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南郊风云 男  66岁
  • 注册日期:2013-10-15
  • 最近登录:2024-04-23
  • 粉丝人数:60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诗歌的教化作用刍议

南郊风云 发布于2019-09-26 10:37   点击:2755   评论:3  

诗歌的教化作用刍议

/南郊风云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诗经》的第一篇,中国最古老的诗歌之一。孔子删诗,将其作为诗三百零五篇之首篇。毛诗序说:(此篇)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又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我认为古人如此说诗,是强调了诗歌的教化作用,正所谓的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番话在当下依然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重视诗歌教化作用的朝代,以周、汉、唐和清朝等为代表,是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与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如毛诗序所言,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对比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史,国祚绵长,国运恒久,文化甚至于诗歌的教化作用不可忽视。西周有《诗经》传世,两汉有《乐府》滥觞,唐、宋、明诸代均有唐诗、诗家著作出版,而以清朝的《全唐诗》是其集大成者!是否可以夸张的说,王朝的命运与诗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呢?!

诗歌教化的作用,不仅是在说教,即像传统戏剧那样高台劝化人,更为重要的是,它或者以其短小精悍,或者以其朗朗上口,或者以其寓意深刻,或者以其诙谐幽默等等而广为流传,有点甚至于传世。例如后世在吟诵了王粲的《七哀诗》以后、在诵读了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词句之后,对于战乱的流离颠沛,亲人的生离死别无不哀恸万分,理当倍加珍惜当下的和平安宁的生活。又譬如明末清初的历史瓜葛很多人未必很清楚,但是对于吴三桂的丑恶嘴脸的了解,只需要熟悉下面的两句诗就行了;“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诗歌的教化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在中国诗歌的浩瀚海洋里,蕴含了丰富的养分,濡养着后世今人。这其中既有《周颂》、《大雅》黄钟大吕、庙堂之声,也有《周南·关雎》《秦风·蒹葭》转辗反侧、情意绵绵的爱情诗;还有金戈铁马、刁斗烽烟的边塞诗,至于别离诗、田园诗等等,不胜枚举,后世皆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或陶冶性情,或磨炼意志,或激发豪情,或医治哀伤,而这一切均离不开诗歌的教化作用。因为诗歌的教化作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潜移默化,就是润物无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推而化之,诗歌的诵读、研习,对于诗词创作来说,指导意义与引领亦无疑是巨大的。愿我们在其滋润下,学习、写作更上层楼!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4)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