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王旭辉 男  31岁
  • 注册日期:2012-11-19
  • 最近登录:2024-03-28
  • 粉丝人数:47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现代诗“回归”

王旭辉 发布于2019-09-20 00:18   点击:1470   评论:5  
对诗歌的一点感悟,不正之处,还望海涵

                  现代诗回归

                      

诗歌起源于劳动号子,《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诗歌与舞蹈、音乐结合在一起,三者密不可分。

唐代以前的诗歌称为古体诗或古风,虽要求押韵但不大讲究平仄和对仗,形式比较自由,有人说,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南北朝时期,沈约倡导诗歌的声律,提出“四声八病”,主张作诗应力求做到“一简之内,音乐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直到唐初形成了近体诗。近体诗的音乐性比古诗更严格,体现在格律上,包括句数、字数、平仄、韵脚、对仗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规范,铿锵顿挫,更具音乐美。

近代,新文化运动开始,自由诗(现代诗)开始传入。短短的一百年,涌现出的诗人多如过江之鲫,从量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从质上分析未必使人乐观。诗歌界顿时争论不休,是照搬外国诗歌的模式,还是使之具有中国特色,赋予现代诗歌一定传统诗歌的形式美,以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情趣?

这一时期涌现了众多作品,但反观诗歌的经典,多是韵律自然优美的作品,比如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等。可见虽然新文化运动非常彻底,是个“全盘西化”的过程,但是众多现代诗的先驱者从未抛弃传统和韵律,而是始终在做着探索和变革,极左或极右的任何极端主张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80年代以后,由于大量外国诗作翻译进入中国,中国诗歌进入“逆反期”,犹如逆反的孩子,眼里再容不得沙子,传统诗词的优劣都被全部摒弃。原因我认为有两点:一是现代诗的自由性已难以保持传统诗歌的音律严谨;二是由于语言文字不同,以及翻译等的原因(我们读起来自由散漫,没有音律节奏的,其实用原民族的语言读来,是朗朗上口的)。

在这里,我想引用诗人北海的一段话,“现代诗的发展自八十代以后,走向背离诗歌的道路,并且受了诗的散文美和诗应去了音乐的成分等等的诗学邪教的影响,完全取消了诗的诸要素,如诗性的语言丶节奏韵律感等等,使诗歌粗鄙化丶庸俗化丶极端的散文化,丧失了诗的语言美丶音韵美丶结构美等重要的审美要素。所谓的口语口水诗的风行和泛滥诗坛,直接导致了诗歌统一降低了水平。至此,口语口水诗成了时尚,占据刋物及网络的主要位置。写诗已没有难度。只要是"分行的文字"都被称之为诗歌。大量的庸诗丶非诗充斥了网络丶诗歌刊物。向下丶崇低丶病态丶垃圾的诗歌毫无羞耻地大量流行刊物丶网络,他们标榜不同的流派和举着各种先锋的旗号,招揺过市,哗众取宠。殊不知,中国的诗歌已走向了没落丶死亡的边沿。诗歌的滑坡现象,说到底,就是诗歌已反叛了诗歌,诗歌与散文已混为了一体,分不清界限了。诗歌这种奇怪的走向也使诗歌脫离了读者,也失去了诗歌应有的魅力。诗歌的大量的口语化丶散文化丶粗鄙化丶庸俗化,已遭到了读者的诅咒丶唾弃,这是罪有应得的普遍现象。”

我认为,虽然这番话抨击性太强,但却说明,诗歌可能当真已走向末路,由于语言环境的变化,古典诗词虽高雅,但已然不可能兴盛,但现代诗的发展又毫无方向,以至于出现了现代诗自动生成的软件,把陌生的词汇拼凑,完整的句子肢解,便能作一首现代诗,“涌现”了一大批高产诗人,一天能作十几首,甚至几十首。

小时候,读着语文课本里的现代诗,总是对诗歌充满了憧憬,读诗,是一种享受!长大了,不想读诗,更不想订阅那些诗歌刊物,刊物里虽不乏一些优秀诗作,但更多的是些鱼目混珠的“作品”,可笑的是有些作者互相捧场说好,但其实根本读不懂对方写的是什么,犹如皇帝的新装,不说一声好岂不显得自己无知?

可叹现代音乐蓬勃发展,人们已然不能没有音乐,但诗却越来越边缘化,即将面临死亡!所以诗歌必须要回归,但是如何回归?

我认为,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的区别一是采用白话,二是诗体趋向自由,但并不意味着是脱缰的野马,就像是风筝的线,所以诗歌要回归,要重新走近人们,有两根线必须抓牢:

一、音韵是明线。

音韵在诗歌创作中仍然有举足轻重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如果现代诗是一颗新生的嫩苗,那么古典诗歌就是它的根,"无韵不成诗",古典诗歌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音韵,如果完全摒弃,将无法汲取养分,新生苗将会最终枯萎。

这与闻一多先生要求诗歌具有音乐美是一致的,音乐美即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追求韵律感。诗歌之所以为诗歌,是有别于其它文体的特性,如果我们不强调这一点,只把好的内容文字,按诗歌的形式排列起来,字句臃肿,没有音韵美,这样的诗歌不仅让读者疑问,也使我们对诗歌的认识产生困惑。

那么,如何把握明线?这就需要从古典文化中寻找,沉淀了几千年,这中间有许许多多方法,值得我们探寻,比如,句子读起来是否拗口,同声字、近声字尽量不要扎堆,音调的变化最好高低错落等。比如,古典诗词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因为这样的押韵规律符合汉语的诵读气息。再比如针对诗的内容选择韵的疏密,灵活运用押韵的方式,感觉韵重时适当缓一缓。

二、意韵是暗线。

明线固然重要,但没有明线也不是就放不了风筝,不能为了格律化又回到传统格律诗歌的老路。

胡适曾说过:“新诗用韵方面可以有多种自由,或用现代的韵,或平仄互押,有韵固然好,没有韵也不妨”。法国诗人菲利普-雅各泰也曾说:"诗的节拍必然响应着我所感受到的节拍,无疑,它依循着我的天性去响应,依循着我的内心耳朵的倾向”。

这简直就教会我们如何抓住暗线,说白了就是节奏感。现代诗走向散文化的主要症结便是失却了节奏感,拒绝了节奏感在诗中的反映。这就犹如治病,吃的药有副作用,不自由的毛病被治好了,却患上了散文化的毛病,那么治疗现代诗歌,只要具备了节奏感,吃下这剂中药,就离康复不远了。

当然,我觉得这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一些伪大师,还是占据了很大的席位的,想要他们吃药何其艰难,良药苦口!

关于意韵,举个经典诗词的例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这首诗完全没有押韵,但依然极具韵律,这就是所谓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是一种节拍,是韵律的多样性表现,借助于音节节奏的交错起伏或内在气息的通畅体现一种更深层次的韵律,可以称之为意韵。

唐诗宋词的格式都是别人定的,但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自己构造。但这种格式的构造,如果突破了古典诗词的建筑形式,再丢弃音韵,那么意韵必定不可或缺。作为格式的构造者,更需要高超的技艺。所以,我认为新诗的创作难度更大,要从一个添砖添瓦的建筑工人转变成心思灵巧的设计大师,这也就是很多人古典诗词可以写的很好,但是没有一定的水准,很难涉足现代诗领域。

音韵、意韵之线必须选择其一,否则风筝毁于一旦。有线牵引,放是放起来了,但风筝好不好看呢?我认为风筝本身还必须具有三要素,以语言凝练为材料,以情感充沛为骨架,以想象丰富为图画。只有诗歌用词精炼,才能更有感染力;只有诗歌真情流露,才能引发读者共鸣;只有诗歌情景交融,才能使读者触诗而产生联想。

那么,我可以毫不犹豫给诗下一个定义,只要具有音韵美或意韵美的,这就是诗。同时,又语言凝炼丶情感充沛丶想象丰富的,这就是一首好诗。

我曾参加某省首届青年诗人改稿会,众多大咖来指点,某位大咖曾对我的诗大肆批判,放言幼稚园写的都比我写的好,我问他对汪国真的诗歌怎么看?他默然,许久才道汪国真业内大多人对他是不认可的,我又问,那“汪国真热”又是怎么回事呢?他回答不上,便道你就算比较也不该跟他比,好自然有好的道理。培训四天,经过众多专家改稿讲座,使我对诗歌反而困惑和迷茫,近来,更不曾作过现代诗,反而回身去古典诗词中寻找力量。

如今,这样的结论解决了我诸多困惑,汪国真的诗作以音韵为主,偶用意韵,但都是语言凝练、情感充沛、想象丰富之作,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故而引发“汪国真热潮”。顾城、海子等名家无不是运用意韵的高手,比如最知名的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不管是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态度的人,对这首诗却是一致的称赞。此首小诗,运用意韵,前三处中“色”、“夜”、“却”均为第四声且为短音,因此全诗语势短促有力。全诗语言精练,一气即可贯之,语势力道十足,情感急切且强烈,“黑夜”、“光明”具有对立的统一的美,加上“黑色的眼睛”,仿佛能让人看到一幅立体感的空间画面,使人浮想翩翩,正是符合一首好诗的全部要素。

现代诗终会“回归”,我始终坚信。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3) 查看   收藏(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