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关于论诗四(文能)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9-08-04 09:56   点击:830   评论:1  
五绝 以诗代序
何谓小聪明,天才自诩成。智力高千仞,根无智慧生。
——此部分重点在现象成因辨析,讲明道理,如不适者仍感救药不足,建议问医。

 

五、刷存在感与论诗(2

把文能说成智慧,恐怕不会有人反对,毕竟对文能和智慧的看法不一,什么人靠上来都有可能。唯把文能说成不是智力作文,甚至与用智力作文相反,便使智慧和非智慧变得一目了然,或许文能不易辨,作文的样式却好辨,这定会让一大操场的大小人物傻呆,意味戳破了一件件皇帝新衣,等于一是否定了他们赖以骄傲的所谓“文笔能力”,一是否定了他们赖以炫耀的死记硬背之“书中自有黄金屋”和所谓“真知灼见”,使他们从此不复所谓“权威”。

其实无妨,有智力本身并非坏事,唯缺乏智慧可是大大的不好,这会让一个人的所有智力统统变成小聪明,拦不住地让他跟着感觉走而胡说八道,也拦不住“此计不成又生一计”地不断折腾本本主义,实际是以主观选择心态绑架现成知识和理论,成了表面上唯课本,实质上却是唯心的,唯他自己的,满肚子成见、偏见和僵死的东西,更拦不住一旦进入这个怪圈便无法自拔地自作聪明,直到任性得不任性就不快,最终走向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命运却不自知。

在历来传统观念里,学习和做人是分不开的,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这种思想一直居于核心地位,是人性意义中极其重要的价值观。后来毛主席也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并成为新中国人人立身处世的一个核心行为准则。

为什么会这样?这种认识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千百年来实践经验教训证 明出的结果。今天不仅这样的认识越来越少,其高度共识下的行为也几乎不见,一个个人在自知之明的严重缺失下,小聪明又怎会不占上风?

论诗离开了智慧,眼界唯一能看到的就是,连盲人也无不能及的“诗、诗、诗”这么一点孔洞之事,想逃开都不可能,眼中定格下来的也仅仅是写诗表面浅显的有形之能,乃至把这看做密室速成法宝,而对无形的博大精深的普遍规律,则只好学着书本知来的一点听闻人云亦云地假装说说而已,并不谙其为何方神圣,更摸不到,也见不到。

否则,谁愿意真的不自知,专门好演“反串”角色,专门好越俎代庖,专门致力于“不在其位也谋其政”地围绕课堂知学打转转,弄得不仅把别人看成幼稚不堪,也把自己看成幼稚不堪地任性而不思悔改?

这是当今最普遍的情形和作为,是一种无法否认的现象。但凡有点观察意识,无须翻遍当今铺天盖地的所有论诗文章,只稍稍领略一些所谓“大家”仅仅用作文能力写出来的所谓“大作”,便可举一反三,由表及里。

为什么这么说?在这个好高骛远,追名逐利,贪慕虚荣心态与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成王败寇价值观共存的任性时代,“上位”是绝对的利益,有绝对的吸引力,那么就想想看,在这种局面中是李逵多还是李鬼多?有多少“大家”、“大人物”同正在渴望中的“常人”、“小人物”在智慧上会是迥异的?又有多少“常人”、“小人物”不企图与之看齐?

学着当李鬼的人多了,李逵自然就成了“闲话”。这恰恰是当今鱼龙混杂现象中,写诗和论诗的路越走越窄,越写越论越没有真正见地,除了留下胡说八道和照搬课本这两根稻草,就统统是“稀里糊涂大茶壶”的原因。

实际上,但凡明白“文化”二字,所有的“扣”就都解开了,人一旦有了自惭形秽之心,也就没的任性。自惭形秽之心是最宝贵的自知之明,人有此心,谁又没有自知之明?

之所以历来把“识文断字”,“上过学”看成是“有文化”,因为以往上过学的人并不多,才有了这般泛泛认识,究起来未必可当真。事实是,上过学并不等于有学问,也不等于有文化,文化更不等于表面的知识和上过学,这在今天更可处处得到证 明。

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所创作的一切物质精神及其成果,狭义则是指人的实际文明程度,即文而化之。文明是文化的具体表现,达不到文明就称不上文化。知识也好,上过学也好,任何学问只有“文而化之”,才可能变成真正的文明并形成具体的文明表现,也才谓“文化”和“有文化”。

想想看,这样的“有文化”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果没做到,又拿什么来表现文能?该不该自惭形秽?一个人既谈不上文化,又谈不上文明,剩下的就只有干巴巴的听闻读背和翻课本知识这些本本主义了,用这些来写稚气的学生作文还算过得去,写实践性很强且特别依赖独特智慧的论诗文字,可否?

论诗是这样,至于诗的评论和评价,也包括评言论和现象,亦在论诗的范畴,虽重点略有差异,但仅凭涉及了一个“评”字,依然不是什么人都做得来的。

在做不来的情况下,实在不该一有想法就贪图说话,找存在感。课本知识再有用,也仅仅关乎诗的各种入门层次和水平,比如规范与否,有没有诗味,像什么流派,这并无权用来绑缚写诗实践,何况一些人仅仅拿一点听闻就当论诗?

写诗还有风气如何,认识如何,态度如何,立场如何,作用如何,对象如何,艺术高度如何,有什么普遍存在和要解决的瓶颈,等等思想感情、实践规律和学术价值问题,这些是课本知识和个别听闻所不可能完全解决的,甚至离开实践就无从解决。

论诗评诗如果看不到这些,也认识不到这些,或把这些错误地当做非论诗属性的闲话,就意味彻底颠倒了孰轻孰重这个最根本最有价值的问题。无疑,这不仅是浅薄的,倒退的,更是新愚昧下诗文化走向的耻辱,也等于自证了一无实际文化真学,二无实际文明修养的本来面目,自然也证 明了既没有真实文化功力这个论诗基础,也没有用自己干瘪的表现影响他人而谋求在论诗上存在的资格。

一言蔽之,把自以为有学弄成了成见乃至偏见似的来看论诗评诗,实际是这般看待写诗,这是一叶障目的不应有的自恃,是悲哀的,是学问的静止化,成就的只能是对写诗和写诗认识的阻碍。
 

本文系列:                另文系列:

1、《关于论诗一(涵义)》           1《写给有些人:写诗与思想感情一》

2、《关于论诗二(自知)》           2《写给有些人:写诗与思想感情二》

3、《关于论诗三(刷存在)》          3《写给有些人:写诗与思想感情三》

4、《关于论诗四(文能)》           4《写给有些人:写诗与思想感情四》

5、《关于论诗五(文骨)》

6、《关于论诗六(利令智昏)》

7、《关于论诗七(品位)》

8、《关于论诗八(站位)》

9、《关于论诗九(眼光)》

10、《关于论诗十(任性)》

11、《关于论诗十一(思想感情)》

12、《关于论诗十二(通识)》

13、《关于论诗十三(传承)》

14、《关于论诗十四(现实)》

15、《关于论诗十五(辨析)》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6) 查看   收藏(4)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