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黄河吾爱   0岁
  • 注册日期:2015-02-23
  • 最近登录:2024-04-18
  • 粉丝人数:4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格律诗词创作常见的形象特点

黄河吾爱 发布于2019-08-05 15:31   点击:1725   评论:0  

格律诗词创作常见的形象特点

     诗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同其他文艺形式相比,诗歌形象具有具体性、概括性、多义性、间接性等特点。现略作分析如下:

(一)具体性

形象本身就是具体的,可以说愈是具体的,也就愈是形象的。反过来,也可以说愈是形象的,就愈是具体的,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由题目可知,这首诗主要写赏花,“黄四娘家”交代了赏花的地点;“满”与“千朵万朵”写花之繁盛;“压枝低”写花朵繁盛的样子。此诗没有写花的颜色,是由于分工的缘故,因为组诗之三已提到“多事红花映白花”,之五已提到“可爱深红与浅红”。“时时舞”写蝴蝶对花之留连,当然也表现了诗人对花之留连;“恰恰啼”写黄莺之“自在”,当然也表现了诗人对莺啼声的赞赏,一个“娇”字透露了个中信息。这首诗确实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花团锦簇、莺歌蝶舞的画面,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闲适愉快的心情。

  越是具体的也就越是个别的,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但诗人一般都能精思独悟,各具特色。

(二)概括性

文学作品要求具体细致地反映社会生活,但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又受到体裁与韵律的限制,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它往往选取最富有色彩的一斑来描写全豹,截取最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来反映整体。可以说概括性是诗歌形象区别于其他文艺样式的最主要的特征。如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中指出,写诗要能通过一朵红花,绘出无边春色。清人赵执信《谈龙录》第一则也说写诗要能通过一鳞一爪来表现整个的龙。

  鲁迅的小说《在酒楼上》和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都写了主人翁久别故乡之后,重新回到绍兴所产生的沧桑之感。鲁迅的小说由于不受字数和韵律的限制,写得很详细。惟其如此,那废园,那酒楼,那堂倌的神态,那客人喝酒的情景,都栩栩如生,如在目前。而贺知章的绝句按规定,只有四句28个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天宝二年743冬天,贺知章因病辞官,于次年春天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诗人仅用鬓毛的变化就揭示了岁月的流逝,仅用儿童的一句问话,就表现了诗人由家乡的主人早已变为家乡的客人。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个人、家乡、时事,乃至整个国家又起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啊!原来诗人对回故乡充满着激情与期望,但是儿童一句无心的话,使他的感情造成了巨大的落差,不得不感慨系之。

宋末元初诗人蒋捷,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因宋亡而不仕,隐居太湖竹山,有《竹山词》传世。像这样一位饱经忧患丧乱的诗人,如果记录他一生的坎坷经历,需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或一部电视连续剧。而诗人的《虞美人》词,只用了56个字: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艾青在《谈诗》中分析道:“全诗都是叙述,没有一个比喻。选择了三个环境,跳跃得非常快,把一辈子都写完了。这种叙述不同于散文的叙述。它抓住最典型的场面,概括力极高——少年的时候玩儿,壮年的时候流浪,老年的时候孤独。收到了感动人的效果。”

(三)多义性

诗的形象的多义性与诗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我国诗歌创作多采用比兴手法,除字面意义外,还有比喻意义与象征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是不少诗歌的特点。如朱庆馀写过一首《闺意》: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结婚是人生的重大转折,诗中的女主人刚结婚,刚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公婆家,刚由少女成为新娘,对自己的角色转换还不习惯,还有一种惴惴不安的心理。为了给公婆留下一个好印象,她认真地将自己梳妆打扮了一番,但是还担心不符合公婆的审美要求,只好害羞地向自己才认识一个晚上的夫婿低声征求意见,读来令人会心一笑。应当说即便如此理解,此诗也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间接性

图画、雕塑、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能将色彩、线条、形状、音响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必须通过语言文字作为中介来塑造形象,而读者或听众也必须通过语言文字作为中介来体会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以及诗人通过诗歌形象所表现的社会内容与思想感情。换句话说,诗人先要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翻译成形象,再将形象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而读者或听众,在读诗或听诗的时候,首先要将诗歌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诗歌形象,再从诗歌形象中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写诗进行了诗歌创作;读者或听众读诗或听诗,也进行了诗歌创作。

  诗歌形象虽然不能直接撼动人的感官,但是它也较少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现实世界与历史真实的约束。诗人可以通过想像,比较自由地塑造诗歌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是永贞变革的核心人物之一,失败后被贬谪到永州、柳州等偏远地区呆了20多年,直到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因裴度的请求下诏召回他时,他已因病去世了,年仅47岁。此诗前两句通过想像,采用夸张的方法,将见不到鸟飞的“千山”与见不到人影的“万径”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冰天雪地的环境。柳宗元的这首诗大约是他被贬到南方时写的,很难见到这样的景象。当时的时代背景,读者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作者是在用寒冷的自然气候比喻永贞变革失败后寒冷的政治气候。为了表现自己的孤独感,同时也为了表现自己虽然孤独,但是仍然坚持斗争的精神,在诗的后两句,作者通过想像,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渔翁的形象。此诗在构思上的一个特点是“千”、“万”两句与“孤”、“独”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以无限广阔的冰雪世界作为背景,再用特写的方法来描写这位在冰雪中垂钓的渔翁,使渔翁的形象显得非常突兀。他那为了生存与发展同恶劣环境不屈不挠作斗争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独钓寒江雪”的渔翁形象显然是作者的化身。在这里,正因为诗的形象是间接的,所以也就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像余地与再创作空间。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所以诗人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现实的限制,运用乃至创造自己所需要的各种形象来抒发感情。而读者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自己的想像力对诗歌作品进行再创作。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3) 查看   收藏(9)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