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天才的产生需要有产生天才的土壤。每一场社会革新革命来临之前都会有一场思想运动,从思想上摧枯拉朽,为发展和进步作精神上的准备。诗歌莫不如此。如果社会风尚在思想精神方面不宜于诗,受众尽喜庸劣靡烂之音,那么就会导致产生好诗的比例极少,纵有好诗产生也不被看好。
文学是时代精神的折射,不仅表现在作品内部的思想内容上,而且还表现在外部的振兴或式微。
深谙历史的知道,历史有两部,忽视其一都不足以明史。一部是表面的物质运动史,一部是暗流的思想精神史,二者互为表里,又各异其貌(当代文史各家学者,渊博者不少,通者寥寥)。诗歌属于后者。
补:人文学科自有其自身独特的要求,并非仅靠常规的专业训练就能提高。看过一些相当有名气的吃研究饭的文史专家,他们的文字真不咋地。如以研究唐宋诗词成为名家的学者,还整理过唐宋诗文集,其功底该是很扎实的,然而一看个人诗集,没有一丝生气;“龙学”专家的文章类似样板专业论文;《文史通义》专家的论文观点却执泥不通。仅得皮毛,没有浸入内骨子。
人文学科方面可谓人才济济,就是出不了一部《拉奥孔》似的著作。人文学术领域如此,诗歌也就难其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