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9-05-11
  • 最近登录:2023-02-05
  • 粉丝人数:52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老子和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典范

好了堂主人 发布于2019-10-11 07:06   点击:2111   评论:1  

 

       老子和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典范

                                         

    老子之所以称老子与孔子之所以称孔子不同。孔子姓孔,老子不姓老,孔子之“子”为尊称而老子之“子”却应该是实称。

    据说老子在母亲的肚子里孕育了九九八十一岁,最后是从母亲的肋下生出来,是做了手术吧,所以生下来就须发皆白了,是个老孩子。老子一生下来就老了,却又怎么都长不大,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那些时而“惚兮恍兮”又时而“恍兮惚兮”东西更是情有独钟,还要通过“玄之又玄”的狭长小路,进入“众妙之门”里的神奇境界,实在是太浪漫了。他之所以要晚生难产,大概是太过于贪恋母亲子宫里的温柔与甜美,那里无人打扰,可以尽情地感受和体验生命的奇妙;而之所以最终会出来,又并不是他自己的愿望,正所谓身不由己了。但当他一睁眼便发现,这外面的世界虽然很无奈却也很精彩,而且比里面的世界还要精彩一万倍。他陶醉在了这精彩里,连自我也忘记了(所谓至人无己)。他活了二百余岁,如果不是被另一个更为精彩的世界所吸引,怕他还会在这个世界生活到永远,比八百岁的彭祖更长久一千倍;自然是不会像现在的某画家画的那样笑眯眯地骑在牛背上出什么关了,更何况还要被人要挟去唠唠叨叨地写什么《道德经》呢。当然,传说只是传说而已,即便被好事的司马迁记在了《史记》里也是一样。

    传说将人神化,而神话则是将神人化。但如果我们都是无神论者的话,那神就都是由人自己创造出来闹着玩儿的;那些将神人化的神话也就等于不存在,剩下来的就只是将人神化的传说而已了。那些所谓的神话,如“女娲造人”、“盘古开天”之类,当然是统治者编造出来,用以抬高自己的地位进而维护自己统治的谎言;而被统治者还会在此基础上添枝加叶,弄出一些更为稀奇古怪的东西来吓唬自己,自然也就已非神话而为鬼话了。鬼话与神话加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鬼神的世界,如一团乌烟瘴气般笼罩着人们的心灵,直到今天也还没能完全散去,甚至有时还有要卷土重来之势。

    春秋时的楚国就是被这样的一团乌烟瘴气笼罩着,这里祭神那里祀鬼,所谓的“巫风盛行”,竟然还成了楚文化的最为主要的特色。屈原是老子之后的人,如果老子真的活了两百多岁的话,那屈原生的时候老子也许还未死,也许两人还会见过面也说不定。见面之时两人一定会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正所谓不欢而散,因为当时的屈原也许正陶醉于所谓的楚文化,正在为老百姓写《九歌》,为自己写《离骚》,为楚王写《招魂》呢。而这让屈原如醉如痴的楚文化和夹杂在其中的儒文化正是让老子讨厌的东西。这一团的乌烟瘴气,这一池的污臭腐恶,让对这一切都心知肚明的老子睁不开眼视物,张不开口喘气,只好躲到一边去做“隐君子”。

    老子信道,信天,信地,也信人,就是不信鬼神。他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认为在天地之间存在着一种东西比装神弄鬼的杂耍更为美妙,那就是本来就存在无须谁来创造只要去感知就可以享受到的自然。这自然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偶然,当二者统一起来的时候就构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宇宙奥秘,而这奥秘正是人生的最终目的,而这奥秘的过程也正是我们享受人生的过程,除此之外的一切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只要顺其自然就好了。所谓顺其自然,用老子的话说就是要“无为”,而所谓“无为”就是要抛弃一切人为的东西。因此,虽然老子也把人列在了四大之内,但一个“亦”字,便使之变得多少有了一点勉强。或者说,在大自然面前,人仅仅像是一条可怜的小爬虫。

    与大有要否定一切之势的老子比起来,孔子很像是一只胆小的老鼠。他既没有如老子那样难产,也没有如老子那样长生,他要用自己有限的人生为人类做一点事。他也不信鬼神,但也不去得罪,只好来一个“敬而远之”。他亦不信“天命”,这天命或许所暗指的就是老子的“自然”,但他不信却要“畏”。除了“畏天命”他还要“畏大人之言”,这“大人”或许指的就是他的老师老子吧。尤其他的“不知生何知死”,更是把他脚踏两只船的中庸之道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也还算不上是“不偏不倚”。与老子的“无为”不同,孔子是在“知不可为而为之”。老子要“无为”,所以要否定一切。孔子要有为,所以要肯定一切。加上后来者屈原对二者都持表的怀疑,便凑足了一个长宽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立体,一个活的东西。

    据《史记》载,当孔子来向老子问关于礼的事情的时候,老子像训斥小孩子一样把孔子数落了一番。他说孔子所追求的都已过时了,说被孔子视为珍宝的那些东西都是既害人又不利己的破烂儿,不如抛弃现有的一切去做个流浪汉。但圣人就是圣人。孔子对与老子的批评不仅没有生气,而且还对老子大大地称赞了一番,所谓“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让老子从此在中国文化的舞台上充当了龙的角色。那个楚狂接舆也许正是老子的什么人(或者就是老子假扮也说不定),到孔子车窗外“凤兮凤兮”地唱了两句,等孔子下车要与之聊一聊时又奇怪地溜掉了。从此,孔子在中国文化的舞台上扮演了凤的角色。正所谓“有来无往非礼也”,中国文化人之间喜欢相互吹捧的传统从此便形成了,但愿不是当着面一套背着面又是一套就好。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是以中庸作为行为准则的,但能够不偏不倚的人有几个呢?所以只好与下一等的人交朋友,否则就成了孤家寡人,想“克己复礼”也不可能了。据说孔子的学生大多都是狂狷之士,而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孔子,和他有这些既狂且狷或或狂或狷的学生恐怕也是分不开的。而非孔子之学生,甚至还称得上是孔子之老师,也并非不既狂且狷的老子当然未必认可孔子的“中庸之道”,更不会同意让孔子将自己列为次一等。但就如同孔子无法让老子改变什么一样,老子也不能让孔子改变什么。老子就是老子,孔子就是孔子,任谁也替代不了谁。

  但如果依了孔子的话,而且认定即便孔子也未必能做到真正的中庸,那无论孔子老子就都不过是狂狷之徒。而如果还须将二者区别一下的话,那老子便因为其“无为”而是天下的第一狷士,孔子则因为其“知不可为而为之”而是古今第一狂人。屈原却因为对世界的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只是对一切都持表怀疑而弄得自己无路可走而投了江,成了天下古今最为悲惨的一个。但因为是个诗人,悲惨一点也属正常,是算不得什么的。

    孔子未接受老子的批评却以龙称之,老子否定了孔子却又称之以凤,也真称得上是“君子和而不同”的典范了。

                                     

                                          2008-7-14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3) 查看   收藏(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