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9-21
  • 最近登录:2023-11-17
  • 粉丝人数:21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七律经典十首解析及创作谈之五

孤芳斋 发布于2019-08-10 16:05   点击:1745   评论:4  

格律诗,即有高雅格调,严密律条规定的一种诗体。七律就是格律诗中的一种形式,集中体现了格律诗词的四大要素。句式、平仄、押韵、对仗。

写格律诗词,不是字少就好写,窃以为字越少越难写,七律相对字最多,故学写律诗可从七律入手。七律写好了,每句减去两个字,就是五律了,当然七律和五律写法还是有差别的。然后写两联就是绝句了。倘若一上来就写五绝的话,二十个字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还要讲究格律,有点困难,即使二十八个字的七绝,也有难度。如果我们把几百字的一篇日记,或者一篇作文,浓缩成一首诗,缩到二十个字容易呢还是缩到五十六个字容易呢,当然是后者。所以,学写格律诗不妨从七律开始,跨入门槛,学通了,再写五律或绝句,就很快入手。反之,学会了写绝句,再写律诗,基本要重新学。

律诗怎么学,找源头学,就象学书法先要临柳公权、王羲之字帖。律诗起源于南北朝,盛唐达到巅峰,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就是王维、杜甫、李白、刘禹锡等人的诗。所以我们学写七律,就从他们的作品开始,步正规高端路线,少走弯路。

学写律诗用什么方式方法?窃认为少围理论转,以分析名著着手,先临摹,就如习字从描红开始,在临摹中悟出写作方法和技巧,再总结理论依据。当然创作七律还有章法、立意等等,我们先把基础搞明白了,以后再讲。

下面就用十首名家七律分析学习。说明下,此解析非赏析,更非取意,若讲赏析,取意,学校老师,各路名家,头头是道,细微末节都说透了,自不需赘言,这里重点是解析创作方法,究其脉络,探其套路,借其技为我用。


第九首: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无题诗在后唐比较流行,而李商隐特别多。丝,有思谐音意思。蜡炬,点燃的蜡烛。泪,蜡烛油。当然也暗指人悲伤的泪。晓镜,早上照镜子。晓名词作动词用。云鬓,青年女子的发髻。蓬山,仙岛,仙境。青鸟,神话中为王母娘娘送信的鸟,后人代指信,或送信。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今河南焦作。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顺便说下,按照唐诗发展脉络,我是这样分的。1、初唐,唐诗形成期,以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代表,诗尚留有魏晋格调。2、盛唐,唐诗巅峰时刻,以杜甫、李白、王维为代表。也是格律诗格式固定时期。3、中唐,唐诗的风格内容扩展期,丰富了唐诗题材。以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为代表。晚唐,唐诗丰盛阶段。以李商隐、杜牧为代表。

李商隐是晚唐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完美的诗人,擅长写七律,其骈文造诣极高。其律诗构思新奇,风格艳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七律如《锦瑟》,过于隐晦,寓意过深,后人难以索解。宋诗坛一批诗人宗法李商隐,讲究诗词语瑰丽,音律和谐,注重形式美,形成了西昆体派。故元好问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

唐代诗界高手一个比一个悲催,张九龄为相,王维右丞之后,基本少见出入朝廷的。杜甫、李白、刘禹锡、柳宗元、李商隐等非但再无高官,且只有更落魄。李商隐24岁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九品闲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没有当过行政长官,一直处于困顿不得志窘态中。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葬于故乡荥阳。

逐句分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首诗不是第一人称写的,是站在一个女性角度上写,这是在唐诗中不是很多,而在《诗经》《乐府》诗中是很普遍的。诗到晚唐,手法变化丰富。此诗不是以写景开始,与上面杜甫、刘禹锡几首都不一样,先从情感交始写。也就是把一首诗的总纲领表白,然后围绕这句来展开。这种开头比较难,不容易写好。初学者慎入。

这里的别亦难,不是分别艰难的意思,是分别后的痛苦,苦难。曹丕《燕歌行》:别日何易会日难。着重点在分别后的痛苦,难以消受。意思就是相见非常难,更难的是消受离别的痛苦。这里两个难,有一种递进的感觉,较为平铺直叙更缠绵悱恻。接下来就是直接把情感赋予事物。与一般诗不同的是,大多是借用事物来说感情,这里是用感情去说事物。譬如王维的: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衬托诗人的高洁思想感情。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用事物说感慨。而这里,用情感赋予事物。东风本无情感,说它无力,就如无奈的心情,春天百花未必都残,是为情感去说百花残,或者悲伤的眼里是百花残。这样的手法李商隐常用。譬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如此写法,用不好,就显得直白,有硬说的感觉,只有义山才能写活,所以也要慎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颔联当然是承首联铺开说去。别后难到怎么样的程度:像春蚕一样吐“思”到死,像蜡烛一样,流着泪到灰烬。故所以此一联为千年传诵,就是把人思念情感说到顶了。至深的思念,痛苦的煎熬无边也无望,即使无望还是思念,这种往复的死结,到死也不休。李商隐在这里其实也是用了前人的说法,则是说得更加形象,更加细微,更加活而已。南朝乐府《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可见诗人学识必须学富五车,所谓博学。现在许多人在写诗,词汇太贫乏了,写出来的诗干巴巴,如口号。就一批文革句子,毛诗词语,怎么能写好诗,写活诗?所以说不读几十部诗词笺注,诗话、词话,不背诵几百几千首唐诗宋词,不要跟我说能成为高手。唐宋诗词达人无不精通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诗,南北朝乐府。所用词语,用典都随手拈来,妥帖精当。当然这是指比较高层次说的。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前两联揭示人内心活动,说的是一种通理,只是很深刻。也就是说所说情感可以泛指任何人。有时候诗往往写得很漂亮,但没有特指,似乎任何场景或者任何人都适合,这和李杜是有鲜明特征,个性化彰显完全不同,这就很容易滑入平淡无奇,只见筋骨,不见血肉的泥沼。当然高手就不一样,李商隐就能在颈联上拉回来。就是把特殊个性的人推出来,走向舞台中心,一下子把前两联的铺垫救活了。让读者感觉到,明白原来是一个深情女子在诉说。早上照镜子看到因思念早生华发而更加愁,晚上为解忧读书反而感觉月光更加凄惨,一个寒字,道尽心酸。虽然这一联还是用主观意识来描述日常生活,达到述说悲伤的情感,而不是描写事物,隐藏情感,让人感悟,但已经让人在前两联的烘托中,得到了明确的情感着落点,把全诗推向高潮。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

诗到高潮,一定要缓冲下,徐徐落幕,这个是必须的。思念的这个程度,怎么办呢,总要留点希望吧。思念的人在仙岛上,没有路可通,相见难到不可能了,怎么办,于是笔锋回转,既然无法去看望,那就希望信件频繁点安慰下吧。虽为无奈的呼唤,但包含希望,终究没有沉沦下去。同时也回答了第一句,如此难的排遣方式,做到首尾相衔,照应,整个诗没有松散的感觉。

此诗一开场,明显是个高点,颔联再次异军突起,颈联继续推向跟高,三个大浪过去,用中浪过度到结束,感觉非常得体。

学习李商隐《无题》诗,关键在于把握义山诗特点,不是写景寓情,而是情寓事物。这样手法容易滑入说理,故宋诗多理趣,李商隐诗不无影响。

第十首: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北宋、南宋文化都非常强大,文人辈出,有好多诗人和作品,但在律诗总的成就不如唐朝,当然词的成就就很大。在北宋和南宋期间,陆游是“有意要做诗人,对作词心存鄙视”,留下9000首诗,词才140片,所以他的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史学家赵翼说: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后人震于东坡之名,往往谓苏胜于陆,而不知陆实胜苏也。(陆游诗)少工藻绘,中务宏肆,晚造平淡。朝廷之上,无不已划疆守盟、息事宁人为上策,而放翁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悲愤。

当然诗人之间比谁第一是毫无意义的,每个流传下来的诗人都有其特点和长处。谈词的话,苏东坡更具有代表性,所以今后讲词会用较多的苏词来作范例。这里选一首宋诗,我个人比较喜欢陆游这一首。

作于公元1167年(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他在农村里感受悠闲生活,心里抱有无限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所作。

注释:

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足:足够,丰盛。豚,小猪,代指猪肉。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土地神、五谷神,也有祭灶的。古风:古代民风。若许:如果这样。乘月:趁着月光走。无时:随时。叩门:敲门。

逐句分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为文作诗,首先要确立自己的站的位置,不管是自然界的还是身份,并一以贯之。譬如一会在山上,一会儿在船里,给人感觉在乱说一通,或者一会是第一人称,一会儿是第三人称口吻,让人琢磨不透。陆游是当官的,虽说暂时闲居在家,但毕竟是属于上流社会的,所以读此诗要站在一个闲居在家的官僚角度。贵族的酒当然是清的美酒,但农家酒虽有点浑但味道醇厚,不输奢华酒宴上的酒。包括后面的鸡豚,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在陆游的眼光里足以堪称美食。十四个字,表达了诗人闲居,心情放松,对农民的亲近,喜欢隐居生活等至少四层意思,把整首诗的主题揭开了序幕。开门见山,不矫揉造作,自然流畅,交代明白。好的诗,越是好的诗,词语越是极其俭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颔联要对仗,这是一副典型的流水对。所谓流水对就是两句意思相承,单句不成意思的一联。注意首联虽然不是对,但意思也是流水的,是自问自答模式。之所以颔联千年来传诵不绝,引用多多,因为第一:对仗工整。山水对柳花,后面跟形容词。疑和又都是副词,无和一都是数量词,路和村都是名词。第二:流畅自然,明快,一问一答,诗意盎然。第三:隐含人生哲理。宋诗多理义,可见一斑。表面上是描写山水,但隐含着诗人暂时落职,遭贬谪的处境下,对前途充满希望。人说格律诗是戴着镣铐起舞,我不以为然,如此明快的诗句,绝美的风景,饱含深深的哲理,哪有戴镣铐的感觉。规则在,看你怎么样活用了。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俭朴古风存。

颈联完全是承颔联说开下来。看见村庄了,听见春社的萧鼓声,接下来到村里了,看见乡人衣冠俭朴,很有古人味道。这里还是要注意,陆游的身份,要从他的角度眼光看事物。萧鼓是普通乐器,与朝廷礼乐中的琴瑟自然不同,用在春社活动,热烈明快。常年看官场里衣冠楚楚,村民简单朴素的衣服也很好。一方面作者在描述丰年农村的欢乐气氛,乡人简单快乐生活,另一方面暴露了作者很欣赏这种淳朴的生活,厌倦官场尔虞我诈的生活。律诗到宋朝,作法变化很多。按照唐诗套路,首联应该在这里出现。不是么,先上路,山重水复,然后听见萧鼓,看到衣冠,下来才是浑酒和鸡豚。然而如此安排,透出两个信息,第一,陆游一定是受邀去的。第二,赴农家宴不是第一次。所以开头就交代了乐于去的原因。这种手法是先把气氛调动起来,起个小高潮,然后来个曲折,再到热烈的现场,然后为尾联埋下伏笔,怎么样呢,若有可能我会经常来。所以这种安排,无论是刻意的还是自然流露,我们必须在每一首诗里找出意识流来,找出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好诗的原因所在。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到高潮后,尾联要收得住,收得得体,非常重要。陆游在这里乘势,喝酒到晚上了,明月出来了,感慨道,我能常常来踏月么。柱杖是山路,扣上面山重水复,扣门应开句农家。尾联就是要这么既是总结性发言,表明心志,又不能离题万里,照应到前面三联,这就体现了托尔斯泰写作法。出现的道具,后文必有用处。

学习陆游这首诗,第一要学他的严谨。全诗层次分明,相互照应,起承转合严丝密缝。第二是要学诗要写的自然,明快。写景、状物、明志清晰流畅,毫无矫揉造作,硬凑词句的感觉。第三言情托志不露声色,整体的美不胜收,给人愉悦。

古代文人都想学陶渊明,但得道者少,能写出新意的更少。陆游这首诗,是游记,但整个诗中没有一个游字,读来感觉就是陶渊明的生活,诗人和自己都想或者是都在追求的日子。达到这种意境实在不是偶得,是厚积薄发,匠心独运。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1) 查看   收藏(5)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