六梦接’是‘三仄尾’吧?下句是‘庆叶九龄传’,没去‘救’啊!且‘复、更’未‘换头’。)

 

二、唐代宗大历十年(775)乙卯科状元——丁泽
《龟负图》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协帝谟。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
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浮。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乘流喜得路’的‘喜得路’是‘三仄尾’吧?下句是‘逢圣幸存躯’,也

没去‘救’啊!‘喜、幸’未护腰。‘五、八’未‘换头’

 

三、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丁巳科状元——黎逢。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
上林新柳色,小苑暮天晴。始望和烟密,遥怜拂水轻。
色承阳气暖,阴带玉沟清。不厌随风弱,仍宜向日明。
垂丝遍阁榭,飞絮触廉旌。渐到依依处,思闻出谷莺。

(‘垂丝遍阁榭’的‘遍阁榭’是‘三仄尾’吧?下句是‘飞絮触廉旌’,还

没去‘救’啊!‘上、小’未‘换头’。)

 

四、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丁巳科状元——李肱
《霓裳羽衣曲》(仄韵体)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曳。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梨园献旧曲’的‘献旧曲’是‘三仄尾’吧?下句是‘玉座流新制’,没去‘救’啊!)

(‘蓬壶事已久’的‘事已久’是‘三仄尾’吧?下句是‘仙乐功无替’,还是没去‘救’吗!)

(‘太、贺’、‘递、竞’也未‘护腰’。‘宴、辇’、‘讵、圣’未‘换头’

此一诗还两处‘三仄尾’,没有一处用‘三平尾’去‘救’啊!

考进士、点状元好严格啊!这些不仅没用‘三平尾’去‘救’‘三仄尾’的诗,还
未‘换头’、未‘护腰’,他们怎么就成了状元呢!难道当时诗坛无人,考官、皇上都昏庸?难道天下学子无一明白人?拗救论’该如何解释呀?

前三首状元诗都出在日本僧人空海到中国学习之前,空海大师收集了那么多诗,这状元诗也会收集到吧?在《文镜秘府论》中空海不指责这些没‘救’‘三仄尾’,且没‘换头’没‘护腰’的诗,拗救论’又该如何解释呀?

 

以上状元诗的‘三仄尾’没用‘三平尾’去‘救’,那其他‘三仄尾’‘救’了没有呢?请再看:

一、《文镜秘府论》讲‘护腰’时说“庾信(513——581)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说的是‘未护腰’。

庾信此联诗不仅‘气、帐’同去声没‘护腰’,而且‘气盖代’‘三仄尾’也用‘三平尾’去‘救’啊!空海法师也没有指责呀!

二、卢照邻(约636——约695年)《曲江花》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绕曲岸’是‘三仄尾’吧?下句‘圆影覆华池没去‘救’啊!

三、王维(701——761)《左掖梨花》

闲洒阶前草,轻随箔外风。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

弄不足’是‘三仄尾’吧?下句‘衔入未央宫没去‘救’啊!‘弄、未’未‘护腰’

四、王维《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共楚王言。

满眼泪’是‘三仄尾’吧?下句‘不共楚王言’也没去‘救’啊!‘满、楚’未‘护腰’

五、李白(710——762)《敬亭独坐》

众鸟高飞尽,孤云去独闲。相看两不厌有敬亭山

两不厌’是‘三仄尾’吧?下句‘只有敬亭山没去‘救’啊!

六、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第三四句‘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的

‘插宝髻’是‘三仄尾’吧?也没去‘救’啊!

七、李白《月夜金陵怀古》第三四句‘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的‘列宿在’是‘三仄尾’吧?还是没去‘救’啊!

八、杜甫(712——770)《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呑吴。

‘石不转’是‘三仄尾’吧?下句‘遗恨失呑吴’没去‘救’啊!‘石、失’未‘护腰’

九、杜甫《春宿左省》第三四句‘星临万户动傍九霄多’的‘万户动’

‘三仄尾’吧?下句‘月傍九霄多’还是没去‘救’吗!

十,杜甫归雁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万里客’是‘三仄尾’吧?下句‘乱定几年归’没去‘救’啊!


还用再举例吗?杜甫的五言平韵诗中就有百多句是‘三仄尾’,只有极少数才用‘三平尾’‘救’了吗!若‘三仄尾’‘必须’要用‘三平尾’来‘救’,那其它几百处‘三仄尾’为什么诗圣不‘救’呢?杜甫诗中的‘三仄尾’句后连‘仄仄仄平平’者不少,为什么不说‘三仄尾’‘要用三仄向上承之’来‘救’呢?
有人不仅知道杜甫诗百多处‘三仄尾’只极少数才用‘三平尾’‘救’,还知人、甚至还知元明人的‘三仄尾’也极少用‘三平尾’‘救’,却睁着眼瞎说‘三仄尾’要用‘三平尾’来‘救’,难道为保他的‘拗救论’就可不顾‘表象’,干脆赤裸裸地凭想象吗?不顾‘表象’,赤裸裸地凭想象能骗几人啊!
此类没用‘三平尾’去‘救’的‘三仄尾’诗中,有的诗联‘未护腰’!有的诗联还未‘换头!’不少如‘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星临万户动傍九霄多’之类的‘三仄尾’就无论如何都与‘救’不沾边!可有人还说这含‘三仄尾’、‘三平尾’的诗句是‘拗句’,‘必须救’嘞!可为什么这‘状元、诗仙、诗圣’都唱反调,偏偏就是不‘救’呢?

 

连诗仙诗圣都没用‘三平尾’去‘救’这些‘三仄尾’啊!这‘三仄尾’要用‘三平尾’来‘’能够成立吗?只能说是上句写成了‘三仄尾’,下句写成‘三平尾’啊!当然,上句写成了‘三平尾’,下句写成‘三仄尾’吗!正如上句写‘三平头’‘平平平仄仄’,下句就可写成‘三仄头’‘仄仄仄平平’一样!两个极端紧相连,就调成强烈的音律对比,使诗更加跌宕起伏了!

诗仙诗圣不仅没用‘三平尾’去‘救’‘三仄尾’,也没把‘三仄尾’‘救’成‘平平仄平仄’!就是按‘调声之术’,这些‘三仄尾’也没用‘三平向上承之’,更没用‘三平向下承之’吧!有的‘未护腰’、有的还‘未换头’!

这些出自‘状元’之手、出自诗仙、诗圣之手却
没用‘三平向上承之’、也没用‘三平向下承之’、‘未护腰’、‘未换头’的诗按‘拗救论’要求为什么不‘救’呢?连状元、诗仙、诗圣都不‘救’,‘拗救论’怎样解释呀?


看来这
‘三仄尾’不‘救’一样可以成为好诗也!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首诗是被王士禛大肆删编的《唐人万首绝句》中杜甫唯一的一首五言绝句,是首好诗吧?可他是没用‘三平尾’‘救’的‘三仄尾’诗啊!还‘未护腰’嘞!


从以上诗例可以看出不仅‘三仄尾’可以不用‘三平尾’去‘救’,还发现了不少诗也存在‘不换头’而成‘平头诗’
‘不护腰’的现象。这说明写诗不是必须’‘换头’,不是‘必须’‘护腰’,也不是‘必须’‘相承’啊!诗友们可别拿‘换头’、‘护腰’、‘相承’当‘圣旨’


有人拿‘做馒头’来比喻‘拗’和‘救’。做馒头时,发好的面会带酸味(
‘拗’),加适量的碱去中和(‘救’馒头
成品就既无‘酸味’又无‘碱味’可写诗过程中用‘三平尾’‘救’‘三仄尾’后,成品诗中不仅‘三仄尾’还存在,且增加了‘三平尾’!犹如患了‘感冒’,再患上‘疟疾’,这‘感冒’就好了吗?

 

以上提到的‘换头’、‘三平向上承’都与‘四声八病’的‘平头病’有关,那就来看看‘四声八病’的前四病吧!

在讲‘声律’的诗中,如‘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是大病、大忌吧!不犯此四病早成‘特律’了,可是也有‘松动’、也有‘例外’啊!


在‘
四声分用’时,‘
平头’指‘联内首二字不得同声’,可‘第一字同平’‘不为病’啰!(提出‘平头病’就出现例外了!)到‘平仄分用’的‘近体诗’时就更有‘联内二四相粘’的多类诗了(‘粘对粘式’、‘粘对对式’、‘粘粘对式’、‘粘粘粘式’) 。不管是‘永明体(新体诗)’还是‘近体诗’都有不少‘平头诗’呀!

平头病’是《文镜秘府论》‘文二十八种病’中的首病,是‘四声八病’之首‘病’,算得上是‘天字第一号’诗病,最后还是有那么多的‘平头诗’,这‘平头病’就一定是不得了的‘病’吗?


上尾’要求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可首联‘若第五与第十故为同韵者,不拘此限’啊!


蜂腰更奇了!‘蜂腰’要求句内‘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永明体’才出现大约五十年,刘滔就有‘平’、‘彼三声’之分,‘四声分用’向‘平与上去入分用’转化,拉开了‘四声二元化’的帏幕!因先就有‘平声变通使用’的‘B ,00仄平’句式是‘二五同平’,‘二五同声’出现了。‘二五异声、二五同声’并行。到‘平仄分用’的‘近体诗’时,‘二五同平(平平仄仄平)’、‘二五同仄(仄仄平平仄)’就彼彼皆是,完全颠覆了‘蜂腰’!
‘永明体(新体诗)’有不犯‘蜂腰’之说,可‘蜂腰’对‘近体诗’就不是‘病’,‘永明体(新体诗)’、‘近体诗’混为一潭而论诗律说得清吗?


鹤膝’是以‘首句押韵除外’的前题下,在‘四声分用’时是五言诗‘联间出句末字不得同声’。可到‘平仄分用’的‘近体诗’时,五言诗‘联间出句末字就同平(仄韵诗)或同仄(平韵诗)’了!由‘不得同声’变成‘同平或同仄’这变化不觉得太大了么 ?
‘永明体(新体诗)’有不犯‘鹤膝’之说,可‘鹤膝’对‘近体诗’就不是‘病’,‘永明体(新体诗)’、‘近体诗’混为一潭而论诗律说得清吗?

顺便说一句,讲‘四声对立’的‘永明体(新体诗)’诗句‘二四平仄不分明’,而讲‘平仄对立’诗句写成的‘近体诗’就能做到‘二四平仄分明’。将‘永明体(新体诗)’‘近体诗’混为一潭而论这条诗律说得清吗?


元兢的‘
拈二’论也是谈‘联间关系’的。‘拈二’是指‘联间’第二字‘平’或‘上去入’要‘拈’,可‘平仄分用’的‘近体诗’诗中就有几类‘联间平或仄不相拈’的诗,如‘对对对式’、‘粘对粘式’、‘粘对对式’、‘对对粘式’ 。它们不仅不‘拈二’,还不‘粘四’嘞!

‘四声八病’的后四病已在《‘撞韵’、‘挤韵’真是诗的大忌吗?》中讲了!可见连‘四声八病’都不是‘洪水猛兽’,只是‘体式’不同,‘要求’就不同罢了!写什么体式的诗就要守该体式的规矩!

人无十全十美的完人,诗也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完诗!乐曲就没有绝对好听的乐曲!何况诗这样的乐曲只有四音阶啊!

‘写诗连惯进行,体式点滴变样’!
不同时期对诗的‘音律’要求不同。
诗在据‘音律’要求而变化,相应的规矩也就跟着变化!
讲‘声律’的诗经过几种不同音律的要求,由‘四声分用’向‘平与上去入分用’过渡;五言从多方面向七言过渡。似‘青虫’的‘永明体’已就变成如‘蝶蛾’的‘近体诗’,变得面貌全非了!这‘面貌全非’的变化全是因‘音律要求’不同一步步‘变’的!


诗的某种规矩是从对某类诗的要求中提炼出来的!‘特律’就有不‘特’之时,‘大忌’还可反过来(如‘蜂腰’、‘鹤膝’)!若认为‘挤韵’、‘撞韵’、‘三平尾’、‘三仄尾’、‘孤平’、‘孤仄’之类‘音律差’些,努力避之就行了

 

‘三仄尾’本来就没‘病’!‘三平尾’也没‘病’!只是这类诗句与其它诗句比较,音律差些,诗中用得少而也!稀少见怪进而认作‘病’了吧?诗没‘病’!论诗者才有‘病’!论诗者有‘绝对化病’!论诗者有‘唯古人正确病,还有‘鹦鹉学舌病’!

 

诗在不断发展中,人们对诗律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中!现在科学进步,认识手断更高明,人们对诗律的认识就比古人更清楚了!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40) 查看   收藏(13)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